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6日星期五

神交思倾慕 相聚更温暖 

——出席印华作协文友与华社同仁联欢聚会有感_

2018/10/24 印度尼西亚《好报》
金秋十月,大自然丰收的季节,也是文人墨客收获友情的美好时光。
本月13日星期六,照例是印华作协欢聚的日子。此次的聚会与往日不同,我作为一位爱好舞文弄墨几十年的"文艺老青年" ,有幸被袁霓总主席和黄裕祥副主席热诚邀请,光荣"入伍" ,加入作协从此成为一名"文坛新兵" 。今天便是我生平第一次前往作协会所拜访的圆梦时分。
上午10点一过,我就穿戴整齐,满怀豪情,叫上老友搭档许再山兄与我结伴同行,来到作协会所,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半天光景。
说起印华作协,耀辉也是慕名已久。这个成立于一九九八年底的文学组织,是印尼我国步入民主改革时期的资深华社之一。20年来,她像一片希望的芳草地,在印尼这块中文已经沙漠化的土地上顽强生长,给同胞的精神文化生活打开了一个绿色的窗口。
这些年来,印华作协团结文友,修桥铺路,与国内外文学团体交流频繁,取得了很好的沟通,通过交流,确认我国华人文学在印尼社会及世界文坛应有的地位。
如果说的更感性一点,我觉得不妨借用一首名为《小草》的歌词,来形容我对印华作协的印象: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默默奉献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阳光啊!阳光你把我照耀/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
因为自幼喜爱读书,我对许多印华作家相当倾慕。这其中,有写出史诗般伟大作品《侨歌》三部曲的已故老前辈黄东平;有"情像流水悄悄流" 的中年小说家袁霓;有与笔者同辈人的文坛老将、幽默小说家林万里;还有诗人莎萍、茜茜丽娅,以及来自棉兰的金梅子,当然也少不了我的老同学、作家伉俪意如香、夏之云……等等,不管是见过还是没见过,我与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谓神交已久。
此番聚会,我没有想到还有几位赫赫有名的企业家和书画家也接踵而至,作协会所二楼的图书馆欢声笑语,更添书香四溢。对于笔者而言,除了荣幸,更多的是感谢和温暖。
在喜爱文学的这条路上,我虽已年过古稀,但仍然像一个成长中的年轻人,充满向往地写着天真但却真诚的文字。严格来说,我的文章只能算是随笔,记录我们的生活。无论是历史还是文化,都是在积累中收获。我用一点一滴的积累,积累出对文学的眷恋,我爱我们的印尼国家,我爱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字,爱华社的同仁和文友。因为爱而被爱,因为爱而得到,也因为爱而收获。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特征与灵魂,文学则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耀辉及华社众人心中,印华作协这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大家不以金钱财富为标准,平等共处,共同钻研,开拓文学创作新领域,以交出受欢迎的文学作品为宗旨。这是在引导国家和人民建设多元文化方面的又一贡献。
那天在作协,我认识了很多同道,年长者宝刀未老,中年人意气风发,大家济济一堂,使我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在写作的路途中从此不再孤单。既然被作协聘请为顾问,我便借此机会发表一点励志的感想。假如说印华作协有50名会员(其实远远不止),而每个会员已经有了30年以上的写作经验,那么50个人加起来就有了一千五百年的经验。如果加以发挥,我们印华文学的成绩,就一定能够崛起于世界文学之林。
最后,耀辉也向诸位报告一件喜事:经过几个月筹备,由我出资请人创办了《印华社》网站,几年前我曾经办过《印华社》月刊小报,虽然没有大的影响,但是痴心不改,也想与时俱进,跟随时代潮流变成网络媒体。印华社的网址是http://inhuashe.com/。只需在手机或电脑上点击以上网址,即可打开阅览,十分方便。同时盼望各位文友惠赐大作,以便发挥网络传播迅速、覆盖面广泛的优势,将各位的作品发表在印华社网站,向互联网世界推广。
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奋进,为中文事业添砖加瓦,把这夕阳红的乐龄之年过的更有意义。

(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