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3日星期日

缅怀前人激励后人 先贤日向华教斗士致敬



2013-10-13 南洋商报/地方新闻
报道: 林宛静

 


董总举办的“华教先贤日” 在过去两届获得众多华社人士的踊跃支持。
多亏如今我国完整的华文教育体制,让每一位生长在马来西亚的华裔子弟都有机会在优良的环境下学习母语,但这一切并非偶然。

在华教的背后是一群默默耕耘的先贤,他们多年来为华教披荆斩棘,才奠定今日稳固的基础。

建设华教的道路上,除了一些众人耳熟能详的华教先贤,如张弼士、陈嘉庚、李光前及林连玉等,还有数以百计的无名英雄参与其中。

作为我国华教重要推手的马来西亚华教董事联合会总会,在2011年选择以具有敬老意义的重阳节前后,定为“华教先贤日”,除了缅怀所有对我国华教付出的人士,更激励目前仍在华教事业线上的人士。

过去两届的“华教先贤日”得到全国各地的文教机构、社团、政党、先贤后人、华校三机构及社会人士的踊跃支持。

今年迈入第三届的“华教先贤日”,依旧持续发扬对于华教先贤的缅怀及敬意,惟不同的是,举办地点移师到刚升格成功的南方大学学院。

本届将获表扬的柔州先贤代表包括宽柔中学已故董事长黄复生、宽柔中学已故董事长丹斯里郭鹤尧、新文龙中华中学已故董事长郑振中及居銮中英学校创办人安礼逊牧师等。

王瑞国:让后人了解贡献

董总首席执行长王瑞国透露,在举办“华教先贤日”后,许多早期默默为华教付出的无名先贤的家人,直到在活动上才得知父亲或祖父为华教所做的贡献。

他指出,身为此活动策划人之一,过去两届也担任主持人便和先贤们的子孙交流,才发现隐藏其中的小故事。

他说,一些先贤在早期默默出力为华校付出,家人也不清楚先贤为华教所做的一切,以致有些家人还曾埋怨先贤常往外跑,不在家中。

他表示,此活动通过在典礼上的表扬,让更多人了解华教是众人的努力,和先贤所留下的辛酸与汗水。

此外,他补充,活动除了表扬全国的华教斗士,以每年在不同州属举办的方式,将各地的“地方英雄”也带上舞台进行表扬。

他说,目前全国共有294所华小、60所独中及3所华社民办高教学府,不单是靠一小部分的人就能成就,而是靠许多各地区人士都不计较的付出。

韩庆祥:回顾历史汲经验

柔州华校董教联合会理事韩庆祥认为,此活动凸显了华族饮水思源的优良传统,告诉世人没有先贤们立场坚定的捍卫华教,我国的华教就不会有今日的规模。

他说,活动也能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因为华教之路最重要的是后人的努力才能发扬光大。

他表示,通过活动就能让后人了解过去的历史,带来后人一同走进历史、回顾历史并从历史中吸取过往的经验,对日后处理华教课题能起一定的帮助。

他也呼吁大众,对于华教课题,不论信仰及立场,应本着热爱华教的想法,不分彼此的继续为华教努力。

黄循积:传承爱华教精神

柔州华校董教联合会主席黄循积则透露,柔州有幸被选为第三届“华教先贤日”的举办州属,对该会而言深感荣幸及极具意义。

他表示,华教工作是不断地进行,因此先贤的精神值得传承给后代,才能鼓励后人继续为华教努力。

“已故先贤们不分政党的为校贡献与付出,其精神是值得被表扬的,并能够借由活动来纪念他们,同时鼓励后人学习。”

至于活动地点本届也特别选在南方大学举行,黄循积指出,旨在让全国各地华教人士看见该校的发展。

他说,该校目前正值发展中且刚完成升格,应该让更多人认识该校,也能让来参与活动的独中生有多一项选择。

郑振中 筹款创建华校

1945年带领日据前创立的育群学校、晨光学校、育才学校及育茾学校,四校统一易名为“龙引中华学校”,并积极筹款建校。

1951年再领导新加兰、文律及龙引三区的华社联合创办“新文龙中华中学”,后被选为该校董事长。

在他逝世后,三地区华社为敬仰他废家兴学的精神,尊称他为“校父”。同时他也在1950年初成立柔州篮球总会,还有“柔州蓝运之父”的名号。

郭鹤尧 设立助学基金

在宽柔学校董事会超过半个世纪并担任该校董事长11年、担任士古来国光华小董事46年,柔佛州华教董教联合会主席2年及南方大学学院董事长6年,对新山地区华教贡献良多。

他在各校服务时,除了争取郭氏基金捐助,也以个人名义捐了200万令吉予宽柔中学发展及设立“黄羲初助学金”及宽中教职员退休福利金。

2002年也荣获新山中华公会颁发“厚德奖”。

黄复生 维护独中完整

担任数十年宽柔中小学董事及宽柔中学董事长4年,还曾担任全国独中工委会、技职教育局主任、柔佛州华校董教联合会主席及新山发展华校工委会主席等多个华教相关职位。

他也曾参与宽柔中学董事会当年向教育局争取保有独中完整性,并坚持不接受改制。

此外,他也开办该校商学系及马来学系专科部,以及参与南方大学创校,让高中毕业生有升学管道,并培育师资。他也同样在2002年荣获新山中华公会颁发的“厚德奖”。

安礼逊 创办中英学校

身为一位英国传教士,但早年是由中国南来到我国,并在居銮当地布道传教,随后他于1930年在居銮长老会佳音堂创办附设的中英学校。
 

(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