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8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589




达华笙歌不断 百年校庆燕归来

——写在达华110周年庆典之际



2016816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作者:达华校友  温发俊



时间流逝,快哉快哉!三马林达中华中小学(简称达华中小学)建校110周年纪念日(19062016823日)即将来到。为庆祝这具有历史意义的庆典盛会,达华师生校友经策划酝酿,共同献策出钱出力成立了筹委会,决定于821日举办隆重的庆典活动,以歌颂感恩达华母校对我们的培育,感谢老师们的教诲,重温同窗益友、情深似海,学生时代那段求学快乐的日子。来自各国地区的校友相聚一堂,重温旧梦,这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也是振奋人心的大喜事啊!
达华简历
抚今追昔,百年前达华先辈们继承了前人的伟大精神,披荆斩棘,发扬中华文化与传统美德,爱国兴办学校。达华学校历经风雨沧桑,遭受几次大挫折。二战时日本南侵占领了三马林达,那时达华中华学校也成为历史的遗迹。二战结束后,达华先辈们尽力复校教学。58年不幸又遭到一场大火烧毁达华校舍与华人商店、住家洗礼夷为平地,损失惨重。但是经过一年多先辈们尽力推动,献策捐款,在废墟原火烧区上再重建学校。自此达华成为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学府,也是人才辈出的学校。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子分遍各地,很多学子成为社会的佼佼者。
1966年新秩序政府上台封闭华校。这是达华学子以及全印尼华人永远不能遗忘的悲痛历史记忆犹新。华文被禁锢长达32年之久,从此达华已不复存在了。
“达华虽然不复存在,但是达华依然骄傲地屹立在达华人的心中,达华人继承了达华坚韧的精神,不屈的毅力,他们在世界各地发扬了达华精神延续着达华的子孙。”这是十年前印华著名作家也是达华校友吴文照(阿蕉、莫非、草上飞)在达华100周年纪念日时留下的壮言豪语表达出了达华人的心事。阿蕉啊!不知不觉你离开我们10年了,但是在我们永远怀念你!
尽管达华遭受多次重大挫折,但达华人不屈不挠、勇敢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又坚强崛起。乘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全国如雨后春笋、纷纷创办三语学校,达华校友们不甘落后、继承先辈们重视办教育事业的精神,重新奋起,群策群力、于2007年让达华效忠三语国民学校旭日光辉,光芒四射,又屹立在美丽的马哈甘河畔,实现了40多年复校的梦想,体现达华人重视华文教育事业的标志,激励着达华人百折不挠为之奋斗,但是理想尚未实现仍需继续奋斗!
同窗益友
7月底我因圣丹福广州现代肿瘤医院经理的邀请再次回到三马林达见到阔别多年的同窗益友卢育兴、黄积佑(同学们称他黄村长)、魏琼锦等,离校50多年,光景就如烟薄雾般悠然流逝,见到熟悉而又似乎陌生的面孔,真是岁月不饶人,每个人已走到日落西斜的夕阳时分,想来不胜感慨。但可喜的是“岁月无情人有情”“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卢育兴、黄村长、魏琼锦三人陪同我去拜访几位老同学,其中简春娘、卢文华几年前患了中风后遗症,行动不便,可是他夫妻俩很热情的接待我这位远方来的老同学,深受感激,我们也鼓励他坚强的活下去,同时希望他能参加校庆盛典活动,到时就能见到十几年不见从远方回来的同学,这应该是值得珍惜和高兴的时刻。
中国珠算盘
自华校被封闭后,庄雅煌同学便走上商场接手他父亲的生意,他父亲开设一家三马林达算是老字号商店。在他父亲的教导下生意做得不错。目前孩子们都在外埠成家立业,而他还是留在故乡经营传统生意。那天我们来到庄雅煌同学的家门,迎接我们的是一位满头白发的中老年人,但精神还很充沛。他握着我的手微笑的说:“不认识我了吧?头发都白了!”是呀!岁月催人老!看到大家脸上都烙上了生活的印记,一生为生活劳碌奔波,踏入夕阳之年后,该是休闲养生的时刻,可是他呢?桌上还摆着一个古老的算盘,真是让我感到惊叹!我对他说:“都是什么年代了?你还用算盘!赶不上时代,落伍了!”他笑着说:“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法宝,千万不可丢呀!几十年了,习惯用算盘计算,珠算盘不离手。”他还说,“听算盘嘀嘀哒哒的声音还能提神呢!”我开玩笑的说:“这是因为赚了钱才有精神呀!”我们看他灵活的手指上上下下发出哒哒的响声,使我们回想起学生时代老师教我们珠算的那一瞬间,老师念口诀:“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除二,四下五除一,五去五进一……”老祖宗传下来的珠算盘,不但能计算出加减乘除的准确数目,而且还能还原对照计算数字是否正确。真奥妙的木制计算机!这是中国古代老百姓聪明智慧的结晶。
达华校歌
畅谈中,谈到今年821日校庆活动的一系列点点滴滴的筹备工作,听后觉得达华校友真是好样的。此时此刻使我们联想起联欢晚会上又能再次听到大家耳熟能详的达华校歌:“快哉快哉一堂青年喜喜活泼地融融极乐天……听钟声上课忙公诚勤朴勿相忘……我校前途日进无疆。”这是达华校歌的精华部分,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殊意义。
快哉快哉,庆祝达华110周年纪念日就在眼前,而长长的马哈甘河仍在急流奔湃,见证了居住在它河畔的华人的喜怒哀乐,也将传颂着达华人热心为教育事业、继续发扬中华文化传统美德的达华精神!
祝愿达华110周年校庆盛典取得圆满成功!
在这振奋人心的时刻,特选一词奉贺母校庆典:

“祝达华百年华诞
远方游子燕归来
昔日旧貌换新颜
东加甘露桃李开。





德高望重 品德高尚

——印尼华侨教育家吴德疆



2016813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作者: 杨庆华



1948年我作为插班生,经过考试,记得是由当时教务主任赵维梁监考,考入了新中初一班,当时我兴奋到了极点,因为我是跳班,根本小学没有毕业。
第一天上课,第一节课是历史。铃响了,一位老师走进教室,他身材不高不矮,戴了一副黑框眼镜,操着南腔北调的国语(普通话),声音洪亮,从容自若,脸上挂着微笑,他就是吴德疆老师。
在我印象中,他口齿伶俐,讲课善于抓重点,不拖泥带水,而且层次分明,语言生动。讲到人物时,更是把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犹如呼之欲出。最为可贵的是他在讲课时,经常灌输爱国主义思想。
我尔后喜欢文史,恐怕或多或少是受了他的影响。
在几位进步老师包括吴老师的爱国思想的熏陶和鼓励之下,我毅然决然地于1951年北上归国的征途。从此以后,我与吴老师分别,音信全无。尽管如此,在我心中仍然牵挂着他。
也许是上帝的安排,在上世纪80年代印尼香港泗水同学会在庆祝成立周年的会上,吴老师的身影突然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他来了,他从国内湖南长沙专程来港参加我们同学会的活动。他模样不怎么变,只是有点清瘦,多了几根银发。
他的到来,引发了与会者的轰动,大家围着他,争先恐后地和他握手。此时他心情格外地激动。他说,久别重逢能和大家欢聚一堂,促膝谈心,真是难得。他大部分的时间主要是谈及在印尼时的快乐无比的岁月。从他言谈中他对生于斯,养于斯的印尼洋溢着深厚的感情,他不但喜欢这个美丽的国家,也热爱印尼纯朴忠厚,友好的人民。他对日本帝国主义在印尼惨无人道,荼毒生灵的统治与压迫深恶痛绝。
在他言谈中,还说起50-60年代,成千上万的印尼华侨青年,离开了家庭,离开了骨肉兄弟姐妹,回到祖国,是惊天动地的爱国精神和行为。祖国不会忘记这群可敬可爱,赤胆忠心的青少年。
我们聆听了吴老师这一番话,感到无限的欣慰。
在印尼他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材,成为社会和国家的栋梁,他们分布在中国、印尼各地,以及国外。他正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什么人材都有,据我所知,如洪聪辉、吴清泉和香港的柯世复、蒋宝珍等,皆是艺术方面的人才。
吴德疆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吴老师1921年出生于东爪哇绒网(Jombang)Tatagayam村,小时曾随父母回国,在泉州浮桥镇金浦小学念书,后来举家返回印尼。
他的父亲经营小亚弄店(warung),家境不好便辍学当商店学徒。他从小接受进步思想,平时爱好文学,写作能力强,曾参加某报征文比赛获得第二名。他曾担任《大众》周刊编辑和《群报》周刊副编辑,1951年任泗水《Republik》翻译,他精通印尼文。
19508月大逮捕,他和其他的骨干分子被抓捕,这是第二次锒铛入狱。
1959年他被中国政府邀请参加国庆10周年庆典,并在北京参加侨务政策学习组学习。1965年“九卅”事件,侨校全部被封。1966年他回国,文化大革命被下放到广东花县华侨农场劳动锻炼,1969年被安排在长沙汽车电器厂工作。
他曾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70周年的荣誉奖章。这是国家对他抗日的肯定,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殊荣。
吴德疆老师的人生道路曲折,尝尽甜酸苦辣,饱受挫折与艰辛,有泪水也有欢笑,但他最后的人生结局是完美的。
吴老师于2016528日在长沙与世长辞,他永远离开了我们,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老前辈,好老师。他的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学习。



新课程须有全盘计划

2016/08/12 中国报/ 中言



明年开始,教育部将从小学一年级推行计算式思维和电脑科学教育,以训练学生从小多用脑、多练习思维思考,不要死板读书,成为书呆子。教育部计划把上述新教学纳入中小学标准课程纲内,全面推行此计划。
教育部每次推行新概念、新计划的出发点是好的,旨在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能力、塑造更具创意的大马社群,为我国达到先进国水平打好基础。
兼顾品行
然而,教育部必须有全盘计划来推行思维教学,确保此计划顺畅执行,以免因教师没有充分准备而致计划漏洞百出,成为笑柄。
教育部也必须评估,推行思维和电脑科学计划所投入的额外开销和人力资源,能获得预期效果,不浪费资源。
之前教育部不理会家长反对,坚持推行英文教数理计划,若干年后才发现该计划出现许多瑕疵,成果不如预期,以致最后将之取消,浪费了庞大的资金与人力。
任何教育计划都必须有周详的筹备和评估,不然将事倍功半。
同时,教育部也须兼顾学生的品行,加强道德教育和学校纪律,以减少校园问题,如学生群殴、毒品入侵校园等问题。
留住人才
政府从小学、中学至大学积极培训学生,值得鼓励,然而它也须确保国家所培训的人才不会外流。
目前大马面对人才严重外流现象,许多在国外深造的大马人,毕业后留在他国工作,成为其他国家的人才。
大马流失人才之余,反而迎来数目庞大的合法和非法外劳,这与国家迈向自动化、高科技、先进国家的目标格格不入。因此,政府必须有全盘计划,在各方面协调,加强培训之余,也要懂得留住人才。





立法保护老师事不宜迟

15/08/201619:37 光华日报/言论版

文:吴嘉豪



在金钱挂帅的当今社会,家长的收入比教师高,尊师重道沦为纸上谈兵。官拜副首相之后,阿末扎希频频向举国教师示好,近日提出制定教师保护法令的建议,全国教师莫不期盼教育部尽快落实此法令。
然而,现在的学生,打不得、说不得、骂不得,教育部如何立法保护老师?在教师被起诉或受威胁时,难道为教师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就足够了?教育部培训教师时,以僵化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师如何教学,过于把学生的学习态度理想化,以致让人误以为爱的教育是行得通的。
中国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早在2010年的第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里提到,英国议院通过了一条法规,大意是“允许教师在历经劝告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这就是说老师可以适当地揍学生。当然,体罚并不是解决学生的单一方法。尽管如此,教育部至少要让教师可以拥有“合理的批评权”,不然,不能接受批评的学生,如何反省?
教育部目前为了在国际教育评估报告里提升国家排名,就下令教师必须教导学生如何作答高思维题目。令教师难过的是,尽管有宗教课、道德教育课及公民教育课,在学生阅读了用各种颜色打印的课本后,竟然不懂黑白了!我们不能培养有智商、没道德的下一代,要不然,一代不如一代!
从教师转变成商业大亨的马云,在2010年的《阿里巴巴马云与80后对话》创业讲座里提及,经济的高速发展让价值体系受到了摧毁。他认为一套法律根本就不能解决社会问题。明乎此,他认为我们需要重新找回价值体系。教育部务必为大马重新找回我国的价值体系,就从立法保护老师开始。
在越来越多教师喊累的年代里,立法保护老师事不宜迟。毕竟,没有教师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学在2014年复出香港乐坛的歌唱教师彭家丽那样,翻唱《是不是这样的夜晚你才会这样的想起我》时,想对教育部高官说:过去每晚里都将我淡忘,究竟一生中,眼泪为谁埋藏,怎么总要我绝望,谁又令我心里泪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