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6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338 辑



为华小闪光自豪


2013/11/15 (砂拉越)国际时报/时事评论

~作者:兆良
 

小六检定考试放榜,砂州华小生的成绩斐然,走路有风,华社也很沾光。

尤其在传统以来最难搞的国文科目,从理解到书写的成绩,从砂州到全国是全面飘红,步步高升。

是谁说华小的国语差的?

须知摊开华小生历来在小六检定考试(UPSR)的成绩单,所摘取的成绩是最好的,在国文科方面,华小和国小国文成绩的相差很少,并不到1巴仙。

而今年国文科,当国小还在书写表现有滑落的时候,华小生很争气,硬是进步了。

这并非偶然和侥幸。华小虽然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堡垒,以母语主导,却也在三语并重的苦心灌溉下,从无忽视国文和英文的教导。

尽管百多年风雨一路艰辛走来,一直深受三大问题---建校、师资与拨款的困扰,但要紧牙根,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精神感召下,自力更生的华校,是办得越来越出色。

不俗的成绩,就证明华小的老师的能力以及教学法很有一套,而且强势不仅在数学和科学,语文科也相当杰出。

单是国文科大有进步,还得“进补”什么的,未免也太那个。

华校的国文程度并非太差太逊,但有些人不断挑起华小生“国文不好”的课题,“鸡婆”到采用增加国文课时间给予恶补的路线。

因而当教育部的《2013-2025年马来西亚教育大蓝图》公布后,引发多方争议的是华小在国语教课时间的增加。

大蓝图初步报告建议,从2014年起,华小第二阶段国文节数上课时间,从每周的180分钟增加到270分钟,形成每周的国文课达570分钟。

这项措施显然是对华小母语教学的特征构成冲击,兼且将加重华小学生的负担,而且是随着华小和淡小不再推行英文教数理政策,所腾出来的120分钟节数,是用来强化国文及英文。即是直接将90分钟增加到国文科,另外30分钟就加到英文科,但若如此,这当中牵涉到国文科教导时间过多,英文科过少,不符合华小的需求。

其实国文课的增加,可权衡在符合国情与多元种族社会实际需求,而又不损害到华小教学特质的情况下斟酌处理。

因此国文的教课,若和英文科一样增至每周教课210分钟,较属平衡式的安排,既可巩固国文,也可加强英文,又是无损华文教学,堪称“一举三得”。

从土著生近年来倾向报读华校的趋势显示,华文是不能被忽略,更应避免为国文课“大让路”而得不偿失。

最终教育部将国语课时间拍板定案为每周240分钟,对于四年级至六年级阶段尚可接受,不过恐怕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华小生的程度上和适应方面,会产生拔苗助长的情形。

高度敏感和想得更深远者,也担忧此举是在逐步蚕食和变质华小之“退一步,进三步”的策略。

在小六检定考试中,多数的华小更是考7科对比国小生的5科,凸显出华小生自强不息,接受更大挑战的特质。

莫说经历小学阶段的大考测试,就以国文科没有被人看衰,高奏及格率和全科A凯歌的亮丽发挥,便足以让我们自豪的了!

 

承认中台学位只是大选糖果?


2013/11/15  东方日报/名家

~作者: 黎昱星
 

马华在竞选期间于各大街小巷均掛上横幅,宣称在马华的努力下,成功为华社爭取承认中国及台湾学术文凭,岂料,大选一过,公共服务局(JPA)却说只承认9间中国大学和18间台湾大学的学位!

公共服务局此举不但陷马华于不义,多年奔走的前高教部副部长何国忠博士,以及其他贡献心力的人士,如何向公眾交代?

为甚么一个由马来西亚和中国政府签定的协议,可以被一个政府机构否定?难道说,公共服务局的权力比部长、首相还大?

首相署部长拿督斯里沙希淡在国会下议院为部门总结2014年財政预算案时说,虽然大马学术鑑定机构(MQA)已接受820间中国大学学位,但公共服务局(JPA)只承认9间中国大学和18间台湾大学的学位。

这项宣佈,不仅打击留台人和留华人的信心,也使人对政府出尔反尔的动作感到失望。

为何出尔反尔?

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认为,在学术鉴定局(MQA)承认中国大陆、台湾大学学术资格之后,公共服务局却选择性的只承认少数中台大学学位,是对中台大学学歷的不尊重,也显示政府当局对学歷承认的双重標准。

马来西亚留台联总表示失望与遗憾,並希望公共服务局检討次项决定,並依据去年我国学术鉴定局所確定之承认大学学位名单办理。

其实,留台和留华同学会发表再多的文告,也不能解决问题,它们应该直接找当时负责这项事务的马华领袖和相关政府单位,要求给予合理解释。

没错,留台留华人很少吃公家饭,有兴趣当公务员者不多。但我们不能因为留台或留华学生较少申请政府部门工作,便把这事件搁在一旁。因为这是一种公开的歧视,也是政府的失责。倘若中台两地的政府单位也因此宣佈不承认大马学位,我们要如何下台?

学术或政治?

对一般人来说,大马学术鑑定局(MQA)通过的鑑定居然可以被另一个政府机构否定,这不是自打嘴巴吗?谁有权决定是否承认各国大学学位?是学术鑑定局(MQA),还是公共服务局(JPA)?

有人说,这起风波再度証明了马华「当家不当权」的悲哀,可是,马华的悲哀应该由马华解决,莘莘学子的前途,以及数以万计的留台留华毕业生,他们的尊严又有谁关注?

如果中台高等学府是因为学术水平太低而无法得到大马政府承认,那留台和留华同学就只好认命。但是,真正的情况恐怕不在学术,而是政治。中台的大学水平一般都在本国大学之上,若是一些著名高校,国际排名更远在本地大学之上。学术鑑定局承认中台文凭,也必然考虑了学术因素。

针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政府也应予以澄清。例如,公共服务局(JPA)的作法,究竟是官员奉行原本的僵硬標准办事,还是受到特別指示?笔者不希望这是因为「505华人海啸」的结果。学术和政治不应混在一起。

前教育部副部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说了几句公道话,希望他继续为留台留华人带来更多好消息。但政府处理这起事件的手法,教人不敢恭维。

试问,如果政府对己经签署的协议都有那么多小动作,我们如何还有信心?

承认中台学位,难道只是大选糖果?一旦大选过了,就可以继续忽悠百姓?政府必需给予合理的解释。

 

MQAJPA,到底谁说了算?

2013-11-15 星洲日报/观点

 


首相署部长沙希淡在国会以所有大学科系並非全適用於公共服务为理由,宣称大马学术鑑定机构(MQA)虽承认820所中国大学和157所台湾大专的学位,但公共服务局(JPA)分別只承认其中的9所和18所。换句话说,並不是所有持有受大马学术资格鉴定机构承认的中国和台湾大学学位的毕业生,都符合当公务员的资格。沙希淡这一席话,对华社特別是在中台深造的大马学生形同当头棒喝,並使政府的诚信受到质疑。

我国与中国的学位互认协议,乃经过多年的沟通与协商,最终在首相纳吉和中国时任总理温家宝见证下签署;台湾大专学位的承认问题,更是经过留台生数十年的奔走爭取,而由大马学术资格鑑定机构和台湾高等教育评鑑中心在2012年达致互认协议。换言之,有关学位互认乃是国与国及地区所签署的国际性协议,是必须严正看待与遵守的契约,公共服务局单方面选择性地承认少数大学的学位,岂非过於儿戏?

政府机构令出不行,即使是国內事务问题也会影响政府威严,何况有关学位互认协约涉及中台政府,势必影响中台政府对我国的信任,我国未来与国际社会签署任何协议或合约,恐怕也难取信予人。大马学术鑑定机构既是代表政府的机构,所签署的协议未受到严正看待,不但这个机构的权威受质疑,也衝击政府或国家的威信。

沙希淡的一番话,除了进一步印证政府朝令夕改的恶习,大马学术鑑定机构与公共服务局各行其道,也反映政府机构处理问题持双重標准,官僚作业的弊端不改。这是否沙希淡个人看法,或是我国与中台的学位互认协议出现技术性障碍?政府有必要釐清问题,向人民作出交待。我们认同,公共服务局可根据公共行政机构的需求遴选和录取公务员,但公共服务局必须认清楚,承认中台学位资格与公职人才的需求,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的两回事,不能以公职不需要某个科系的人才而拒绝承认这个科系的学位。

更何况,公务员体系的族群结构单元化现象十分显著,政府为了纠正这种趋势,一直鼓励非土著投身公共服务领域,今年申请公职的华裔人数立即从去年的2万多人增加至4万人,这说明了只要有机会,华裔也希望加入公共领域。公共服务局选择性承认中台学位,恐怕会引起华社继续被排斥在公务员体系门外的猜臆。(星洲日报/星观点)

 

收集签名


2013/11/15 光明日报/专栏

~作者:陈建业
 

民意,是代表多数人的意思。要想知道多数人的意思,那就必须进行收集民意的工作。

有各种各样收集民意的方法,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是全国选举。国家每5年会举行选举,收集全国人民的意见,以决定国家未来5年由谁来管治。

这种收集民意的结果可说是最接近准確的。为了確保选举是公正的,选举会交给独立单位负责,竞选者也必须遵守各种规定;投票前夕还有所谓的冷静期,以让选民冷静思考后才投票。种种措施无非是希望投票结果更接近民意。

除了全国选举外,我们也经常看到各种小型或中型的收集民意工作,比如收集民调决定某项计划,或者收集签名反对公共政策。

索取签名要玩花样太可悲

这些收集民意的工作当然不能与规模庞大的全国大选比较,但也不能忽略收集民意的原则和精神,不能丝毫马虎,避免事后数据被人挑战时无法举出证据反驳。

董总此前扬言要收集百万签名反对20132025年教育蓝图运动,惟成绩不理想。檳州行动党准备在本月尾举办“支持董总百万签名晚会”,希望协助董总收集5万个签名。

根据报导,该晚会会以舞台表演形式呈现,结合娱乐和政治,除了邀请政治领袖演讲,还安排了多名艺人表演,甚至有魔术表演。入场券免费索取,而入场券背面有25个签名格,希望出席者能收集25个签名前来。如果收集满25个签名,在现场交给工作人员还会获赠T恤。

如果华社要收集签名反对被指不利母语教育生存的教育大蓝图,还要通过邀请歌手表演和表演魔术等方式,三催四请,才能號召华人签名支持,这难道不是悲哀吗?

再说,全国大选如果有人说,只要你投票支持某候选人就可以获得礼物,这言论必定会被人举报贿选,重则可能要重新选举。那收集25个签名反对教育大蓝图可以换T恤呢?这种作法妥当吗?
(光明日报/好评文:陈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