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1日星期三

不应错失良机尽快办起三语学校



2017/05/31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目前,不少埠头设立三语学校或华语补习班,但也还有不少埠头没有三语学校,甚至无汉语补习班,令人惋惜。众所周知,有些较大埠头不乏财力雄厚的企业家和大商家,如他们肯出资建三语学校,能力是绰绰有余,但为何至今还没有建三语学校呢?问题在于他们的名利地位观念太深,为争做主席、校董事长或领导人,争得面红耳赤,或各执己见,互不相容,结果不欢而散。本是一件好事,却变成坏事,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如今有许多第三代华裔对中华文化“嗷嗷待哺”,还有不少第二代50多岁的华裔,也有意学习华语,以留住其根。可惜因环境关系,不能去大城市学习华文,只希望居住地能建立三语学校。尤其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与东南亚甚至非洲、西欧等国加强贸易来往,采取双赢策略,那么学习华语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君不见世上多国都掀起“华语热”,这是大势所趋。有不少5060岁的老板娘要进汉语补习班,可见她们的觉悟大为提高。她们认为年轻一辈应学习已成为第二国际语言的汉语,才有光明灿烂的前途,尤其是进三语学校,他们毕业出来谋业,不会感到困难。但可惜的是,他们居住的埠头,其企业家、大商家们为建校而追求名利地位,闹得不亦乐乎,而失去建校之良机,怎不叫人大为慨叹呢?

其实小埠头如南海漳,在漳华国民三语小学建立之初,虽也有不同意见者争论,但在“求同存异”原则下,以顾全大局为主,最后建成三语学校。据闻在陈荣宗、曾庆友正副主席领导下,校务蒸蒸日上,学生日增,已近百名。当然他们也面临不少困难,但都能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坚持把学校办下去。不少幕后英雄不为名利地位而为三语学校出钱出谋出力,他们是华社的楷模,我们应当向他们看齐、学习才对。

今有不少我们的年幼后代,为中华文化“嗷嗷待哺”,难道还忍心看着他们在“饥渴”吗?快快醒悟回头,奋起直追,同心协力建立三语学校!

但愿三语学校像茉莉花开满“千岛之国”的各个角落。

2017527 ——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