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4日星期日

质疑1959年南洋大学评议会委员报告书

作者/来源:2018/02/01 《新加坡文献馆

南大评议会的明文职责是:调查南洋大学的学术水准和教授的适当程度以及为保证满意学术水准工作而采用的设备与方法,并提出建议。
由于评议会引用的资料,资料来源,评议标准,评议程序,参与人士名单,调查时间与过程等等,一切有助检验评议本身之正当性,合法与公正性的关键性信息,在报告书完全之后,付之一炬,全部烧毁。因此,评议会是如何通过资料进行调查,进而得出评议结论的整个过程,已经无法知晓,更无从考证。因此,实质上,1959年南洋大学评议会委员报告书,是一个黑箱作业的结果。
基于此,可以理所当然的相信,白里斯葛报告书,绝对不是一个调查南洋大学的学术水准和教授的适当程度的学术性检讨报告,而是一个摧毁南洋大学的政治方案。
评议的手段和评议的结论,息息相关,唯有正确的评议手段,才能得出正确的评议结论。因此,一个无法验证真伪的白里斯葛报告书,也就丢失了其做为评议南大学术水准和教授的适当程度的正当性,合法与公正性。
当然,白里斯葛报告书的政治性,荒诞与无知性,也可以通过其内容,看个究竟。那么,1959年南洋大学评议会委员报告书,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膏药?
报告书的第一章 绪言,其内共有十三点。这十三点的每一解说都是站不住脚的,可以轻易的逐一反驳。其中,第六点是解释把原本之公开评议改变为秘密评议的必要性;如果不进行秘密评审,将无法获得必要的供词。报告坦然承认:这将是一部不平常的报告书。第十点是解释在外力要求下,评议会把原本不在职责内之承认南大学位资历与否的议题加入评议范畴。
在此,报告书承认确实超越了原本规定的审议范畴。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绪言在试图自圆其说的过程中,无意识下证实了,秘密评议的真正实质是一个秘密听证会。也就是说,报告书结论并非来自一个有序与公正的评议过程,反而是根据无名无姓的神秘人士提供的秘密供证,总结出报告书的评议。
第二章组织、行政及管制,其内共有十二点,全部都是数落大学的行政管理,包括指名道姓的人身攻击。这类无的放矢,强词夺理之说都是缺乏理性根据,更是完全脱离南大面对之客观现实。
同样的,这十二点评议都可以轻易的逐一反驳。南大处于一个尚在建设与完善的过程之中,以校长与教职员尚未全部到位的理由,来全面否定大学的行政能力,更借此进而质疑大学的学术水准,是缺乏理性的武断。由于报告书无法有效的证实大学行政是如何的负面影响了大学教学和学术水准,所以不得不承认:一,行政议题有必要与学术议题分开,二,有关行政的评议,也不属于调查的范围。
问题是,既然明知行政与学术不能混为一谈,那又何以要画蛇添足?更何况行政并不是评议范畴?
第三章 1958年南洋大学法令,其内共有五点,其中第三点之内另有七个小节,都是对原有法令条文的内容给予批评,以及,建议如何进行必要的内容修正。第五点则有16个小节。这些小节也都是对原有南洋大学法令的文句,给予文字修正的建议。
这第三章如同第二章一样,主要是聚焦大学的行政权力与管理。同样的,对南洋大学法令是如何的负面的影响了大学教学与学术水准,也无一丁点的解说。
其实,第三章的关键之处并非在于其内容的如何,而是与第一章的绪言一样,那就是,无意识下证实了,白里斯葛报告书并非一个真实的学术性评议,而是一个算计南洋大学的政治方案。这个中道理是十分的清楚。
试问,五位评议委员中是谁有足够的法律知识,能够如此清澈的理解南洋大学法令的内涵?是那一位法律门外汉会有足够的法律专业知识,去建议南洋大学法令进行对内容与文字上的修正?
毫无疑问,这第三章的内容,不仅仅是远远脱离了评议范畴,更是远远超越了五位评议委员的学术能力。明显的,第三章的内容,绝对不可能是来自评议会的建议,而肯定的是来自对新加坡法律十分熟悉的律师之手。那又是谁的手?是男人呢?还是女人?
第四章教职员,其内共有二十八点评议,对大学处理教职员的行政能力,批评的一无是处。
前十点聚焦教师的聘请行政。比如,怀疑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的组织与其能力,质疑局限在东南亚的招聘,能够找到具高资历的适当教师。借用教师不足提出授课负苛的问题,指出由于教师不足不是一个可以立即解决的问题,所以断定大学无法供给良好教育于不断增加的学生。报告书更节外生枝的指出:我们注意到南洋大学中并无马来亚大学的毕业生担任全部时间的教职员。
这些空洞的想当然而批评毫无实质性的参考价值。其一,大学已经处于实际运行中,有约1400名学生和近100名教师。以南大中文系师资为例,都是当年所可能聘请到的最佳人选。这一事实肯定了大学的行政能力。其二,南大教师大部分来自台湾和香港,而在东南亚刊登的招聘广告是面向世界,所以批评大学局限在东南亚招聘是无知之谈。其三,马来亚大学的文理学系比南大略早数年,不知有多少马大毕业生在1958年就具备了到南大执教的资历?更何况,即便有足够的资历,也未必会有兴趣在一所备受刁难的南大任职?可见,报告书的这类批评,纯属无所根据之一派胡言。
剩余的十八点评议主要涉及教职员雇佣合约与相关待遇与福利等的内容。这其中有的评议是似是而非,一些则是荒诞的无中生有。比如,低薪酬的待遇只能聘请到低素质师资之说,就是似是而非,加上无中生有。首先,南大的薪酬比马大来的低是事实,所以南大的薪酬确实只能聘请到不入流的英国教授,但是,南大聘请的师资主要是来自台湾,而南大的薪酬却是台湾之大学薪酬的三倍。也就是说,南大要比台湾的大学,更能够吸引最佳的教授人选。这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
现实是,大学是在一个充满敌意的南洋大学法令下运作,因为大学法令的存在并非要协助把南大办好,相反的,是要打击与阻止大学的顺利发展。所以相关的大学运作只能在规定的权力范畴之内执行。这一种把外来约束的不良影响,归咎与大学行政无方,是在落井下石。
报告书使用自以为是的标准来评议大学的聘请合约,是无理取闹。合约长短与教学素质没有必然的关系。是长合约更好?还是短合约更好?是一个空洞的议题,完全没有必要离题的拿来渲染。如果合约形式与教学素质确实有关,那,报告书就很有必要明确指出大学合约,是如何的,在那一方面,负面的影响了教学素质。
第五章学科与设备,其内共有十三点,不过,不知何故缺了五(八),所以实际只有十二点。从其内容来看,无非都是一些可有可无之为了批评而批评的文字。
报告书批评大学课程有三大缺点。一,课程太过繁重,学生要修过多学分。二,课程中许多科目是不应该被列入的,一些不可缺少的科目反而未被列入。三,一些科目并没有按照合理的程序安排,在一些学科中则忽略了先决条件。
这些都是缺乏实质性的评议。学分多少的标准是什么?为何多学分是缺点,而不是优点?何以不是学分越多,就表示教学越多,则学生程度越高?报告书并没有给予解释为何过多学分是缺点,只是对比了美国,台湾与菲律宾的不知名大学学分规定。其实,报告书不也可以轻易的批评课程太过轻松,学生修读的学分太少,所以学生的学术程度很差?
另一个评议是指,有些应该被列入的科目没有被列入,而一些科目则是没有必要的。然而,报告书并没有明确指出那些科目是必要,又为何是必要?那些是没必要,又为何是没必要?同样的,报告书也没有说明何谓科目的合理程序安排?那一些学科忽略了先决条件?
设备方面,报告书批评大学建筑没有理性规划而是在匆忙中建设的,比如,大学图书馆内有许多的空地。这一类毫无知识的评议,令人啼笑皆非。大学尚在草创时期建设的过程中,空地的存在是表示了大学规划的前瞻性,预留下的空地是为了未来的发展空间。可见,白里斯葛之流的如此这般的见解,确实是无知的可怜。
第六章考试,其内列出七点,实则为八点,因为重覆了第五点。这是多余的一章,因为内容主要是针对大学入学考试。但是,入学考试并非一个永久性安排,其存在主要还是为了让战后无法升大学的青年提供一个重返校园的机会。
其实,南大自1956年以来,已经举办过数次的年中考试,有足够的实实在在的考试资料,可供评议委员的评审。然而,何以评议委员要放弃通过检验科目考试,实际的评审大学考卷,看看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是什么样的一种程度?
选择放弃评议南大试卷,凸显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评议委员的资格问题。钱思亮是化学教授,谢玉铭是物理学教授,洪业是历史研究员,胡思威是汉学家,白里斯葛是中学生物教师。这样的学术组合,如何能够评议南大的三院九系?
真金不怕红炉火。看来,更重要的是,白里斯葛报告书之所以依赖来历不明的供证,而不是实际的评议南大的考试资料,正是因为南大试卷的真材实料,足以证明南洋大学的学术水准,要更优越与马来亚大学。
诚然,评议委员选择放弃评议南大试卷,这一件重大事实的本身,就足以全盘的否定白里斯葛报告书的内容与建议。
第七章学生生活,其内共有四点,说的尽是一些言不及义的天真话。报告书在谈及学费财政时,拿哈佛大学为例子;这是一个笑话。南大和哈佛是处在两个环境全然不同的社会,如何会得出有意义的比较结果?为何不比较菲律宾大学,台湾大学,或者马来亚大学?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大批地录取新生 乃是不健全的政策。” 类似语义的文句在此处已经是第四次出现。看来,报告书是一再重复的告诫南洋大学,不要大批地录取新生。这是官方的善意提示?还是另有弦外之音?
第八章 判定,其内共有四点,第一点内有六个小节,都是十分负面的批评了南洋大学。第二点是建议政府不承认南洋大学享有与其他大学同等的学位地位。
毋庸置疑,第八章的内容是政治决定的结果。报告书本身就已经证实了这是一件事实。第一,南大评议会的真正实质是一个秘密听证会。报告书结论是根据无名无姓的神秘人士提供的秘密供证,而非来自一个有序与公正的评议过程。第二,南大评议会选择放弃实地的验证南洋大学的考试试卷。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最佳机制,所以检验学术水准的最基本要求,也必然就是验证大学的考试试卷。
秘密听证会和放弃实地验证考试试卷的两件历史事实,确实足以证明白里斯葛报告书必然是一个政治的果实。
第九章建议,其内共有十七点。要点有,修改南洋大学法令;大量减少招收新生的人数;暂时不实行改四年制为三年制;实行马来亚大学的校外考试制度;马来亚大学的思想取代南洋大学的思想。
图穷匕乃见,南洋大学思想必然会被全面取代的政治路线图,早在1959 年已经设计完毕并且存档。之后,渐进式的温水煮熟青蛙,逐步的,慢慢的,不动声色的,南洋大学就在不知不觉之中,无奈步入了历史长河,终于的消失无踪。

(新加坡文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