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0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1106


覆教师节学生问


2020/06/08 星洲日报/大柔佛

~作者:吴伯伯


初一信班学生在教师节的祝福卡上,问我在培群中学难忘的人和事?

我告诉同学,自200641日来培群中学当园丁,至今已14年了,难忘的人和事很多,让我最难忘的人,是你们的班导蔡清碧。

她是我来培群中学最先认识的教师,她很好相处,温和有礼,对学生特别关爱,把全身心的精力和时间,如慈母般为学生付出。年复一年,我看在眼里打从心里敬佩,向她致敬。

同学和蔡老师有缘,今天当你们的班导,是你们的福分,要好好珍惜呀!

现在你们尚年轻,入世未深,容易受社会上不良的歪风污染、诱惑,学坏而不自知,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叶舟,没目标地随波逐流,若要登上彼岸,就要灯塔的指引。

蔡老师当你们的班导,她就是你们人生中的灯塔指路人,随伴在你们身边指引方向,让你们时刻都走在正道上,不会迷途。

同学要尊敬蔡老师,不违逆蔡老师教导,辜负蔡老师对你们的期望。

平时努力做“弟子规”,塑造高尚人格,品学兼优,立志向。人生有目标的好学生,将来成人成才。

除了蔡老师,郑骊珠老师和赵楚萍老师也是我怀念的教师,当然还有许多有礼貌的学生。

同学还问我来培群中学最想做的事?这个问题问到我的心坎上来了。

记得2004年,我第一次来到培群中学,映入眼帘的培群校园非常荒凉,杂草丛生,地面潮湿,我很惊讶!

培群中学是学校,是敦化人的地方,应该是有文化气息、美化的校园。有句话说:“要净化人心,必要先美化人心”,所以我的心愿是要美化校园,让校园凡是能踏步的角落都得到美化,让同学所到之处都有美感的熏陶。

假之时日,潜移默化涤除心灵中的幽晦阴暗于无形,感得心灵充满清明和希望,走在一条康庄大道,过幸福的人生。

美化校园的步骤是先种植树木。树木是地球的绿肺,树木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清新空气利于人类的精神健康。校园内的空旷地已经植了超过百株的各种树苗,十年树木,如今已经长得冠大荫广,校园阴凉了。

遗憾的是,近些日子来,有的大树被无知的行为砍伐了。砍伐一株树很容易,只要几分钟就倒下;而种一棵树,至少也要十年八年的时日才能成大木,这有多难呀!要珍惜前人种的树,砍树要三思呀!

还有我苦心设置的八卦花圃,不久前也被废掉了。八卦太极图是古老的易经,传说是伏羲皇画的,已经六千多年了。易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活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我画八卦图,设置成花圃,是要让学生认识这古老的文化,花圃更是下课时,学生成群散步的去处。

曾经有外校来的教师非常羡慕培群的八卦花圃,可惜被废了。往后不再为人知晓了,易经文化在培群不再起教化作用了。可惜呀!惋惜呀!



回顾与前瞻:隆中华之路


2020/06/07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张梅莲


随着2020年来临,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百年校庆活动也已经圆满结束。站在另一个新世纪征途的起点上,谨为学校的发展略作回顾与前瞻。

隆中华延续先贤办学理念,历经数十年考验走到了今天,脚步未曾停下,时刻不敢松懈。目前招生的一大挑战,无疑是国际学校与私立学校的竞争,为此隆中华曾经探讨是否增设国际中学课程,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经过慎重的考虑,我校仍坚持原有的双轨制──即政府考试课程和独中统考课程兼容的模式。事实证明,这模式造就了中华人的优势,在国内外高等学府均保持上佳的表现。毕业之后不论在政府机构或各行各业,都有令人瞩目的贡献。双轨制的成功,也印证了1982年首倡此制度的陈顺福校长的魄力与远见。

上个世纪90年代,各独中开始提倡素质教育,2005年董总推出《独中教改纲领》,当时,我是隆中华的联课主任,已在提倡五育并重。我大力推广课外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参加学会学习领导、合作、策划、管理等课外知识,希望以此加强孩子们将来踏出社会的适应能力。

迈向新世纪,隆中华的梦想是朝向人文科技领域进军。2018年,董总推出《独中教育蓝图》时我已升任校长,开始探讨如何把董总的《教育蓝图》与我校的人文科技梦想结合,以制定出一套新蓝图。为此,我们开始梦想之路的铺设工作,首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从原有的板书,跃进成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跃进成线上教学。政府因冠状病毒病“行动管制令”停课期间,我校随即启动了线上教学模式,实践停课不停学的理念。

我们也在今年开始,将工艺楼转型为科技研发中心,增设科技实验室等设备,以栽培科技人才;同时也积极建立涵盖产业界、学术界(独中)和研究界(大学与研究机构)的合作及交流平台。我们还计划开办人工智能实作坊、编程课程;成立组织培养学会;举办学术竞赛、展览及讲座;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相关比赛。

我们深知标青的考试成绩不代表学校教育的全部。我们的蓝图构想还包括关注孩子的人文素养、身心成长、情绪管理等各方面的教育。我们为孩子们提供实践知识,应用知识的平台,学生们可到校园咖啡舍打工,体验商业经营的模式;或到组织培养实验室操作实习,以激发对生物研究的兴趣;孩子们也能利用更为完善的联课活动大楼(即将动工的体育馆),全面学习多项技能,平衡发展。

这份蓝图还涵盖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包括打开国际视野,与时并进等各层面。这许多层面的挑战,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如果说隆中华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董事会、校友会、师长和广大热心人士,都是无怨无悔的守护人。面向未来,中华人应有更高更远的眼光和理想,方能再创高峰!



从零开始学习线上课程


2020/06/05 星洲日报/大都会

~作者:伍思薇


自我国实施行管令后,社交媒体上纷纷出现各种线上课程,无论是免费或付费的课程,都有许多人积极参加。

平时忙于工作的人,在居家作业的这段时间,也终于可以抽出时间参加线上课程,以增进与提升自己,不会再因为时间无法配合或上课地点太远,而无法报读自己想学的课程。

在这期间,各大校园也陆续推出线上课程,让有兴趣者可一起学习,我也趁着空闲的时候,挑选参与部分有兴趣的课程,重温大学讲师讲课的情景,仿佛重回大学上课的时光。

对学员而言,网上学习可以不再受时间捆绑,因为大部分的课程内容都会上传到群组或社交媒体,大家可以养足精神,在自己状态良好的时候才观看及听课,甚至还可以重复观看与复习。

为了应对线上课程的种种难题,大部分的老师与讲师都是从零开始学习,并在每一次的直播课程中,透过与学员的即时互动来慢慢改进。

近来,我的妹妹也在下班后,协助其大学教授处理线上课程的事宜,不仅要处理所有报名者的事宜,还要与主办课程的教授及主讲者开会讨论,甚至是进行事前彩排,以确保直播的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意外,导致大家手忙脚乱。

我也在一旁观察许久,这才得知一场线上课程的举行,事前还要处理好许多事情,妹妹还要不厌其烦地回复所有报名者的信息与电邮。

由于报名者都来自不同的年龄层,有者不善于使用网络与电邮,因此妹妹甚至在回复电邮给对方后,却收到对方的信息表示没收到电邮,然后还要一步步的指导对方如何使用电邮。

在这个过程中,少了一些耐心都会感到十分崩溃,也让我十分钦佩那些从零开始学习如何进行线上课程的主办方与主讲者,因此,学员们更应该好好珍惜每一次的课程。



疫情肆虐下独中的挑战


2020/06/07 星洲日报/大柔佛

~作者:李群熙


冠状病毒病肆虐已近半年,我国实施行管令亦已近3个月,它所造成的致命伤害,多数人注意的是工商业及旅游等方面,较少关注它对独中的严峻挑战。

病毒使全国独中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若短期内学校仍无法正常复课,有些独中恐怕难于支撑下去。这绝非笔者危言耸听,或忋人忧天,它是有事实根据的。

先让笔者简介独中成立的背景和运作方式,以供参考。

我国的华文教育,从1819年槟城的第一间五福书院私塾算起,已有201年的历史,那时都以民办私塾的形式运作,直到1904年,才出现第一所现代式的学校。

1920年起,英殖民地政府开始注意到华校对其统治地位的威胁,遂逐渐加强管制和迫害。

1951年,英殖民地政府公布《巴恩教育报告书》,建议以英校取代华印小、56年《拉萨报告书》提出“一种语文、一个源流”的终极目标。

51年教总成立、54年董总成立,55年南大诞生,华校有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

1956年,英政府威迫华文中学改制,槟城锺灵中学汪永年等私下接受改制,遗臭万年!

57年底,宽中宣布成为全国第一间独中,为华教的典范!

61年,联盟政府褫夺林连玉先贤的公民权,制造白色恐怖,一时“高天滚滚寒流急,万花纷谢一时稀”,导致54所华文中学改制,剩下16所成为独中。

笨珍培群中学董事长黄衍扁等接受改制,连四片校地也拱手让给教育部,哀哉!所幸董事何新华等另创独中,迄今屹立不倒。

从宽中58年成为独中至今,独中走过了63年既是荆棘满途、血泪交织的风雨路、却也屡创奇迹,乘风破浪,迎来果实累累的傲人前程。

60多年,独中靠什么得以在逆境中突围而出,而有今日602的辉煌成就?(注:关中是否独中,恕不妄下定论。)

独中的生存和发展,靠的是董家教和热爱民族教育的各界人士的极积支持。家长是独中最大的支持者。一所独中,既使硬体和软体设备如何完善,但若只有少数家长愿意送子女来求学,学校怎能生存与发展?

笨珍培群,1966年时仅剩下30多名学生,差点遭到关闭的厄运,可见学生与学校是互相依存的,学生是学校最宝贵的资产,应于珍惜。

学费是独中最大的收入来源,然而,单靠学杂费并不足够应付学校的总支出,通常只占8090%,许多独中每年都出现庞大的赤字,为了填补赤字和谋求发展,独中都要通过各种途径筹钱。

当中,最重要的是发动大规模筹款活动,例如近两年,宽中为了筹募至达城第二分校建校基金,筹得了4000万令吉(注:还缺少3000万,曰前宣布准备先借用储备金)。培群近年也筹了2000万的佳绩。

多数独中董事亦是年年出钱出力捐献,据悉,柔州某独中董事长近日献意为该校捐献一片校地及负责建筑费,可是,有些不明事理的人,老是置疑学校财务的透明度,信口雌黄,说三道四,令人心寒。

此外,独中还通过义卖、义演、售金砖、出席红白事场合、神庙,中元节等筹钱。但是,在疫情肆虐的今天,这一切财务来源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停滞。

首先是学费问题,自318日行管令后,许多学生没准时缴学费了,如果某校有1500位学生,其中10%暂时无能力缴费,3个月学费以900令吉来算,150名学生的学费是135000令吉,另外20%只能缴半费,也少缴135000令吉,两者加起来是27万令吉,更担心的是接下来仍不能正常复课,收费越少,有些学校真正撑不下了,毕竟有些独中的储备金不多。

独中还要面临学生辍学的难题,可以预见,今后很多家庭的收入将减少,甚至失业,尤其是马劳,糊口都成问题,还能让子女继续在独中求学吗?形势如此严峻,怎不叫董事部和热心民族教育者忧心仲仲!

当下,唯有期盼有能力的各界人士更鼎力支持、董家教团结一致,抛开一切障碍,携手共度难关,也希望政府能助一臂之力,多多拨款以解燃眉之急,同时希望有心人高抬贵手,别添乱了!

华教的千秋大业,在最艰难的时刻,盼望你快来增砖添瓦,患难见真情,此时此刻最能体现谁才是真正的华教爱护者和捍卫者,别犹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