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5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 846


《中医系宜用中文教学》


2018/10/15 中国报/评论

~作者:王介英


大马大专院校的中文系课程可用中文、英文或马来文进行教学,但撰写论文,在马大中文系只能用英文或马来文,在博大外文系中文组、优大中文系则中、英、巫可任选其一。南方大学学院中文系的硕博课程最苛刻,不只论文只能用英文或马来文撰写,连考试作答的语文也如此。若要统一标准,该采用哪一种?

那中医系的情况又如何呢?优大中医系“中英并用”,其他大专的中医系则只能用英文或马来文进行教学。所谓“中英并用”指的是中医典籍、中医理论用中文教,一些生物、化学、人体结构等西医系的必修课,中医系学生也必修,成为中西医的共同课,用英文教学。此类课程大家同堂一起上,考同一个试卷。因此,要进优大中医系,不只是要理科出身,还要中英俱佳,方能应付得来。

提升学生古文能力

笔者任教优大中文系期间,曾被中医系借用,被派到中医系兼教一门课叫《医古文》,任务是提升中医系学生掌握古文的能力,以便读懂中医典籍,课本是中国各大学中医系普遍采用的《医古文》。教古文对笔者而言,问题不大,麻烦的是课本中所举的例子全都是中医典籍中的文字,作为中医门外汉的笔者根本看不懂。为了完成“使命”,也为了不误人子弟,笔者只好跑到书店去,买了一些本地书店能买得到的《脉经》、《黄帝内经灵枢》、《伤寒论》等中医经典恶补。自认英文还不错的笔者,实在不敢想像若用英文教中医经典,会教成什么样子?

因此,笔者主张在比较完善的中医典籍英译本面世之前,大马大专的中医系涉及中医典籍、“望闻问切”中医理论,最好还是用中文来教。否则学生恐怕很难走进中医殿堂,很难全面掌握把脉诊断、开方下药的整套技术与理论,学生即使毕业了,水平也恐怕高不到哪里去,更重要的是千万别因误诊而医死人。

应不拘语文育医才

也许一些精通三语的人,会用怀疑的眼光看待笔者这样的提法。笔者特此列出几个中医经典中的字句,以求教于大方之家,该如何把它们译成英文?

1.今夫五藏之有疾也,譬如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黄帝内经》)

2.脉有尺寸,何谓也?然:尺寸者,脉之大会要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脉经》)

3.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伤寒论》)

1977年邓小平重出江湖,打破姓社姓资的旧框框,复办高考以便为四个现代化培育人才时,曾引过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笔者借用此诗句略作删改向掌管华教的张念群副教长进言:“我劝念群重抖擞,不拘语文育医才。”


老师从来没有羞辱我


2018/10/14 南洋商报/评论

~作者:周若鹏


换作三十年前,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爸妈不会知道。老师说我字体丑,多没面子,大概不会对父母说。我的美术老师黎彰传曾叫大家画餐具,我画了个有鸡腿图案的碟子,黎老师拿起来给全班看:“我看了就没胃口吃饭了!”我难过吗?有一点,但又如何?要嘛,下次画好一点;不然,承认自己对画画没天份。更积极的想,也许长大后推出一系列“没胃口”减肥餐具。这件事,我爸妈一直不知道(现在读这篇文章就知道了)。

勿为一餐快餐公审老师

就算邻座小明的父母把我被“羞辱”的事情告诉我爸妈,他们会说什么呢?不外也是:“下次画好一点。”或“真的很丑,没奖励是应该的。”事情就过去了,断不会在未向老师了解实况之前就登报纸闹大(当年没有面子书)。家长对老师曾有无须明言的信任,老师不是完人,也有情绪有喜恶,但总之大方向便是要把孩子教好,不会轻易为了一餐快餐公审老师,搞不好还毁其前程。

我父母爱我吗?当然,但他们的方法并非盲目的护着我,尽管他们很想。爸爸后来告诉我,我二十几岁做业务时第一次要去政府部门做产品简报,他还想跟着我去呢!最后他压抑了那冲动,放我去闯。我猜想我在求学过程中,大概也发生过一些他想代我出头的情况,但终究没有。记得台湾诗人吴晟说起他陪孩子去读大学的事,有一次两人顶嘴,吴晟说:我对你多好啊,连你读大学我还搬过来陪你!孩子说:我对你才好啊,这里只有我读书带爸爸!

最近的家长是不是过度关切孩子了?是不是不相信孩子拥有金刚狼般的强大复原能力?我没有因为一次的所谓“羞辱”变得自卑,也没变成自卑的连环杀手。我还懂得尊重画家,欣赏艺术,自己不会画罢了。如果凡事家长如此代为出头,孩子反而依赖,稍遇逆境便想逃往避风港。对草莓族难当大任的刻板印象是怎么形成的?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机会锻练自身的复原能力,过度保护孩子的父母必“难辞其咎”。

动辄发动网路攻击,是情绪使然,甚不可取。要知道大多网民也是情绪蜜蜂,不知细节,轻易追着风向蛰人,发泄以后无须负责。但当事人受群蜂攻击,就未必是轻伤了。就算老师在此一事有过失,也还有其他温和的办法解决。事情这样闹僵以后,孩子还需要尊重老师吗?反正家长会出头、网民会出头。而老师还“敢”关心这位学生吗?

老师从来没有羞辱我,他只是告诉我什么事情做得不够好,有时候说法不尽完善罢了。我有强大的复原能力,感谢爸妈、老师信任我,给了我建立自信的基础。



摒弃高耗低效的考试


2018/10/12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林艾萱


新加坡教育部长日前宣佈,將从明年起具体在该国推动减少考试政策,在小学和中学阶段,以每两个学年为单位,降低学校考试负担25%,该国教育部长王乙康语重心长表示,「我们必须让学生在离开学校时,终其一生都保持好奇心,想要再学习,终身学习的概念就是要习惯性的感到学习上的不足。」

这项教育改革对於一向以培养精英制度为目標的新加坡而言,实属是一项庞大又具震撼的教改,该国决定减少小学到中学的考试,以投入探究式学习为主导,降低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背以取得好成绩的心態,让国民的努力学习不再仅是为了应付不间断的小考大考。

而我国在希盟政府执政后,教育部不仅一次发出新的教育方向,期许以快乐学习方式来教学,摒弃太多的补习及考试,让学生们学习探索知识多於死记知识,但让家长及教师感到顾虑的是,在摒弃考试后,我们要如何得知孩子们的吸收能力及学习程度?

日本也曾在1990年代启动悠哉教育(Yutori),此政策主要是引导学生更具创造力及增强软性学习技巧,降低仅是记忆背诵重复练习的学习模式,但因教改制度未有完善,导致日本PISA成绩变差,家长及学生对学业担忧率上升,在五年后,日本政府唯有再回復增加课程內容和教学时数,因此在实行任何教改时不宜矫枉过正。

新加坡教育部提出的教改中,是期望可好好运用考试所「空下来」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多接触应用及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研究、反思跟创造知识,以探究式的学习,学生才会彻底思考、內化一些概念,而不仅是机械化吸收教师及书本所灌输的知识。

我们都知道太重视考试將会大量忽略学生对软知识及创新力的吸收与发挥,在进行教改过程,肯定会面对一些焦虑感,在过去各国的教育都太仰赖以考试来评估,但刻板僵化的填鸭式教育及应试制度,长期下来仅是培养一个又一个记忆力超强却无创造力的孩子,一个又一个的考试是一种高耗低效的学习过程,剥夺了学生们探索的学习及时间。

任何的教改都需要经过阵痛的程序,新加坡已勇於踏出教育安稳舒適圈,不想再以成绩为评估孩子的指標,我们呢?我们的教改还会久吗?



回首二十,坚持初心


2018/10/11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刘国伟 


1980年新加坡南洋大学的关闭,是新马华人母语教育黑暗的一页,许多热爱华教人士对此事仍耿耿于怀。1982年,由董总与教师总会依据华社的意愿而成立的马来西亚独立大学有限公司,虽然得到全国4238个党团签名盖章表达创办独大的意愿,最终仍官司败诉,是华社一大憾事。

背负著实现华社从小学、中学至大学完整母语教育体系的夙愿,1997年获得教育部批准开办的新纪元学院可说是应运而生,圆了180多年来华社对于华文高等教育的梦想。

当时新纪元学院校地原属于加影华侨学校。1989101日,华侨学校產业受托会將校地捐献给独立大学有限公司,作为建立华文高等教育中心用途。后来,董总、教总与独大共同创建了董教总教育中心,成立了世人认知的「独大之子」─新纪元学院。

贯彻三大办学宗旨

因此,新纪元学院可以说是以继承並完成南洋大学、独立大学未竟之业为己志,並一直致力于贯彻三大办学宗旨,分別是:完善华校体系,拓展学术研究;提升人文素质,推动全人教育;培育现代人才,建设国家社会。

199831日新纪元学院(简称:新纪元)举办第一届新生入学开课礼,第一批学生共148人,当时开设的科系有商学系、资讯工艺系及中国语言文学系。

歷经创校至今多位师长的努力不懈,20161230日新纪元方能获得高等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大学学院,设有三个学院与九个科系。三个学院为文学与社会科学院、媒体与艺术学院,以及商业与资讯工艺学院。九个科系则是中国语言文学系、辅导咨商与心理学系、教育系、媒体研究系、美术与设计系、戏剧与影像系、商学系、金融与会计系,以及电脑科学与资讯工艺系。

除了积极扩展新纪元的规模,毕业生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从1998年第一届的毕业生至今,已经有超过五人中选为国州议员(刘镇东、欧阳捍华、李映霞、黄渼沄、李政贤与冯晋哲),在独中教学或在华教组织服务的毕业生多不胜数,就算是在私人界求职创业,也有不少毕业生经已事业有成,在各自专业的领域发光发热。

不沦为文凭工厂

回首开课至今已过的二十年光阴,岁月如水般悄悄地从指缝间流去,在这二十年里,除了见证了新纪元风雨兼程、艰难跋涉的崢嶸岁月,也看到了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篇章。

若论及新纪元「初心」的坚持,我认为首先必须回归到其办学理念的贯彻,也就是「多元开放,成人成才;源自社会,回馈社会」。

多元主义与民主开放是顺应当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成人成才则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社会需求;源自社会是標榜新纪元与社会群眾运动的同一阵线;回馈社会则培养人才回流到社经文教各个领域。

要达到新纪元上述的办学理念,眼下最重要的是確保自身不沦为文凭工厂,彰显其独立思维与人文素养,並在不远离社会群眾运动的语境下,超越族群意识,回归到学术的建设。

其次,要判断新纪元初心是否「健在」,则可审视其独有的精神指標,也就是「校园自主、学术自由、学生自治」。校园自主是一所高等教育学府在行政、財务、学术等的自主权;学术自由彰显的是学术活动上的自由开放与不受行政权的约束;学生自治则是赋权学生自我管理,以维护学生权益。

而要达到新纪元上述的精神指標,就必须落实「校园共治」的理想,让学生、学术人员以及校友参与到校园发展的决策过程,广纳更多命运共同体理性的声音,以「共同发展学校」为己任。

近年,新纪元校友一直在不同平台上表达加入母校董事部的意愿,更在今年升格典礼上正式提呈函件申请成为团体会员与必然董事,希望注入校友这类新元素于董事部,让校友会参与理事会与董事部,检验校友的能力,展现母校培育的成果。

诚然,办大学並不全然只是为了过去,更要为了未来。在新纪元创立二十週年如此重要的时刻,若能有上述突破之创举,不仅坚持了过去的「初心」,更是在未来为母校发展提供另一种观点,在拓展校务和面对各种竞爭方面有更全面的考虑和部署,明显是百利而无一害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