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4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752


华裔对母语的热爱必须受尊重 

2018/01/24 中国报/评论

~作者:Y.B.布迪曼

以政治年龄来说,我还是新丁。我在2013受人民委托中选為雪州双溪班让州议员,并在2016年大港国会选区补选时中选為国会议员。
一直以来,通过平时的交流如喝早茶、出席红白事仪式和週年庆的聚会等,我学习和了解到很多华裔居民的生活作息、宗教信仰及他们的文化传统。
经验告诉我,华裔对政治局势都很敏感及关心,儘管有些是渔夫或蔬果小贩,但他们都不难从各大中文报章,得知政治风向及受到这些中文媒体影响。华裔选民都瞭解到手中一票是千金难买的珍贵。
从我出席华裔各种庆典及宴会所得,华裔基本上都不喜欢听那些长篇大论,转弯抹角游花园及吹捧的演讲,因為他们之中有很多都是隐形富翁及受过高深教育的人士,他们都不喜欢那些夸大其词的领袖,反之,他们比较喜欢那些平时关心他们,聆听民声及能够帮助到他们的领袖。
经验也告诉我,华裔对政治的关心因由,是来自中文媒体及团体如非政府组织、褔利机构、公会及宗亲会等。
对我国华裔来说,中文教育对他们尤其重要,并有牵一髮动全身的效果,会触及他们对政治的敏感。
在马来西亚,国阵政府在多元教育方面,保持开放态度,这也使我国成為东南亚推行多元文化及母语教育最成功的国家。
2014年首相纳吉受邀在马华代表大会致词时,就呼吁华裔不要担心华文教育的前途,因為华文教育受到联邦宪法保护。
而在国民型小学加强国语的努力也一直在进行中,根据马来亚大学一项调查显示,在2010年,14000名来自全国79个国民服务中心的营员中,共有604名华裔及印裔的学员完全不諳国语。
谨记华裔对华教热诚
之后,就有人建议,以吉兰丹华裔為学习榜样,让华印裔学习、掌握及口操流利并带有浓厚地方囗音的国语。因為有跡象显示,操地方囗音国语的各族国民,能够更融洽的在一起生活。
我也觉得,我国有必要提升华裔对国语的良好掌握,以提高华裔在我国的归宿感。
今天提到这些,是希望提醒及让马来从政者瞭解到,我国华裔对华教母语的政治敏感度,所以他们不要挑起那些能威胁到中文教育的课题及言论,并谨记华裔对华教的热诚,就有如华裔所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那种坚持。



一里路的距离,到底还有多远? 

2018.01.23 星洲日报/花城

~文:胡海亮

统考剩下一里路,可是至今却还没有走完,这在很多人的眼中或许是笑话,可是恰恰我觉得这是勇气,毕竟纵观历史,过去又有哪一位副教长敢说,承认统考只剩下一里路呢?
统考剩下一里路,可是至今却还没有走完,这在很多人的眼中或许是笑话,可是恰恰我觉得这是勇气,毕竟纵观历史,过去又有哪一位副教长敢说,承认统考只剩下一里路呢?
这并不为谁背书,只是每当朋友知道张盛闻要出战芙蓉国席,都要求我问张盛闻:请问统考的一里路,还有多远?
其实我的朋友可能不知道统考是什么一回事,更从不关心华教发展史,纯粹是为了调侃江河日下的马华公会,其实要讥讽马华公会,谁不会?只是大家都“人云亦云”,那就显得没有深度及智慧而已。
我记得那天,我是这样回答我的朋友的:一里路的距离,就是希盟入驻布城的距离,看似很近,却还需要努力,努力了未必得到,不努力就一定到达不到,那你认为,一里路到底有多远?
当然,我的朋友并不是真的想知道政府承认统考的答案,他也不知道其实政治游戏就是互相诋毁来达到选民的认同感,被选民臭骂的张盛闻是否真的那么不堪?
我问我的朋友,其实你认识张盛闻吗?你有看新闻吗?他竟然回答我,他没有时间看报纸,只是看到大家都在骂张盛闻是历史以来最糟糕的副教育部长,而且所有人都在骂,那应该就100%正确无误了。
最后朋友选择要听取我的意见,想多了解张盛闻是一位怎么样的副教长?
我再三忠告我的朋友,我对张盛闻的诠释,不因为取悦大多数人的看法而发表,更不为张氏背书;对我而言,张盛闻,就是现任芙蓉国会议员陆兆福的好对手。
陆兆福是火箭强人,是未来行动党的秘书长人选,声望如日中天,当年505一战,打败森马华主席已故姚再添,以1万多张多数票取胜,更让陆氏的名望传遍州内外。
张盛闻如今要单挑陆兆福,除了勇气可嘉,我也不知可以说些什么了?
很多人都说,张盛闻没有资格和陆兆福竞选,然后就说一堆似是而非的道理,然而我却不是这样认为,因为所有的强者都会尊重本身的对手,而我相信陆兆福更是无畏的迎战。
朋友问,张盛闻不是输定吗?那为什么还要上阵呢?他已经是是最差的副教长了。
我回答道:输,也要战,这是勇士,这也是火箭过去数十年来,不放弃上阵大选的精神。有时候明知输,也战,这是尊严。
至于张盛闻是不是最差的教育部副部长,那我就更不苟同了,但是无疑的在马华众多官职内,副教长是最不讨好的,更是所谓的“三煞位”,一般都会被咒骂十八代祖宗。
不过,公平点说,相比以往的副教长,或许张盛闻是说错最多话的部长,可是却也做出最多改变的部长,其中包括了限制作业部、不公布考试成绩、废除名校精英制,都市拨乱反正的教育政策。
朋友再问:你这样说,会不会被称作汉奸走狗呢?
嗯,我觉得会,虽然我整篇文章都没有支持张盛闻,只是说出一些发生了的理据,但总有人认为这种文章是会阻碍了民主进程。
有时候,真的怀念那种,不为赢而战,就算输也要一战的那种精神,然而,这情景好像离得有点远了……



请爱护华文小学 

2018/01/20 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文:隐士

社交媒体近来冒现一些攻击华文小学领导人的言论,被攻击者包括董家协成员和校长。这些言论,随着大选日期愈趋靠近而愈发剧烈,甚至到了点名上榜的地步!
社交媒体近来冒现一些攻击华文小学领导人的言论,被攻击者包括董家协成员和校长。这些言论,随着大选日期愈趋靠近而愈发剧烈,甚至到了点名上榜的地步!
华小领导人何罪之有?何须以这种公开点名的方式在社交媒体公开鞭挞?直教华小同人情何以堪?
我国华小以颠簸的步伐一路走来,虽然不时会遇到一些极端主义及沙文主义者的攻击,包括:指责华小妨碍团结、要求政府实行单源流小学政策等,但总算走过了一甲子的道路。
华小有今日的成就,是经历了许多的艰苦和辛酸,我们应珍惜。
然而,自从社交媒体广泛被使用后,它除了可以有效地沟通人际关系,不幸地也成为了攻击“敌人”的凶器。
奈何,在这场针对学校的“网络战”中,既没有敌对双方,也没有激烈的交战,因为攻击者是教育圈子以外的人,而受攻击者是“无从还手”的学校董家协领导人和校长,尤其校长是公务员,更是不能公开与攻击者“骂战”。
看到这种情景,内心是悲戚的。神圣的学府,已经被有心人“开辟成另一条战线”,美其名是照顾家长的权利,我们却非常肯定,大多数家长,都是与校方和谐共处的,并没有与校方对抗的意图。
多年来,大多数家长都以子女教育为重,与校方同心协力,共同提升学校教育的素质。只可惜,在有心人的怂恿之下,如今出现了以社交媒体点名攻击学校同人的不良现象,此风不可长也。
我们恳切希望,无论是家长或与学校无关的人,都以学生的教育为重,切勿点名批评学校,反之,应该把狠批学校的精力,用于共同发展学校,则善莫大焉。


当教育成了奢侈品

2018/01/18 光明日报/好评

~作者:刘嘉美

圣诞新年假期回来,大人开始重投工作,学生们也回到校园上课。假期虽然结束,但是节日的气氛仍然浓厚,也难怪小孩们怨声载道,為何美好的假期时光总是过得特别飞快。
可是对许多无国籍小孩来说,能够到学校上学,是他们每一年的新年愿望。内政部长阿末扎希在去年1228日突然向教育部发出文件,明确要求无国籍儿童必须持有护照,才能入学。
全马来西亚有接近30万名无国籍儿童,他们没有公民身份,没有护照,没有任何身份文件。因為缺乏基本的文件证明,这些孩子要进入主流学校就学,虽说非常困难,但是,他们还是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试着寻找入学的机会,例如请求校长的特殊批准、通过村长证明小孩在本地出生长大、或找地方的议员帮忙争取,他们还是有机会以这些特殊途径入学;但内政部长的这项指示,把这个仅餘的机会也狠狠地抹杀掉。
很多人误解,以為这些无国籍儿童,都是来自外国的小孩,让他们入学是剥夺了本地的教育资源,但实情是,他们大都是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人,自出生起便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这里是他们唯一的国家。他们有的情况是,父母其中一方是大马公民,但与外籍人士结婚,因各种理由未能进行正式的婚姻註册,孩子也就无法获得公民身份。
读书是基本权利,对贫穷的基层家庭来说,读书也是改变命运的渠道。父母相信,只要孩子获得知识,长大后在劳动市场便能有较多的选择,不需要再重复父母的艰苦命运。所以,对於许多基层家庭来说,他们尤其重视孩子的教育。
无国籍儿童教育权被剥夺
可是,无国籍儿童连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也无法获得,他们平日不是无所事事,就是过早帮助家庭寻找生计。在童年的黄金之年, 他们没有机会学习、结交同龄朋友、探索未知的世界,长大后,也因没有证件和缺乏知识,无法找到工作而陷入贫穷。
他们几乎没有办法通过个人的努力而改变生活的质素, 而回过头来想,不合理的,何止是内政部长对教育部的最新指令,而是為什麼马来西亚多年来仍然製造大量无国籍儿童。
这些孩子对国家安全毫无威胁,他们在这里土生土长。政府為他们提供教育、医疗和基本的福利保障,是最低限度的责任。
我无法明白,内政部长的指令具有什麼目的,但肯定的是,无视无国籍儿童的问题,进一步边缘化他们的处境,将会让他们和社会整体承担更大的成本和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