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7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 ~ 339 辑



国民型中学苦中挣扎


2013/11/16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中言
 

全国78所国民型中学,自1960年代改制以来,在教育法令下仍未有法定地位,加上政府没有制度化拨款,令国民型中学的软硬体发展陷入窘境。

檳城恆毅中学经年失修,暴露国民型中学在办学经费不足下,挣扎求存的困境,也显示为社会及国家培育人才,更是中文师资摇篮的国民型中学,长期被政府忽略。

建筑物设备陈旧

1960年代,先贤基于政府各种承诺而接受华文中学改制建议,虽然早期政府曾给予资助,但是,由于政府没有制度化拨款国民型中学,导致很多国民型中学的建筑物与设备,经过数十年风雨而变得陈旧。

国民型中学,是国家教育一环,但国民型中学未有官方的“正名”(SMJK),无法获得教育部制度化拨款,只能在提出拨款诉求才受理,却未必能如愿获得拨款。

12届大选后,中央政府曾拨款给国民型中学,第二次拨款则是今年94日兑现第13届大选前的承诺,拨出3000万令吉特別拨款给全国66所国民型中学。

拨款少不够维修

每所受惠学校,获得数万至数十万令吉拨款,唯这笔拨款不足以应付维修与提升工程的开销,校方若要添购桌椅、电脑等其他设备,还需要从其他管道取得经费。

政府应关注与正视国民型中学的需求,並根据需求制度化拨款,改善国民型中学的校园与学习环境,毕竟特別拨款乃杯水车薪,不是解决国民型中学设备不足的长远之计。

国民型中学,不是政府拨款的对象,华社又將国民型中学视为政府中学,忽略了协助国民型中学,国民型中学有苦向谁诉?

 

南方的学生

2013-11-17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安焕然
 

在南方,一次又一次让我感动的,还是学生。

8日晚,“家在南方So Hot Southern,Our Home,Our Term南方大学学院23周年校庆学生文艺大匯演”的演出,真是太棒了!认真准备,用心设计,不只是“表演”,它散发了青春活力、爱校精神、校园情感、多元文化的魅力。

“家在南方”学生文艺大匯演的整个台前幕后工作,主要由南方大学学院学生筹划。此外,还获得新山宽柔中学、古来宽柔分校、UTM及家乐园的友情襄助参演。一场成功的演出,集合各方资源和力量,这种整合的动员能力很重要。

我看到的,还不仅仅是“歌艺”、“才艺”,而是同学们的用心与真心。南方大学学院的师生关係和校园氛围,就是有著一份难以割捨的真挚情缘。之前,南方志工队的成员多次来跟我討南院旧照片。忙於研討会,无暇多聊,匆匆给了点资讯和电脑存档的照片。没想到,当晚的“家在南方”,廿四节令鼓擂动,配上舞台布幕南院旧照片的投放,竟是那样的震撼人心,顿时把我给震慑住了。

最让人惊艷的,还是“印度元素”等多元文化的注入。先是同学在台上以华语、马来文朗诵国家文学奖得主乌士曼阿旺的《南院赞诗》,接著这位同学竟还“正经八百”以淡米尔话翻译朗诵了这首诗,全场哗然。再接续,南方大学学院一批印度同学上台,跳起了印度传统舞蹈,全场掌声。

若与112日由陈再藩筹划的南方校庆筹款义演相比较,再藩设计的节目很有“小曼”色彩。除重金聘得手击团鼓韵呈现,所唱歌曲大抵是十几年前再藩和陈徽崇老师的诗曲创作。如果是在当年,会感动落泪。曾几何时,重覆的翻唱,那“悲情”已归平淡,那份“沉重”已稀释,抚缅怀之意味,有淡淡情愁。

而一星期后的“家在南方”学生文艺大匯演,展现的是青春“活力校园”的“南方磁场”。两场文艺义演唯一相同的曲目,是独唱《南方之路》。但南方学生的呈现,加插了青春轻盈的舞蹈。舞者轻轻的举足、跳跃、回旋,“南方之路”走得更为自在与宽柔。

学生的表演,虽是集体创作,却有华教主题的贯穿。在一幕一幕的表演中,故事从宽柔专科班启始,华教前辈的面容,南方新校园主楼的建设与落成,鼓乐齐鸣共欢庆。接续,同学巧思We Are Malaysian,突显了其欲跨文化展演的企图。不再仅仅是“华族启舞”的悲情之路了。最后的曲目“万眾一心,感恩南大”,强调感恩、回馈的声声传唱。

这一年下来,南方校园发生了很多事,磨难不少。但同学们还是懂得感恩。这是一股甚么样的力量?我在面书连贴数张照片,为同学们拍掌。一位参与表演的学生回应说:“老师也谢谢你在学院发生了那么多事你还是义无反顾的陪著我们/南院真的是很有人情味,很亲切的学院/感动,感恩。”

有一些华团人士不太能接受学生文艺大匯演前奏的现代热舞表演。某人也向我反映了。但基本上,我认为同学们不错呀!毕竟,现代年轻人有他们的喜爱,有他们的想法。舞毕的弯腰致谢,很是帅气而诚恳。我还是很欣赏他们的。演出前的一个星期,忙於“亚洲新大学.南方新典范”国际学术研討会的工作,频频进出南方大礼堂。同学们在排练,看我经过,“老师前,老师后”的打招呼。很有礼貌,很是亲切。跳热舞的孩子,也不错的!

117日,也就是学生大匯演前夕,我又忙於南方沙龙的接待工作。这一次,是邀请博特拉大学邱克威博士前来主讲《马来西亚华语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演讲时,邱老师喉咙不適,拼命喝茶。演讲桌上的茶水凉了,也快喝完,负责场务的学生隨即再送上一杯温温的白开水,邱老师感激地说:“啊!学生好体贴。好体贴!”

次日,带邱老师和两位隨行的博大学生逛游校园,到学校主楼由学生“盈亏自负”经营的茶馆,点了杯温热的梅子洛神花茶,润喉。我们笑谈著:“甚么才是真正的大学!”
(星洲日报/边缘评论作者:安焕然南方大学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不容忽略捍卫文化使命


2013-11-16星洲日报/大柔佛柔佛透视

~作者:雨浪
 

记得自己还是小学生时,班主任范贞玲老师总会在华族节日时,告诉我们有关节日的民间故事。当我成为正式老师后,也根据她的教学方法跟学生传达这些宝贵的文化节日故事,发觉学生对这些精彩的故事深感兴趣。

那天,我以校长的身份进入高年级上课。適逢中秋节,就问学生有关中秋节吃月饼的原因。我真的没料到,几班的高年级学生竟然无法给予我正確的回应,的確令我感到痛心和失望。

在办公室冷静地想,如果校方不马上採取积极行动来改变现代华族学生只重视学业成绩,对中华文化却似乎逐渐不懂的心態,我担心最后可能是我们自己成为灭华或促使华校变质的无形凶手。

为了这件事,我跟几名行政人员和家协理事商量,明年开学后,校方会成立中华文化小组,积极收集和处理有关华族传统节日的宝贵资料。校方也要每一位班主任在有关华族节日到来的那一天,向班上学生讲述有关节日的来源与故事,让所有华族学生真正知道自己民族文化的根。

要更快达到这方面的理想,我也希望能够得到任何亲朋好友、昔日学生与家长的援助,提供或介绍有关中华文化节日的书籍或资料,让我们大家將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承下去,永远都不会在我们热爱的国土消失!(星洲日报/大柔佛柔佛透视作者:雨浪)

 

尽力就好


2013-11-15 砂拉越)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黄莉清
 

小六评估考试的成绩放榜了,相信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喜的是能在考试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为自己、家人与学校带来荣耀,愁的是未能在考试中取得佳绩,所以未免难过与忧伤,担心自己辜负父母或师长的厚望。

在现今社会,学业成绩的优或劣仍是大部份家长或师长关注与在乎之事,在他们眼中,学业好就是最重要的事,学生要尽可能及尽最大努力考取最好成绩,这是学生所要扮演的角色,孰不知此举却可能形成学生的心理压力,影响他们正常身心灵的发展。

学业至上的思想可能形成学校与学校之间,或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激烈竞爭的问题,虽说竞爭才会有进步,不过竞爭要得宜,否则就会適得其反,带来恶性循环,影响深远。

有关当局也明白这一点,所以致力在各方面做出努力,希望可以纠正社会箇有观念。因为小学尚算是是人生起步的阶段,学生在这求学阶段仍在摸索与学习,所以应该在各方面给予他们发挥的空间,如此才不会框限他们的成长。

除了学业成绩之外,各造也要多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一来让他们有健康体魄,更有精神与活力来应付与紓缓课业所带来的繁重压力。二来,让学生依据他们喜好选择参加的课外活动可以发掘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乐在其中,更加有心去投入学习之路。

学生是国家未来主人翁,所以应该让他们有机会全方面发展,特別是在建立正確人生观,以及培养良好品德方面更是重要一环。虽然学业成绩很重要,不过却不代表著一切,希望各造不要因此而忽略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质与发展!学业成绩好不好是其次,重要的是学生是否已尽力与努力付出。
(星洲日报。砂拉越。评论。作者:黄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