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0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1161

 董教总你去哪了?

2020/11/18 光明日报/评论.

~作者:东邪黄药师

木油钉朝廷提呈了明年度财政预算案,华族一看就大失所望,因為拨给华族的银両大幅度锐减,据说比起去年减少了至少七成!

尤其是给予华族学堂的银両不见踪影,但奇怪的是,除了喜盟一些帮派剑客挺身而出為华族讲话,民间其他帮派都没人站出来表态。

特别是董教总这个帮派,在喜盟当权时期,一发现朝廷政策可能对华族学堂发展不利,他们总是第一个跳出来大声反对,积极捍卫华族权益,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去年爆发的爪夷文风波,他们立场鲜明,儼如华族学堂捍卫者。

董教总对喜盟的态度是咄咄逼人,包括一直嚷着要求喜盟承认华族独立学堂考试文凭。

拨给华族学堂的银两锐减

但奇怪的事发生了,自从喜盟下野,由木油钉取而代之后,董教总突然“消音”了。国盟上台后,频频发生对华族学堂不利的事件,包括这一次拨给华族学堂的银両大幅度锐减,董教总也“静静了”。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在喜盟朝廷年代,第一年共拨出一千两百万银両,第二年更拨出一千五百万银両给华族独立学堂。但是,换了国盟上台后,竟然连一毛钱也拿不到,那些当年积极捍卫华族权益的帮派和人士,现在為什麼都哑了?这是不是很奇怪?

 

横眉冷对千夫指

2020/11/19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 陈政宏

近日,疫情反复,教育部在毫无预警之下宣布关闭学校。消息宣布后,坊间对教师的看法,往往就是:“放假咯!”,“教师就爽咯!可以待在家里。”。其中,最让教师受伤的,往往是这样的一句,“教师不用去上班,白领薪水!”

恰似我所知道的一名掌校者,当教师问及可否似别校那般,让教师先行在外用了早餐才回校处理教务。不料,掌校者一口回绝,认为不妥,公然在外用早餐,会给社区留下教师没做工,白领薪水的负面印象。这是何其哀哉!为何就不能是教师身着上班服在外用餐,正好能让社区知道,纵使学校已经关闭了,教师还是每天回校呢?

如果连掌校者都抱持着这样的观点,外界人士的看法就可想而知了。

不少教师,遇到了如此情境,为了维护教师素养,往往只能尴尬地一笑,事后在同道间述说着自己的不忿,却又是如此地无助。

在这些让人委屈的指责背后,又有几人真懂得了教师的难?

从学校第一次关闭开始,就有不少教师,为了孩子的教育,从零开始学习,甚至自发成立虚拟社区,相互交流网络教学心得。在面向家长与学生时,耐着性子,反复教导种种使用网络学习工具的技巧。此外,更有乡区教师,为了孩子,逐户分配功课。

教师的这一些努力,都期待被看见。

然而,社会上,有不少人往往认为,学校关闭期间,教师不过是个白领薪水的职业。让不少教师都感觉泄气。

是以,真心觉得,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具备这样的一种勇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源自于社会的兴观群怨,往往是教师身上的一道束缚,让教师的专业显得如此卑微。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致力摆脱这一道束缚,不该过于着重他人对自身的看法,理应清楚自身的价值,坚持心中的教育理想。身为教师,切莫在他人的看法中自艾自怨,让这样的情结成了我们裹步不前的挡箭牌。我们的自信应来自于不断地超越,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

唯有如此,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以自身的专业,赢得社会的尊重。

 

新常态,新教育心态

2020/11/19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陈诗蓉

以前,每当听到长辈说:“因为战争,学校关闭,我过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去学校上课”,“因为逃避战争,我失去了继续升学的机会,自此改变了人生的轨迹……”时,总庆幸自己生在太平盛世,远离烽火。谁料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让全球陷入“无形战争”般的恐慌。

去年底开始爆发,至今仍找不到解药的新冠病毒,在全球夺走了百万余人的性命,对国家的经济、文化带来重创,造成史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中断,受影响的学生高达10亿人。我国的学校在今年3月中全面关闭,6月好不容易陆续复课,大家战战兢兢,还未及恢复元气,又因第三波疫情来势汹汹,11月初再次被迫停课,直到年尾。

“有限”中发挥“无限”

借助科技的力量,今天的学子虽然必像生逢战乱的祖辈般,完全中断学业,甚至就此辍学。但面对被疫情改变的教育生态,大家还是不免忙乱,特别是在3月初,开始切换线上教学模式时。而今再度停课,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与实体的学校生活相比,还是有所不同。再加上家庭环境差异、学习资源不一、硬体设备不足、网络覆盖率等客观条件限制,所面对的考验并不小。10年,20年后,回顾这一段疫情中的学习历程,所谓的“冠状世代(Generation Corona)”是不是会说:

“因为疫情,那一年我们没有得考UPSR,没有毕业旅行,没有毕业典礼……”

“因为疫情,PT3被迫取消,影响了我升中四后的科系选择……”

“因为疫情,SPM展期,影响了我后来的升学途径……”

“因为疫情,我们都没办法到大学报到,体验大学新鲜人的生活……”

届时,以上每个陈述句尾端的省略号,将因人而异,填上不同的内容。同样处境下的不同心态,不同回应方式,将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疫情的发生,我们无法控制,疫情何时结束,无从得知。唯一能做的是调整心态,选择回应的方式。不能老想著恢复原状,坐等疫情过去,而把眼前所做的,当作不过是应付一时之需的权宜之计,更不能抱有“等待疫情结束,才来进行补救”的心态。教育无法重来,成长无法等待,疫情下的冲击难免,但希望大家都能把握各自的条件与资源,开创出教育的新常态,把伤害降至最低。

除了线上教学,线上辅导,看到有些学校,开始把校内原本常年在办的一些才艺比赛搬到线上,有的不忘给学生举办别开生面的毕业仪式,还有一些老师正努力带领学生进行线上班级读书会,有团体尝试进行线上阅读营……喜见大家都尽力在“有限”中发挥“无限”,为教育探索、开拓更多可能。希望来日回顾这一段疫情下的教育历程,诉说的不止是失意、失落、缺憾,也有学习、收获与成长。

 

疫情下的教育困境

2020/11/18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梁洁莹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相信很多大马华裔中下家庭出身的人士都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就算再穷,很多华裔父母都宁可省吃俭用,也不愿赔上孩子的未来;再不然就是让孩子在课余半工读,辍学是万不得已的最后选择。

这和世界各地,尤其是落后国家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大马华裔家庭要孩子辍学养家活口更是越来越少见,除非孩子自己要求辍学。当然,其一原因是政府的12年义务教育,其二则是与犹太人相近的“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价值观。

日前有则新闻就让我们看到,“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想法是何等根深蒂固。昔加末一对华裔祖父母因此变卖家电、省下买药钱和向人借钱,好不容易凑足1600令吉购买一台二手电脑和装置上网系统后,祖父却因为多天没吃药而昏倒、轻微中风送院。

校方应设法援助

一名刘姓幼教培训课程导师在脸书分享此事时提到,希望校方能以此为鉴,若发现某学生没上网课,联系家长时不要马上说,“同学们都已上网课,只有你孩子缺课,若再如此将扣学分”,反倒应先找出学生缺席网课的原因,再设法提供援助。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今年8月发布的《教育与2019冠状病毒病政策简报》中指出,新冠病毒对教育系统造成了史上最大破坏,影响全球逾19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6亿学生。有关报告显示,全世界94%学生因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关闭而受到影响,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的比例更是高达99%

知识成了奢侈

此政策简报指出,这种大流行病加剧了教育差距。由于学校长期关闭造成的学习损失有可能抹去近几十年来取得的进步,尤其是对女孩和年轻妇女而言。仅由于这一流行病造成的经济影响,明年就有大约2380万名儿童和青年(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可能辍学或无法上学。

虽说教育是基本人权,但连温饱都成问题时,知识也成了奢侈。就正如现在,网课虽是保护学生也避免群聚学习的对策,但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有能力添购网课所需的设备。

尽管财长拿督斯里东姑扎夫鲁日前宣布,官联公司和官联投资企业将捐助1亿5000万令吉予聪明基金(Tabung CERDIK),为国内500所学校的15万名学生购买手提电脑,但这笔款项根本是僧多粥少。

同时,也希望校方和教师在处理网课时能有更多的同理心和敏感。我明白,网课的备课和授课更为繁复,但相信热爱教育事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也不想有人因贫困而失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