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种“虾人”是人不是虾
2013-10-02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廖宏强
关於精武华小与旅游部的纷爭,我的友人阿发提出他的见解。
第一,於法,精武华小確实非法佔了旅游及文化部的土地,於理,旅游及文化部长依法行政,哪里做错了?於情,回顾华小发展的窘境,政府一意孤行实施的偏差教育政策难脱其咎。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土地及矿物局象徵似拆一块砖,精武华小赔给旅游部一笔天文数字的钱,政府再以同等款项拨给精武华小。
第二,精武华小佔了他人土地绝对不是个案,未爆弹肯定还有一堆。阿发以他小孩就读的华小为例,友族学生佔了四分之一,以假设性的问题来对比精武华小事件,如果真的要拆学校,这些友族的家长必定会跳出来抗议,这肯定比单一族群摇旗嘶声吶喊来得有效。按此逻辑来推演,就可得出当一个课题牵扯到不同种族的个別利益,而这恰恰又刚好勾在一起成了彼此共同利益时,大多数的意见就成了决策考量的主要因素,唯有如此把大家绑在一起,才是华裔未来不当冤大头的出路。
类似阿发这种你中有我,我少不了你的“共同利益”说,不仅在教育的领域,放在种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方面,那不就是安华那种“我们都一家人”,或是首相纳吉“一个马来西亚”的理想吗?
如果你看过《第九禁区》(District
9)这部电影,或许会有不同的体会。
影片描述拥有比地球人更尖端科技,生理素质比人类更优异的外星人,因为飞碟故障意外而落难到地球,被人类当畜生一样集中隔离管理,最后在一位负责搬迁安顿外星人的人类被感染而成为外星人的协助之下,一对外星人父子终於如愿返回自己的家园。
这部片被视为嘲讽揶揄当年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影片,其实最大的爭议还是在当地球人主角魏克斯意外被感染而渐渐变成外星人的心路歷程,儘管魏克斯的外貌(还有其体內的外星人遗传基因)变成了像虾子一样的外星人,脑子里还是地球人的思想,他最大的悲哀不是成了外来的物种,必须像虾人一样偷偷摸摸在人类的地盘上苟活,而是把那对父子送回天外家园的动力竟是一个往后可以把他变回“人”的承诺。
变种的“虾人”毕竟是“人”不是“虾”,这是主角魏克斯最后仰望夜空期盼虾人实践诺言回来接他的同伴(或是乾脆搬兵来轰掉地球报仇?)同时带来先进医疗设备把他变回“人”最大的反思。这一等就是3年,影片没有交代下文就结束了,留下了许多令人深思的课题,其中变成“虾人”的人,也就是唯一的魏克斯,其实根本不会替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这群外来物种“虾人”著想,想的念的还是自己身为人类族群的利益。
种族政治绝对是条死路,根本还是得回到我们都是人的考量,无关乎种族,宗教,或者文化的差异。旅游及文化部长(或是政府)这种思维,比变种“虾人”是人不是虾的反思更糟糕,而相信变种的“虾人”会是虾而不是人的逻辑,同样是异想天开,偏差的国家政策实施越透彻,才是变种虾人永远认为自己是人而无法成为虾子的主因。
(星洲日报/强棒出击‧作者:廖宏强‧旅台医生作家)
《金帆奖》擦亮韩院的未来
2013/10/02 东方日报/名家
~作者: 谢诗坚
韩江学院一年一度的金帆奖在同学热烈的参与和落力表演下,终于在9月29日成功举行及圆满落幕。
有关韩江学院的由来有一段故事:在1978年时,韩江中学首开先河设立马来西亚第一间新闻班,为国作育英才。
从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间,我们先后培养了300余位的学生,其中百余人进入了各华文报工作,直到今天至少有六人在华文报业中执掌编务重任,也为韩江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这批学生在离校20年后于2011年组团百余人集体返回母校,捐献母校2万元马幣,也成立了「韩江新闻系黄金十年同学会」。
1988年之所以停办新闻班是因为中学的董教陷入官司纠纷,不但双方关係恶化(由1985年开始)影响中学招生,而且牵连新闻班的师资不能正常编排。为避免事態失控,新闻班遭池鱼之殃,也停止了。
1996年董事会重整,提出「宏开新局面,振兴我韩中」的办学方针,致力挽狂澜于既倒。两年之后,即1998年,我们成功復办新闻班。为正其名,乃取名为《韩江新闻传播学院》,报读学生40人,超过我们的期望。
接著为了跨前一步,我们组成理大博士团进行规划学院的完整报告书。在一切就绪后,我们在1998年中正式向教育部申办《韩江学院》。
第二年,也就是1999年7月13日,我们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韩江学院》(有关批准是由时任教育部长的纳吉所签发的)。这一壮举给韩江带来了振奋与革兴力量,董教校友同人深深为韩江的突破感到欢欣鼓舞。就这样,在千禧年的第一天《韩江学院》终于正式开学了。先开办四个学系,学生共有200名,他们成了后来学生的带路人,以后就不断壮大。
不老的帆船
就在韩江学院操作后的下半年,我们得为1998年入学新闻班而毕业在即的学生举行毕业典礼,並鼓励他们举行毕业晚宴。
经过商议后,我们决定在晚宴的当晚举行《金帆奖》的的颁奖仪式。但为什么取名为《金帆奖》?这是很多人也许未弄明白的因由,后来入学的学生也问我这个问题。
我们的答案很简单,也是与韩江有相互关係的,因为韩江的校徽是「一艘帆船」(有校友赞它是不老的帆船),而我们又希望学生能向台湾的《金马奖》看齐,將作品拿出来参与比赛,並由校方颁发奖金和奖盃。条件是入围的参赛者必须在盛典的当晚才揭晓优胜者,而不事先审批的。在学生们同意底下,《金帆奖》三个字被敲定,第一个字取自金马奖的「金」,第二个字是取自韩江帆船的「帆」,合起来就是「金帆奖」了。
我们于2000年的10月在当时的成功酒店宴会厅举行隆重的《金帆奖》颁奖典礼。当晚有数百人与盛,人人衣装亮丽,熠熠生辉,真是一个温馨又难忘的夜晚。毕业的同学相互拥抱,依依不捨,此情此景令我终生难忘。
横看竖看,《金帆奖》的名字富有诗情画意,意义深长。就这样,第一届《金帆奖》在千禧年诞生了。
韩江与媒体
第二届《金帆奖》则在海滨的棕林酒店举行,请来了方若琪当主宾,也是一个星光闪闪的晚上。在第三年之后,为节省开销,每年的《金帆奖》都在校內的礼堂举行,也作为学生毕业的聚餐。这是延续「金帆奖」最简单的办法。
由于师生的坚持,来到2011年时,董事会决定把《金帆奖》提升成为社会奖项,让媒体分享韩江学院带来的喜悦与成就,乃邀请各语文报社参加多项的社会奖,计有新闻评论、新闻专题报道、新闻摄影、电视新闻主播及媒体终生成就奖等,总奖金超过马幣六万元。
我们之所以向媒体开放是因为韩江一向来与媒体息息相关。在70年代我们有四位韩中毕业生在西马四间华文报社担任总编辑。在90年代又有一批韩江新闻系生力军向报界进军。直到千禧年后的今天仍有毕业生在编采部头角崢嶸,成就令人称羡;至少有六人在华报及杂誌社內举足轻重。
因为有眾多的毕业生在传媒界服务,因此我们今年除了循例表扬两位杰出校友外;也增设校际比赛奖,感谢来自全马各大学及学院的参与而增进了彼此的情谊。
无可否认的,韩江学院在传媒界已佔有一席重要的地位,我们35年来所累积的经验已把韩江塑造成「传媒的摇篮」。顺著这一大好形势的发展,我们在今年初得到首相纳吉的肯定和支持,並允应协助韩院提升成为韩江传媒大学学院。
感谢首相的大力推荐和肯定,我们已在今年六月应邀向教育部呈献升格的完整报告及过去13年来的成长歷程。目前正等待教育部捎来佳音。
就韩院来说,除了金帆奖之外,我们的另一个常年奖项是主播比赛。这两项重大赛事已成为韩院的品牌,也是我们升格传媒大学的重要筹码。
让我们一起祝福韩江学院在不久之后被正式批准升格成为大学学院。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韩江大学是指日可待的。
(本文作者也是韩江学院执行董事兼名誉院长)
教师要三思而言
2013/10/01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吴嘉豪
最近又有教师发表回中国和回印度言论。这种言论已经出现许多次,教育部虽有对肇事者採取行动,但几乎所有说错话的教育工作者,都仅被调职了事,有些甚至明降暗升,让人质疑教育部在处理这类课题时的公正。
那些口出狂言的为人师表者自辩,是因为看不过眼学生不爱国的行为,才会把话说过了界限。但就算校方最后以道歉来处理这类事件,也无法抚平这种言论所带来的伤害。
当伤害已经造成,再多的道歉也无济于事,尤其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不能轻易地说错话,因为其言行举止会对学生带来深远影响。
这个世界需要老师,我们把孩子委託给他们教育。学生犯错了,老师的责任就是要循循善诱,纠正学生错误,而不是以种族主义言论来刺伤学生的心。
违背国家团结精神
这些教师所发表的回中国、回印度言论,已经公然违背国家团结精神。耗资2000万諮询费草擬出来的教育大蓝图,就得由这些害群之马来执行?
为了重拾人民信心,教育部不能再以宽待的处理手法,来处置那些发表回中国、回印度言论的教师。有关侮辱性言论,已经彻底显示那些人不適合为人师表。教育部在证实了肇事者確实曾发表伤人言论后,必须严厉惩罚他们,才能让国民觉得教育部公平。
真正的一个马来西亚,是大家在同中存异,异中求同,互相谅解,和谐相处,在表达意见时,避免偏激的偏见,秉持就事论事的精神,不情绪化地发言,並以理性言论贏得眾人尊重。身为培育国家栋樑的前线人员,教师要三思而言,才可成为学生榜样。
字如其人沈慕羽
2013-10-02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安焕然
9月28日,配合孔子诞辰,已经是连续第二年受邀为马六甲孔教会庆典晚宴演讲,感到很荣幸。但若说去年是以比较轻鬆的心情和各位分享我对中华文化的挑战与回应的看法,今次的专题,我则是以崇敬的態度来讲〈字如其人沈慕羽〉。
大家都知道,沈慕羽是忠厚、刚正和耿直之人。这种人格的確立,何启良教授曾为文推断,这一方面是天性,另一方面是必须经过长期的熏陶、锤炼。其中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瑰宝的书法对沈慕羽人格的影响。
从这点来看,我们就不得不提沈慕羽的字了。沈慕羽的字“美不美”?这是“外行人”的提问?大马书法界之所以有“北孔南沈”之赞誉,持平而论,不仅仅在於北马孔翔泰的北碑书法超越他人,抑或是南马沈慕羽写的楷书比別人来得漂亮。除了书法艺术,我们还要看到孔、沈二人高风亮节的人格风范。在中华艺术里,书品和人品是必须要结合的。一个人的书法写得再“好”,但人品太差,他的字也就不太值得收藏。
孔翔泰服务华教近40年,1950年代受聘为檳城钟灵中学华文讲席,却在1956年因反对华校改制,被校方辞退,甚至被有关当局列入黑名单,不准在任何学校服务。幸得教总主席林连玉多方爭取,禁令才得以取消。
自喻为“华教的苦行僧”,沈慕羽奋斗一世的荣辱,既有元首的封赐,也有老来带著药丸深夜被扣留的歷验。但,不论其在位华教职务与否,为公平与正义之事,他总是身体力行,始终如一,坚持到底。
自1950年代末以来,沈慕羽有写日记的习惯。其日记全集的第一卷经已出版。不像今天在面子书及网络社交媒体充塞著情绪发泄的文字。《沈慕羽日记全集》的主编何启良曾以沈老早期日记之“壮游”
记述,发觉他的日记,“没有诅咒、谩骂、激愤之言”。“日记处处充溢著积极入世,刚健有为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人道情怀。”
上网,不难搜索沈慕羽的字和照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一张以马六甲平民小学为背景,沈老骑著脚踏车的照片。这不仅仅是其为华教服务一生的写照,更是一种儒者朴质实践精神的风采。诚如何启良〈大马华人歷史上的沈慕羽〉所言,沈老的精神典范,是一生以“道德人格的典范来防止马华政治人格/文化人格的失范”。
看沈慕羽的字,不能单看其章法结构的形態。所谓书法之妙在神韵,字如其人。你看沈慕羽端端正正的字,就自然感受到其性格正直,犹如关公坐镇,一股正气。
有人说,沈慕羽的书法出自顏(真卿)体。顏真卿何许人也?他可是唐代安史之乱,敢於反抗安禄山的忠烈之士。余秋雨在〈多记一个名字〉就指出,看中国歷史文化,必须把文化提昇到人格层面。顏真卿以一介文人,终其一生,实是“用生命捍卫了大唐文化的最后一丝尊严,也为中国文人在政治灾难当中的文化人格做出了最高的表率。”
沈慕羽在〈我如何与翰墨结缘〉一文,曾如此说:“我此生嫉恶如仇,崇正尚义。我欣赏顏真卿所说的`心正则笔正’。顏真卿的字刚朴道劲,流露出其为人之志气,我一路来都写正楷,表现了个人性格。”2001年全甲中学生书法展,沈慕羽提醒年轻人学书法,要从端正的楷书学起,打好书法基础。
他说:“就像学做人,先要做个正直的人,心正则笔正,才不会走到歪路上去。”
崇敬沈慕羽,还在其推动文化志业的社会奉献及后续传承。廖文辉〈沈慕羽最后的十五年〉指说,沈氏晚年的贡献与其说是教育,毋寧是文化的。
演讲结束,隔天一早,到马六甲孔教会参访,全场近百人各年龄层的学员书法班,多位书法老师从理论和实际的提点义务教授。此情此景,真让人感动。那是沈慕羽当年自喻为“傻瓜”的行径,也是文化传承的根本。
(星洲日报/边缘评论‧作者:安焕然‧南方大学学院中文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