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华文教育”的一点看法
2017/05/09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作者:老傻
我国目前的华文教育,前路仍然十分坎坷,但是,只要有心者团结一致,求同存异,集思广益,就一定能解决困难,走上坦途。
一、说到我国的华文教育,我认为应该首先认清是属于何种教育(请参看贾益民校长的访谈报道),认清方向(母语、第一语言、第二语言),然后再谈教材、教学法等。目前,教材是“五花八门”,亟待大家合力整理;而“教学活动的性质则由教学对象决定的,而且,教学对象的不同,也决定了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不同”。(“《世界教育信息》记者采访贾校长讲话摘要”,原载《千岛日报》2016年6月7日-12日)。
二、“补习班”是目前我国华文教育的“一条腿”(另一条腿是三语学校)。许多想学华语的年轻人就是利用课余、工余时间进入补习班学习华语。但是,他们的学习目的和动力有异——有的是想掌握好华语,为以后打出更好的路;有的是“赶时髦”、“跟朋友一道”……加上大学上课时间或公司工作时间经常改动,因此学员流动性非常大,很难掌握,这就给补习班带来极大的困扰;而唱游、儿童班由于是长辈们推动,就相对稳定。这就造成许多补习班只收儿童不收成人的现象。但是,年轻人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如何才能让他们“安心”学习?这是值得补习班(也是我国华文教育)深思的课题。
三、更重要的、迫在眉睫的是接班人的问题。
目前虽然三语学校能由祖籍国“输入”授课老师,但是签证越来越难办,花费钜大,造成三语学校学费不得不提高,而补习班“输入”中国教师的签证手续根本办不下来。这就影响了整个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中国学成归来的年轻教师虽然拥有学士、硕士学位,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华语并不那么好学,光学那么几年,所获不多;回来后,又没有语言环境,如果本人不继续努力自学,水平很快就会下滑(相信许多‘学成归来’的同学对此深有体会)。
尤其目前当教师的收入并不高,前途“没有保障”;因此,许多年轻教师过了一段时间,就想另谋高职。说老实话,这并不能怪他们,他们也想有更好的收入,将来得养家活口呀。而要解决这点,没有华社的大力支持是不可能做到的(不可否认,也有不少年轻人学习华语的目的根本就不想当教师)。“输入”中国老师只能是权宜之计,没有优秀的本土接班人,华文教育前途堪忧。
所以,我觉得
1. 争取华社积极支持华文教育。当然华文教育机构也必须提高自身水平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争取自立。
2. 建议开办正规的华文师范学院(尤其是幼儿师范),由中国教师执教,资深专家负责。积极培养年轻本土教师,在本地学习一段时间后,设法送到中国深造(1-2年),毕业后,由师范学院发给证书(有效期二年)。这是长期的工作,绝不能“一时兴起”或“揠苗助长”。
3. 培养接班人应该以“德”为先,要求接班人必须“德才兼备”。
4.编写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教材(如能“三语”“补习班”都适用就最好了)。
5.各华文教育基地应该多联系,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融入主流”,是件易说难行的事。“主流”和我们双方确实存在“鸿沟”。这是有其历史根源,直至目前双方仍然存在误解:兄弟族裔认为华裔掌握了本国的经济,高高在上,心生不平;但是我们作为少数族群的华裔难道就没有瞧不起原住民?因此,我建议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抛弃对原住民的歧视,积极帮助他们上进(我们必须看到近十多年来原住民在各方面的进步,不少原先由华族“独霸”的行/专业,现在有不少由原住民取代了)。
现今华人社会吃喝风越来越盛,极易为“有心”者作为挑拨离间的借口,因此,我们是否应“稍微”收敛?
五、教学不能忘 “德”。小孩从三岁到七岁是最容易吸收知识的时期,因此,幼儿、儿童教育(尤其是“德”性)决不容忽视。中国有一句话:“教育为治国之本”,还有句话说:“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无才是君子,无德无才是蠢人,无德有才是小人”,学得再好,没有德性,就很有可能成为社会的蛀虫,“见钱眼开”甚或“害群之马”。
以上是我对目前我国华文教育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恳请大家多多指教。
关于书法作品加注释文的问题
2017/05/13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 作者:陈尔励
汉字是中国书法艺术之根,汉字自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经历代演变至今已形成多种字体,即有籀文(又称大篆,金文和石鼓文属此书体系统)、小篆、隶书、草书(大草,小草)、行书,最后发展到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由于汉字的丰富多彩的多样性,于是书法必然涵括以上各种字体的作品,而其中只有楷书是我们最文熟悉的汉字字体,书法作品书法中的楷书字体指的是繁体字,极少有用简体字书写的书法作品,对于一般的读者楷书之外的书体是比较陌生的,尤其面对诸如甲骨文、金文、小篆、草书等的书法作品如同天书一般神秘莫测。书法作品刊登于报章或互联网上,不仅要让读者感到汉字书法艺术的美感和魅力,而且也得让读者识其文明其意,这样才能使作品贴近读者,提高作品的阅读率。鉴于以上缘由,笔者建议凡采用楷书以外(一般读者难懂字体)的书法作品是否应加注释文,若作品中没有写入释文,就在作品下方加编释文。笔者的拙见希望能得到印尼书法学习班中书者的响应,使传播中华文化的书法园地繁花似锦长盛不衰。
教育要造就真正的人
2017/06/09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评论
~作者:椰峰
今年5月2日国家教育节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风尘仆仆、日理万机的佐科维总统在这一天,邀请“社会读书园”23 名管理员与积极分子到总统府聚会,这是他们自2000
年投入推动乡镇村寨社区开展读书活动以来,首次获得共和国一位总统的接见。
国家教育节是纪念伟大的民族教育家、也是国民教育奠基者德宛大拉(Ki Hadjar Dewantara)诞辰。他于1880年5月2日出生于日惹。11月25日为全国教师节。去年教育节,佐科维总统发表重要讲话说,一个国家的优劣与教育息息相关。教育不仅仅是要使国民聪明,而是要使每一个国民成为真正的人。
国家历来重视教育,在宪法中规定教育预算必须占国家总预算及地方政府总预算比例至少 20%。国家还拨发巨额助学金帮助贫寒学子解决上学困难。私营企业,尤其是华族企业,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华人社团和热心人士创办了许多三语(印尼语、华语、英语)学校,成为国民教育的一个要组成部分。
当今国民教育存在什么问题呢?据“教育监察社”统筹者发表的文件指出,佐科维-卡拉政府管治二年以来,在教育方面的优先议程上尚有
7 个主要罅漏要堵塞。一是有必要修订全国教育制度法令,从法律上规定将9年义务教育改为
12 年义务教育;二是初中毕业生未能升高中的人数趋增,因学费昂贵,不少学校滥收杂费;三是宗教科要重新评估。据2016年国立伊斯兰大学伊斯兰及社会研究社调查,绝大部分宗教科教师支持为实行沙里亚(伊斯兰教律法)而奋斗,这是危害国家统一的,若听之任之,褊狭排异和极端的宗教思潮必然在校园更加泛滥;四是学校要与习经堂(pesantren)和学馆(madrasah)协商,要求这类宗教学堂要对学生灌输全面的完整的宗教观念;五是派发聪明卡(KIP)要目标准确和及时;六是校园暴力泛滥,方式繁多,施暴者和受害者有学生、教师和家长,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七是教育与职场脱节,一方面工商业界很难招聘合格的职工,另一方面有逾
700 万人找不到工作。
国家独立将近72年,教育有很大进步,全国 15 岁以上人口识字率达94.14%,但教育水平高的人口少。佐科维总统曾指出,现今就业人口中,大学生只占7.2%,每100万名职工中,工程师只有2671名,与邻国相比差距颇大,在人力资源竞争上处于下风。今年要着重提升人力资源质素与普及教育。
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人权宣言》序言说,“对人权的无视和侮辱已发展为野蛮暴行”。全国人权委员会在教育节向文教部建议,政府从速颁布总统条例,在学校实施尊尚人权的措施。这对造就教师与学生成为真正的人是有积极作用的。
让教学跟上时代
2017/05/02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 林雪白(寄自美国)
日前我国教育部长玛兹尔表示,将来我国学生或允许携带电子设备到校,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教长这番尚在研讨的计划,即刻引起各界弊多于利的反弹。很多人认为进入网络时代,让学生跟上大趋势使用电子设备的新式教学,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值得期许。然而,虚拟的网络世界充斥着太多负面信息,监督不当会后果堪虞。一旦这提案通过,校方必须加强学校纪律,学生需有管理时间的能力,同时将加重弱势家庭的经济负担。
近来有位朋友在脸书上询问该给不给上中学的孩子手机,几乎九成以上留言的家长都劝戒,千万别给,给了就覆水难收。这些在文教界工作的朋友,一边倒地支持不给孩子任何电子设备,因为平板电脑、手机可以安装太多的游戏,孩子会玩到眼神滞呆、无心向学、人际关系出现严重障碍;有者尚建议考上大学再给。关于给不给孩子上网,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要家长引导和监督得宜,网络世界可谓是学海无涯。
言归正传,教长表示国外有许多国家已允许学生携带电子设备上学,学生可以在指定的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作为师生教学的辅助工具,但绝不允许在校全天使用手机。以我家小孩曾在英美两国学校就读为例,英国小学禁止小学生携带任何电子设备到校;英国中学和美国小学则规定不能在上课期间使用手机,但允许带去学校,放学后使用。美国初中开始,校方允许学生在上课有需要时使用电子设备。例如拍下课室教学的题目、用以运算、查询资料、线上阅读。
值得商榷的是,英美两国中小学在校的网络教学,一律是校方免费提供电子设备,如电脑、平板电脑皆加强网络管制,学生在设定的网络程式学习应用、作为教学辅助。英美学校每位中学生都会有个人的网络账号,在校或在家进入学校各科老师的网络学习平台(e
Campus)练习和查询课业。反观国内很多华校实施精明教学,每月却向学生征收电脑费、精明课室费用,原本的国民免费义务教育,已演变成使用者付费。
简而言之,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教育政策有必要跟上时代的节奏,有效地推广和应用电子设备作为教学辅助。然而,我国教长在观摩国外学校的电子教学,是否真正深入了解这些先进国家的学校,免费提供电子教学设备以及严谨管制校内网络?倘偌我国每年的教育预算,各源流学校能够公平获得加强电子设备和提供精明教学的拨款,以期每位学子都能够有机会接触网络教学的效益。由此一来,马来西亚学生或允许携带何种电子设备上学与否,也就不必再深入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