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2日星期五

印华文坛双语文集的探索之路


2019/07/09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印华文坛又一本翻译丛书《归路 阿蕉双语文集》出版了,这是由印华作协牵头,松华、狄欧、周兴华、斐飞文友协作,共同翻译已故资深评论家、小说家阿蕉的小说与散文作品。阿蕉也是印尼著名的双语作家,生前经常在加里曼丹的主流印尼文报上,用Margo  S的印尼文笔名发表讽刺性小说与其他作品,在当地主流媒体颇有名气,作品很受主流民众欢迎。
这本《归路 阿蕉双语文集》,把多篇MargoS的印尼文作品翻译成华文,也把阿蕉的华文小说翻译成印尼文,让高水准的阿蕉作品以双语形式展现在主流文坛里。这本身就是一件富有深远意义的文坛盛事,如能把更多印华文友的作品翻译成印尼文,才能使印华文学更快融入主流社会,才能让印华文学作品真正成为印尼文学的组成部分。
因为一向来主流文化界存有偏见,认为印华文学不使用印尼文写作,因而不被认同是印尼文学。其实爪哇人也是使用爪哇文字,峇厘人用峇厘文字、马来由人使用马来由文字书写文学作品,他们的文学创作,都被统称为印尼文学,唯独印华文友使用华文写作,就不算是印尼文学,看来此类文化偏见,在主流文化界里还相当普遍,尚有待于时日的推演,方能逐步消除化解偏见。这就是目前印华文友面临的一个难于逾越的偏见瓶颈。
但印华文友一路来总不忘自己的社会使命,在不懈创作华文文学作品的同时,也不断探索翻译印华作品或使用双语创作。除了上述《归路   阿蕉双语文集》,早期的就有陈冬龙(已故)、袁霓等文友与主流印尼文学社协作主编翻译的印华诗歌《印度尼西亚的轰鸣》(Resonansi  Indonesia),和已故立万翻译的《岩石双语诗》(Kumpulan  sajak bilingual  Yan Shi),还有岩石文友自己翻译的《爱的诗篇》(Kumpulan  Sahak Cinta  Yan Shi ),已故陈冬龙文友主编翻译的《印华微型小说选》(Kumpulan  Cerpen Mini  YIN  HUA  )、卜汝亮文友自己翻译的《千岛暮色》(Senja di Nusantara),以及南山仔、一方等在华文报上对印尼时事的翻译稿。他们与众多的报刊编辑和记者在报上的翻译稿,大大有助于华人了解印尼局势的发展,是华文媒体一批值得崇敬的新闻斗士。

这些难得的印华文坛双语翻译人才,长期以来都作了不懈的努力,让印华文学作品融入主流社会,他们的部分翻译书籍,有些也摆在印尼书店里售卖,虽不是畅销书,但也能逐渐售完,这多少能让主流社会从印华翻译作品中,初步了解印华文学的面貌现状。诚不失为印华文学通过翻译成书,融入主流的一个大胆尝试。
可惜《归路阿蕉双语文集》这本书,书皮封面缺少了冠上印尼文标题,若摆在书店里售卖,就难于吸引其他族群的眼球。不像上述那几本的翻译书籍,都有显眼的印尼文标题,摆在书店里就较能吸引主流社会的关注,更易于推广销售。
深信印华文坛目前活跃的翻译家:卜汝亮、一方、岩石等,一定能翻译出更多更有社会价值的印华文学作品和时事译稿来,以推荐奉献给主流社会与华人社会,为促进印华文坛与主流文学界的交流,促进加快印华文学融入主流社会的步伐,让印华文学有朝一日被主流文化界认可,真正成为印尼文学的组成部分。任重而道远,尚需继续努力。

(意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