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6日星期五

马来学子眼中的华校

2019/07/24 《透视大马
努哈瑟金说,她在华小时学到的,让长大后的自己可
同时处理多项任务。(摄影:Hasnoor Hussain
51岁的纳萨鲁丁认为,华校给予的超越教育。
(摄影:Hasnoor Hussain)
两名华小毕业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时说,除了掌握语言优势外,自律和独立都是他们比较受欢迎的缘故。
33岁的努哈瑟金(Nurhashekin Abd Ghani)回溯:“曾经同时间处理很多作业,当我发现就读国小的朋友没有作业时候真的很想哭。”
“但是我到玛拉工艺大学,接到隔天就要交作业的指示时,完全不成问题。”
别名“Joe Shekin”的努哈瑟金说,她在华小时学到的,让长大后的自己可同时处理多项任务。
“我没有察觉,但你在华小学到的是如何运用时间管理和自律。可是藤鞭是所有华小司空见惯的东西。”
另一边厢,51岁的纳萨鲁丁(E Nasaruddin)认为,华校给予的超越教育。
中学就读国际学校的他说,“我们学习变得独立,更加成熟和突破既定思维框架。”
相较于两种类型的学校,纳萨鲁丁认为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的华校教学大纲超前。
如今已是四名孩子父亲的他指出,在国际学校的前三年是最难熬时光。
经商的纳萨鲁丁针对教育部在90年代前,把国际和多源流学校教学大纲同步一事说,“我必须等到中三才可以学习新东西。这也是华小教学大纲超前至少三年的缘故。”
纳萨鲁丁和努哈瑟金是论坛主讲人之一。他们解答民众对国内华小的误解。第三名主讲人为罗斯里(Rosly Yusof),育有5名孩子的他把其中一名孩子送往华小就读。
这次场主题为“马来学子身在华校”的分享会,是由大同工作室(SAUDARA)主办,主持人为该工作室执行主任林宏祥。
即便多源流教育受到联邦宪法第152条文保障,但华校教育系统经常被右翼的非政府组织和政党挑起。近期在彭亨举办的伊斯兰党常年大会中,该党妇女组促废除华校和印裔学校。
种族歧视和清真问题
来自罗斯里不认为在华校就读的女儿与其他人有分别。
“她与同学相处融洽,也经常到访他们的家。她的同学知道她的需求,且常在她到访时,准备房间让她祈祷。”
他说,槟城各族相处融洽,且了解彼此间的禁忌。
同样育有5名孩子的罗斯里续说,“当我们只跟随自己的种族和对陌生的东西恐惧时,才会引起问题。”
努哈瑟金也分享在华校的记忆时光。
“我曾参与讲故事比赛,且经常在三甲之内。每每取胜时,所有的同班同学都会为我欢呼。”
“所以我很难感觉到任何的种族问题。”
对纳萨鲁丁而言,比起小学,国际学校有更多霸凌事件。
“马来男孩向我们丢石头,虽然我们都是同一族群。他们说因为我们曾就读华校,所以形容我们是共产党主义者。”
他也说,华校也对马来学生采用独特系统。
“曾有个伙伴系统,我们被委派参与其他华裔学生。他教我中文,我教他马来文。要是我的中文表现糟糕,他就会被鞭打。”
“你无法在华校逃脱被鞭打的命运。”
至于食堂方面,努哈瑟金和纳萨鲁丁不约而同地说,一般的餐饮业者和厨师都是印尼人,不会有太多问题。
“但华裔学生都自备自己的食物,可以省下排队的时间。不过我们自小就学会辨别清真食物,所以不曾面对任何问题。”
(透视大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