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0日星期二

棉中归来海年少 再育英才创辉煌


2020/06/23 《印尼 新报》
七十多年前,我们一大批前辈在苏北这块富饶的土地上默默地耕耘,为了华侨的下一代的求学之路创造良好的环境,1945年在棉兰的大地上筹建了棉华中小学。这是承载千百名远离家乡走出大陆的老一辈对培养年青一代的殷切希望,尽他们所能的创举。我们历届的棉中学生接受了良好的中学教育,毕业以后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领域都踏踏实实,能很好地运用我们掌握的知识文化,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实干的韧劲,在各行各业努力拼搏大展身手,推动印尼和世界各地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1966年因时局变化,学校被接管以后成为一大学,又过了不久,棉中校舍向社会拍卖并被夷为平地。无校无""之痛成为了棉中师生们的一个心结。但是在棉中团结之精神始终把大家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棉中人把"重新建校"这颗无形的种子深深地埋在心底,信心满满地开始了遥遥无期的漫长等待。
近年来,随着世界的进步,全球教育国际化,我们政府逐步与世界接轨,走向多元文化的教学制度。到了二十一世纪初,对华文教育也松绑了,如今又到了推动下一代华文教育的时期了。几十年的风雨让我们明白国家的繁荣昌盛与教育息息相关。新时代的印尼,与时俱进,推动印尼经济往前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所有的棉中校友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再次担当起发展苏北的教育事业的重任。1945年到现在已经超过70,棉中冬眠了50多年了。
重建母校刻不容辞!世界各地热心教育的棉中校友们为国为民,一呼百应。校友挺身而出,2016年成立棉中联谊会和棉中教育基金会,迈出了建校工程的第一步,为棉中重建吹响了集结号。大家舍己为人慷慨解囊,捐赠巨资,使得建校资金能够一步到位,希望让更多的棉兰子弟接受良好的学习环境,给我们苏北的学子提供更全面和更有内涵的教育。让他们通过学习更多的本领能参与到印尼的建设,使中西优秀文化融入到印尼主流的核心部分,以点带面搭建起印尼与大陆架,乃至走向世界交往合作的桥梁。
虽然我在棉中求学的时间不长,但是棉中精神也一直鞭策着我前进。棉中的师生们不辞劳苦、努力为棉中重建积极奔跑的行动触动了我的心灵深处:重建棉中是万人的期待,是一万多人的情怀啊!"一朝棉中生,一生棉中人",重建棉中也是我的一份责任。
所以,在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和崇文中小学的教学进入正轨之时,在我步入"古稀”之年,我决定挑起领导棉中重建的担子。我非常感谢校友们对我的信任,授予我重建棉中的帅印!在这短短十个月的时间里,我和校友们风雨兼程,日夜赶工开始了启动重建母校的工程。从学校的选址、奠基、策划和电化教学及师资的配套都亲力亲为,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最高质量地完成大家对我的重托。
如今,到了落成典礼的时刻,我们无比激动。我们棉中以“学以致用、诚以致远、勇于担当、忠于国家”为办学宗旨,跟随印尼政府的指引,落实全球多元化教育的方针,纳全球教育国际化的教学理念,融合我们印尼特色的文化,为适应全球竞争形势,为印尼培养优秀的三语人才,让印尼成为世界强国之一。尤其是现在一带一路,印尼海洋轴心(支点)政策,印尼将成为重要的国家(地位),而棉兰地处于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区域,是东南亚乃至全球经济的重要位置。
今天,棉中学校落成之日,是我人生的又一个里程碑!这一刻,我的心情也格外平静:我终于完成了大家给予我的重任,把一所完整的学校交给了社会,实现了万名棉中人五十多年的梦想!"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虽然我已年过七旬,我将尽我所能带动苏北省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把我余生的精力献给我们的祖国,造福下一代的国家梁。
今天借此机会,我要衷心地感谢所有棉中校友和社会热心人士对学校重建的无私奉献,感谢大家对苏北棉兰教育的热心支持。让我们一起携手共进,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为印度尼西亚的建设,为海外华人传承中西文化优秀文化做出更大的努力。
最后,让我们一起祝福棉中中小学永葆青春活力,为培育国家栋梁再创辉煌!
(印尼 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