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没有全津半津之分
2018/11/14 光华日报/社论
由社区人民出钱出力兴办起来的学校,多年来为国家社会栽培无数人才。为政府分担了教育开支的学校面对困难,政府给予一切所需的协助都是应该的,不应该要学校放弃拥有权后,政府才给予协助。
教育部长马智礼周一在国会针对议员提问,关于有一些学校无法承担基础建设维修费用的问题时,建议这些政府资助学校(半津贴学校)申请转換为政府学校(全津贴学校)。
因为建国初期和独立前,教育不普及的关系,出现各别民族群体自主兴办教育的历史背景,经过多年发展,尽管各源流学校都接受了教育部的课程纲要编排,被统一在一个教育体系下,不过这些学校却因为被政府划分为政府资助学校,长期不能够得到全面的资助。
这些学校开销一般都需要董事部、家教协助的资助,需要进行重大维修或者扩建时,则需要向社会人士募款,让学校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
一些学校也因为地方发展、人口迁移等问题,出现了学生来源减少、学校维修和发展经费不足的问题。
然而,这些由社区人民出钱出力兴办起来的学校,多年来为国家社会栽培无数人才,为政府分担了教育开支的学校面对困难,政府给予一切所需的协助都是应该的,不应该要学校放弃拥有权后,政府才给予协助。
今天我们的教育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教导学生要饮水思源、珍惜历史、知恩莫忘报,但是教育部却长期不给予这些学校全面的资助,甚至要董事会放弃全部权力,不免给人有趁人之危的印象。
由于过去政府对待政府资助学校一直存在偏差问题,部长的这项建议马上引起华教界的警惕。
锐意改革建立新马来西亚时代的希盟政府,有必要纠正过去教育行政偏差的问题,公平对待各源流学校,教育法令并没有将学校区分为全津贴和半津贴,因此新政府不应再延续这种错误的分类法,让所有学校都可以没有顾虑的情况下,为国家培养人才做出最大贡献。
独中获拨款,承认统考还远吗?
2018.11.13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丁凯兴
种种迹象看来,希盟政府并无意拖延承认统考事宜,目前志在消除支持与反对承认统考两方之间的误解与分歧,若草率行事可能会导致有心人士借题炒作,届时若出现社会分裂,承认统考之路恐怕难上加难。
2019年财政预算案中教育领域共获拨款602亿令吉,占政府总开销的19.1%。当中最受瞩目的,不外乎就是独中首次上榜,这对华教来说可喜可贺!
根据董总的统计,截至2017年6月,全国拥有60
+ 1所独中,学生人数达8万5199人,但独中至今仍未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当中,在我国仍处于尴尬的地位。因此在过去一甲子,独中都未获得政府的拨款,只能自行向社会大众筹款及获得其他企业或机构的捐助,才能发展到现今的规模。
笔者是一名独中生,因此当其他类型学校的学生只需坐在课堂上专心听课时,我们需要在校园外向大众筹款,有时还会遭到一些人士刁难或冷言冷语。不过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可以让独中生比起其他学校学生更早了解学校外头的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世界。因此,笔者认为这是一堂非常珍贵的“社会课”。
或许,因为有了华社的大力支持,独中及独中生不放弃自己的毅力,加上为校筹款的磨练,才能让独中及独中生在世界各地大放异彩,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取之社会,用诸社会”及“礼义廉耻”是笔者在求学时最熟悉不过的词语。如今获得政府的拨款,若平分,每所学校可获得约19万令吉的拨款,可减轻独中吃紧的经济负担,这也算是政府回馈独中所作出的贡献。
在希盟政府的竞选宣言里,承认统考是其中一项承诺。上台后,教育部长马智礼说将在5年内承认统考,早前更宣布将成立独中统考特别委员会,并在2019年完成承认统考研究报告后将提呈至内阁讨论。
种种迹象看来,希盟政府并无意拖延承认统考事宜,目前志在消除支持与反对承认统考两方之间的误解与分歧,若草率行事可能会导致有心人士借题炒作,届时若出现社会分裂,承认统考之路恐怕难上加难。
独中获中央拨款,承认统考还会远吗?我们都等了60年,再等多一会儿又何妨?
希盟善待华教吗?
2018-11-13星洲日报/大北马
~文:黄梓清
2019年财政预算案是希盟政府入主布城后第一份财政预算案,备受全国人民关注,其中一项引起网民议论的就是华教所获拨款及拉曼大学学院(拉大)拨款大幅减少。
许多华人看到财案列明拨款华中1500万令吉及独中1200万令吉后都拍手叫好,但对我而言,这只是障眼法,政府只是将大幅减少拨款拉大及华小拨款维持5000万令吉的杀伤力减到最低。
除了国阵贪污腐败的形象,华教或华小课题是行动党拖垮马华及民政的利器之一。从数字来看。财长林冠英于去年8月5日出席槟州独中华教基金会晚宴,致词时提及马华为华小争取的拨款远不比国大党为淡小争取的多,马华连“耻”字都不会写。但如今林冠英所宣布的财案,给华小与去年一样的拨款,还玩数字游戏,把拉大给牺牲了,换去拨款给华中及独中共2700万令吉。
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去年7月2日曾发文告批评国阵长期打压华教,以2017年的发展拨款为例,国小生人数为204万4435人,享有2亿5000万令吉的特别拨款,平均每名学生122.28令吉,而华小生有52万7405名,只获分配5000万令吉,平均每名学生94.80令吉,若是以行政拨款比较,国小与华小的差异更大,唯行动党执政后,华小拨款有增加吗?
虽然前朝政府曾宣布以绩效制取代种族固打制来录取国立大学新生,但华裔生还是难以进入国立大学,所以对于中低收入的华裔家庭的孩子们,最佳的升学管道往往都是收费比其他私立大学更低的拉大和优大。
优大和拉大由马华创设是不争的事实,但该校的行政是独立的,无论政权如何更替,两所高等学府依然扮演着为国家教育英才的角色。
身边毕业于拉大及优大的朋友,几乎所有人都不满马华在华教的角色,其中一个论点是马华就是因为无法为华裔子弟争取到入国立大学的权益,才自己创办拉大和优大来满足华社。
拉大和优大栽培的师生,相信绝大多数都是希盟的支持者,但如今拉大却被牺牲了,华小拨款也不见得多。
真切希望新政府别再像前朝一样亏待华教,应以更开明的态度来发展华校,正如林冠英以往常说的“重才、惜才、选秀才,才能发大财”,华小拨款应该获得公平对待之余,拉大和优大也不应成为政治牺牲品。
喜见独中获拨款
2018/11/13 中国报/评论
~作者:童慧卿
希盟政府上台后的第一个预算案,还算令人满意,尤其是对教育界而言。今年预算案教育部的拨款最多,共6亿5200万令吉,占了19.1%。其中最鼓舞人心的莫过于独中也终于出现在拨款名单内,获拨款1200万,可谓守得云开见月明,也实现了希盟竞选期间的一部分承诺。
全国60+1所独中每年行政开销超过4亿令吉,如此一来每一所都中至少可获得约19万6000令吉减轻行政开销上的负担。
过去华社每每为独中拨款问题头痛不已,在无法得到政府拨款的情况下,独中唯有“自力更生”,举办各种筹款活动,借社会大众的力量解决独中一部分的财务问题。
相信不少独中生都曾经有过为独中筹款的经历,无论烈日当空还是刮风下雨,不时都会看见独中生拿着罐子为独中筹款,还有许多义卖、义跑等活动,汇聚群众的力量,一点一滴地帮助独中发展。在相对不友善的环境下,他们依然能坚持为独中贡献自己的力量,笔者由衷地佩服每一位为独中付出的人。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在国家经济低迷的情况下,独中首次获得拨款其实是非常振奋人心的。由此可见,未来承认统考之事指日可待,只是希望这次预算案不要只是给个甜头,教育领域还需多方面改革,该发展的必须发展,该承认的必须承认,至少此次的拨款即使是一小步,也是马来西亚教育史上的一大步,可见政府在教育领域上的重视。
预算案里的独中拨款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再穷也不能穷教育。道阻且长,且望希盟从这一份预算案开始带领国家走向更稳定的经济,为承认统考做好准备,而人民也要负责监督政府,一起为国家未来的教育发展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