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3日星期二

华教之光——新雅学院实录


2017/05/23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本人到印尼首都雅加达调查当地高校华文教育情况,见闻印尼高校华文教育蓬勃发展之现状,甚为感动,需知二十年前,印尼华文教育还是一片荒芜之地。在调查期间,新雅学院之名数次被人提及,因此特致电至该校,欲拜访其院校领导,有幸得与新雅之光基金会理事长李伯巧先生相见,了解新雅学院发展之来龙去脉。
李伯巧先生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我惊诧不已,他说,新雅学院是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私人教育机构,一个专门培养华语人才的学院,一个创造性地开创了与中国高校合作办学模式的学校,一个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更新教学模式的知识摇篮。在我感到惊诧的同时,也十分疑惑:不盈利,何以发展?他马上为我解惑,这全都有赖于新雅之光基金会郑年锦董事长的大力支持,不仅为新雅学院无偿提供教学楼和教学设备,还在资金上给予全力支持。
2005年至2017年,弹指一挥却也是整整十二年!听了李伯巧先生的讲述,我不由感叹,这十二年是新雅人不断探索的岁月,是新雅人艰辛付出的岁月,新雅人是努力奋斗的岁月,新雅人收获颇多的岁月,也是新雅人最最幸福的岁月。
20056月——一个新雅人永远也忘不了的日子。当时,在以郑年锦、李伯巧以及巴中、新华、新文校友会一众热心于华文教育的华人老前辈的领导下,新雅之光基金会成立了。基金会不以赢利性为目的发展印尼华文教育,致力于为广大中下层印尼子弟提供一个学习汉语的机会和平台,努力为印尼华文教育培养教师,并向友族传播中华文化,力争民族和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雅学院诞生了。学院招生的对象定位于高中毕业生,但又由于某种原因,印尼政府已经停发高等教育机构办校资格,为此新雅学院领导走出了一条具有创造性的路子——对外积极联合中国高校,对内紧密结合印尼本土特色,紧抓学校管理——这十二年,他们一直如此坚持!
就对外而言,学校首先采用与中国高校合作的“2+2”教学模式。
2+2”,即新雅师范专业学生在新雅学院完成两年汉语学习之后,继续前往中国福建师范大学完成后两年的学习。如四年成绩合格,学生可获得福建师范大学颁发的正规本科文凭和毕业证书。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汉办和福建侨办的帮助下,学院师范专业的学生在福建师范大学两年求学期间免学费和住宿费。2005年下半年,两校正式签订合同,合作之路自此开始。在经过几年的合作之后,2009年,经过两校协商,“2+2”模式改为“3+1”模式,学生在新雅学习的时间延长为3年。另外,我们也与福建省华侨大学集美华文学院实行“2+2”合作模式,自2005年至今已经合作12年。另外早在2004年,我们就与马来西亚南方学院有了合作意向,在2005年我们与燕京文化学院,2007年与江西师范大学、重庆大学旅游系、云南大学旅游系都签署了合作协议。2015年,我们又与东北名校沈阳师范大学开始了“3+1”合作模式。同年,我们与福州大学也签署了合作协议。2017年我们与安徽宿州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当然在这十二年里,我们与福建师范大学和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合作的成就最大,与前者培养出了186位师范专业的学生,与后者培养出了212位商贸专业的学生。
师范专业的这些学生在毕业之后都走上了汉语教学的道路,因为这些学生在新雅学院和福建师范大学接受了比较全面、专业的高等教育,因此学识和专业知识都相对过硬,有些学生甚至进入了汉语高等教育学府任教,这些对于提升印尼本土教师的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这些学生年纪轻、热情足,对于印尼平均年龄较大的汉语教师队伍而言,无疑是一股新鲜血液。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学生有一部分是友族学生,这在促进民族交融,传播中国文化上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而毕业于商贸专业的学生大都进入中国驻印公司,如著名的中国手机公司VIVOOPPO,中国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
除了在专业上的合作外,在某些课程的教学上,新雅学院也积极与中国接轨。2010年,与北京燕京学校开办网络远程教学,学校的《中国文化》、《中国民俗》、《汉语写作》等课程均采用此种模式进行教学。
在对内方面,我们除了在课程上紧贴印尼教育部的要求,在公共科目,如心理学、宗教课等方面努力严格学生外,还要求学生在课外实习,在赴中国前把握印尼汉语教育的一些特点。另外,由于印尼政策的局限,从国外大学毕业归来的学生,印尼政府不承认其文凭,为此,20099月我们与印尼惟一拥有培养汉语本科师范专业学生资格的高校——印尼基督教大学合作。我们的学生除了可以通过“3+1”合作模式获得福建师范大学的本科文凭以外,还可以通过我们与基督教大学的合作获得印尼基督教大学的汉语师范专业的本科文凭。这样学生既可以在私立学校任教,也可以在印尼公立学校教书。
在这十二年里,学校对于内部管理同样重视:
首先新雅一直倾力打造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以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新雅的汉语教师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毕业于中国高校的中国籍教师,如万艳林老师已在新雅工作12年,而陈黎艳老师也工作了10年之久。她们带来了较新的教学理念以及高水平的教学。另外一部分是本地十分有名望的老教师,如张兰英老师、黄端珠老师、黄向日老师、陈美致老师等。她们扎实且极具经验的教学为新雅的教学尽心尽力,为印尼华文教育添砖加瓦。还有一部分是华文教育的新血液,他们或是新雅本校的毕业生,完成学业以后回到母校贡献力量,或是通过其他渠道直接留学于中国,学成归来的华人。她们是学院教师队伍的新力量,也是印尼华文教育的未来。新雅的老师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也积极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如制作运用电脑软件将教学内容与图画相结合,采用最合适的排版将知识点一一展示出来,并且老师们也会运用其他教学手段,如运用动画、电影、图片、游戏、唱歌等辅助教学,如此更能激发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除了对师资的重视,新雅人同样注意为教学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保证高质量教学的实现——曾经的新雅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在这里十二年里,学校克服种种困难,为每一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如电脑、投影仪、无线网络等)。如此既能让教师更直观地进行教学,也能让学生感受视听说全方位的学习体验。电脑室、图书馆等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学习空间。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套针对外国本科留学生而编写的教材,教材系统性强、技能训练明确。不但如此,在课程上,我们也做到与福建师范大学和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接轨,如此,学生学习进程没有跳跃性和间断,因此在接轨时没有滞涩之感。另外我们的教材永远是与时俱进的,新版的教材一出版,新雅立即跟上,再者对于不适合的教育内容,我们也积极寻找新的教材进行增补,以保证学生接受的是最新最适合的华文教育。
这十二年,新雅人付出了,也收获了。新雅学院的学生多数为华人子弟,但是从2005开始,印尼友族学生越来越多。新雅学生一向积极肯学,到2年级时,学生的汉语水平考试一般可以通过4-5级,而三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汉语水平考试 5-6级,这在印尼华语高等教育界是少见的。另,新雅的成绩在中国汉办举办的“大学生汉语桥比赛”中可窥,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考察学生汉语能力的综合性比赛,全印尼的高校学生皆可参加。2007年陈丽安同学获得最佳口才奖,2008年郑俊伟同学获得印尼赛区第三名,2011年张齐同学获得印尼赛区总冠军,2012年,方小静同学获得雅加达赛区总冠军,陈美芳同学获得第二名。2013年,安南同学获得了雅加达赛区的总冠军,郑丽菁获得最佳口才奖,马可萱获得最佳表演奖。2015年陈俊成获得雅加达地区亚军,郑伟恩与洪咪咪皆获得优秀奖。2016年郑伟恩同学获得了最佳口才奖,2017年在刚结束的雅加达赛区比赛中,王美丽同学获得了三等奖。
2005年到2017年,新雅总共培养出了几百位学生,这些学生可以免试前往中国留学,不少学生在中国学习期间成绩优异,获得奖学金的比比皆是,甚至其中12位申请到了中国提供的研究生奖学金,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还有一位友族学生英文静获得了博士奖学金,目前正在中国深造。
不论是在与外部的合作上,还是内在的管理上,新雅人敢为人先,努力开拓,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新雅发展之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雅学院在虽然在“树人”的路途上仅仅走了十分之一的路途,但这十分之一是兼具了创新与勇气,执着与艰辛,付出与收获。十二年新雅人,成就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
然而李伯巧理事长也指出,新雅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就是校舍问题,目前学校的教学楼为郑年锦先生免费提供用的,借用并非长久之策,而且该楼停车不便,没有大型的公共活动空间,无法为学生提供活动场所。其次,虽然新雅致力于发展高等华文教育十多年,但因目前开展华文教育的高校越来越多,生源竞争十分激烈,新雅学院学生人数一直未有较大提升。第三,因印尼高等教育部已经不颁发高等教育院校建立的准字,因此新雅没有为学生颁发文凭的能力,新雅学院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直接往中国输送,因而学生是以国内高校毕业生的身份获得毕业证书的,因此新雅一直处于替人做嫁衣的地位,这样新雅的名声就打不响了。第四,曾经领导新雅前行的华人老前辈们如今年事已高,大多已是70多甚至80多的高龄,精力有限,新雅需要新鲜血液。
因此经过慎重考虑,院校领导决定与当地有名的私立高校达国大学(Universitas Tarumanagara)合作,将新雅并入其中,达国基金会(Yayasan Tarumanagara)将全面接手新雅学院的运营与管理,在一边继续按照与中国高校的合作模式运营的同时,一边向高等教育司申请将新雅学院升级为达国大学的中文系。达国大学(Universitas Tarumanagara)是由一批著名学者和公众人物(统称为“新明会”)于1959年创立的私立高校,旨在提供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目前该校已开设了16个学士学位课程,7个硕士学位课程和2个博士学位课程,涵盖多个专业。学生人数14000多人,教职工984人。达国大学(Universitas Tarumanagara)目前已经成为印尼数一数二的高等私立高校。李伯巧理事长认为如果新雅能依托于这样一个好平台,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这不管是对自身还是对达国大学,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最佳选择。他还说目前计划是2017年度新学年将于9月开始,学校校址应该会搬至达国大学第二校区,新雅学院也将更名达国新雅学院(Tarumanagara Xinya College),新生招生工作正火热进行中,为了吸引更多学生就读中文专业,达国大学拟免除2017学年中文系新生的建校费。
通过了与李伯巧先生的长谈,我不仅了解了新雅的发展与未来,也对所有新雅人的付出与奉献感到敬佩,新雅学院其实是雅加达华文教育的一个缩影,从中我们可知印尼高等华文教育之艰辛,也可感知其成就。愿新雅学院今后的发展更顺利,也愿印尼华文教育发展生机蓬勃。

(李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