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5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676


课堂鸡汤


2017/05/24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作者:吴荣顺


教学经验至少有25年。总有一点儿的课堂鸡汤可以分享。

容许学生犯错。学习是成长的过程,犯错是必然的。小错是无伤大雅,是无大碍的。对于学生的错误不必斤斤计较,不要以学生的失误惩罚自己,责怪自己,那是无济于事。对学生宽大为怀也是对自己的仁慈。

理解学生的感受。人是有感受的动物,是有浃髓沦肌的。学生有负面感受的时候,应该安之若素,给予适当的安抚。

增加学习的乐趣。乐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添加剂。《后汉书•光武帝纪》:“我自乐此,不为疲也。”让学习像苹果掉在箩筐里,可以乐在其中,可以乐此不疲。比如制造犯罪现场引起学生应用英语,增加学生学习实践和兴趣。做不到零作业,至少也不要给太多的作业。像一个幼儿院的女童一天有七页马来语的做法是有欠恰当的。课堂可以成为快乐的城堡,决定权就在教师这个城堡主人上。

让学生抒发情绪。情绪低沉,心神忧伤的时候,学习自然大打折扣。应该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协助将负面的情绪障碍挪移。扼杀抒发,束缚学习。伸出双手,张开耳朵,放飞爱。

进行小组学习是不错的。让后进生可以向学习比较强的学习。在学习的五里雾中一同探索,可以回收学术以外的佳果。当然教师的监督是重要的,协助厘清小组学习的障碍,才能够让小组学习走在学习的正道中。

提供学生选择。学习应该是有弹性和伸缩性的。可以选择的包括选择内容,方式,或是转换地点,或是学习方案,或是学习进度。根据学生的能力做出变更。千万别固执的一成不变。辛苦自己,也苦了学生。

上课可以放下轻音乐也是不赖的。这是符合多元智能的学习理论。唱歌有助学习之兴,适当的音乐可以激励学习的热情。

最重要是要照顾好自己。公私兼顾,要健康身心灵的教师才可以熬出味美滋补的学习鸡汤。鸡汤不单补人,也要补己,才是智慧之道。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记新中三语学校陈锦球校长二三事


2017/05/24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作者:(中国外派教师)朱红


来泗水新中不到一年,发生在身边让人感动的人和事却是不少。临行告别时,说说我和陈锦球校长打交道的二三事。

2016714日,飞机带着中国外派教师一行20余人,降落在朱安达国际机场。在飞机上就听彭则翔总监说,新中校长将亲自带司机开着校车来接我们。早听闻泗水新中是一所不错的三语学校,我想:管理这所学校的校长一定是个精力旺盛、年富力强的中年人,毕竟校长要管很多事儿,是很费精力的。可是等我们从安检处走出来,一位看起来年逾七十、腰背微佝、慈眉善目的老人迎上前来,彭老师跟大家介绍:“这就是我们新中三语学校的陈锦球校长,他亲自来接大家了!”我们都很感动,撇开他校长的职务不说,这大年纪,这热的天气还亲自来接机,够辛苦的。再说,年过六十的男子在中国,早就退休在家含贻弄璋,颐养天年了,可陈校长还在坚守岗位,不由令人想到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名句的。机场短暂的第一面,陈校长慈祥的面容给我留下了为人和善的印象。

第二次近距离接触陈校长是去年七月份的某个周末,中国老师在新中基金会何主席家里聚会的时候。当时大家围坐在客厅沙发上,听何主席谈他自己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谈华文教育在印尼的坎坷历史,我们既感慨海外华人创业多艰,也深深感受到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对传承中华文化所做的种种努力。何主席说:“我的普通话很不标准,你们是不是听得很吃力?还是让当年的‘学霸’陈校长讲讲吧。”“学霸”?我们陈锦球校长读书时是“学霸”?我心里一动,莫名景仰。原来何文金主席和陈锦球校长都是泗水原新华中学的杰出校友,何主席是1960年第20届校友,陈锦球校长是1961年第22届校友。何主席曾笑谈“我的数学学得好,不会算错数字,所以后来做生意了。陈锦球所有科目都很拔尖,就是你们现在常说的‘学霸’,所以搞教育。” 原来陈锦球校长读书的时候,各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青春年华的勤奋努力为他21岁就当上校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听陈校长介绍,当时印尼的汉语学校开设的学科内容和中国一模一样,有很多新中校友通过考试,被录取到清华、北大继续深造。现在我们常常看到《千岛日报》上新中校友的聚会,有的就是毕业后留在国内的华侨。陈校长高中毕业后,就到峇厘岛任教,不久就当上了校长。不料苏哈托政府66年始禁止华文教育,他心忧时局,心忧华教,害了眼疾。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每天还是坚持看书学习。庆幸的是“卧薪尝胆”的日子终于过去了,随着苏哈托政府下台、瓦希德新政府解除华教禁令,印尼华文教育终于迎来了冰雪解冻后的春天。56岁的陈校长也重新焕发了青春,全身心投入到华文教育中,直至现在还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如同老黄牛,默默奉献。

坎坷的人生,不懈的努力,永远的耕耘,我对陈校长肃然起敬。一个人出众的学识固然重要,然而一个人念念不忘自己的祖籍国,用自己的才学支持并忠诚服务于华教事业,这份赤子心、中华情更难能可贵!就像肖邦之于波兰,就像纪伯伦之于黎巴嫩。

有一件小事儿,不知值不值得提起。刚来印尼的时候,我的脚划伤了,半月过去,伤口不愈合。不知道是怎么情况下,我随口说了那么一嘴。第二天,陈校长就让人买好了药,怕我看不懂印尼语,就在一张纸上写清楚药的具体用法,一并交给陈妈妈,挂在了我宿舍门口上。连这样的小事都记挂在校长的心间,陈校长该是“心有千千结”吧?现实也确实如此,陈校长总是清楚地记得我们中国老师的所有事情,事无巨细,最后都处理得妥帖周到。

还有一次,他聊到我几天前在《千岛日报》上发表的文章,我说:“什么时候发表的?我自己没注意看,不知现在还能不能找到那天的报纸呢。”他马上说:“我家订了《千岛日报》,明天我给你带来,你留存一下自己的作品,这也是你在印尼工作的印记。”第二天,我自个儿倒没记起这件事儿,又是陈校长让秘书把报纸送到我办公桌上的。让我不得不佩服他比年轻人还要好的记忆力,这大概就是“学霸”具有的特质吧?

最近的一件事是,五一放假前夕,我因身体不适,在泗水就医两次,效果不太明显,家人让我利用假期回国检查一下。我到他办公室请假时,他没说任何反对的意见,只是叮嘱我,看完病及时返回,顺利完成外派工作。我除了谨记,夫复何言?几天后我按时返回新中,到他办公室销假。他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怎么样?身体还好吧?”顿时一股暖流流过心间,莫名想起曾看过的一段文字:“当别人只关心你变美或丑的时候,只有一个人在关心你是否真的健康平安。”陈校长就是那个真诚关心别人的慈爱长者。接着,他给我聊起了他的“病史”。他31岁患眼疾,左眼几乎看不见。他痛苦过,甚至绝望过,对于从事教育的人,不能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啊!因为他从没一天放弃过看书,放弃过学习。经过治疗,他依然每天坚持阅读,也笔耕不辍。我无意翻开新中学校校庆结集作品中,就读过他撰写的长篇调研报告。42岁时突发急性类风湿关节炎,双腿麻木,不能动弹,在病床上躺了三十多天。陈校长调侃自己:“平时忙工作,那段时间是他‘休息’得最长的一段时间。”虽经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但留有后遗症,直到现在腰背还是佝曲的。59岁又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为了还能坚守在心爱的岗位上,做自己喜欢的也放不下的华文教育工作,他严遵医嘱,每天要吃好几种药维持心脏功能。末了,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生总会有些坎儿,精神的或是身体的,不要害怕。我看你似乎心理负担很重,我就跟你唠唠这些,你看我这么多病,每天吃不少药,不也活得好好的?”我这才明白,陈校长的用心,也体会到老人家的善心和细心。其实这些话,在我请假时他就可以对我说的,但那时他并没说,因为他说话的目的并不在于“励志”,可能说了怕我误会,让我以为“克服困难,坚强面对,坚持到最后!”而现在他跟我说的这些话,是真心怕我因为身体不适而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对我以后的人生有负面影响。他在宽慰我,也是在鼓励我。多么善良细心的老人啊!

陈校长,我从没有在您面前表达我的感激,现在即将离别,写下这些文字,让文字替我表达对您的敬重与感激。您是德高望重的领导,但从不高高在上,您“俯首甘为孺子牛”,默默耕耘、默默奉献;您是慈爱善良、心细如发的长者护。您美好的品质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祝您老保重,好人一生平安!




华语教育网络社区建设


2017/05/24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吴荣顺


很高兴副教育部长对于华语教育的用心。其中的教育改革建议包括教师队伍的建设来提升教学质量,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在实行上或许会有一些挑战,特别是现代的教师特别忙。有忙于课堂教学,也要忙于课后作业批改等方面的工作,再加上团队协作,能力没有问题,时间肯定有限。

其中一个可行的管道是华语教育网络社区的建设,师训高等专业学府肯定有讲师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教育部可以延伸这样的一种努力,成为全国华语教师社区建设用地。为此,相关讲师还可以给予贡献,作为在职教师队伍的指导,会让谈论内容更加丰实。

因此,该网络社区可以成为华语教师在课程内容的参考,教学设计与方法的谈论区,相信可以有效地帮助到全国各地的华语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同时,该网络社区也可以开发部分内容作为家长和学生的参考资源。如此一来,学生可以获得更加丰富内涵的学习资料,其中的题库还可以帮助家长作为协助孩子学习的资料。

很肯定的,这样的华语教育网络社区的建设是具有正面意义的,需要注意的是内容的更新化。如果一成不变,没有在内容上与时并进,很肯定的只是三分钟热度,那就意义不重大,影响不深远了。



一年给华小两英亩地


2017/05/24 光华日报/评论版

~文:董恪宁


各报报道的本则新闻的核心所在,自然是雪州政府划出面积总计19.65英亩的赠地。但是,那是什么概念?据此细算,2008年起,九年之间每校年度所获,其实只有两英亩左右;六校平均分得,也不过微不足道的3.25英亩。

308海啸上台执政雪兰莪至今,这个雷霆万钧,踌躇满志的新任政权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旁的不提,只言族群力争的福祉,前后在朝当权n年之久,不知他们到底怎样挺身捍卫几许华社的基本权益呢?

邱金明著《308后,雪州变了吗?》(吉隆坡:文运;2013)里,连篇累牘、鉅细靡遗,论述颇多。不论政治的政策、经济的配套、文化之工程、社会的宪章,似乎皆有改弦易辙的新意。

书中所论那一布长之转圜,实情是否如此,一蹴而成,马上见效,暂且不论;长话短说,总而言之,眼看大选快要来了,朝野诸党如今渐多佳音,一匹长的好事纷沓而至。

身为雪州两届行政议员的欧阳捍华,自然也不例外,也跟着高调公开报告斐然之政绩: 2010年至今,雪州政府批下19.65英亩的土地,供州内六所华小扩建校舍之用。

当中的地段,计有乌雪叻思(5.6英亩)、乌雪双文丹(3英亩)、莎阿南启明(4英亩)、蕉赖11哩(3.65英亩)、瓜冷县中南(3英亩)以及加影育华(0.4英亩)。

各报报道的本则新闻的核心所在,自然是雪州政府划出面积总计19.65英亩的赠地。但是,那是什么概念?据此细算,2008年起,九年之间每校年度所获,其实只有两英亩左右;六校平均分得,也不过微不足道的3.25英亩。

对照了前提邱金明所著援引之统计,耐人寻味之处犹多:2008年上台以来,州政府拨出了超过80片土地作为各源流学校的新校地,还不包括延长租赁的地段。(页61

时光荏苒,倏忽两届的任期,也快到了。州政府这一方面的政绩,想必不只80片地了。纵然按照80片土地的分母计算,六间华小所得的比率,也仅有微乎其微的7.5%.

新气象乎?一份份的奏章,雷霆万钧,字里行间,不吝溢美之词,好评如云。可惜,细读之下,一经检验,不但不是那么一回事;恰恰相反,一言难尽,曲曲折折的蹊跷毕现。

何况,参照半岛规划局的标准指南,这个国家小学的空间,至少应有6英亩大。那么,经此配额,六所华小是否已达标准的底线,还是仍然处在捉襟见肘,地不够用的水平线?

说实在话,希联自各党的基层乃至领导之高层,既没有主义,也没有主意,唯有雷声奇大的不知所云。雪兰莪城市及乡村规划局前所新修订的《雪州规划标准及指南手册》,恐怕他们甚至读也没读过,顺手上呈通过。

否则,人口急速增长的加影,何以只配给了0.4英亩的意思意思?一个足球场,至少要1.32英亩。对照于此准绳,育华多出这巴掌大的碎地,难道足以盖建百层大楼,传承华校的千秋万岁吗?

不管怎样,抨击容易,行政艰难,由此可见。在位当朝接近十年,尚待缝缝补补的罅漏,还有很多很多。邱金明书里也曾提及,前大臣卡立用了三年研究公仆轮班制,也没有下落。(页25

诸如此类,当然不仅是受制于现有体系的桎梏,而是积弊之层层叠叠,确实超乎想象。那么,州内的百万选民是否愿意耐心等待,让替代阵线继续清除沉痾宿疾,完成未了的新政;票箱一开,自然就有答案。洋洋洒洒的纸上宣传,可不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