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9日星期二

【华教视窗】 ~ 341 辑



教育不可削足适履


2013-11-18 南洋商报/社论

 


还原大马历史运动委员会主席拿督塔斯林上周五发文告,反对政府把历史科列为大马教育文凭(SPM)的必须及格科,并挑战教育部长向国人证明,这项新规定如何与《2013年至2025年教育蓝图》的愿景和目标取得一致化。

他说,该委员会不认为学生死记硬背历史科,可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有所帮助,“而更令我们担忧的是,当局将历史课程纲要政治化的做法,把课程内容偏向马来主权与回教主权历史,将有损各族和宗教之间的宽容。”

塔斯林所忧所虑,其实也是不少中学教师心中所想,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在致力迈向先进国目标的当儿,在不断要求提高数理科素质的时候,政府却决定从今年开始,把历史科列为大马教育文凭的必须及格科。

今年之前,大马教育文凭的必须及格科为马来文,英文则将在2016年起列为必须及格科,换言之,从2016年开始,若是马来文、历史或英文任何一个科目不及格,考生将无法获得大马教育文凭。

马来文是国家语文,而英文则是最通用的国际语文,把这两个科目列为必须及格科实无可厚非,但纯粹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向来被视为次要科目的历史科,似乎没有成为必须及格科的必要。

1994年开始,历史科便列为大马教育文凭的必考科,19年后,这个在1994年以前只有文科班学生才报考的科目,却成为必须及格科,说明政府对此决定早有谋划。

在今年以前,有关历史科分作两张试卷,即第一试卷的选择题和第二试卷的书写题,但从今年开始,历史科多了一张占总分数20%的第三试卷,称为开卷测试(Open Book Test)。

据了解,考生在参与开卷测试前,就已经晓得测试的题目,他们可以早做准备,并把预先整理好的资料拿进考场,做为时3个小时作答。换句话说,开卷测试是送分试卷,其目的是确保考生都能够及格。

开卷测试在中学阶段是否可行固然有其争议,但政府以类似测试来协助考生过关,却似乎有削足适履之嫌,若是每个科目都采开卷测试,我国的教育程度岂非就此大受影响?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主要基石,所有先进国家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她们无时无刻都在维持及提升国家教育水平,一些国际名校之所以著称于世,全因为她们对教学及考试水平的坚持。

把考试水准拉低来提高及格率,到头来没有任何人将从中受惠,平庸的及格生将造就平庸的社会,这对国家的长远发展非但没有好处,也将损害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校本评估制苦了教师


2013/11/19 《当今大马》读者来函

~作者:李慧颖
 

教育部日前列出国内教师明年需完成的工作表,当中多达65项任务,平均每人至少负责50项。非真正教学的工作占了20项,如填写及输入资料。其中,教师须填写学校考试分析系统(SAPS)或中小学校本评估管理系统(SPPBS),或两者兼备。

教师越来越难当。工作范围不再是教书和批改作业,而是多了繁重的文书工作,平日还要准备教材、开会、补习、带领课外活动及兼顾家庭。如此一来,是否会影响教学品质?

教育部于2011年落实的的校本评估 (PBS) ,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和负担,却苦了教师。教师每教一课就要为学生进行评估和考核,然后上网输入学生成绩资料。这些工作必须在限定时间完成,无形中加重教师的负担,在各方面的压力下让教师无法集中精神完成教书的重任。

有些教师为尽快完成资料输入而从中取巧,只顾填写报告而并未认真评估学生表现。有者甚至在班上让学生抄写评估的答案,这些已经违背了校本评估的实施理念。

另外,教师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资料输入。然而,系统使用起来并没有对教师带来便利,反而经常面对网络瘫痪、伺服器拥挤、资料不见等问题。教师把时间都花费在等待系统恢复及重新输入不见的资料,以致半夜才能顺利完成,又怎么有时间准备教材?

由此可见,教育部在推行校本评估时并未做足准备。教育部若要有效实施校本评估,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伺服器的流畅,得以负荷全国教师同时使用该系统。有关技术部需尽快进行系统提升,确保不会再出现上述问题,才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教师的文书工作须减少,好让教师能够专注教课,而不是繁琐复杂的电脑输入工作。

校本评估实施以来,负面的声音不断,却迟迟未见改善。校本评估的原意是好的,过去的制度以考试来评定学生的能力,改为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技能,但因准备不足而为教师带来许多困扰。教育部需尽快做出改善,因为教师的教学品质,才是最主要的考量。

 

请正视“制度化”


2013-11-18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雪峰
 

近日来,有关国民型中学没被列入2014年财政预算案之拨款行列内,引起关心国事之有识之士一片哗然;而更精彩的是:我们的叶副教长更将国民的正确反映归类为“政治化”,令人啼笑皆非。

笔者不才,难于天马行空般地立论,只能以人性的本能为出发点。

君不见有识之士皆在强调“制度化”吗?国民型中学没有在2014年财政预算案获得拨款,正显示出国民型中学的拨款事宜尚未“制度化”;而国民夜以继日所要争取的就是“制度化”。若已“制度化”,就无须再劳师动众去争取。就如公务员之薪金般,到时到候就应该发放。

制度化与争取混为一谈

如果将“制度化”的拨款与“争取”的拨款混为一谈,似乎说不过去。

众所皆知:国民型中学是政府学校。如今连非政府学校的宗教学校都能获得拨款,这是多大的讽刺!而我们的现任副教长不但没正视课题,反而“指责有人将教育拨款课题政治化”,甚至“一些不负责任者试图抹黑政府。”请别随意送上大帽子。

再者:我们的副教长纵使有幸担任拨款(3000万令吉)的移交者,也该先弄清楚拨款的始末方予发言。

“教育”是多重大的事业,但愿我们的副教长能以“直接和有纪律”的途径将国民型中学、独中及华淡小的拨款推上“制度化”的轨道,则国人有幸矣!

 

全日制的悲哀


2013/11/19 (砂拉越)诗华日报/评论

~作者:韦尚仁.
 

有人说﹕要子女成龙成凤﹐最基本的条件是让他们有个适当的学习环境。

什么是适当的学习环境﹖

一是安静的校园。当今大马的高等学府占地几百公顷﹐有花园式的校园﹑有设备完善的课室﹑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舒适的宿舍﹑卫生的食堂﹑宽敞的运动场﹑多元的娱乐中心﹑保卫森严的校园。

二是资深的教师。大马政府重金聘请博学硕士为学生传授的学问﹐钻研新知与科技﹑细心辅导学生览读群书﹐使他们博学多才﹐在国际六艺舞台扬名。

三是有足够时间研修课本。上课时间要足够﹐每科的讲释与表达意见的时间不缺﹐还有上图书馆找资料﹐课余小组的讨论﹐做作业写报告都要安排好时间﹐让学生充份利用。

基于上述数点因素﹐我们的教育诸公实施了全日上课制度。

全日制好吗﹖

上全日课﹐学生要自己解决中餐。在食堂用餐要花大钱﹐要节省就得自备﹔做三文治﹑煮蛋﹑炒饭﹑炒面﹑冲咖啡或美禄等都要费一般功夫﹔麻烦呀﹗

从模黑到学校﹐从早上七点出就上课﹐一连八九十节到下午四点﹐花精力脑力劳力﹐这是一件苦差呀﹗

许多坐在冷气办公室看报纸﹑谈政治﹑讲男女糗事﹑一天七八小时的工作时间﹐用不到一半时间在批公文﹐论正事﹐却领高奉禄的教育官﹑校董诸公﹐市井家长均认为全日制可让学生得到足够时间学习﹐做功课﹐而放学回家后学生有自己的时间去娱乐﹑上网﹑作活动。

他们也认为取消小六检考﹑七号考试﹐改用校本评估﹐九号教育文凭考试就可减轻考生的学习负担﹐也可以培育“马来西亚能”的奇才颖士。

然而﹐在学校日夜苦干的老师们为了备课大费周章﹔讲解的﹐早上讲﹐下午解﹐疲劳轰炸﹔而学生﹐精力脑力劳力已透支﹐昏昏欲睡﹐把老师的讲释东耳进西耳出﹐徒劳无功呀﹗

心理与生理学家发觉﹐学前生三五岁的孩子﹐他们的专注力不会超过十五分钟﹔小学生三十分钟﹑中学生一小时﹐大专院校生两小时﹐这就是为什么幼儿园的教学有识字和游戏﹐小学一节三四十分钟﹐中学有两节连课﹐大学有两小时讲解与表达课程编排。

先进国家的精明教育以灌输学生专业知识﹐让他们去融会贯通﹐应用与交流﹐所以他们给予学生上课的时间一天四五小时﹐五六节课而已﹐并且比较注重素质教育﹐有专才辅导﹐因此英才辈出。

第三世界新兴国家的教育比较守旧﹐保持固有传统﹔虽说要向先进国取经﹐以网络科技教学﹔但部份学校设备欠佳﹐师资不足﹐加上教育法令政治化﹐教育官员非专业化﹐教学媒介语频频改变﹐考试评估不透明﹐课程纲要诸多限制﹐形成教学难配合﹐师生难融会﹐离校生难迎合社会需求﹐让教育事业事倍功半﹔苦了老师﹐又折腾了学生﹐悲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