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9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1131

 有华校才有马来西亚

2020/08/28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罗汉洲

我要问一问那些主张实施单源流教育的政客与所谓“学者”,你们究竟知道马来西亚这个国家是怎样来的吗?肯定不知道,因为你们的历史不及格,不然你们就不会说要推行单源流(其实是单一语文)教育。

首先,英国殖民地政府允许马来半岛在1957年独立成为马来亚这个国家,6年后,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与马来亚一起成立马来西亚联合邦(新加坡后来退出)。

那么,英国殖民地政府又怎么会允许马来亚独立的呢?

历史不及格的你们当然不知道,哪就让国父东姑阿都拉曼为你们补习一堂关于独立的历史课吧。

200728日,第一电视台(RTM1)播放在1985年摄制对东姑的访谈,东姑在访谈中说,经过艰苦谈判后,华人及马华同意(其实只是马华同意)独立后,马来语作为唯一国语,马来人和巫统则同意继续办理华校,并以华文为媒介语,各族有学习和使用母语的权利,华人和马华也接受马来人在独立后继续拥有特权(原订为期15年)、各州统治者拥特殊地位、回教作为国教。

因为各族领袖有了这些能保证独立后保持种族和谐的契约,杜绝了马共趁乱夺取政权的可能性(东姑说这是英国最害怕的事),英国才允许马来亚独立。

华校和马来亚是共生体

换言之,华校和马来亚是共生体,有华校才能有马来亚,有马来亚才有马来西亚,那些政客和“学者”现在懂得马来西亚为什么会有华校了吧?

华校之存在既属立国契约之一,当然就不能单独提取出来检讨,要嘛就全盘契约条款都一起检讨,那些喋喋不休谈“集各族儿童于同一屋檐下读书”的政客和“学者”,你们愿意把国语、特权、国教这些契约和华校一并检讨,重新安排吗?

如果不愿意,以后就别再提“集各族儿童于同一屋檐下读书”。

何况在玻璃市、吉打、吉兰丹、登嘉楼及彭亨等的乡区学校根本就不可能“集各族儿童于同一屋檐下读书”。

我曾在本栏说过,巫统本身也不相信“同一屋檐下读书可促进团结”这个理论,所以它主导的国阵政府设立了许多招收单一族群的寄宿中小学,也设立了招收单一族群的玛拉工艺大学及学院,巫统几时相信过“集各族儿童于同一屋檐下读书可促进团结”?

独立前,马来半岛的教育源流有来自英国、中国、印度以及印尼,课程纲要各异,是多源流教育体系。

现今各类型学校的课程纲要统一,已是单源流教育体系,所以政客和“学者”鼓吹的“单源流教育”其实是单一语文的同化政策,却美其名曰“单源流”,企图蒙混过关。

退一步来说,如果我们决定实施“单源流”教育,“集各族儿童于同一屋檐下读书”吧,那就应该以华校为唯一学校,因为华校既保障了国语的地位,又可学习当今以至将来最重要的语文——华文和英文,对学生以及国家最为有利,而且华校又是最受各族家长青睐的学校,所以为了学生与国家的前途,必须以华校为单元学校,其他类型学校都改为国民型华文小学,那些鼓吹单源流教育的政客和“学者”不得有异议,否则你们的单源流教育论就是别有居心,不是为了团结人民。

 

因何偏要独中统考太沉重

2020/08/26 光华日报/言论

~文:书灵

日前,教育部长拉兹吉丁在国会下议院咨询环节回答附加提问时透露,无论“名称”如何,事实就是早前政府为了满足中文科目师资需求,在2011年已经存在并落实“部分承认”(PARTIALRECOGNITION)统考政策,目的是让独中统考生可以申请继续在师范学院报读中文专业领域。

政府在719日发出的声明中,首次使用“部分承认”统考字眼时,却遭到首相极力否认,并强调独中须符合国家教育政策,教育部会考虑承认独中统考文凭。这是首相继2015年担任副首相兼教育部长后,第二次对华社发出同样的建议劝告。首相这番重复多次的言论,等于是让上世纪60年代华文中学改制的历史重演。若为了换取政府承认统考而符合国家教育政策,说白了就是独中改制。改制后,就是国民型学校,就只剩下一科华文和一科英文而已,完全不需要统考了。这将导致独中被消灭,失去作为华校存在的意义特性及价值。

拉曼大学中文系毕业,目前执教独中的女儿获悉此事后疾呼道,须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就是间接地要独中修改课程纲要。课程纲要岂可随意修改;再说,首相曾担任教育部长,难道已忘了课程纲要是何等地重要,万万不能说改就改。课程纲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契约,是一份重要的“法律”文件。它不仅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计划,更是指导学生学习的蓝本,对教学实施的预期。通过这份契约,教师充分考虑各种实施条件,如学生的旧有经验、教学设备与其他资源,符合课程内容与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

独中统考受不受承认这个话题,谈论已久。政客在特殊时段或特殊地点,发表谈话令人遐思,看似真的是快承认了。但是,事过境迁,一年又一年,依然是原地踏步,而一再成为朝野两方政治筹码。独中终究在为国家栽培人才,政府若有诚意,应当老早就已落实,而非一拖再拖。有鉴于此,华社领袖应改变方向,多专注独中教育的建设与发展,不需要在客观现实之下,再以委曲求全的姿态,奴颜婢膝向政府叩求承认独中统考文凭,让统考成为政客的宣传资源,让莘莘学子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虽然独中统考未能得到政府整体承认,独中发展一直以来有进无退,未来更会继续前进,积极培养人才。马来西亚华人对独中的热忱也持续高涨,独中学生总人数继续大幅度增长,创下历史新高。

统考文凭确实受到许多著名大专学府承认。在海外,独中统考文凭得到中国承认,在申请进入大学时十分占优势,独中生可以直接从大一开始念,也是唯一不用通过中国汉语等级考试,这是因为独中的教育水平得到中国高校的认可。台湾、美国等多个国家,独中生也得到逾600所大学承认。当地政府还允许他们毕业后留下来为该国效力。独中毕业生的优秀是世界各地高校有目共睹的。由此可证明,承认不承认,完全不是独中统考程度有问题,而是超难懂的人为障碍所致,造成每年流失大量人才。

华人来到马来西亚,成为马来西亚国民是以效忠为条件,不是以弃母语,毁文化为条件。在单元主义教育政策下,华人将统一思想,采取坚决措施反对一切不利华文教育的政策。华文教育是华人共有的良知资产,是华人特有不变的本质,更是团结全体华人的重要据点。即使不断面对政府的限制,拥有良好基础的华文教育也将继续振臂高呼,采取实际行动,在21世纪全球化的到来,在漫漫长路上争取未来空间,开创更美好的明天。

 

永不平息的种族议题

2020/08/27 星洲日报/都会观点

~作者:李俊贤

大马从建国至今,种族议题不曾平息,而政治人物声称,要将我国打造成一个民族融合、团结与和谐的国家,惟经常挑畔种族情绪和煽动仇恨的却是政治人物本身!

青年及体育部副部长旺阿末法依沙日前在其脸书撰文指出,许多来自多远流学校的毕业生

仅掌握流利的母语,同时也只展现“特定种族”的身分认证。

他认为,掌握流利的国语(马来语)是为了成就优越的民族身分认证,因此很多国人在实现民族融合的表现上,并未反映自己身为大马人的形象。

他还宣称,为了加强国家团结神圣的意愿,土团党青年团坚持其立场,支持必须逐步废除多远流学校的观点。

其实,各源流学校早在国家独立前已存在,而且各校皆采用教育部的课程纲要授课,并灌输学生们正面的价值观,这些年来,也未阻碍国民团结,更未制造族群间的分化。

另外,国际贸易及工业高级部长拿督斯里阿兹敏早前在国会上谈及政府提供本地组装车豁免100%的销售税,为人民节省金钱时,却不经意地做出带有种族歧视的例子。

他举例,一名友族同胞购买一辆第二国产车迈薇,而华裔却购买马赛地轿车,不料,瞬间引起其他国会议员的轩然大波,也让驾着迈薇的听者感到不舒服。

此外,前首相敦马哈迪早前在接受香港《亚洲时报》专访时提及,大马华裔及其富有,几乎占据国内所有的城市,而城市华裔与乡村巫裔之间的情况,加剧城乡之间的贫富悬殊问题。

事实上,各民族当中都有来自富裕和贫困的家庭,不能以偏概全认定华人就是“有钱人”,所有富裕者都是靠自身努力而换来的成果,并非天生就荣华富贵。

在羡慕或嫉妒他人的成就前,应该先问问自己是否有真心的付出。

若蓄意煽动族群情绪或仇恨,只会加剧各族群之间的隔阂,并破坏国家的团结与和谐,更是妨碍国家发展的绊脚石。

 

孩子背后小动作,怎么办?

2020/8/26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李馨君

想寻求解决方案:

是这样的,十岁女孩近来所做的事,都是被发现了还不承认。而且还掩饰得很好……就好像在房间剪掉大人的名片,可是不承认,到了第二天跟她说起,上次她有把废纸剪到满书包,她才愿意说:是她做的,她忘了!

还有在房间用大人的口红、弄倒大人的遮瑕膏,她还是不承认,这种现象该如何处理?其实大人很温和地说,做了要承认,我们给彼此机会来改掉,只是要知道为什么有这样破坏行为……

谢谢您的问题,当孩子出状况时,父母难免难受和紧张。孩子在背后做些小动作,有几个原因。其中一个是:对于别人对他们做的一些不好的事情,他们感到生气,可是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因此,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故意做些对该员不利的事情,做为报复。

一般父母在处理孩子犯错时,觉得应该先让孩子认错,甚至先道歉。可是,如果孩子还没能把情绪处理好,那就算认错道歉,也是表面功夫,口服心不服。再来,若真正的心结不解,问题行为还是会重复发生。

以下有一些步骤,希望帮助到您。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觉得重点是:

1. 让孩子表达这些行为的出发点,这时父母需要和孩子建立良好关系和一定的信任度,运用很好的耐心倾听,方能让孩子真诚吐说。

2. 父母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期待,例如:“爸妈希望你就算是生气也好,可以好好表达,而不是在一边生闷气,发脾气,做一些不好的行为。”

3. 商讨如何避免同样的事情再发生。例子:大人和孩子可以如何一致的运用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如果生气,先冷静后才商议。父母也不例外。有什么不满,可在约定的时候和父母表达等。

4. 然后,如果有犯错,需要做些什么来弥补对方的损失。例如:赔钱、道歉、收拾残局等。

5. 和孩子约定,如果负面行为再发生,那表示商议不够完善,需要再议,直到问题完全解决为止。持之以恒,问题一定可以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