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2日星期日

是“真科学”,还是“伪命题”?


是“真科学”,还是“伪命题”?

——  驳斥丁劲雷的《再答问》一文

马来西亚维华联华教危机处理专案委员会供稿


今年61日,一个署名“丁劲雷”的作者,在东西马的部分老友圈中散发了他最新一篇评论华教问题的文章:《关于华教问題的再答问—— 从科学社会主义者的視角看华教问題》。
丁劲雷自称是个“科学社会主义者”,之前一段时期曾以马克思理论家姿态对马来西亚的华教问题提出三四篇评说文稿,但都未能得到老友们的认同,看来如今他还不愿收手,于是就有了这一篇《再答问》。

(一)

 综观丁劲雷在《再答问》文稿(以下简称丁文)中,一再强调他本人是从“科学社会主义者的视角看华教问题”的,但令人失望的是,他并未真正深入了解华教问题也看不到华教长期艰苦奋斗的实际历程,而是一开头便使用几项“伪命题”来歪曲马来西亚当前的华教运动,然后再套上一些所谓“科学社会主义”的名词自我炫耀。不妨看看以下丁文的说词:
1.   传统华族左翼认为,左翼运动的中心内容就是华教,把左翼运动等同于华教。
2.   传统华族左翼把华校定位为必须以“华文、华语”为“一切科目的媒介语和行政用语”。
任何在马来西亚生活并和华教有过接触的人,都能指出丁文的上述指控,简直是天方夜谭,是完全背离马来西亚华文实况而杜撰的一些“伪命题”。
 先说第2项,事实是,在马来西亚的小学课程纲要中,国民型华文小学,都把马来文(国文),还有英文以及母语,三语都必修,教学媒介语是多元化的,官方的国民学校也无法相比。当然,华小属于华文母语学校,母语是主要教学媒介语,除了母语的华语华文,其他一些科目如数学、道德等,也应用华语华文教学,这是国家独立以来教育法令的规定。丁文硬指传统华族左翼把华校定位为必须以“华文、华语”为“一切科目的媒介语和行政用语”云云,这全属无中生有。
至于丁文指责传统华族左翼把左翼运动的中心内容限定在于华教,并把左翼运动等同于华教云云,也是“伪命题“。君不见二战结束以来,华族的开明进步以及维护母语教育的力量(应是丁文所指的传统华族左翼),把反对殖民统治和争取国家独立作为中心内容和奋斗使命,为此抛头颅、洒热血、坐黑牢,遭迫害和驱逐出境等等,历尽苦难;无论如何,传统华族左翼为国为民,功勋永在,这是历史事实,谁也否定不了。还需指出,凡是有压迫,就会有反抗,在华文教育遭受迫害和改制摧残时,难道传统华族左翼不应站在受压迫者这边,而必须袖手傍观,这样才不会“把左翼运动等同于华教”,以符合丁文的教条吗?

(二)

让我们再举出丁文的另一个“伪命题”。他在回答怎样看待各民族学童在同一学校屋檐下共同学习的倡议时,指控华社不愿让各民族学童进行交流,从而拒绝《宏愿学校计划》。他说,华社中的许多华族情意结者,包括许多把华教等同于左翼运动的华教工作者,他们不拥有各族学童在同一屋檐下会促进团结的观点,因此,他们不赞成让子女也共同学习于同一学校。
为了说明问题,有必要正本清源。其实,《宏愿学校计划》的前身是《综合学校计划》,当局在1985年提出时,遭到华社大力反对之后,改在1995年提出《宏愿学校计划》。当局宣称,《宏愿学校计划》的概念是,“不分种族和宗教的学生在同一屋檐下或同一个地方一起上课”,“其目的是要逐步实现以国语为各源流学校统一的教学媒介”。计划曝光,舆论界随即指出,这就是1956年《拉萨报告书》和《1961年教育法令》最终要将所有的非马来文小学改变为马来文小学的所谓“最终目标”。《宏愿学校计划书》中所列出的各项具体安排都显示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
20009月当局的《宏愿学校——概念与实施》出炉,事情纷扰多时不止。2009108日,董总及教总在各州属会代表紧急会议上一致重申反对《宏愿学校计划》,大会认为《宏愿学校计划》与1985年遭华社反对的《综合学校计划》一样,都是为落实将各族学童集中在同一屋檐下,逐步以共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服务的。
其实,丁文对《宏愿学校计划》的迷思和“伪命题”,来源于当局的单元主义思维和所谓“理论根据”,即我国各源流学校以目前的方式存在,是导致种族极化或分裂的根源。一句话,两者的共同点就是不允许在多元国度的我国存在多源流学校。
上述董总及教总紧急会议认为,我国是一个多元开放、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国度,从来就没有种族隔离,各民族向来都自由交往。因此我国各源流学校的存在是一项客观事实,符合我国宪法的崇高精神,同时也是国家教育法令下受保障的合法权益。
当时董教总的紧急大会也指出,《宏愿学校计划》的提出,显然是要改变目前各源流学校在不同校园,但以共同课程纲要进行教学的现状,将三种或两种源流的学校,统合在同一个校园的新组织架构下运作,最终达致各族学童集中在同一屋檐下,以马来语为共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在这种新的安排下,紧急大会进一步指出,各源流小学虽然暂时可保留其特征,但在单元化教育思想为主导的教育政策下,华小的定位.华小董事会的定位、功能及运作方式将开始模糊,而华小作为一个主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权,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逐渐消失。在“三合一”或“二合一’的组合下,各校必须以宏愿学校为依归,从这个意义来说,华社拥有自主的母语学校的基本合法权利,将受到侵蚀,我们担心这将是有关华小变质的前奏。
在此必须指出,“宏愿学校计划”的提出,是马来西亚官方为实现单元主义“一个国家、一种语言、单一教育源流”既定目标的,是为了冲淡马来西亚国民型小学(华、印族母语教育源流)的基本特征而来的。当年国阵旧政权实施“宏愿学校计划”时,华、印族社会普遍起而反对,该计划也就不了了之;如今希盟新政府上台,某个掌权者又重提“宏愿学校”的计划,其不受欢迎也是预料中的事。正是在这事件即将淡化时,丁文又来搅局,它有意地挑拨说,大马华社不赞成各民族学生在同一屋檐下上课以达到民族团结云云。
上述丁文的“伪命题”,无非是要让不明真相者误以为华教人士都是偏激的,从而制造一个印象:单元主义的当权者是没有错,希望大家同在一起的;错的倒是捍卫多源流母语教育的这些华教人士(或所谓传统华族左翼)在排斥马来人。

(三)

丁劲雷自诩为“科学社会主义者”,还提出了几项“伪命题”(更有其他“伪命题”在此从略),来指控马来西亚的传统左翼及华教人士不懂得用阶级分析来对待马来西亚的华教抗争问题。他的所谓“阶级分析”如下 ——
首先,不能完全否认,马来族群的一些封建种族主义势力,会对华人族群学习母语采取仇视和反对的态度。这不是马来族群语文政策观的主流。
其次,马来官僚资产阶级基于统治政治的利益,不可能采取同化政策。
再次,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迅速成为国际社会重视和使用的职业语言,不但消灭华文不可能,也不现实。
让我们检视一下丁文的“科学社会主义”阶级分析吧。他说,我国自独立以来,统治者的单元主义教育政策变成“不是主流”,当权者长期采取的各种不利于母语教育发展及促使国民型华、印小学变质的措施,变成“不可能采取同化政策”。尤有进者,丁文认为中国强大了,消灭华文是不可能的,这没错,可是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并不只是华文的学习而已,它是华族的母语教育,华族的根。谁都知道,华文学习与华文教育是有所不同的,华文母语教育一旦被拔起,是难以复兴的。我国华文母语教育 要不是华教先贤及进步力量的艰苦抗争,哪有今天的基础。但这一切又被丁文上述阶级分析的“伪命题”否定了。丁某应到东南亚看一看,东盟华教在上世纪被摧残后,今天的复兴是多么艰难。
丁文上述三点臆测和说词,旨在无视和掩盖半个多世纪以来,掌权的马来官僚垄断资本集团从1956年《拉萨报告书》提出的单元主义语言教育政策的“最终目标”,到《1996年教育法令》把“最终目标”改为“现行目标”,以及当前实施《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以完成“最终目标”政策的主流和残酷现实。丁劲雷完全不顾当前马来西亚掌权者在为其单元主义语言教育政策的最后完成而到处出击,国内的各种对华教不利的计划和部署以及迫使华小变质的各种措施正在接二连三地出笼。看来,丁劲雷不是不知道当前华教的困境,他是在“伪命题”的基础上,用“科学社会主义”包装的伪华教观,企图瓦解一些左翼人士的抗争意识,好好去做顺民。

根据我国左翼运动的实际,号称“左翼”者,他们分析社会和历史的指导思想必然是马克思主义,而它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是统一的、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丁劲雷把科学社会主义孤立和分割出来,把毛泽东思想关于民族压迫实际上也是阶级压迫的观点加以对立,因而把广大民众为母语教育而奋斗的抗争说成是偏激,也就不能科学地分析客观事物了。
据知,作者丁劲雷已移居国外多年,但愿他只是因为脱离国内华教实际,从而产生认识上的障碍。
                                                      201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