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1日星期二

【华教视窗】 ~ 1119


承认统考咫尺天涯

2020/07/20南洋商报/社论
正当华总表示首相慕尤丁会依据国情协商统考事宜,土著团结党青年团却认为首相其实已婉拒承认统考之际,首相办公厅19日发文告指出,慕尤丁(跟华总交流时)未曾说过政府将承认统考文凭。
首相办公厅的文告,让华社一场欢喜一场空,承认统考一事显然是咫尺天涯。
华社促使政府承认统考的努力,还是停留在“最后一里路”,而究竟是因为事关国情国策,还是这根本就是一个难分难解的政治课题,说到底也见仁见智,但对国内独中而言,承认统考文凭不是可以一蹴而就,也或许不是“完美无缺”的一件事。
如果必须在大马教育文凭(SPM)考获国文科优等和历史科及格,是政府承认统考的必备条件,那么,目前走单轨制(只考统考)的独中,就必须改成双轨制(同时修读统考和SPM),除非校方对政府承认统考并不在乎。
国内62所独中当中,实施双轨制的居多,但此类独中又一分为二,其中让学生有选择权,即必须选读统考,也可兼读SPM的占多数,而一部分则强制学生必须同时修读统考和SPM
走单轨制的独中只占极少数,而此类独中里头,有者在校内设有SPM补习班,有些则规定学生只可选读统考。
很显然,一旦所有独中都朝统考文凭受到政府承认的方向努力,意味着学生们必须报考SPM,如此一来,完成SPM考试的独中生,特别成绩优秀者,他们会因为拥有很多升学渠道,而最终成为没念完高三统考的“半个”独中生。
而对于家境较差的独中生,就算“多花”一年时间念完高三,之后却能以统考及SPM(国文优等/历史及格)成绩进入政府大学,肯定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华社渴望政府承认统考文凭,已非一朝一夕之事,可要是民间出钱出力办好独中是为了维护华文教育发展,学生却在考完SPM之后就离校的话,对独中教育来说,岂非极其讽刺?
当然,政府若允准SPM国文科和历史科可以单科报考,就独中的角度来说,自然最好不过;然而,就当下的局势,这个愿望看来是非常奢侈的。

争取承认统考症结

2020/07/19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穗昕
2月“喜来登风暴”,“希盟”政府垮台,其“承认华文独中统考”的诺言也跟着烟消云散了。
日前“希盟”主要成员党人民公正党的主席安华接受传媒专访,竟然表示“希盟”在执政中央22个月期间犯了战术上的错误:“太早”致力于兑现对华文独中统考的承认,以致流失马来族群的支持。安华竟然把承认独中统考课题“种族化”,华社哗然!
最近,“国盟”政府首相慕尤丁回应华总代表团关于政府承认独中统考的询问,表示政府可以和华社“根据政策和国情再协商以寻求最终共识”。
看来,华社争取政府承认独中统考,难以摆脱“种族化”和“政治化”的羁绊,交涉多年,又回复问题原点!
“希盟”执政期间成立“承认统考特委会”,进行客观实情调研,协调各方意见以达成共识。其最终报告至今未见公布,但它的运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承认独中统考存在的若干症结。
教育政策掣肘承认统考
首先,承认独中统考遭遇教育政策与教育制度的掣肘。出席“承认统考特委会”交流会的人士,没有反对独中教育和独中统考的存在,甚至还对独中教育加以肯定与赞誉。但是如果承认独中统考,则违背当局“通过一项规定国语(即马来语文)为主要教学媒介、国家教育课程和共同考试的国家教育制度来建设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教育系统”的政策;同时,也违反国家宪法关于马来语文公共用途(教学媒介语)的规定。他们坚决不认同两套不同的教育体系并存,也认为没有必要为了解决30% 没有报考国家教育文凭考试的独中学生的升学问题而改变国家教育制度。
前首相纳吉和历任教育部长、教育部官员就多次以“独中教育不符国情、违反国家教育政策”,“独中课程有悖国家教育课程的内涵”为由,拒绝承认独中统考;前“希盟”政府首相马哈迪医生强调承认独中统考需要考虑马来民族的感受,安抚他们放心;前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担心承认独中统考恐影响马来语文的地位与重要性;甚而现任首相慕尤丁也表明,商讨承认独中统考的前提是大家必须了解国家政策和国情。
看来,承认独中统考问题的解决,还须取决于一元化国民统合教育政策与多元民族语文教育理念矛盾的化解,以及我国各族人民有没有意愿落实“跨文化教育”理想,促成多元民族语文教育共存共荣。然而,这似乎不是历届政府教育改革的议程。
“学术承认”或“全功能承认”
其次,承认独中统考纠结于“学术承认”抑或“全功能承认”。华社争取政府承认独中统考文凭,主要用意有二:一是作为升读本地国立大学的学术凭证;二是作为申请公务员职位的基本资格。然而,目前探讨承认独中统考的用意,似乎只集中于第一项,而忽略了第二项。即使争取承认独中统考文凭作为升读国立大专院校的学术凭证,“承认统考特委会”交流会一些与会者也有所微言,认为“独中统考生将瓜分现有非土著就读政府大专的固打份额”。
此外,也有“承认统考特委会”交流会与会者建议“统考文凭持有者只能申请进入本国政府大学深造,不能以统考文凭应征政府各级公务员职位”。
这种观点和建议,未免窄化了争取政府承认独中统考的用意,也是对统考文凭持有者的歧视。半世纪以来,华文独中春风化雨,作育英才,丰富国家多元文化教育内涵,实现了教育社会功能的“本土化”。承认华文独中统考,本质上来说,是为国储才,让独中毕业生学有所成,直接服务社会,参与国家发展建设。
承认统考附加条件
其三,承认独中统考有附加条件。在争取政府承认独中统考进程中,当政者认为独中课程不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和国家课程纲要的规定,特别是独中的国文(马来语文)水平不及马来西亚教育文凭(SPM)标准,同时历史和地理课程的“本土”教学内容不足。因此,政府承认独中统考,须要附加SPM国文、历史、地理等科目优等或及格成绩作为学术条件。
基于对马来语文国语地位和学习知识语文价值的尊重,华社普遍能够接受政府承认独中统考附加SPM单科马来语文优等成绩的条件。
至于SPM历史、地理等科目的条件要求,华社是不以为然的,咸认无此必要。因为独中历史、地理课程研制和教材建设,早已“本土化”了,且皆以国家教育课程标准为基础,内容包含世界中等教育相关科目教学范畴,本土课程内容比重也超过30%,学术水平不在国家教育课程之下。
如果强制规定SPM全科国文、历史、地理优等成绩作为全面承认独中统考的附加条件,对整体独中教育发展将是严重的打击。因为有志于升读本地国立大学的独中生,除了参加独中统考,还需报考SPM全科文凭考试,情何以堪!
再说此举也是贬损独中统考价值,致使独中统考文凭沦为可有可无的附属品。
华社争取政府承认独中统考,向国阵政府诉求多年,“最后一里路”没有跨越。随着“希盟”政府的垮台,其大选宣言“承认华文独中统考”的诺言兑现无期,华社也无从与它纠缠下去;而现在“国盟”政府,又为商讨承认独中统考设置前提条件。
争取政府承认独中统考话题无以为继,可以偃旗息鼓了吧?但愿下届大选,各政党和政治人物勿再把独中统考当政治筹码,忽悠华社。华社争取政府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始终必须坚守独中统考学术价值的完整性与独立性,否则沦为独中统考“送终人”,断送民族教育品牌事业!

如果我们的语言是诗

2020/07/20 南洋商报/商余
~作者:流光志、苏菲
游走在不同语言之间生活,即是在不同的语境里不断翻译、解码、诠释和理解。
那无止境的转换,不止涉及语言,更是自己如何认知和理解世界,并与周围产生纽带连接的过程。
不同的语言也随着使用的方式而渐渐归类出其功用。日常生活中,我使用中英巫三语,更多时候我学习的解密世界,如诗一样的语言。
中文是我的母语,是我认识世界和文化的起源。中文于我就如大地和母亲,湿润柔软如长满青苔的大树根部。躺在那里,身体肌肤沾着清凉的露水,可以看见耸立的宏伟大树,无限地伸展到天际的树枝和叶子。心中沉稳着一份可以落脚亦可飞翔的安全感,自信而笃定。
英语理性又直接
英文则是我跨越藩篱的语言。过去十多年来,我反复练习,只为了要掌握好英语,去接近更广阔的世界。英语的世界让人感觉路有越走越宽阔之感。读硕士班的过程中,英语是知识传播、启蒙和辩论的语言,丰富着我的学识。我所见的风景因不同却并存的多元视角,而丰富有层次。也因为看见了许多事情的不确定以及彼此相互影响的属性,而变得犹豫不决、婆婆妈妈。可我总觉得英文就是一个果断的语言,是如此地理性和直接,不如日语那般迂回和不确定——不直接地拒绝,也不直接说好。
巫文则在公式和口头语言两种。在公用的书信报告里,写着书面语的巫文,却不断地转线到英文接词汇,再翻译到巫文。而口语的巫文则用来与友族说话,建立关系。说穿了,也不过就是闲话家常,以冀认识别人的生活面貌。否则便是坐在草地上,马路上听讲座的时候,听了心中燃起万丈雄心的话语。对于这个语言,总让人的心荡在公式的冰冷以及可以感受别人温度的极端之间。
诗成为共同语言
虽然不同语言之间存有差异,立基的文化历史也不尽相同,但多年来,我体会到只要是诗,无论在这3种语言之中的任何一种,都能够抚慰人心。
无论用什么语言,诗歌总传达着一种隽永的,跨越时空的情感共振,让说着不同语言的我们都能够感受到诗所传达的。
我们只需要静下心来,让诗成为我们共同的语言,去体会诗人用生命粹炼出来的句子、意像、情境、体悟,用全身的细胞去感受那精炼文字打造出来的时间,可以在口中反复品尝文字,用灵魂去领会。如果,而如果我们的语言是诗,我们的分歧是不是可以消解?如果我们的语言是诗,我们会不会可以安静地望着彼此,去领会那些生命中动人的瞬间,而见识到彼此的灵魂和向往?当我们说着诗的语言,我们还会分彼此吗?如果可以,我希望我们的语音是诗。

看见学校的脸书

2020/07/19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李志鹏
资讯科技日新月异,行动宽频日渐普及,智能手机人手一台,随时随地上网共享互联网信息;其中脸书(Facebook)展现了网路服务的魅力,成为社会大众喜爱的沟通交流与互动分享工具。
10年前开始在个人脸书上,从分享生活点滴到学校活动和教学生涯,深知脸书是绝佳管道让更多人了解学校动态,而且具有时效性。5年前到新学校(古晋三中)任校长,看出小学校欠缺宣传和包装,间接也导致大家对学校不甚了解,于是决定通过脸书来行销学校,学校的宣传也从过去传统的平面媒体,转移到网络媒体上。
大部分家长都想关心孩子的校园生活,校友和民众也想知道学校的办学和发展,但都不方便进入校园。于是,开始时就借由个人脸书来“开放”校园,让大家都能“看见”。
其后设立校长粉丝专页及结合学校粉丝专页,三管齐下,从分享学校师生优质的教学互动、学术体育的表现、学生活动精彩画面(包括训练过程、幕后花絮和工作侧拍等)、大型活动内容介绍和校园环境设施照片等,从中打造学校活动和教育特色,传达学校的愿景,营造了一个有温度的平台。
5年来,通过脸书的行销及传播,迅速打开学校知名度,塑造学校的优质品牌,除带给大家对校园生活的憧憬和温馨的感受之外,也充分认识学校,进而与需求做联接,从而建立了师生的自信和互信以及家长的肯定、支持和认同。
其中在经营校长脸书粉丝专页时,要非常清楚学校能提供的教育价值、学校产品和服务,从而提供完整与明确的学校最新动态,报道学校实实在在的教育现场和过程,传递学校正面形象并推动正面核心价值,建立学校良好声誉;同时了解我校和他校异同,找出办学和学生的亮点,借此鼓励学生向上向善,由此凸显学校品牌的特色。
由于它是学校在网上的主要窗口,任何的信息进出都是要积极看待。在互动上,迅速对家长和学生的疑问给予最准确的的回应和关注,从而拉近与大家的距离,才能推动亲师合作,创造学校未来愿景、发展及建立学校良好口碑。
在这股网路热潮还未退烧之前,学校领导人可因应教育多元化创新经营理念,将面子书融入学校品牌行销管理,让校长脸书粉丝专页成为一个虚拟的社群,让粉丝们可以每天在这里聚集、互动和分享,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黏着粉丝、吸引潜在学生和带动教育的功能,从而也达到招生目的。
短短5年,成效显著,学校的的知名度和办学理念也被看见并获得推广,全校学生人数从2014年的287名到2020年的629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谨以此经验,与诸同道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