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9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 1154

 华人还纠结在历史课题

2020/11/08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东之盈

许多华人对现时华人的政治动向感到悲观,但却还是对历史课题保持纠结,对马华陈东海出卖华人的事实继续保持追根究底,对马华无法提呈让华文成为官方语文表示极度愤怒。马华就因为这样,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已经过了六十多年,还是重复地被反对党利用来攻击马华,华人对陈东海的行为无法给予原谅。

因为陈东海,马华背上同样的责任。当时华文绝对是英国人相当顾忌的语文,华文与共产党挂上了等号,因此英国人是不会批准华文成为官方语文的。新加坡争取独立,也没有把华文列为官方语文,因为李光耀深信英国人是不会同意新加坡这样做。

当时的华人对留在大马没有绝对的意愿,于是没有几位华人参与所成立的马华公会,那些接受英文教育者就是马华的班底,因此对华文的认识或认知是少之又少。

当时的马华由敦陈修信领导时,正面对华文教育与马华公会的纠结,马华就因为敦陈的一句“独立大学能成立,铁树会开花”,结果华社与马华关系更加交恶。

华人经历了许多挫折,但自从陈群川领导马华后,华社似乎对马华改观了。当时华人开始响应了马华的号召,给予马华相当强势的领导,但却不幸的,陈群川卷入了合作社风波,并因为新泛电事件而身陷囹圄。

接下来的马华在敦林良实医生领导下,深获华人支持,大家都为拼经济而支持马华,那时华人生活开始富裕,没有人再对陈东海或陈修信的言论而迁怒于马华。

由于马华内部时常互相攻讦,结果让反对党有机可乘,从此马华再次陷入低潮。民主行动党利用了几十年的光景,不断地再次挑起马华所背负的历史包袱,结果年轻的一代开始认同马华出卖华人,并对这项课题做出无情的抨击。反对党煽动年轻人,果然影响了年轻人的思维。马华面对年轻人挑起历史包袱课题竟然无法反击,就这样差点被反对党“剿灭”了。

今天许多人对中国或台湾人说,除了中国与台湾人以外,能够保持中华文化完整的国家非大马莫属。但反对党却向华人说,国阵或巫统企图消灭华文,但事实是华文却是光荣地在大马土地上发扬光大。国阵时期,没有任何华小被消灭,被关闭的都是因为学生来源不足,但这个课题却被歪曲,成为马华出卖华人的证据。

统考课题依然胶着

马华没有协助华人完成承认统考的意愿,这是马华无法向华社交代的事;行动党执政22个月,也是无法向华社交代的事。有反对党领袖说,这是需要了解马来人的感受,结果宣言成为废物,而承认统考的课题依然胶着,成为悬挂着的教育课题。

利用历史课题来攻击马华是最轻而易举的事,而马华永远都被这些课题所困。马华无法脱开历史包袱的枷锁,只要这些历史课题继续被重复,马华永远无法翻身。

马华走不出这种历史政治的阴影,任何努力都不会被华社认同;华社对马华不认同,同样的也走不出种族政治的框框,而永远只有扮演在野的角色。马华在大马政治扮演极微的角色,而华人也一样动弹不得,无法在权力范围内扮演更积极的角色,最终是两败俱伤。

 

那是小孩子的天性啊

2020’/11/08 星洲日报/东海岸

~作者 黄先炳

学生看了一堂网课,感到很失望。是看到小学生在网课中的反应而失望。

这是一堂公开课,学生可以在留言区留言,结果种种话语都出来了。

“很闷啊!我不要参加。”“什么时候下课?”“老师你很丑,可以换一个帅一点的来吗?”有人出言相劝,有人马上回应:“你一个人叫 1600 个人安静,你觉得可能吗?”“我想骂脏话。”……

老师要大家用“因为……所以”说说课文中的内容,培养概括能力。学生说的却是“因为我有做功课,所以没被老师打。”“因为我要死了,所以要在死前做我要做的东西。”

我的学生说:“吓死人!现代的学生受到网络的影响,胡言乱语,什么都敢说!我们真还脱离时代了。”

我倒是惊讶他们的反馈。这些话语不正是儿童的天性吗?是最真实的表达。

已建立正确儿童观的师范生,在现实当前怎么反却步了?儿童敢于表达自己绝对是好事,这样我们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教育”的产生必定是从学生的“眼前”那步开始,不是从大人理所当然的设想开始。

小学生抗议,不想上课,是不是因为他们的时间被剥夺了?俗话说“勉强没有幸福”可真是一语中的。偏偏我们的生活却充斥太多的“勉强”,不只是童年,成人的世界更是如此。一个讲座希望有 2 千人出席,主办方会想方设法招人,威迫和利诱并用。成人世故,被强迫也不说出口;童言童语,不正好提供信息让我们反思吗?如果说真话的反而被责备,我们倒该认真想教育何为了。

至于胡言乱语,也有很大的思考空间。撇开先前说的心理抵触,也该反思课堂营造的气氛,是否有效把学生引入学习的状态。小班制可以达到的效果,大班却不一定可行。教学是一门专业,得相机而行事,善于观察外境,把一切转为有利学习的条件,这才是教育。不是该这样思考吗?

 

教育之初,以人为本

2020/11/07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何甄芳

教育改革是一场持久战,且行且变是必须的,毕竟时代不断的在变化,若教育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一切皆枉然。但时代的脚步又太快了,如何规划一套不被淘汰的教育方法,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

个人认为,教育应该回到“以人为本”的初衷,将孩子教导成“人”,让他们能自主、自信、自强,不断地开发自身资源,让自己发挥无限的潜能。而这些,除了固有课业的基础训练,更需要有发挥的舞台。

本校是一所地处偏乡的微型独中,今年刚迈入第51年,在已故前董事长拿督王平忠及前校长张碧玉的带领之下,确立了“小学校办大教育”的理想目标。而这里所言之“大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其发挥的舞台,都能将他们的潜能激发出来。

我校虽小型,学生人数只区区一百多人,但课外活动类型繁多,举凡廿四节令鼓、华乐团、醒狮团、舞蹈团、烹饪社、美术社、女童军、球艺社等,可谓齐全。学校每年也举办竞赛活动,包括演讲、辩论、歌唱、球类比赛、新春联欢会、小六生活营、激励生活营等,而这些活动的承办者就是除了初一外的各个班级,大型活动则全校动员。

学生从初二开始就学习如何筹办活动,如何分配班上的人员,如何合作。在做的过程中会有纠纷会有争吵,但他们也学会怎样与人沟通及合作。即便做得不是很好,也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所以,到了高三,学生举办活动时都不需要老师操太多的心。学生从办活动中学习到的应变能力和收获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去到大学时更是如鱼得水。

在学习上,我校目前正尝试借鉴“翻转课室”的教学模式,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方式,也能建立孩子学习上的自信心。每个人或多或少会有表现欲,为了让自己有更好的表现,他们会自动自发的去寻找更多的资料来巩固自己讲解的成果。最重要的还是学习趣味性的增加,让孩子觉得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一件事。

当然,新的教学法无疑对老师对学生都是一项高难度的挑战,毕竟要老师们走出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并学习应用电脑辅助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学生也要尝试着适应从“听”到“讲”的过程。但是为了让孩子们能追上这个时代的前进步伐,这是必须要踏出的第一步。

而这次冠病疫情导致的管制令,让线上教学成为了学校教学的主轴,这也让我校推行的“翻转课室”打下了更稳固的基础,因为学生已经开始习惯先通过视频学习。相信全面复课之后,这样的学习模式可以更全面的展开,也希望能收到效果。

 

谈小六学生直升中一标准

2020/11/06 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作者:雨花石

随著教育部取消今年小六评估考试(UPSR)后,这批小六生将以何种“凭借”或“依据”来决定是否可直升政府中学中一班?迟至今日,教育部尚未公布将会采用何种评估方式,这无形中给家长带来许多困扰,社会人士难免诸多猜测。

一向来,六年级学生是否获得直升中一都以UPSR马来文成绩(理解及书写试卷)为依据,考生只要在这两张试卷“及格”就可顺利直升。

换言之,直升国中初中一的关键科目是马来文,若马来文不及格,其他科目考得再好也起不了作用。

幸好,教育部还为UPSR马来文不及格的考生开了“另一道门”,让他们有另外的途径直升中一。

以往年为例,教育部允许UPSR马来文不及格的考生根据四至六年级的校本进度评估(马来文理解与书写)成绩上诉;若这三年的记录显示都及格了,一般上学生都会被接纳直升中一,豁免就读预备班。

家长想知道的是,今年六年级学生是根据四至六年级的校本进度评估成绩来鉴定直升中一,抑或以今年年终考试成绩为依归?

许多家长认为,两者之间存在著差异,尤其行管令期间的网课基于种种不可预见的因素,影响学生学习进度是毋庸置疑,严格来说,今年六年级学生真正“掌握”的学习技能未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