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梁俊祥先生八十岁生日
2020/10/30 《印尼新报》
敬悉梁俊祥学兄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可喜可贺!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能平安进入八十大寿,委实不易!
我和梁兄初识是1995年。那年我到香港参加巴中五十校庆,特地到华中校友会会所拜会诸学长,令我感动的是,当时梁兄因忙业务人在深圳,特地赶回香港相见。此后,为校友联谊互助活动,我们频繁交往。
给我深刻印象的交往有多次:
(一)1999年,旅港华中校友会组织近百人访闽团,梁俊祥理事长特地与福州雅加 达 华 中 巴 中 同 学 会贝仲敏理事长商议,访闽团第一站到福州,与同学会举行联欢宴会,强调费用全由香港华中校友会支付。这种按实际办事的举措,令人敬仰。联欢活动给两地、两校同学带来了欢乐,促进相互间了解和感情,进一步互助和合作。随后两校同学合作,坚持近二十年,转寄印、港华中会讯给全福建同学。更衍生下述的感人往事: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华中黄继谋老师,连续五年,五次全家4人来到福州,治疗悪疾,得到福州同学的关切和协作。住院期间,不分华中、巴中,都一样自动轮流到医院探望;巴中两位女同学、发动夫君协作,自费买食材、轮流每天煮了可口的家乡菜肴送给老师一家,直至出院。黄老师将感激之情向雅加达师友介绍,福州同学会受到赞许,得到雅华中校友会、更有吳有辉老学长等的长期赞助,使福州同学会活力雄厚,频频组织同学旅遊,开展互助活动。这个事迹本会会讯以及《华中春秋》、《华中园地》,都有专稿作介绍。
(二)上世纪六十年代,安置在东阁华侨农场的印尼著名老报人邹访今老先生,因病经济困难,来省侨办上访,受冷遇被我碰到,我将此信息登在会讯上,港印等地的老友得悉,纷纷捐助。
1966年邹访今举家回国后,被分配到福建东阁华侨农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依然笔耕不辍,写出了两百多篇诗词文章,编辑成《千岛春痕》,记录了诸多印尼侨领的史料,有着极其珍贵的史研价值。本书原定于1999年由《印尼与东协》邓某出版,由于所托非人,此书未能如愿出版,原书稿保存于阮衍章先生手中。
2011年,原任《生活报》副刊编辑的梁凤翔会同胞弟梁俊祥、汪琼南女士和阮衍章先生等15人组成了《印尼<生活报>纪念丛书》编辑委员会,以抢救这些弥足珍贵的史料。2012年,《印尼<生活报>纪念丛书》梁凤翔、梁俊祥昆仲等编委从阮衍章先生、邹访今夫人赖玉梅老师中得知,邹访今先生《千岛春痕》遗著拖延十三年未能出版。同年年底梁凤翔、梁俊祥、汪琼南和阮衍章和我一行五人到福建东阁农场拜访其家属,决定将邹访今遗著《千岛春痕》一书纳入《印尼(生活报)纪念丛书》的其中一册。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最终《千岛春痕》面向于世,得以纪念和慰藉邹老的在天之灵。
(三)这一个多世纪以来,华侨历经时代大变迁,随着时光流逝,经历人、知情人纷纷老去,许多史迹即将湮灭。由此,梁兄牽头创建了港“生活文化基金会”,从事抢救华侨史的工作。
201 1年,他邀约了一批搞侨史的侨友到北京,联系到国家图书馆查阅收集印尼《生活报》资料。经过几年努力,终于在2013年出版了一套十九册的《印尼生活报纪念丛书》。梁兄也邀约我到北京参加收集资料,由于自感能力不夠,我推辞了。在厦门大学举办《丛书》发行会时,筹备工作约我参加,不意发行会时我痛风发作不能走动,错失参加和学习的机会。对梁兄一直关切提携我上进,激励我努力不懈,深为感激。
(四)2016年底,我不幸罹患脑中风偏癱,住院两个月,遵医嘱“静養”半年,电脑被儿子设密码关掉,手机也收掉,我陷入无限悲伤和意志消沉状态。
就在此刻,儿子转来梁兄慰问邮件,并鼓励说,精神好时将写过的文稿汇集整理分类,他准备给我结集出书,一切费用全由他赞助。
我当即振奋起来,坚信可以战胜病困。从此每天按时作息,经过半年多,将同学会办会讯以来的文稿,在U盘找到一百多篇文稿寄上。梁兄亲自把关,和助理潘润华贤弟专程来到寒舍,为文稿审核两天。不出三个月就出版了《情系侨界无终期》,印数达1200册。他考虑到我病癱后行动不便,特安排其助理将书寄送全国各涉侨单位和师友(名单由我提供),另外分別寄送印尼、香港各200册。费用全部由他支付。
2018年10月,他再次来到福州,为我的《情系侨界无终期》和福建侨报林小宇的《怎么为你流泪》召开新书分享会,从而实现了我们梦寐以求而沒钱出书的心愿。近年,他还资助梁英明、周南京、
蔡仁龙、黄昆章等侨史专家,千仞、张茂荣、许琼玲、饶福生,郑来发等侨友出书,还亲赴雅加达等地,寻访知情人,抢救和丰富了许多侨史资料。
侨界有幸,幸得如此无私奉献自我的梁兄,事业有成后,为留下侨史资料,不惜花毕生创造的财富,耗费巨大的精力,帮助侨友完成一个又一个愿望。不为名利,而是付出再付出。这样的梁兄,由衷让我敬佩,理应赢得侨界的尊重。
衷心恭祝梁兄福体安康,阖家幸福!生日快乐!事业发达兴旺!丰富侨史成就辉煌!
福州 贝仲敏谨祝贺 2020-10-30
(印尼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