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禁正课内收费电脑班
2018/06/08 中国报/评论
~作者:潘有文
教育部宣佈禁止正课内收费电脑班,这在华小存在近30年,打著让学生跟上时代学习电脑的现象,或将到此剧终。
让孩子有机会学习电脑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学校是教育下一代的地方,除了教授知识,也教育孩子向善和守法,既然这类正课内收费电脑班牴触教育法令,而且是一开始就违法,只是暗渡陈仓的进行,教育部禁这类电脑班是名正言顺之举。
教育部并非不让学生学习电脑,小学课本中,一至三年级的科学课本已有浅尝即止的教导基本观念,四至六年级就有一科让学生理解电脑的课本,按步就班啟发学生对电脑的认知。
华小校方一直引以為傲的收费电脑班,课程内容大多是教孩子学成人在工作上需要用到的东西,例如如何用MS word,製表等技巧,甚至一些电脑班只是让学生上网看戏或玩电脑游戏而已。
这些都是小学生现阶段非必要的东西,只需在课外学习或迟至中学以后,就能迅速掌握的技能,无需在小学就硬让孩子学习。
电脑科技瞬息万变,待学生长大投入社会,可能已无法运用现有所学,需要重新认识电脑知识。
严格来说,电脑班应该只是兴趣班,有经济能力的家庭可以选择让孩子在课后付费学习,经济能力不佳的家庭就随著教育部的安排,按班就班学习,也不见得日后会落后于其他人。
违法近三十年
“不要输在起跑点”只是一句广告词,千万不要迷信这句话,学习各种知识、电脑或各种才艺班就像人生一样,是一场马拉松,并不是赢在起点就会笑到最后。
华小正课内收费电脑班已违法近三十年,因為那极可能是官方、校方和电商存在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才让这种违反教育法令之事存在下去。
另一方面,电脑商与校方,尤其是董事部、校长和家协之间,相信是存在某种极大的利益链,相关各方才互相支持正课收费电脑班,如果已涉及贪腐,希望一直强调反贪腐的新政府,可藉此将之一网打尽,让华小的家长和学生,免受贪腐之苦。
打破升学种族固打制愿景
2018/06/07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颜健品
打破升学的种族固打制,让各族学生可以公平竞争升学,相信是非土著社会都想看到的改革政策。
能凭着自己的成绩,如愿到公立大专升学就读意愿科系,是很多有志学生的理想。不过在马来西亚的非土著学生,因在升学种族固打制下,过往以来破碎了很多非土著学子的升学梦。即使他们有很好的成绩,但却不能以绩效表现,获录取进入公立大专就读。
过往,几乎每年都会上演华裔学生家长向马华求助的“戏码”。虽然固打制是非常不公平的制度,但设定下的录取比率,是铁一般的事实,抹杀了很多学子寒窗苦读的心血。
固打制也断送人才外流,每年有一批又一批无法进入公立大专的非土著优秀生,在外国大专机构招揽下纷纷出外升学,毕业后也留在外国发展。过去国阵为了种族政治的利益,不曾有意改变固打制,而马华也只是陪衬角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根据投诉个案,处理学生的上诉。
最近,5名来自万挠的家长向希盟行动党甲洞国会议员林立迎声诉,他们的孩子在2017年大马教育文凭(SPM)考获优秀成绩,却不获得2018/2019年度大学预科班的入学名额,反而成绩不是最好的学生却获得入学,让他们感到不满。
家长们也表示对大马教育制度失望,希望新政府能正视多年来的大学预科班入学问题,也希望政府公布进入大学预科班的基准。
虽然希望联盟在竞选宣言里,没提及改变升学固打制,不过新政府有必要探讨在未来改革升学种族固打制的问题,以确保能让非土著获得公平对待,凭自己的努力如愿升学。这也让国家能留住人才,因为在绩效制下,能让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下学习,借以提升大专学术表现。
如今,在改朝换代下,执政党已角色转移,希望联盟特别是获得不少非土著选民支持的公正党及行动党,是时候探讨要如何说服联盟的成员党,来改变升学的种族固打制政策。
必须面对的事实是,国阵实行固打制的原由,是顾及种族政治的利益,特别是让巫统得以类似照顾土著利益的“新经济政策”,放在大专录取资格的门槛上。
然而,公平施政是希盟政府的主张,而支持希盟的非土著选民,绝多数都希望希盟能打破巫统过去建立下的种族限制框框,达到真正可落实公平政策的国家。当然,要实现这个愿景并不容易,但始终要有个起步,这点就要视希望联盟是否具备政治决心来改革。
前大学预科班学生·致教育部长的公开信
2018.06.06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前大学预科班学生·
令我们惊讶的是,种族不公问题在今年加剧恶化。以彭亨大学预科班为例,华裔入学人数为21人,而印裔入学人数为150人,比例是1:7.5。
亲爱的马智礼博士:首先,我们诚心祝贺你受委为新一届的教育部长。作为教育部长,你承诺将致力于一系列改革。
我们很欣赏你实行改革的决心,所以我们希望可以透过这封信引起你对大学预科班(Matriculation)一些问题的关注。尤其是在18/19届预科班入学后,这些问题更加的明显。与其他进入本地大学的管道相比,尤其是大学先修班(Form6),隶属教育部的大学预科班以优先进入公立大学闻名。这个专为土著设立的课程,在2003年起开始开放10%的名额给非土著。
有了这10%的名额,有志入读著名公立大学的非土著学生有了更好的管道来实现他们的梦想。我们之前都是大学预科班的学生,我们亲眼见证了无数个梦想在这个机会下成真。
理想情况下,10%的有限名额将根据我国种族比例公平分配给非土著,目前是华裔23%和印裔7%,达到华裔和印裔3.3:1的比例。但是,现况与此却有着天渊之别。
现况是,名额从来没有按照绩效制的原则,也没有公平的种族比例分配;印裔的人数比华裔高出足足三倍;预科班入学名额往往沦为政客吸引印裔选票的筹码;华裔学子想进入预科班,就必须跨域所有种族中最高的门槛;很多优秀的华裔学子因此被种族因素拒于预科班之门外。
这,就是每一个华裔学子每年都会面对的现实。
令我们惊讶的是,种族不公问题在今年加剧恶化。以彭亨大学预科班为例,华裔入学人数为21人,而印裔入学人数为150人,比例是1:7.5。
亲爱的马智礼博士,当种族因素被深埋制度之中时,从种族角度看待事情就再也不是种族主义。目前的情况显然违背了平等教育机会的普世原则。作为一位知名学者,我们相信你知道教育是社会阶级流动的工具。教育不公对社会的影响,是创巨痛深的。虽然我们对过往的教育制度没有信心,但我们对你,有信心。
在这里,我们谦卑地向你们提出两项建议。
首先,我们希望你能检讨大学预科班中非土著的名额分配。我们建议名额可以以绩效制的方式分配。
有能力者得之。对非土著设定相同的门槛,它促进了公平竞争,消除了非土著间的不公平。
其次,我们希望你们将非土著的名额从目前的10%提高到20%。马华曾在2012年提出了类似的提案,但未被接纳。大学预科中极其有限的名额,恰恰就是教育可以被政治化,并沦落成吸引印裔选票筹码的根本原因。尽管我们认为,废除固打制,任人唯贤才能为国家带来最大的利益,但我们明白,在当下的社会氛围中实行完全的绩效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将配额提高到20%是改革过程里其中一个切实可行之举。
在新一届政府中,我们希望看到一个更好,更公平,更透明的教育体系。凭借人民赋予的权利,你现在绝对有能力带来这一切的改变。谢谢。
前大学预科班学生
陈家笙、林振豪、张俊宏敬启
理想教育
2018/06/02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庄诗琦
日前,教育部长马智礼就提到,希望能实践让学生快乐学习。说实在的,我国现今教育课程真的让人觉得很枯燥乏味,学生应考压力也越来越大。
应试(亦称填鸭式)教育在亚洲相当普遍,而考试成绩是师长用来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准则。
学生在接受应试教育的情况下,更在乎排名、分班与考试成绩。因此,为了考取优越的成绩,学生宁可牺牲娱乐睡眠,日以继夜的补习、应考。最终,我们成功栽培出一名优秀的“考生”,却也只是一名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
理想的教育应当结合应试与素质教育。应试教育较偏向于背诵与死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能在短时间内把更多的知识往脑袋塞,会选择以囫囵吞枣的方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对某些科目,如历史、地理等,也许奏效。不过,对于注重观察、思考与分析的数理科而言,根本不切实际。
分班,一般都被喻为“因材施教”,主要是按照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说白了就是挑出精英生重点栽培,其余的归“放牛班”。
现今纳入考试的科目实在太多,就连体育、美术、音乐,这些较偏向于兴趣类的亦被归类为考科之一。当兴趣变成考科,那多么没趣啊!
考好成绩不是人生的全部,也并非唯一的出路。无可否认,我们无法完全摒除应试教育,因为它有助于教师评估学生学习进度,从中找出弱点再改进。不过,太过于偏向应试教育将导致学生变得被动,对周边时事漠不关心,甚至应变能力下降。因此,我们不能忽略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相比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更重视道德涵养、个性发展与身心健康。学生群中,不是每一人都是学习的料。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主动去发掘和探索新事物,充分发挥想象力,并从挫折中学习,让学生拥有更健全的发展。
学习成绩不好没关系,所谓的“因材施教”应当是教师协助学生寻找、投入并往兴趣的事物发展,这样就算未来踏出社会,也依然能闯出一片天。
此外,课程纲要应当改一改,沉闷的室内教学无助吸收知识,反倒是户外教学将开拓学生视野,在接触人事物的同时,从中培养责任心,深入体验人情世故。
亮眼的成绩只不过是让学生踏入社会的通行证,灌输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让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得更久。因此比起智商(IQ),我们的教育不能忽略情绪智商(EQ)。
教育乃治国之本,良好的教育体系,将有助于培养全方位的优秀人才,为国效力。然而,要如何架设起一套有规划又完整的教育体系,那就要取决于决策人的实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