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统考仍无期?
2019/07/29 南洋商报/社论
董总与各州属会27日举行第92次联席会议且通过8项议案,包括促请希盟政府履行大选承诺,尽快承认独中统考文凭;董总主席陈大锦重申,统考非但不会动摇国家教育体系,更有助于强化大马在教育世界的竞争力。
陈大锦的类似谈话,董总领导层可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而其促请政府承认统考的努力也一直未曾停歇,但从国阵执政时期到如今改朝换代,所有的争取几乎还是原地踏步,政府“承认统考特别委员会”对统考的研究报告还在拖拖拉拉,尚未列入内阁的开会议程。
大马人民之声主席柯嘉逊博士早前曾批判有关特委会,认为这是政府拖延承认统考的一种策略。但不管怎么说,一切只能以内阁的意愿为准,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去年8月6日在国会回答一项书面提问时就说过,事情急不来,必须从长计议,政府将在5年内决定是否承认统考。
统考课题老早就已被政治化,除非政治局势出现大逆转,否则要政府在来届大选前承认统考,成功的机会似乎不高,更何况眼下政局暗流汹涌,任何足以影响政权的事项,希盟政府应该不会在这个时候轻易触碰。
如果用“动荡不安”来描述目前的政治局势并不恰当的话,“风平浪静”也肯定不是一个很好的形容词,但弥漫着的气氛,总让人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根据董总主席陈大锦的了解,承认统考特委会的研究报告或将在下个月提呈内阁,作为华文独中的护航者,董总固然不可放过任何争取承认统考的机会,但这个时候就算再怎么发力,看来最多也只能收事倍功半之效。
国阵执政期间,在朝的华基政党议员没几个,却往往被冠以“无法真正守护华教权益”和“没能促使政府承认统考”的罪名,而被以华裔为主的在野党攻击得体无完肤;可如今朝野调换位置,无论是在内阁还是国会,华裔脸孔已处处可见,但事情还是如此难办。
华教的悲歌,何时才能唱完?
你真的爱我们的中华文化?
2019/07/28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安焕然
是保护文物?还是伤了文物?
上周末,和两名来自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文化资产维护系的老师吃饭,谈到古迹维护的一些问题。以下几点“基本常识”值得参考:
一、古庙里脱落的壁画维修,千万不要轻易以“压克立”取代,这是台湾过去失败的经验。如果你要用“压克立”,要考察建筑物的结构,包括建筑物水的流通是往上还是往下,如果处理不当,有水气进来,压克立壁画在半年后很快就会变形,长“脓包”。
二、文物馆展示实体文物,不好把文物放在“地面”上。因地面潮湿,文物更易受损。所以最好是架高桌台放文物。
三、 纸质文件展示,不好贴“护胶”。你一“护”上去了,要修护就更难了。其实原文件(或扫描复制)平实的摆放即可。
四、同理,古庙里的古钟或香炉文物,无需用透明塑胶柜套锁起来。因为你把古钟等文物套锁在透明柜里,若有空隙潮湿之气进入,古文物的受损率反而更大。其实只要开放式的挂或摆放着,平时用乾的刷子(不好用湿刷或湿布)扫一扫,只要不让它沾太多灰尘,保持乾燥,古文物的保存会更好的。
以上这些讯息告诉我们,自然是美,不要想多多,过度爱护。想多了,爱护过头,给它“压”克“力”,给它“护胶”,给它“套锁”起来,其实是伤害它。爱是自然,而不是让它“装饰”的又“新”又“美”的。
为什么会谈到这课题呢? 其实是因最近金宝古庙大门的素面墙“彩绘”了门神和财神爷,引起的争议。有人说那是破坏古迹,有人说不是。其实类似这种“彩绘”,大马好多地方也如此这般。
是不是破坏古迹?暂不讨论。我只是想说,在正门原本的素面墙画上美美的“彩绘”艺术,基本上是违反中国传统建筑的彩色施用原则的。
中国传统建筑,是素色,还是多彩?梁启超之子,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建筑师: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如是说:(中国传统建筑)“彩色之施用,以冷色青绿与纯丹作反衬之用,非滥用彩色,徒作无度之涂饰者可比也。”“彩绘多乃在装饰之处,约束于檐影下之斗拱、横额及柱头部分。而保留素面于其他主要墙壁及柱身上然。”
所以中国传统建筑,原该素面的部分,“亦依保留素面之原则,庄严殿宇,均限于纯色之用。”
梁思成指出:“中国建筑物虽名为多色,其大体重在有节制之点缀,气象庄严,雍容华贵。”此外,中国文化学界权威之作: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亦指说:“这种建筑之‘庄’,人在对称建筑中行进,内心会有一种肃穆之感。”
所以,正门如原本是素面墙的部分,不适宜添加鲜艳夺目的新增彩绘。这对该建筑物和庙宇来说,有失“庄重”。这已经不是破坏古迹或不破坏的问题,而是中华文化里传统建筑彩色之施用的原则问题。
彩绘艺术是中国建筑“漂亮”之美,但彩绘要彩画在适当的地方。不能太随性而失了中国传统建筑彩绘的基本原则。除非你不在乎你的“传统”,不在乎你的“中华”文化。先讲好:你可别说我是“中华胶”!
爪夷书法 明修栈道?
2019/07/28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许元龙
教育部将在国民型华淡小第二阶段,即从小四至五、六年级的马来文科,增设爪夷文书法艺术(Seni
Khat)单元,以培养学生对此书法艺术的兴趣与鉴赏能力。
据悉,教育部已着手从每间学校派出一位老师接受课程培训,而后由他传授予其他教师。
教育部将在国民型小学第二阶段推行爪夷文书法艺术虽然有华校校长与部分老师无异议。但对那些非巫裔且不懂爪夷文者来说,重新学习真会有一定难度。
或许教育部的官老爷们给予他们短期的培训而后教导其他相关课业的老师,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好像老师们都是全能者,一学就懂,也可以轻易的把这门书法艺术传授给学生们。
爪夷书法非爪夷文
我们皆知道,爪夷文是爪夷文,爪夷书法是书法而非爪夷文,如果把两者混为一谈,那肯定是非教育专业与误人子弟。这就如你懂得中文,不等于你懂得写书法,更甭说要欣赏书法艺术了。
试问,如果老师本身不懂爪夷文及学好爪夷文书法,那如何教学生们写书法及欣赏书法。
另一方面,话说在国民型小学第二阶段的国文老师多为巫裔,他们当然多懂得爪夷文。但是否懂写书法?如何欣赏书法艺术?那是两码事。
我国教育部与教长总是将教改或推行新政策简单化或理想化,他们永远是想到做到的说改就改、说教就教。他们认为老师与学生皆可以随他们的指挥棒起舞就能达到教改目标。殊不知,这是把老师,尤其是把学生当白老鼠而最终牺牲他们的前途。
我们翻转60年的教育发展史,不是给了国人很好的答案吗?我国教育水平如大江东去,惨不忍睹,不是一代又一代的伪教育专家学者留下的手尾吗?
或许,教育部在国民型小学推行爪夷文书法艺术课程,这只是明修栈道,而最终是把爪夷文列入国文课程之一。
华社或华教工作者有这样的想法并非杞人忧天,而是国家越来越趋向回教化。
华小生恐怕难负荷
教长鼓励国人学多种语文,他不是将世界进步国家人民勤学的汉语当对象,而是阿拉伯语。
当然,任何人多学一种语文是绝对利多弊。问题是华小的功课已超繁重,如果再学一科爪夷文或书法,那必是百上加斤,使原本国语成绩普遍偏低的状况进一步的恶化,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荒废学业。
在国民型小学推行爪夷文书法艺术会成功吗?华、淡小生应付得了吗?老师们会快乐的教书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爪夷文风波
2019/07/29 光华日报/评论
~作者:李铁
爪夷文本身的存在对马来文的意义,就类似拉丁文之于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换言之,它是马来语的前身,19世纪末以后,马来文才慢慢开始采用拉丁字母作为书写的模式。在很多学者的观察中,由于使用的范围每况愈下,越来越少人认识这个语言,最终可能导致这个文字系统完全消失。
教育部明年起将在国小和国民型小学四年级的国文课本中介绍爪夷文书法,消息传出后,华社出现了不小的反对声浪,张念群又成为了攻击的对象。
持平而言,希盟执政之后,官拜副教育部长的张念群已经马不停蹄地解决了许多华小、国民型中学的问题,大笔拨款也毫不手软地发放出去,既有效率又有诚意。甚至在财政部的安排之下,国内的独中有史以来在国家预算案中获得拨款,而北中南三间华社办理的大专院校亦罕见的得到特别拨款各两百万。以上种种,华社都看在眼里,更是乐观其成。
然而执政一年多以来,张念群遭到的攻击从来没有少过,其中以“统考承认”的议题为之最。很多人的批评,一切皆是行动党和张念群在509之前,把话说得太满,以至于现在尝尽恶果。
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副部长一职那么难当,也要拜她遇见了一个糟糕的上司,三不五时发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言论,总能轻易地惹怒华社。更无奈的是,从建国到现在,华社看见的事实是:政府是不能被信任的,特别是在教育之上。华社退一步,华教就被进一步侵蚀,改制后的国民型中学,就是华社心中难以磨灭的痛。在缺乏信任的基础之下,张念群和希盟政府在教育改革之上,其实是寸步难行的。
以爪夷文为例,介绍这个语言,就一定会让国民型小学伊斯兰化吗?很多人都误以为它是伊斯兰的语言——阿拉伯文,但事实上它虽然长得很像,却与阿拉伯文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它是用于书写马来语的最古早的文字之一,发音上也和马来文相似,而这些发音是在阿拉伯文上找不到的。
爪夷文本身的存在对马来文的意义,就类似拉丁文之于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换言之,它是马来语的前身,19世纪末以后,马来文才慢慢开始采用拉丁字母作为书写的模式。在很多学者的观察中,由于使用的范围每况愈下,越来越少人认识这个语言,最终可能导致这个文字系统完全消失。
在两个世纪前,它其实是生活的语言。学者研究显示,爪夷文文献除了伊斯兰教文献外,也有基督教文献如《旧约》、《新约》和《福音书》;法律典籍如《马六甲法典》、《彭亨法典》和《廖内法典》;各种传说故事如改编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罗摩传》(Hikayat
Seri Rama);以及技术书籍如《药经》(Kitab
Tib)和《驯象经》(Kitab
Ilmu Gajah)等等,内容十分的广阔。许许多多马来历史的文献,都是用爪夷文书写的,当不再有人看得懂的时候,这片土地的历史就变得模糊不清了。
说白了,爪夷文是马来西亚的其中一项文化遗产,教育部在162页的马来文课本中,仅仅只是用了6页来介绍这个濒临消失的文字系统,加上没有考试的负担,其实正是让华印裔及其他种族的学子可以认识马来世界文化遗产的机会,至少不会让人误会它纯粹是阿拉伯文,仅仅只是宗教的语言而已。
再者,根据新闻的报道,教育接下来也会在课程上加以调整,加入更多现代国家制度、民主进程的内容,种种改变,都是能够增加让各族学子认识彼此、了解国家、培育民主素养的新方向,站在改朝换代后的今天(尤其是18岁就能投票的今天),岂不是一件美事?
当然,华社会希望将更多华人参与建国的历史加入课本之内,也让其他种族了解华人一直都不是局外人,不是一个爱钱的生意民族而已,在很多重大的改变事件上,从来都有华人参与建设的。我们一直都想堂堂正正的成为马来西亚一等公民,为这个国家用心付出。这点,相信张副部长绝对是感同身受的。
一切需要再多一点点的耐心与理性对话,我们才能慢慢勾勒出教育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