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842


华社与华小


2018-10-02 星洲日报/大柔佛

~作者:黄忆忠


华社维护母语教育的热忱无可置疑,乐见母语能在多元文化的马来西亚发扬光大与传承,奠定了今日华语受到重视,立足社会。

渐渐的,我们也感受到有越来越多的友族同胞纷纷将子女送到华校就读,或许我们可以解读为友族同胞也认同多学一种语言,对孩子们日后的未来大有助益,更有保障,前途更加灿烂。

于是,我们都一直这样认为,身为华社都有一种使命,必须身体立行支持华小,让文化的根,优秀的文化与精华能如传灯般脉脉相传,发光发热。

我们也曾沾沾自喜,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神庙,更乐见有华小的存在。岁月的洗礼,让我们体会了乡区华小面对学生来源的困境。

看看我们的家乡一一文律,除了有乐育学校,一校,二校,三校,四校,六校,五校(已关闭),除了文律乐育华小学生超越150人,其他乡区华小学生人数介于20多人至60人之间。

乐见许多华小的软硬体设备大大提升,就连乡区微型华小也不落人后,改善学习环境,建设雨盖篮球场或扩建礼堂等计划。

文律乐育学校也展开了扩建礼堂及舞台的计划,工程耗资百万令吉,近期将竣工,面对庞大经费,需要华社鼎力支持,掀起两极化的回响。

有者认为学校学生不多,不须耗资实行计划,也有人说学校不论是全津贴或半津贴,为何不向政府申请拨款。

提升设备,改善环境为长远之计,可惠利大众,做应该做的事,做认为是对的事,不必在乎他人的三言两语,要评估对与错,可行或不可行,就让时间去印证吧。



齐来为宽中分校添砖加瓦


2018-09-30星洲日报/大柔佛

~作者:李群熙


记得2016年,随宽柔校友会举办的文化之旅,到全国观光,交流,远至槟城,吉打与当地华教负责人交流时,他们都尊称宽中为老大,不久前的《万众一心,再创分校》的万人宴,7乡团的负责人演讲时,也盛赞宽柔、宽中是全国典范。

宽柔,在新山,南马,甚至是全国,是个响当当的名字,亦可以说是举国华教的品牌。

记得2016年,随宽柔校友会举办的文化之旅,到全国观光,交流,远至槟城,吉打与当地华教负责人交流时,他们都尊称宽中为老大,不久前的《万众一心,再创分校》的万人宴,7乡团的负责人演讲时,也盛赞宽柔、宽中是全国典范。

宽柔有今天的崇高地位和美誉,是百年来华族先贤、历届董家教及社会人士,筚路蓝缕,艰苦耕耘的结果,绝非浪得虚名的。

宽柔于1913年由黄羲初等先贤所创立,随后稳健发展,迄今,已有5所都属大型的小学。中学,则于1951年创办,巍峨耸立于新甘光海边景色怡人的小山岗上,绽放异彩。

1956年,政府强迫华文中学改制成英文中学,槟城钟灵中学率先接受改制,全国华社人心惶惶:不知何去何从,学生又爆发学潮。在这关健时刻,以黄庆云为首的宽中董事会,在1957年年尾议决,从58年开始,成为独立中学。宽中此一英明决策,得到包括林连玉先生在内的华教人士的热烈赞扬。

宽中,从此名驰遐迩,她所高举的民族教育大旗,引领全国华教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

1971年,独大有限公司,向最高元首恳求恩准开办独立大学,74年遭拒绝,而陈修信亦说你们不用想,等铁树开花吧!

又是在华教处于一片愁云惨雾的时刻,1975年,宽中另辟蹊径,开办专科班。86年,申请办学院,88年,萧畹香老先生献地,几经周折,1991年,南院获准注册,铁树终在南院开花。

在政府只准许全国仅能有现存的60所独中的政策下,申办新的独中比登天还难。关丹的四不像关中是明证。

但宽中,又是宽中,再悟出另一解决方案,即,申办分校。以陈伟雄为首的董事会,1998年申请,2000年获批准,2005年开课。创下第一个奇迹。

数年后,学生再次爆满,超过万人,因此,再申办第二分校。2013年百年校庆时,喜获时任首相纳吉口头允准,后经三年坚韧不拔,曲折争取,遂于2016年获正式批文。再创奇迹。

宽中,华教,一路走来,涉过万水千山,尝遍辛酸苦辣的滋味,绝非一般人所能体会的。

如今,在童星存董事长的带领下,第二分校之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却也面临8300万巨额建校基金的难题。目前,离目标尚远。

身为热爱民族教育的一分子,在哀南大被改制,名存实亡,伤独大被拒绝,关中不幸造成华教大分裂,悲承认统考那一里路仍遥不可及的此时此刻,我们能不为宽中的一再突破,屡传佳音欢欣鼓舞,能不为分校之募捐,排除万难,万众一心,鼎力支持吗?

齐来为分校添砖加瓦,一项实际的支持,比甚么都重要。



华教路依旧荆棘满途


2018/09/29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许元龙


华社与董教总,长久以来就扮演着捍卫华校不被逐步浸蚀而最终变质的角色。这份苦差巳然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任何华教缺口最终可能导致华教变质、甚至灭亡。

华社倾全力的支持改朝换代,大家信心满满的相信新政府会承认统考、制度化的拨款给独中、华中、在需要的地区兴建华小,独中,甚至更合理化的给华小与国小一样的获公平拨款。

但这一切都落空了。什么时候承认统考、合理华拨款华校?兴建与搬迁、大家就耐心等待吧!

首相敦马哈迪医生重提“宏愿学校”是团结全民之道。他是提一提?还是时机成熟时就开始推行呢?希盟内那些抱着“大马人信念”的政党可以为敦马背书。但华社则不能掉以轻心,否则,200年捍卫华教的基业,最终将逐步被瓦解。

教育局新行政架构决定取消“华小督学”与“国中华文科督学”之举巳令华社担忧,深恐往后负责华小与国中华文科事务没人理。

教长部副部长张念群说,这些督学是升职。而教育部希望通过此重组计划,减少中央、州和县级人员,而后将他们调去学校教书。

依此讯息,是不是说华小督学与国中华文科督学将不再存在。

焉知华小督学悬而未决。教育部在本年度的UPSR考试中,派到华小考场的主考官多为友族、部分监考官也以非华裔占多数,而仅有一位副主考官。

派友族老师去华小监考

这种调派绝大多数友族主考官去华小监考,据说是以“国民团结”为前题而作此新措施。

华小小六UPSR考试由非华裔老师监考,这与国民团结不是风马牛不相及吗?由其他族老师监考,就真能使国民团结吗?当然不是,而最有可能的长远工作目的,是先派非华裔监考老师及配搭一位华裔副监考。而后是选择性的学校仅派非华裔,如果华社与家长反对力度不大,或反对大时就退一步。

教育部进两步退一步的蚕食华教主权的伎俩,是关心华教者所深悉的。

这回教育部派大批非华裔监考华小UPSR考试。各县发展华小工委会与校长们皆认为没有问题,只有少部分的校董担心此例一开,今后将会有更多不利华小的措施出现。

我们真的看不出,派友族老师去华小监考,就能促进国民团结。而我们先见其害的,由于考生面对友族监考,他们是否会产生不习惯与情绪紧张而影响作答?而仅一位华人当副监考,如果考生众多,那他能否充分给考生讲解考试事宜?如考生有问题,又如何更直接的获得讲解?

教育部派友族老师去华小监考、是没必要与对考生产生负面的影响。

董教总、华小工委会、校董,必须严正的看待此问题。当下教育部的每一项新措施,华社必须高度提高警惕,因为,该部不一定会重视多元而弃单元。敦马爱宏观学校、英化数理,就如他爱国产车3一样。

当市议员仅发一通没有国文的副件也闹得似天大件事时,就可欲知华教路依旧是荆棘满途、放松不得也。



教师红烛两头烧


2018/09/28 光华日报 /异言堂 

~文:洁希


身边有不少做老师的朋友,每次和他们相处,都发觉他们并不快乐。有些老师会不断抱怨,有些却默默无言,让自己的情绪压抑而眉头深锁。

老师不快乐,除了因为如今老师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外,更多时候面对的是沉重的压力。老师对学生尽责,课业看得紧,学生若承受不住,老师会被投诉过于严厉,对学生心灵造成伤害。反之,若老师以爱来教育学生,一来可能被学生欺上头;再者如果学生成绩不好,不止家长会怪罪学生,学校也可能会追究责任。

更何况今时不同往日,学生接受资讯的方式多了,种种诱惑冲击血气方刚和思想不成熟的学子们,老师教导学生面对更大的挑战。比如青少年留恋网吧、过早谈恋爱甚至发生性行为,参与帮派活动等等,无一不困扰着教师,让许多老师疲于奔命,一面要批改作业,一边又要教好学生,工作看似半日制,却是没日没夜,加上要处理许多文书工作,让人类灵魂工程师有如两头烧的红烛,渐渐地透支了生命,甚至病倒,这些老师的心酸,都被学生的成绩、公务员福利好等等假象给掩盖了。

教师的工作原是崇高,发光发热,如今却像红烛两头烧,也像夹心饼一样,夹在校方和家长之间,夹在学业成绩好坏和学生品德优劣之间,面对的是随时被社会无理的鞭笞风险,这就是现今老师的悲哀,也是最大的困境。希望教育部长马智礼能了解和协助老师,否则,在不受尊重的情况下,老师的地位一落千丈,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也会每况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