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星期二

【华教视窗】 ~ 325 辑



关心国民型中学、华小困境!


2013/10/28 光华日报/社论



2014年财政预算案于上周公布,教育部向来是预算案中获得分配最多拨款的部门,明年获得总共546亿令吉拨款,占了两成的总拨款。

然而,属于国家教育体系其中一环的国民型中学,却不获一分钱的分配。同时,华小的拨款也从今年的1亿令吉减半至5000万令吉。

国内目前拥有81所国民型中学,从此次财政预算案拨款显示,无论华小或国民型中学,都不太受政府所重视,这与去年公布的教育发展大蓝图,企图变质的讯息如出一辙。

众所周知,国民型中学是上世纪60年代华文中学改制后的中学,政府当时承诺华文中学在改制后,仍获得三分之一教育拨款,及学生有三分之一上课时间应用中文。

国民型中学是华裔学生占大多数的中学,虽然国民型中学用的是教育部定下的课程纲要,但是却保留了浓厚的华校风情。

在北马麋聚的国民型中学,校方更规定学生在每年的政府会考上,必须报考中文,学校每学期也定期出版华文刊物。至于课外活动方面,校方也极重视诸如华文学会、华乐团的发展,这都是传承文化最佳平台。

国民型中学遭政府所遗弃,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教育部务必认清,国民型华文中学是华小生升上中学的主要选择,多年来更为国家培育出不少顶尖人才,此次预算案不获分文拨款,如何说得过去?

至于华文小学的拨款从原本的1亿令吉减至5000万令吉,也叫华社感到失望。尤其在大选前,政府宣称会公平对待各源流小学,但是华小的拨款不增反减,这又是道理何在?

大家都晓得,全国共有两千余间华小,1亿令吉的拨款已不敷应用,明年的5000万令吉如何能够让华小进一步发展?

国民型中学和华小已经面对严峻的考验,华社已来到质问政府,并寻求政治解决的阶段。如果我们再弃守或不闻不问,国民型中学与华小的困境,将成为华文教育发展的致命打击。

国民型中学和华小的生存与发展,全靠华社的团结一致,只有火种不灭,才能薪火相传!

 

谁出卖精武华小?


2013/10/29 东方日报/龙门阵

~作者: 胡排
 

吉隆坡精武华小董事长胡敬宽到精武山匯报个人处境或许没有找错地方,但肯定是在错误的场合做了错误的匯报,因为,雪隆精武体育会的开会通告分明说的是:匯报118楼独立遗產大楼发展商有意徵用精武山脚下的192平方米地段,而非精武华小校地变作租借地的过程。与旅游部打交道打到顛三倒四,还糊里糊涂上山喊冤,胡敬宽实在教人爱不得,气不过!

雪隆精武体育会是精武华小的创办团体,学校出了难以解决的状况,上山求援自是无可厚非,也是理所当然,但是,董事会里头既有精武会的重量级代表,学校面对什么问题,如何应对,他们不但暸若指掌,也参与討论,董事长实在没有必要多此一举,特地上山討教。虽说礼多人不怪,可是,精武会兴师动眾召开一次匯报会,主要是报告及商討本身所面对的迫切问题,胡敬宽从中插上无关议程的事,岂止话不对题,也是对精武会的不敬!他也曾主持过多次赞助人大会,怎能不知道大会议程並无临时提案或其他这一回事?

胡敬宽很喜欢跟旅游部打交道,如果是带著董事会和保校工委会的共识去交涉,去多几次都没有问题。

然而,不但解决不了旅游部对精武华小的逼迫和侵蚀,也使自己受到各方,特別是来自董总的质疑。旅游部长纳兹里看到硬拆学校篮球场势必引发一场保卫战,便提出所谓双贏的租借地方案,这是进一大步退一小步的侵蚀手段,华教人士普遍上都有所领教,没想到身为多年董事长的胡敬宽竟然无知到也认同!就算他如何自私和本位主义,也应该知道校地一变为租借地,主权的转移便足以给精武华带来后患无穷。

精武华小权益「被出卖」只在弹指之间,有关的个人,如前任董事长王国丰实在应该及时出手制止,而既是创办团体兼產业受託人的雪隆精武体育会在內部劝阻失效之余,也有责任公开反对校地变租借地的方案。只要反对声浪强过他一个人的声音,谅他也不敢背著董事会,私自与有关单位签署任何文件!

 

国中华文师资不足论


2013/10/29 光华日报/评论版

文:贝武
 

又到了年终毕业生骊歌高唱,也是考生准备赶赴大马教育文凭SPM科场的时候。

SPM华文科目必修必考,是国民型中学一项重要的华校指标。教育部以3节华文课推算国民型中学的华文师资导致“师资荒”,历来已久,并非新鲜课题。

前任吉隆坡教育局华文科督学彭德生日前指出,我国的国民型中学自2006年起就一直面对华文师资不足的问题,因此他在一项“国中华文学会研讨会”上呼吁教育部严正看待这项久悬未决的问题。

他透露,自教育部于2006年停止师资大专化特别培训计划(PKPG)后,我国就没有任何中学华文师资的培训机制,因而导致全国国中面对严重的师资短缺问题。他建议政府应暂时恢复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KPLI)的机制,以暂时性解决中学华文师资不足的问题。

在这个机制下,马大中文系或语言科系的具华文资格毕业生,可通过这个课程升任为正式华文教师。

据悉,政府当年曾承诺改制中学拥有包括三分之一授课时间教华文,承担改制中学的全部行政和发展开销,提供足够的合格教师、董事会拥有管理学校的主权等(根据教总和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国民型中学华文班概况》报告显示,国民型中学每周至少有5节华文课,而国中只有每周3节华文课,大部分国民型中学把华文列为SPM的必修必考科)。

 董总曾在201012月提交《关于解决改制中学/国民型中学问题的看法和建议备忘录》给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华社各界要求政府兑现上述承诺,公平对待和负责发展改制中学(国民型中学仍设有董事部、校地产业归董事部管理;此外,董事部、家协和校友会互相配合,发展学校软硬体设施,共同推动校务发展)。

马来西亚行动方略联盟改制中学发展委员会曾针对全国国民型中学作出调查,自1962年以后,改制中学既不再是独中,也无法像国中般获得政府多方面的援助之政府学校。

没有获得全面关注

另一方面,华文班是国中学生、尤其是华裔学生学习华文的重要管道,虽然教育部于2000年在各州委任华文科督学后,国中华文班的情况逐步获得改善,但由于没有获得当局全面的关注,再加上行政偏差,国中华文班还是面对不少的问题。譬如缺乏华文教师,虽然有足够学生要上华文课,但有些国中却不开办华文班。

由于教育部没有明文规定把华文课纳入正课时间内,因此有些国中把华文班安排在正课时间外,这些问题都没有妥善解决,对华文课的教学素质和考生人数,及华小、国小、国中和改制中学的华文师资素质及培训,带来极大的影响。

笔者认为,政府应从善如流,遵循董总所提出的建议,提供足够的合格正副校长和主任级老师,及华文等各学科师资给改制中学;尊重改制中学规定华文科为改制中学学生的必修科的决定;尤其是制订和落实妥善的中学华文师资培训制度和计划,包括增加师训讲师人数和师范课程,录取更多师训学员,以提供足够的合格华文师资给改制中学和国中开办华文班和中国文学班,为华文教师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和便利。

 

谈谈同化单元语言教育政策

2013-10-29 星洲日报/东海岸瞭望台

~作者:张进言
 

在一个多元种族社会,学习其母语教育,肯定是造成国民团结的绊脚石,然而真正形成各族团结障碍物,正是种族极端主义言论者。

一个国家的某族群,如果其人口佔有率少於10%,同化单元语言教育是可实现的。因为客观以及歷史背景因素,少数民族不会製造社会抗衡压力,虽然如此,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依然代代相传,加上各族宗教信仰之不同,虽同说一种语言下,也会衍生各族和谐度出现矛盾,矛盾的理由往往是造成各族想法分裂导火线,因此单元语言教育政策未必是团结民族绝对的好政策,平衡各族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心態,才是多元种族国家治理之道,制定平衡点必须见仁见智,以目前局势而言,开明政策才是上策。

我国属於多元种族国家,华族大约佔人口之25%,虽比起独立前所佔30多至40%人口下跌,但也属庞大族群。

过去歷史告诉我们,国家独立前,华族的確是庞大族群,因此先贤们为了依据当时华社之需求,创办了母语教育学堂及制度,这经过一甲子时间的教育措施,虽说一路走起来不易,但歷史肯定了它存在的价值,永远与这个国家脱不了关係,以往种种母语教育措施,在华社眼里看起来是必须和理所当然的,此想法更是根生蒂固。除了在生活上不可切割外,还是民族思想教育支柱,摧毁它等於断绝了族群的生活命脉,当一个族群生活命脉出现危机,群起抗衡行动必然出现,这属自然现象,不是极端行为,非战之罪,別为华教斗士套上莫须有罪名。

隨著中国之崛起,全球显示华语的重要性,根据客观与歷史背景因素,华语教育事业已在我国落地生根数十载,对大马而言更加没必要打击其学习机会与制度。巫统领袖们又何苦秉承著先贤留下“单源流教育为最终目標”遗志(已严重与全球化思想脱节之想法),不可为而为之“在这个国家推行呢?如果课题形成国际化,除了影响“马中”融洽关係,更会打击我国经济发展。

为了国家未来的前途,各族可和谐携手迈向2020宏愿,“同化单元语言教育政策”在我国不实行。(星洲日报东海岸瞭望台作者:张进言)

 

 

教育遗孤


2013/10/29 中国报/评论~漫画


国民型中学没获得预算案分文拨款,多年来的被忽略,直叫华社情何以堪。
图:王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