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7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563



巴中、华中创始老师源自八华


2016/4/6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印华论坛
~作者:舒旦杜
 

1900年,巴城中华会馆之创立,次年创办中华学堂,旨在积极推动和开展全印尼华文教育事业。1901年建立之中华学堂(昔日学校叫学堂),就在今大公司前八帝贯大街,其全名为“八帝贯中华会馆学校”,即八华。1958年政府划分为外侨与印尼籍民学校后,八华才产生一个收容印尼籍民学生的JPP八华分校(在孟加勿舌)之名称。自此后,华文教育才渐渐大江东去,1966年受禁令后就断层了32年。自瓦希德总统宣布民主开放,华人文化复苏,浴火重生。2008年八华三语学校之兴起,之后,巴中三语学校也相继成立,这标志了华文教育之转型。要适应国情,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根据地方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办法,同时也因材施教,进行具体性有针对性的三语教育。

30年代初期,1945年创建之资深巴中老师是来自八华的,如刘耀曾老师(先任教务主任,后代替司徒赞为巴中第二任校长)、韦同芳老师(资深物理老师,巴中物理实验室创建人)、丘润民老师、萧范群老师(专任英文老师)、张德基老师(专任数学老师)、其师母董淑华老师(音乐与乐队指挥人),另黄景宏英文老师原是八华1934年第三届毕业生,在中国辅仁大学深造,后进入巴中执教、司徒赞老师早期在中爪哇马吉冷中华学校任校长后,返至巴城即在八华任教,是巴中首届校长(1945年)。

值得一志的,雅加达中华中学4位创办人,如张国基老师1926年在八华执教、李春鸣老师(华中校长,19331939在八华任教)、李善基老师、陈章基老师也在30年代于八华执教,他们同时是在八华任教之“华中人”。
(国际日报·舒旦杜)

 

吉祥山30周年纪念有感


2016/4/7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
~作者:舒旦杜
 

如所周知,在苏哈多执政32年来,华人文化、语言、学校、报刊、社团、民俗节日等全盘受到取缔。华人文化生活就此跌入冬眠瑟缩状态,终于走进窒息境界。可说,华人全方位文化活动受到严禁与禁锢,华夏文化从此断层了卅年。

在此当儿,吉祥山在风声鹤唳的政治缝隙中生存砥砺奋进30载,有幸1986年我们目睹一个奇迹,即吉祥山基金会(福州人乡谊会)创立。当年而言,这是令人不可思议的事。

犹记当年吉祥山之创立,坚守了“关怀同乡,推动华文教育,融入主流社会,积极参与当地社会公益活动”为宗旨。斯年福州人乡贤王德钦、林思明、曾振藩等人极力投入参与,之后也获得林绍良、黄双安等人大力支持,终于19867月创会。在当时特殊历史艰难环境下,吉祥山选择了以基金会的组建,命名为吉祥山基金会。

莎士比亚讲过一句名言,不是“你的名字叫什么?”(WHAT IS YOUR NAME?)最重要的是“你的名字实质涵义是什么?”(WHAT IS THE NAME IN MIND?)。吉祥山这个取名,意境、雅韵。因为,在那遥远东海之滨的福州,有个叫做“吉祥山”的小山丘,举凡福州人对此是拥有家喻户晓的情结。吉祥山之命名,符合华人的期待与祝福愿景。吉祥山名垂青史,永远流传至海外华人之心坎里,吉祥山此雅称,名噪一时,广为传扬。

吉祥山,印尼语之译名颇为雅致得体,即 BUKIT MULIA INDAH。这里每一个字眼含义良深,BUKIT指小丘;MULIA荣光、尊重、显赫、崇高;INDAH指高雅、华丽、优美、秀丽。上述是我国人最欣赏与喜爱用的祝语,该词汇能迸射出生命的正能量,与此看,吉祥山名称之遣词用字真棒。

前辈创天下,后有接棒人,是可喜的现象。吉祥山之后代都能承继前辈的努力,承前启后。我们见到林思明长子林作虞后生仔也能效仿乃父参与吉祥山会务活动,这是难能可贵的。期望福州人“新生代”都进取参与吉祥山服务社会吧!

顺志,巴中人林长奋(现任秘书长)、郑维丹、郑维克昆仲、林可彬、黄威贵都是吉祥山之中坚分子,郑维克在吉祥山纪念30周年会庆任筹委会主席,与其他同仁参与启动。深圳艺术代表团之“欢乐春节”之节目,打响会庆盛典闪闪登场,打造了庆典热烘烘的气氛,让庆典大放异彩。

预祝,在理事长张锦雄、拿督史里黄双安、监事长元老林思明等同仁努力与支持下,深信吉祥山会务势将再铸辉煌,更上一层楼,期待也。

(国际日报·舒旦杜)

 

目光如豆还是如炬?


2016-03-31星洲日报/大北马
文:李耀祥
 

之前去中国大陆出差的时候,曾经巧遇两名分別来自广西民族大学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他们在我面前使用流利好听的马来语访问来自我国的官员。访问完后,他们又转身向新加坡的代表问话,不过,这时候他们不再使用马来文,而是换作精准流利的美式英语。

我惊讶於他们语言切换的能力,中国大学的语言能力看来已经超出我们想像之外。为了更了解这些精英的想法,我趁午休时间和他们吃饭,希望可以了解多一些中国目前的外语教育情况。

“简单来说,英语早已是基本能力,每个大学生都应该要掌握好英语,不是吗?我们现在是在积极学习第二外语,这样我们才有足够的竞爭力和世界打交道,不是吗?”眼前这名北外女生笑说。

女生补充,之前她唸本科的另一所大学,就有二十五个语种,除了英语、俄语和阿拉伯语这些”国家级的重点外语“,希腊语、荷兰语、希伯来语、土耳其语、波斯语等冷门语种,学校也开课。而东南亚语系的泰语、马来语和越南语,也是重点课程。

她认真地表示,过去数十年来中国学生疯英语,日子有功,英语早是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因此学生现在拚的都是”第二外语力“,你们国家不是这样吗?

吃完饭后,我马上回酒店一间间查看国內大学外语学院的情况。唉,原来我们甚至连和我们最近的东盟国家语言都很少见。这里的大学没有越南语学系、泰语学系……有趣的是,这些学系中国多所大学已经正在教授当中。

第二外语能力目前在大陆正夯,特別是自从中国喊出“一带一路”后,从东亚、欧洲到非洲,非英美语系国家的“战略伙伴”语种,在大陆愈来愈热门。

“外语不是教育,而是国家战略”。

的確,掌握了各国语言,中国的学生可以去阿根廷、巴西、奥地利、泰国当工程师,为当地建铁路,赚別人的钱来让自己的国家强大。人家的目光已经看到好远好远的地方去,我们却还在拘泥於要不要承认统考文凭。真是可惜。
(星洲日报大北马如歌行板文:李耀祥)

 

家教协会


2016-03-30 15:01 星洲日报/东海岸
~文:黄国强
 

当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求学后,本身理所当然就是家教协会的会员之一。而为了孩子们的教育大环境着想,也应该时刻关注学校校务发展近况,所颁布的相关政策,並给予建设性的意见,让孩子能在更理想的环境下学习。

但每年一度的家教协会会员大会里,除了载送孩子到学校领取小六评估考试UPSR奖励金的家长,其余为了出席大会,共商校务发展的家长,关心孩子学习环境的家长,寥寥无几。

最直接的对比是,其中一所学校在会员大会进行前,现场家长约有逾百名。但大会安排在开会前进行办法奖励金的仪式,当仪式结束后,所有的家长也几乎都走光,仅剩下部分家长和老师在现场。

其实家教协会的责任和工作,不应该只是由十多名的理事全程负责,全体家长都有责任参与和出席大会,针对学校一年的活动及发展进行监督和提出建设性意见,集合眾人的力量,积沙成塔。

若家长们都能在家协大会里投入参与,一些与校方的误会、矛盾和问题都能得到平台进行沟通和討论,並获得妥善解解决,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唯有平日不关心校务政策,只有面对问题时才大吵大闹的家长,让人感到非常头疼。

为了教育、为了孩子,家长们都有必要珍惜家教协会和会员大会这个平台,抽出些时间参与,投入些心思建设。

(星洲日报东海岸记者隨笔文:黄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