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楚国民型中学拨款
2013/11/03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吴川进
2014年財政预算案宣佈后,拿督魏家祥揭露,国民型中学在明年度的预算案中被遗忘,是不公平的事。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主席林荣华,也对2014年財算案中国民型中学没有得拨款表示失望,希望能获得公平对待。
但,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叶娟呈却“一口咬定”,国民型中学没获得政府拨款的说法不正確,因为是她亲自將3000万令吉支票交到66所国民中学手中。
这么关係重大的华校拨款问题,会搞到如此混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大家都是有学问、有知识的人,难道都看会搞不清楚、不了解状况吗?一个是前教育部副部长,一个是现任教育部副部长,连拨的款是从哪来、几时拨款都搞不清楚?原来叶娟呈交的是去年12月21日的账,非2014年的款项,换句话说,是去年大选造势时,首相出席马华代表大会时,“兴奋”承诺的款项,这“激情拨出”的钱,不能算入2014年预算案中。
不要再闹笑话
看来,往后教育部副部长应先弄清事件始末,方作出宣佈,万万不要像此次这样,乌龙又闹笑话,有损华人尊严,除非她自认不是华人。
于此,希望教育部副部长能以大公无私、大无畏的精神,以她的权力,为几十年来的华校问题做点事──就是公平拨款制度化,以免再发生这种乌龙事。
谢谢校长
2013-11-04 光明日报/光明专栏
文:罗舜坚
华社包括华人议员,对叶娟呈有太多的误解。
我们以为她是一名代表华人进入內阁的副部长。其实,她只是一名代表沙巴团结党西渡半岛当官的要员。
我们以为她是一名负责处理华教事务的教育部副部长。其实,她只是一名矢言竭尽所能,有效落实《2013至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的国会议员。
我们以为她会与华社站在同一阵线,协助传达华社心声。其实,她只是与中央政府属於同一联盟,传达政府决策,並疾呼“別质疑政府”的人民代议士。
我们以为她是一名曾经荣膺模范教师奖的华人。其实,她只是一名当过讲师及校长的马来西亚人。
已过耳顺之年的叶娟呈,对华社也有太多的误解。
她以为刚在9月份亲手移交的3000万令吉拨款,是政府照顾66间国民型中学的最佳例子。其实,那是马华在去年代表大会上,向首相纳吉爭取的特別拨款,而华社想要看到的制度化拨款,甚或只是明年度的財政预算案拨款,音信杳然。
不瞭解华社斗爭之路
她以为华社在政治化教育拨款课题,还强调她也曾是教师及校长,教育课题应回归教育。其实,她显然不知道也无意去瞭解,马来西亚的华教斗爭之路,几十年走来根本就是一场有心人一直在玩弄的政治,永远无法单纯的只论教育。
她以为华教人士只是一群年年等著“惊喜”,有了政府支付校长及教师薪水还在得寸进尺的乞討者。其实,她根本忘了一间学校的建设发展不能只是薪水的施捨,忘了她曾被誉为“超级校长”,都是因为有著政府的全面资助,才得以救活一间烂学校。
更重要的是,她以为国民型中学被政府忽略只是一些人的观感。其实,那是50年前种下的祸根,政府没有兑现当年鼓吹华文中学改制的承诺,早弃国民型中学於不顾,已是歷史印记,不容她来狡饰,根本无关感觉。
对於华社的诉求,叶娟呈一次又一次的回应,不仅是教育部前副部长魏家祥所说的“失焦”,更像是一盆又一盆的冷水,浇得我们心寒。
好在她够凶够强势,不愧是曾经为人师表,连串的误解错打正著,可能就此骂醒了华社,让大家顿悟,即使有华人在朝也如同没有华人的时代已然降临,正是让人认真去思考华教往后该怎么求存的契机。
无论怎么说,我们都该先回敬一声:起立,敬礼,谢谢校长!(光明日报/好评‧文:罗舜坚)
雪州华小校地拥有权
2013-11-04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叶炳汉
林放在〈拿甚么理据寸土必爭?〉中(《言路》29/10/2013),提及国內其他400所华小面对不同情况的校地危机而不单是佔用政府地,其他土地不论是献地,借地,或佔用私人土地,由於没有明確的地位,隨时“祸起萧墙”,读后感触良多。
的確,华小校地问题,可说是千头万绪,几十年来,由於人事不断变迁,加上没有积极地,妥善地从问题的根源著手处理而目前很多的华小的校地主权仍然悬而未决,进一步衍生诸多不必要的问题,也阻碍了华校的发展。
林放激发我的回忆,我在担任雪州行政议员时成立雪州华小校地工委会,审查,研討校地问题,以积极步骤寻求最佳途径鉴定州內华小校地拥有权的实况。
我藉著行政议员权限的方便,取得土地局,教育局官员的合作,提供州內华小校地拥有权的区分,但一些华小校地缺乏土地资料,在鉴定校地主权区分上面对困难。
当时工委会召开一项全雪州99所华小校地问题研討会,州內华小代表聚集一堂,共同探討华小校地主权区分问题。
隨后也拜会雪州华校董联会,双方在会上开诚佈公,互相交换意见,一致认为华小校地问题应寻求解决方案的共识。
工委会为了更详细瞭解州內各地华小校地实况,收集更完整的校地资料而一系列访问州內9个县內各华小,並与各县华小发展工委会、董事部、家教协会及校长等举行对话,进一步瞭解各华小校地存在的问题。
通过各华小董家教的全力合作,逐步完成收集各校校地资料,在工委会秘书处著手草擬一份雪州华小校地报告书,把当时州內99所华小的校地主权,划分为政府拥有权,董事部拥有权,私人或公司拥有权。
从所收集的校地资料,当时雪州有56所华小校地是政府所拥有,26所华小校地是董事部所拥有,而17所华小是属私人土地性质所拥有。一些华小校地资料不完整或未有任何档案记录,在区分主权中显然是文件不足详情下编入董事部或私人公司所拥有。
儘管如此,此项调查报告已成为各华小瞭解自己校地站在甚么位置上尤其是校地仍属於私人集团或公司所拥有,诚如林放所提及的私人或公司地段应从长计议,办妥相关手续,因此有关董事部应设立小组与地主谈商进行分割手续,列为华小校地及向政府申请农业地改为学校用途,以確保学校完整。否则有关华小將持续处在被动地位而毫无主权可言,这是董事部成员极其重要工作任务,不要推卸职责於別人。
林放也提及如属於政府地,有关学校早就应申请转让,如无拉港新村华小边的一段警局保留地,通过申请归为华小校地一样,才能保障校地的完整性,如不,校地问题就如最近精武华小校地的爭论及一些教会学校因租赁地契期限將届满而將面对严重的校地危机就是一个例子。
华小歷史悠久,许多文件档案记录遗失或不完整下导致校地问题衍生,这些校地问题数十年来一直悬而未决,日后肯定会带来更大压力与困扰。这是华社应著重的事项,如只是喋喋不休而无实际行动,这將对华小校地问题无补於事。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叶炳汉‧雪州前行政议员)
教師?教奴?
2013-11-04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何俐萍
教師的工作不正是解惑授業、批改作業、考卷,一年有超過兩個月的假期,薪資等福利好,又手捧許多人艷羡的鐵飯碗嗎?也許你和我一樣,對一些執教鞭的朋友嗟嘆這份工作越來越不易為,感到極度不解,甚至還帶點不屑。
直到近日有人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在大馬,教師的工作是教(mengajar)不是育(mendidik),我如當頭棒喝之餘,又聽聞有教師因為沒日沒夜進行網上輸入系統工作,心理上對工作造成倦怠和厭惡,也浮現一些諸如焦慮或壓力超負荷的情緒病,而生理上也陸續出現過勞等令人憂心的病症。
前些天,有朋友捎來訊息,說是一名教師深夜起身上網輸入成績,卻累得撲倒在電腦前,悄悄走完人生路的悲事。這名教師生前是否患有病痛,我無從問起,也不排除身體的不適是造成她猝逝的原因之一,但從悲事中萌起的疑問卻是為何教師得在別人酣睡時勉強自己在夜闌人靜時,執行繁鎖的資料輸入工作?這些既耗時又耗神的行政工作,為何又要全國43萬名教師一肩扛起?
我私底下向在職教師瞭解,驚訝於需要他們日常執行輸入資料的系統,已到了他們一時難以數算得出的數目,甚至還一時說不出這些系統的名堂。“除了比較廣為人知的SAPS、PBS、SPPBS,另有三語報告、課程報告、輸入學生個人資料和成績等,還有一連串由不同字母組成的系統名稱等……”朋友皺著眉略唸了幾個名字,臉上掩不住的是無奈的神情。
教師申訴這些系統的不穩定、網絡如龜速,教師為了“搶線”不得不夜半起身工作,心力已交瘁,偶爾還得代上頭準備論文資料,差點脫口而出的那聲“不”字,腦海適時閃過年度的評估,想說“不”的勇氣和理智都瞬間消失殆盡。
也縱然解決了網速的問題,但根本的問題依然存在,大量的行政工作讓教師在埋首文案和十指飛快在鍵盤上敲擊時,偶爾還得分神備課、處理學生各式各樣的問題,到頭來不禁自問,除了像極電腦輸入員,把課本內文往學生腦海的記憶庫輸入,也顧不得他們是否能吸收,“教”的工作算是做到,但談起“育”的層面,但還有千言萬語不知該從何說起的感慨。
節錄引述一名老師的自我調侃:“開周會時;老師是演講家;大掃除時,老師是校工兼園丁;兒童節時,老師是綜藝節目主持人;學生打架時,老師是評審兼法官;學生沒心上課時,老師是小丑,打了學生一鞭時,老師是殺人兇手……”,看似引人發噱的貼切描繪,卻也有叫人振奮不起來的無力感。
至聖先師孔子強調的傳道、授業、解惑的神聖使命,新一代的教師又做到了哪些?為何一些躊躇滿志、滿腔熱情跨入杏壇的年輕男女,不消三五年昔日的壯志豪志已不復在。
教師們發自內心深層的怒吼:“我們不是教奴!”,會如空谷回音,還是只是囈語?
(星洲日報/筆下真情‧作者:何俐萍‧《星洲日報》砂州高級新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