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6日星期日

华小发展要重量也重质

一直以来,政府与马华总是以数字来强调自身对华小的发展贡献。例如马华不断强调华小增建与迁移数目,政府则不断强调每年为华小教职员支出18亿令吉薪酬。但是在不少华裔人口为主的城市地区或是城市边缘地带,华小不足问题仍然严重。而政府支出的薪酬换来是用公务员条例来约束教职员。换句话说,官方数字并不代表华小在这片土地上已经茁壮成长。

师资问题历来最糟
自独立以来,华小一直以来都面对严重的师资问题。几乎每一年教育部都会推出新措施声称能“一劳永逸解决华小老师问题”,但是往往却因为某些官员们的执行偏差导致教育部多年来所推出的措施,例如师训班不仅无法解决华小老师不足的问题,反而越来越多不谙华语的过剩国小老师被派到华小。这些老师不仅对华语一窍不通,有些甚至还有严重的纪律有问题。

由于不谙华语,这些老师只能教导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根据董教总调查,这些原本应该被派到国小得老师连英文都不能掌握。再这样下去,华小变质只能说是迟早的问题。

由于教师不足,许多华小被迫聘请没有教学资格的临教。凡读华小的学生,尤其是城市华小,几乎在六年的小学教育中无可避免的都会与临教有所接触。然而,临教的努力从来未获得教育部的重视。

今年学年开学之际,不少华小欠多名老师。吉隆坡有数间华小更欠缺超过10名老师以上。更一度闹出临教必须签下不合理“服务合约”。在这个合约下,虽然临教的基本薪金已经全面调高,但是却无法获得任何津贴,甚至没有公积金、年假以及保险,待遇比印尼女佣还要不如。

柔佛州董联会主席黄积循早前更透露,不少被派到华小的过渡期教师不谙华语,相反的许多培训的华裔教师却被派到国小执教。马华联邦直辖区教育局主任王鸿财甚至多次炮轰教育部的做法,甚至比喻今年的华小师资与班级问题是“历来最糟”。

校长与董事会矛盾
另外,教育部也必须在学校校长委任进行必要的改革。校长与学校董事会的合作关系,校长的能力与教育理念决定一间学校的程度。但是由于教育部在委任校长的时候并没有咨询学校董事会,因此近年来全国各处都多次传来校长与董事会并未能积极合作的新闻。

最常见的例子便是在食堂主权的问题上。众所周知,董事会筹款建设与维修学校食堂,拥有食堂的管理权的招标权天经地义。奈何有小部分学校还是出现主权争议和招标的问题。

马华只以数字邀功
以吉隆坡增江某华小为例,在2010 至2011年,该名校长把大量精神在食堂主权上与董事会对抗上,甚至在小六检定考试前一星期在校内进行大型活动。这种做法最后导致该年学校的检定考试成绩不仅全A人数下降,及格率更是少过五成,比前一年猛跌超过一成,在联邦直辖区所有华小中几乎是居榜末。

另外,副教育部长魏家祥虽然多次强调透明化处理学校公共户头(account wang suwa),但是很多华小董事会均无法通过校长掌握有关银行户头详情或是在有关户口支票上签名。

教育部因此在这个户头上的处理方式也必须要全面改革,包括强制公共户头让董事会与校方共同管理。

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提高透明度,也能够让学校更健全的发展。

华小是我国华教发展的根基,过去在风雨飘荡中成长。

可惜的是马华与政府一直以来只是以数目字来向华社邀功,却未曾在华小的师资培训与管理制度上进行质量改革。

华社绝对还不能对华小发展掉以轻心。



(转自2011年12月26 南洋商报/言论版—天窗亮话‧ 作者:陈启佳)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