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曼之外勿忘独中困境
2020-05-31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杨微屏
冠病疫情中教育课题仍是华社不松懈的关注点,国盟政府当道而土团党分裂之际,马华高调宣布财政部拨款5800万令吉予拉曼大学学院,褒贬声中关心教育的人士也提醒政府在拉曼之外,不要忘记全国60所独中在疫情中也需要急援。
拉曼拨款、承认独中统考文凭,这两个课题在改朝换代前后,都是马华和行动党互相较量的政治筹码。先后两次改朝换代的好处是行动党有机会尝试,体验马华在处理关乎华教课题时面对的难关和考验,而马华在那期间也有机会退居局外吃瓜讥笑看热闹,互换立场经验蛮好的。
不过,现在马华晋身国盟政府一员,不再是观众席上吃瓜群,现实问题又辗转回到马华手上,处理拉曼,也要处理独中、国民型中学、华小等陆续而来的问题。
事情顺序有先后,在疫情冲击中,马华最近曾公开在媒体上说承认统考课题还在等待报告阶段,等的是什么报告?今朝原来还受前朝牵制。等报告之际,有马华在内的国盟政府,要不要也关注在疫情冲击下,国内60所独中面对营运资金的困境,而给予适当的急援资助度过难关呢?
相比之下,拉曼拥有逾6亿令吉储备金,仍有足够能力在行管令承担开销。反观独中常年是靠董事会资助、学费及对外筹募自力更生,行管期间很多董事会成员、家长的收入受挫,而独中通过常年义卖会对外筹款的活动,也因行管影响无法进行。
承认独中统考课题既然可以让马华和行动党在多届大选中互用,如今疫情当前,不如先实际地救“近火”。
目前土团党严重分裂,首相慕尤丁和前首相马哈迪恶斗到难分难解,慕尤丁极力拉拢人心声称是全民首相,从在野党变成国盟执政一员的巫统,获分配到很多官联公司高职,伊斯兰党也在顺水人情下获得吉打州政权当礼物。
纵观如此时势,正是马华向慕尤丁提出承认统考、疫情中特别拨款资助独中的好时机,慕尤丁极力满足了巫统、伊党,那么正是时候试探对华社亟需的燃眉之急是否有诚意,也可以顺便让马华和行动党较量对华社的贡献。
大部分独中在疫情中停学不停课,校方在复课遥遥无期之际,自力更生为陷困的学生筹集助学金,一些独中教师甚至减薪牺牲自己成全华教,这些困境都亟需政府的关注。
提拉曼勿忘独中,提独中困境也倒回说拉曼的另一个求援的声音,拉曼大学青年先锋在脸书贴文指出,拉大校友教育信托基金会在希盟执政期间共获得4000万令吉特别拨款,其中100万令吉被用于今年初派发回馈金予2000名教职员、2100万令吉用于补贴拉曼原有提供学生的奖学金和贫困助学金。剩余1800万令吉将被用于发放助学金予所有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为合格登记的拉大生,预计惠及2万8000名拉曼学生。
然而国盟执政后,财政部撤回希盟政府发放给拉大校友教育信托基金会的1800万令吉馀额,拉大青年先锋指这笔资金是拉曼生的救命稻草,但遗憾的是政府漠视学生福利,疫情当前这2万多名学生落空的助学金,该如何解决?
华教课题一直被炒作为政治筹码,那么疫情中政治要如何把筹码兑现,用在教育上?哈啰,执政党,请问你们听见了吗?
学生空白的一年
2020/06/01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陈胜强
人类是群居性动物,思维却非常个体化,这很矛盾。国家明明需要团结才能进步,诸位大爷们却因为自己的理念、自己的目的,而去争到你死我活。社会明明需要和谐才能共处,人们却因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点,而去指责争吵。学校的作业明明需要团队的配合才能做得好,团员们却因为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心情,而闹的不欢而散。
因为矛盾,所以制造了很多麻烦。看我们的政治峰回路转,高潮迭起,剧情比台湾乡土剧《夜市人生》还更精彩。看我们的社会吵吵闹闹,什么华胶洋犬的,骂来骂去的倒忘了大家都是一家人。看我们的孩子们,一方面够脱离物理约束,改而以网络获取更广泛的资讯,另一方面,所看到的及所关心的,却只剩下手上的手机、网络及电量;与身边人的互动、关心,还有责任感,越来越稀疏。
因为麻烦,所以需要解决。政治的麻烦,是经年累月的纵容而累计爆发的,怎么可能一朝一夕或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社会的麻烦,是人们的人生经历引导出的观点不同,再加上当下情绪影响到口气用词而出现的。要统一人们的观点和情绪,那就得放弃民主。团队作业的麻烦,是团队中混入太自我中心又不懂或不要互动协调的团员,一粒屎坏掉整锅饭。
未来的国家,会是什么面貌,一是人民选择的人民代表,二是人民整体的文化素养,三呢,则是已经长大,并接手成为社会栋梁的孩子。要培育孩子,就得给予他们各种知识、见识,还有胆识。知识能让孩子们看清事实,而非事事都人云亦云。见识能让孩子们体验更多人生百态,从而懂得应付人情事理,减少人际上的摩擦。胆识能让孩子们敢于发言,敢指责错的人,敢捍卫对的事。
看着整天窝在家里的孩子,我经常在想,如果现在她们有上学,会不会叫得出更多其他班级同学的名字,会不会更了解同班同学的性格,会不会懂的和不同年级的同学相处,会不会碰了钉子,然后从此不再固执。在越来越满的书架,越来越多的各种网络活动,及越来越顺手的网络教学,我们,是否遗忘了孩子们的社交能力?
因果关系从来都不会是一对一的比例。成功不会只来自努力,那还得加上健康、天赋,还有运气。同样的,学校关闭影响的不止是学业的延误,还有孩子们的社交发展。那是通过同学与朋友间的互动,所学会的方式,所领悟的友情观,所认识的知己,所得到的教训。统统加起来,就是磨掉性格上菱菱角角的机会,在未来的日子里,为人更加圆滑,处事更有责任感。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学校在搞着网络教学已是焦头烂额,若还要他们兼顾班上的互动,那确实强人所难。世间两全其美之事确实少之又少,又要避免传染,又要学校恢复运作,那更是困难。
那该怎么办?我不知道。有建议的,请留言。
学生整装待发重返校园以及长期线上学习
2020/05/31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陈玲娜
高等教育部于2020年5月27日发布了学生分阶段重返校园指南,非但给马来西亚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幅受欢迎的路线图,也足以缓解冠病对学术成果以及学生经验所产生的长远影响。
有了这一幅路线图,相信教育工作者就能够对今年剩下的七个月,作出更良好的学程规划,好比加强线上课业、策划替代性评量以及处理学生事务等。对于学生家长来说,这也不啻为厘清疑问、放心做决定的指引,好能思量如何在未来几个月内,为孩子的学习给予最大的支援。
话说回来,当我们允准学生重返校园进行实践训练与实验室学习,同时拉宽资源及科技使用上的限度,又让刚考完大马教育文凭(SPM)及大马高级教育文凭(STPM)的离校生首次踏入大学会见教授讲师并体验新环境,高等院校更须谨慎做好准备再对外开放门户。
要充份地做好准备,教职人员与行政人员就得密切合作,好好规范这期间的社交距离,尤其是实体教室及实验室空间使用上的安排,学生在每一堂课之前、之间及之后的活动去向,都要小心管理以避免食堂、图书馆、资源中心以及共用空间出现过度拥挤的现象。
此外,校方应以交错安排学生返校的方式,管控整座校园在各个时段内的活动人数,以及一周内学生踏入校园的次数。这不仅能够把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潜在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也能够为师生之间打造更安全的共处环境。
停摆了三个月,现在重新迎来更大的群体重返校园,该如何在持续保持高度警觉的同时,又能有效而冷静地应对问题?我认为,在管理上,确实需要营运负责人和保安人员,共同重审各项内部管理措施──对接触者的追踪调查、门卫处对出入者的体温检测、对访客人流的管控,这三方面的速度把控,就是保安措施的基点。
再者,校园环境打扫卫生及消毒程序,也万万不可马虎,即使早在学生还未允许重返校园之时,就该格外注重这一环。管理者对此要设立有效的监控方法,那些聘请第三方服务供应商负责清洁工作的院校,更须注意这一点,以确保教室、厕所以及公用地方都达到最高的卫生水平。学生未返抵以前,在校园各处备妥足够的杀菌洁手剂,也是重要的标准作业指南之一。
防疫务求百无一失,但最怕万一疏漏。校园内的外籍工人,包括保安人员、清洁工人,是否接受过必要的医药检验并获得政府的核证?确保这一点不仅有助于减少疑虑,也能够消除学生重复踏入院校时的担忧。
一切有形的防疫措施完全到位之后,那些无形的细节也千万不可疏失。疫情对情志的影响,人人无法幸免,更不容轻忽小觑。因此,要满心欢喜迎接学生重返校园,行政工作者的情志以及精神健康,必须受到优先关注。毕竟,持续发布的新病例报告,还是会抽动各个阶层,包括学生、家长、教职人员、辅助职员的敏感神经,让他们时刻注意本身的安危。
为使全院校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还有重返工作岗位的职员感到安心,管理者应与大家保持定期的沟通并给予返校前的指南,或预先策划好一套清晰的标准作业指南。如有必要,事先演示最初几天的安全作业方式,也有助于提供心理层面上的安全感。
非常时期的管理方针以及下达的指令,最忌模棱两可的状况出现。这样的陋习当马上并永久地予以革除。换言之,各个阶层的领导人都要有明确且一致的眼光,去管理日常的运作以及团队里的精神健康。讲师及教职人员的福利以及支援尤其值得关注,因为他们就是站在最前线照料学生培育及安全的守护者。
当我们重启门户,持续不断提升线上教学及学习系统的功能,将是一段没有终站的旅程,也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学习的连续性且不受任何因素的干扰。尽管讲师们在今年的三月份,即线上教学全面展开的时候,都纷纷卯足全力把教学搬到线上,但是不代表这样便已足够,因为他们必须进一步磨练自己的技能,掌握互联网世界的操作方法,同时不断创新想出连结学生、透过远距科技支援他们学习的最佳办法。
正因高教部宣布线上学习将延续到年底,甚至可能持续为更长久的策略性优先学习方式,所以,过去两个多月以来的实务经验,应该成为持续创新、推陈出新的催化剂,以传递一套全面而完整的教育经验。
高中毕业是个分水岭
2020/05/31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杜新宝
大家有没有把教育掌控权拱手相让的经验?莫说没有,只是不曾觉察。孩子出生以来,总有一段时间主要是由父母亲全权照顾的。这段日子可长可短,当女佣、保姆或公公婆婆等开始侵入分担角色,你就在拱手相让了。当然,多数人的感觉是,不得不让。
若孩子出世后主要面对的是父母,那么父母其实就有完全掌控孩子的教育权利,不会出现父母不让孩子吃零食,却出现多张嘴巴说那是剥夺孩子童年乐趣等的一傅众咻现象。
好好把握教育掌控权
意识到自己有一段时期有完全的教育掌控权的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去花钱购买各类教育产品,比如闪卡、情绪卡、教育影片、各种益智玩具等去赶所谓黄金时期教导孩子,而是从容、好好地和孩子一起生活,好好和孩子言来语去、脸色温和、不动辄不悦、不随意杀害蚂蚁等小动物、不浪费食物、生活节俭、守交通规则、待人客气和顾及他人感受、不贪小便宜、每天阅读等等。把自己修好,就能最好地教育孩子,在这阶段为孩子打下许多重要的人生基础,比如珍惜食物、心境平稳、喜欢书籍等等。
有珍惜那段日子的父母,时下很多流行的教育产品和亲子课程,都不需要了。从小生活在四周都是书、成人随时捧书阅读的家庭里,需要长大后特意参加什么培训课程去培养阅读习惯吗?当然,有好的基础并不表示不会受污染,教育的路常常不是一帆风顺,但那不会因此减损基础的意义。
另外一个没有好好享用教育掌控权的是老师。孩子从七岁入学到高中毕业,老师都是他们心里尊重的对象。诚然,他们也尊重其他人,但是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令老师所获取的教育轻便,却是别人(包括父母)难享有的。许多父母都曾经感叹,老师讲一句,好过父母讲十句。当然,也有不尊重老师的孩子,但大家不要被个别的现象模糊掉普遍的实情,老师要好好珍惜教育孩子的权利,那是许多父母其实只能巴望的权利。
对老师的尊重,过了高中,情况会出现重大转变。孩子心灵里时时有个老师的感觉会减弱许多。其中,这转变在私立大学的学生身上又比国立大学的学生更明显,念私立大学基础课程的学生和念政府学校的STPM学生之间尤其有这些差别。
想想,这转变在孩子的心灵里是怎样的一个情景。他会发现过去整十一年的传统老师的身影、声音都少了,终于来到一切由他自己处理和面对的人生阶段。你可以说这是自由、独立了,但心中的狂妄和任性也可能开始萌芽了。这时,如果他要生活日夜颠倒,谁还能动用威严去纠正?这时,如果他要在班上和朋友窃窃私语或上社交网站,如果有哪个讲师会规劝,他是幸运的小子,但问题是,他能多虚心听进去?青春期不只有热情,也有固执。
无论如何,这阶段还是有讲师在,还是有分数在。学生不管多妄为都会尽量不去和讲师对著干,无论他们多么不经心学业,心中还是牵挂及格分。但,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法律这观念比大学的制度约束又更远了,走在街道上品行分自己说了算,谁敢向前规劝?谁还能劝得了?有没有看过辩才很好的年轻人,你期望和他“真理越辩越明”吗?
有没有遇过路上横冲直撞的车子,还剩下多少位亲朋戚友或老师能点醒他们?有没有遇过执行力强而言辞扭转力也强的上司,不是很多同事宁愿选择静静看著他们把公司带到错误的方向去吗?得空到社交媒体看看各种评论,尤其是有关政治的题材,马上会看到许多不懂得客观处理论点的评论,更莫说那些粗俗的用字和句子。
尽早种下“解惑”种子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如果你是教育工作者,这句话要趁早实践在高中毕业前的学生身上,如果企图用在你身边的亲朋戚友、同事、老板等,就会变成职业病。这或许说得很消极,但不妨在你一次次尝试到心累时再看看能吸取什么客观的经验总结。没错,人总会有被某人解惑的可能,但几率不高,也往往那个某人不是你。为什么那么难?因为解惑的种子过去并没有种下。什么时候该种?高中毕业前。由谁种?老师。
所谓解惑的种子就是指思考的能力。思考能力表现在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的留意、检验和评估。当某个人、事或情境刺激你有股冲动要说某人骄傲的时候,你若有足够的思考能力,会意识到自己在评价著对方。与其随冲动逐流,你会想想自己根据什么说对方是骄傲的?凭感觉还是凭论据?凭感觉的话是不是自己的感觉出了问题?评论据的话论据是否成立?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有这样的留意、检验和评估的能力,好处太多,但配合上文例子来说,则你用辩才蒙蔽自己、在马路上沉浸在横冲直撞的爽、和人谈话罔顾他人论点、在网络上发言不客气等的几率会比较小,简而言之,就是“自我点醒”的能力必然比别人强。
各位只要能从本文看到“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其实已来到身边的规劝已难凑效的人生阶段”这一点,就反过来能够看见高中毕业前培养思考能力的迫切性。当然,并非说高中毕业过后就不可能再学会留意、检验和评估自己的思维过程,只是毕业后会走这条学习、修练路的人少之又少。
“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存在感、角色和意义非大学讲师所能攀比,若老师能善用而在学生高中毕业前种下思考的种子,那是为社会的和谐、公民的素质建构做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