2020年8月22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1129

 华小可促进国民团结

2020/08/20 星洲日报/大柔佛

~作者:罗慷凯

巫统京那巴当岸区国会议员拿督邦莫达在国会指控多源流小学是分裂种族和谐的导因,并表示大马各族学子从小学(国小、国民型学校等)开始就已经被学校分裂。

邦莫达也表示,虽然国家领袖在致词时都会鼓励国民团结,但不同源流的学校却教导孩子分裂。

对此,笔者倒认为华小在促进全民团结的努力上起著重要角色。

国内许多友族同胞把孩子送入华小就读,而这种现象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根据华社研究中心(华研)的数据,在2015年,全国华小共有87463名非华裔生,占华小总数15.4%;该数据在2016年已上升到18%2018年全国华小生约525500人,非华裔生占了19%,约10万人。

笔者询问友族好友把孩子送进华小就读的原因,被告知他们希望孩子能够掌握多一种语言,他们也感受到华文在国际舞台越来越受用的地位。

他们也认同华小办学认真、教师尽责,软硬体设施也十分完善。

当笔者问及友族家长是否担心孩子接受了华文教育而失去国民团结意识,所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

其实,多源流教育体系的存在可以促进全民团结,国民的团结源自于双向的交流与包容,友族同胞在华小就读,除了可以学习华文华语,也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了解中华文化、历史、节庆、禁忌与风俗习惯;同样的,华小学生也能从结交同校友族朋友而促进彼此的认知。

祖国在2020年将欢庆63周年独立国庆,全民团结迈向先进国是马来西亚独立后一直在追求国家愿景,希望我国国会议员思想进步也不故步自封,以实际言谈举止促进团结而非说著似是而非的话。


制度化拨款华小,赞!

2020/08/15星洲日报/砂专栏

~作者:黄敬明

虽然尚未正式公布何时真正落实,但砂地方政府及房屋部长拿督斯里沈桂贤为全砂华小捎来砂政府将制度化拨款予州内华小的重大好消息后,广获各界认同,华教人士更是大表赞同。

前任首长已故阿德南首开先河拨款300万令吉予州内14所独中后,接下来砂政府不但每年都拨款给独中,还逐年增加拨款数额。这对独中董事会、华教人士及独中生来说,不仅仅是减轻学校沉重的财务负担,也为校方推动教育建设与提升教育设备提供资金补助。

身为独中生,我对砂政府关照独中作出的努力由衷表示感激。如今以华小董事身分,恳求砂政府尽快落实推行制度化拨款给华小。特别是对乡区华小与微型华小而言,制度化拨款华小如同天降甘霖、旱苗得雨。

华教先贤先辈秉持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理念,即使居住在穷乡僻壤的偏远村庄,不惜一切努力,捐地开办学堂,出钱请来老师,让农村孩童有机会受教育,好让他们识字,能知书达礼。

因人文与生活环境的变迁,迈进迅速腾飞的科技时代,加上为了跟上科技与社会发展需求,乡区华小面对诸多的困境与挑战,特别是搬迁、校舍残旧及硬体设施短缺等问题,若没有足够的教育资金,如何能解决?

许多华小为了解决形同危楼的残旧校舍问题,碍于教育部分文未拨的情况,校董会只好硬<7740>头皮向社会各界发动筹募重建基金,累积大家捐献的一分一毫,目的是祈望早日能让师生在一个良好完善和安全的环境下教学与学习。

如今,华小不再专属于华裔子弟,在多元民族的社区,以及教育环境与素质良好的优势,吸引许多友族同胞把孩子送进华小受教育。无论位居城市还是乡区,当今在华小就读的友族学生人数已越来越多,而着学生占多数的华小也不在少数。

除了搬迁、扩建或重建,为了迎合科技时代的教学需求,推行电子教育与添购各种现进电子教学设备也是一笔不菲的经费。砂政府制度化拨款予华小,不但能大幅度减轻校董会的财务负担,也能让各族子弟从中受惠。

220所华小分布各地,学校规模与学生人数大不相同,教育发展需求也不一样,因此拨款数额或须依据需求情况而定。急需者应获得有关单位列为首要考量,以便让所有华小都能顺利推动华文教育,造福莘莘学子。

 

如何使用心理辅导学,让自己快乐?

2020/08/19 星洲日报/大北马
~作者:李馨君

从各种媒介中,尤其在催眠或其他“神奇”读心法的吹棒下,心理辅导在亚洲文化的了解里总是带着一些神秘的色彩,反而一些实而不华的辅导模式引不起大众的问津。

例如,后现代主义家庭辅导的代表理论之一,焦点解决治疗,或称寻解导向治疗法在正规心理辅导治疗里是最为广泛运用,却很少人提起。

这辅导模式是于70年代主要由史提夫·狄世沙及燕素·金柏夫妻发展,成立短期家庭治疗中心以提供个人及家庭心理治疗。这套治疗法不断被临床经验进行研究和理论探索,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案主只需要4次的治疗便能达到治疗效果,所以如今已演变成普及化的心理辅导员采用的模式。

到底焦点解决治疗法里有什么原则,能在这么短时间里就可以解决案主的问题呢?

焦点解决治疗法有3大黄金定律:

1.如果无破损,不做干预。这定律是指在面对问题的过程中,不需探究问题的成因。如果生活的某部分无破损,则不用处理。

2.如果可行,知其可行点,继续进行。此定律主要指出在面对问题时,推动积极及有效的行为,鼓励运用成功的经验来继续改善生活,寻找成功的模式。

3.当不可行时,停止!此定律主要建议放弃无效果的行为和改变,转而改以其他方法解决问题。这定律又能如何帮助自己寻找快乐呢?

试想想,倘若在生活里,人们也采用这简单有力的3大黄金定律来生活,那人生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模式?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曾经在他著作《快乐的艺术》里提到,他每晚睡前会反省一天的行为,哪一些是朝向快乐的,他会继续,哪一些不是朝向快乐的,他会停止。

他总结:快乐说白了,只不过就是一系列自律行为而产生的后果。

那当自己和他人的快乐起冲击的时候,又该如何取舍?每一个人都拥有解决自身问题所需的能力,其中一方的改变,将会引发其他的改变。

没有一件事是永远相同的,任何一个时刻,改变都在发生,所以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情境中,寻找本身的资源及能力,总有问题不发生的例外情况,也就是可行的时候。

黄金第二定律的原则,可行,就重复!如果冲突的结果是不能朝向快乐前进,那应该是时候停止、放下、试试别的方法或改变个人观点了。

黄金第三定律原则:当不可行时,停止!有意识的自我克制,用正面的、朝向未来的、朝向解决问题的目标的观点,下定决心专注实行让小改变能累积成大改变!


 35211是什么

2020/08/16 星洲日报/东海岸观点

~作者:黄先炳

教育部推行小学课程标准时,35211开始与华文教师结缘。

这是课时的分配。华小低年级华文每周12节课,360分钟。新课程推行模块式教学,每周的单元主题按照听说、阅读、书写、趣味语文、语文基础知识五个模块进行,节数分别是3-5-2-1-1。高年级华文只有10节课,改为24211

有些老师对此不以为然,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课程发展司的用意。这是有针对性的调整。我在师范学院教学,对早前的语文教学弊端深有共鸣。

师范生实习,最喜欢展示的课就是语文知识课。“一”和“啊”的变调,ABB词语的音变,

同义词反义词,成语……都有固定的套路,可以照猫画虎。固定的“答案”也让课后的测评显得容易又有效。例如“一”有四个读音,阴平、阳平、去声和轻声,课堂上举例示范,反复练习。课后再举例考查,学生一般都轻易达标。

这样的语文课,莫说无法提升儿童的语文能力,还使语文课成了知识课,要靠记忆学习。同义词反义词要背,成语要背,就连作文也靠背了。课程司提出改变,降低语文知识教学的时间,不正合时宜吗?

世事无绝对,当我们习惯于某项操作时,陷入一头的极端还不自知。有人提出另一头极端,岂不可助我们拓宽思考面?只要在这两点上游走,不是更加任运自然?35211不过是个参照,教学可以灵活处理。

课程司科长常说:“怎么教语文不是重点,重要的是你们要确保学生爱上华文。”这是正确的指引。如果说课程是要教好语文、打好基础,那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标准了。语音强的,希望看到儿童说一口字正腔圆的华语;善于书法的,希望儿童能写一手好字;搞文学的,希望儿童多读几本课外书。孰是孰非难以说准。

学生的想法就没有那么复杂。他们直接用行动表现——当华文成为选修课时,他们选或不选,就告诉大人答案了。语文专家学者,广大的教师群岂能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