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2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1120


斗士陨落看华教坎坷路2020/07/21 东方日报/评论~作者:陈锦松

陆庭谕老师,走完人生的90年,终归于尘土。与华教结缘,与政府抗争,这是注定的悲情。
陆老离去,是华教一代人的结束。过去的风起云涌、历史的波澜壮阔,或将随著巨星陨落而走进另一个阶段。
在华文教育历经沧桑的运动中,尽管许多同道亦然本著捍卫华教的精神前赴后继,但堪称“华教斗士”者也仅此四人:林连玉、林晃昇、沈慕羽,以及刚与我们永别的陆庭谕。他们留下的足迹、感人故事,无畏精神一再激励后进华教工作者毋忘初心,继续前行。
历史不会停留,时代是个巨轮,在滚滚红尘中磨练与考验华教工作者的意志、斗志与毅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是一个口号。上一代华教领袖不卑不亢的精神,留下典范,展露风骨,提醒后继者“华教尚未平等,同道仍须努力”(沈慕羽语)。
社会嬗变,华教奠基与传承,面对的挑战与过去或大有不同,就如有人问今天是否还需要华教斗士?而我要问的是今天还会有斗士吗?但我们看待斗士,其实已不是斗士本身,而是斗士精神。再问华教是否已雨过天晴,再没有坎坷路?
以肉身抵抗强权
历史也是一面镜子,华教斗士的事迹,足以供后世借鉴与缅怀,学习与继承他们的精神,这也是过去华教界每年对逝者举行公祭的精神意义。
1964年林连玉公民权被褫夺,1987年林晃昇与沈慕羽被打入牢房,1978年陆庭谕被袭击致头破血流,这些都没有使他们退缩、逃避、退隐,反而更是虽千万人吾往矣。无情政治对他们打压,区区肉身,备受折损,但他们义无反顾,坚定原则,这一代华文教育才逃过灭顶之灾。
60年代华文教育面对最大危机,林连玉登高一呼:“华文中学是华人文化的堡垒,津贴金可以被剥夺,独立中学不能不办”。当年这颗种子,开出了今天华文独中累累果实。
顽强生命力,注定多舛的命运。1961年林连玉先后被取消教师注册、著作列为禁书,更甚的是被褫夺公民权。理由是:“故意歪曲与颠倒政府的教育政策,有计划的激起对国家元首及联合邦政府的不满;动机含有极端种族性质,以促成各民族间的恶感与仇视,可能造成动乱。”牵强的理由是强权政体给自己“道德”的下台阶。明知道以卵击石,仍然无畏无惧,这就是林连玉。对失去公民权,林连玉回击:“我个人的利益早置之度外,为华文教育牺牲永不后悔!”铿锵有力如山谷回音。
独中统考是对《1961年教育法令》政府停止为华文中学举办初中与高中会考的“破题”。1975年统考成功主办,一步一脚印,成就了今天统考地位,“统考之父”林晃昇功不可没。为了突破华教围城,1986年林晃昇提出政党两线制,试图改变政治一党独大的格局,2018年的改朝换代,印证其高瞻远瞩,用心良苦。
沈慕羽领导教总的2 8年,华文教育处风雨飘摇,经历争取华语华文为官方语文运动、发起创办独立大学运动、推动独中发展运动,以及捍卫华小不变质运动等,期间他总是站在第一线上,身先士卒,引领群伦勇往直前。1987年茅草行动,75岁高龄仍难逃入狱的命运,面对牢狱之灾仍然坦荡荡,体现其“服务一生,战斗一世”最佳写照。
陆庭谕是华教力行者,服务教总4 0馀年,总能用个人微小的身躯抵御强大外力,从落发、静坐到绝食都显露一介书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精神。陆老师70年代被不明人士“算计”,是恶势力用卑劣手段想方设法对这位华教斗士最恶毒的生命威胁与警告。身为教师的陆老为了抗拒政府存有动机无理把其调职,缠讼三年终功败垂成,退休金被取消,展露置个人得失于度外。
陆老师,身为教总副主席,早期峇都律教总大夏四楼一个供他振笔疾书的角落,篇篇掷地有声的文告就是从这里“诞生”,90年代初我担任教总《教育天地》双月刊与《孩子》双月刊主编,那段时期每次看到陆老的身影,平时碰面聊的尽是华教课题,听他谈华教如数家珍,清晰观念,铿锵声调,受益良多,如今已恍如昨日。简陋的教总大楼因巨人而生辉。
当时教总购置一辆面包车,成为陆老师与我们同事全马开会、讲座,力推教总出版品的代步工具。尽管南下北上,行程匆匆,陆老从不言倦。
愿华教领导归队
年轻一代,有多少人知道华教艰辛历程,有多少人体会华教斗士斑斑血泪。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种树后人凉,在先辈的足迹中,我们要如何感恩。今天华教队伍的分裂,我们看到光明的一面,也看到晦暗的一面,但愿华教队伍领导者能捐弃前嫌,同心归队,为华教同心同德,不负华教先辈期待。
我先后在教总、董总、南方大学学院及新纪元大学学院四个机构任职,深切体会华教的传承,不能不凸显华教斗士精神。仅向董总主席陈大锦、教总主席王超群、新纪元大学董事主席叶新田、南方大学董事主席陈洺臣、韩江传媒大学董事长黄赐兴提出建言,是时候张挂他们肖像于机构内适当位置,作为永恒纪念,这是他们理应享有的殊荣,也具有教育后代的精神意义。
启迪民智,开创华教格局,华教斗士留给了我们什么,我们拿什么奉献给他们,饮水思源,扎实办好华文教育,避免历史留白,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也是给新一代年轻人最好的指引!

华教不仅是统考2020/07/21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骆宇欣

统考,向来是华社关注的课题,也是考验政治人物的一道难题。
不管政府承认与否,都不能否认统考造就了不少学子,也是国中之外的另一条教育出路。学子只要不进入公务员体系,在私人企业任职,向来都不是难题。
统考,或华文教育,在马来社会也被视为“分裂”族群的因素之一。这或许是误解。在政客多年来不断妖魔化母语教育之后,人们或许误以为这套独立于国家官方教育体系之外的文凭企图向某方靠拢。
这从华总会晤首相,获得释放善意之后又急着澄清又发文告的举动可窥见些许马来社会的反弹。外围组织的抗议更不必说了。他们连“部分认可”的字眼都看不顺。
华人向来有协商的文化。大小事都相信人情。于是,从高的层面,我们有新官上任的礼貌拜会,我们有各华团组织邀请当地议员的亲善活动或剪彩仪式。在私人层面,我们有饭桌酒局上的交情,有什么事情,吃一顿饭喝几杯商量解决。再有点上不得台面的,就是路检被截查过不了关时,问一声“能不能帮忙?”
别羞于承认,华人一向都奉行“有商有量,万事好说”。前几天的统考小插曲,不就是如此?身为代表华团的组织礼貌拜会首相,算是释放善意,也可能是商量生意方面的政策,传达华社小民的心声等等。统考,也自然成为绕不过去的课题,毕竟前朝承诺执政100天承认给我们看嘛!
就在这么一个“礼貌拜会”的氛围下,宾主融洽,就算不全面承认,难道要一盆冰水兜头淋下?哪怕是最强权护族的敦马也会说些场面话给点假希望。那22个月我们不都是从100天等到年底,再等到政权换人的吗?60年做不到的,他们都做给我们看了。
政治人物的客套话,在批文未明确时,千万不好认为是真的。哪怕相关人士说了自己是有意愿承认,潜台词也可能是需要研究综合盟党群众的意愿再决定。也千万别觉得受骗受伤,政治人物说话的最高艺术向来是有说等于没说。
至于现在,师范学院的华文师资组有开放统考生的名额。这算是进入公务员体系,算得上是官方承认。但是,这些得来不易的名额每年都填不满,还要苦口婆心的招了再招。也不能怪年轻人不想当教师。教书育人的重任、难搞的怪兽家长、繁琐的文书工作,没有极大的热忱和责任感是无法投身教育界的。
至于占大多数的国中、国民型的华裔学子,我们也期盼这些华社华团大佬帮忙发声。
辍学率、师资、母语班、建设经费等等,都是亟需关注的课题,而且国中华裔子弟要么极优秀拼政府奖学金,要么就是中途辍学。在两极化的发展之下更需要被关注,好让华裔持续有能够进入政府体制的精英,否则,当华人在政治上缺少话语权和制衡力,在专业领域也凋零,那就真的前途堪忧。

华团代表一厢情愿被愚弄2020/07/21 光明日报/评论~作者:洪伟翔

不管任何大马公民有没有关注政治,但有一点事实却是任何人都会知道的,即国盟政府这麼单元的组成成份,是很难很难拉台得到非巫裔尤其是华裔选民的支持。
因為以抨击改革开明、攻击希盟被华人行动党骑劫、迫害土著与伊斯兰教利益等旗帜上台的国盟政府,政策上必然会趋向保守,以维持己方得以夺权上台的正当性。
為此,在政策倾斜向保守种族及宗教主义的情况下,可以预见的是,华人在来届选举,不管是闪电选举还是届满后自动解散,其不去投票的可能性是远远大过於去投给国盟的,换言之国盟基本就是华裔选民的第三选项,基本不太会有人投。
这一点,除非政府组成成份出现重大转变,或者马华国大党如天方夜谭般地奇蹟似强硬起来,获取了政府内足够的发言与代表力量,起到制衡国盟内保守势力的转变,否则华人主要票投在野党,或心灰意冷不去投票的境况必然会出现。
出现这样劣势恶劣的境况,可慕尤丁却完全没有放弃这一块很多人认為根本不能拉拢、或说不必拉拢的逾20%选票,因為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也是说过很多次的毛泽东名言:“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力量”,别先天性将可能的支持力量拋弃,这也正是此前所说,巫统绝不可能完全拋弃马华的原因。
大家只要想想,在一个赌局之上,游戏还没开始前,就先打定输数、放弃20%的筹码,这是一件多愚钝蠢笨的事情啊!有一点脑、会用脑的人,都应该清楚知道这一点,所以不管拉拢华裔票有多艰难,也必须做出动作迎合,即便就只是表面上的也好,因為我国社会裡,就只看表面的人数确实不少啊!
所以看看慕尤丁,随便接见几位“华人代表”(老实讲,不认為代表性很高),讲了两句华社关心的问题,即关於统考的废话,马上就有许多华裔感到高潮,随风起舞认為这个政府并非想像中的那麼差,出现了或许能够考虑这一政府的声音,即刻就看到拉台的功效了。
其实看新闻报导,别说首相根本没对外说过什麼话,所谓的“首相讲话”,不过是那些华人代表的转述,根本一点重量也没有(在法律上被称為hearsay,是不被法庭所接纳的),况且即便当作转述是真实也好,首相说的根本不也都是废话吗?什麼“将继续探讨承认”、“但要了解国情和政策”,这不就是政府(不管哪个政府)过往一直以来说的干话,拖延承认统考的话语,根本没啥差别吗?
但厉害就厉害在这点,说干话又不花钱,也不必花太多精力,就能有极佳的效果出现,还有一群人会听了自爽,真是何乐而不為?读者们请看,即便后来土团青年团出声驳斥,首相署也发公文说慕尤丁并没说过会承认统考,这些“华人代表”们,甚至还跳出来大力為其捍卫慕尤丁,说这些并不影响他个人意愿吗?
写到这裡,还真怀疑这些人就是慕尤丁肚裡的蛔虫,不然怎会如此对慕尤丁信心满满。
吃了亏还急着帮人数钞票
无论如何,真是不得不对慕尤丁的高明政治手腕感到佩服,明明什麼话都没公开说出口,就连从他人口中代他所说出的话也并无任何实质意义,其属下甚至还公开说出了对统考不利让保守派高兴的话,但这些打着捍卫统考、希望统考被承认之人,却不单止完全不以為意,还為慕尤丁摇旗吶喊。你说,慕尤丁对这些人的奴性心态是否了解得一清二楚?
整件事情,就是如此简单。一群脑袋不清的所谓代表,一厢情愿地主动送上门被人愚弄,更重要的还是明明吃了亏却还急着帮人数钞票,这就是对此事的最佳註解了。
至於统考是否应予承认,其中又面对什麼问题,这些早在此前的文章就已详细讲解过,在这裡就不赘述了。 

重塑教育 回应危机

2020/07/21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陈玲娜


行动管控令实施的高峰期,学生如何持续学习,成了大家密切关注的教育议题。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底下,人们同时也关注失业、生意持续性、科技运用等问题。教育能否在当下或将来发挥其功能与特点,还有教育的长远目标,都不再只是教育学者该思考的问题。
据统计,在20204月,184个国家有超过15亿3000万名学生辍学,各级的学习机构被迫关闭,使全球各地入学学生总数当中的87.6%受到波及。各国政府,包括马来西亚政府,因此作出艰难的决定,让学校以及教育学府复课,好让学童与青少年返回他们一度熟悉的日常作息。
冠病的出现,给我们显示了一个事实,即学习乃是危机当前整合各阶层人士的最大关键。据ON24今年发布的报告,全球提供高数据量的网络研讨会以及内容分享会,使2020前半年进行的网络研讨会遽增330%,参与人数更较去年同期翻倍。同一份报告指出,55%受访者已计划在今年增加网络研讨会的制作。
在另一新世界凝聚
网络研讨会及虚拟论坛的参加方式简易方便,无论是学习或者合作性质的活动,都为参与者提供最佳的替代方案。这些远距教室和论坛不必设场地,它们以有效的成本和最安全的办法,把所有需要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的人们,在另一个新世界凝聚起来。
对于想保持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成长的熟龄人士来说,网络研讨会无疑提供很好的平台,并在防疫上确保个人的安全。
如此说来,年轻人接受的正规教育,更不容轻易地因故妥协。尽管经济市场的不稳定,使人们更趋于抱着观望态度,但学生的长期发展及对未来的保障,就是他们重返校园的最大理由。毕竟,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学生的心理、社会以及情感发展。
在几乎所有的学习情境底下,学生该获取的不仅仅是知识,因为成熟个体所需的培育,尚包括其他重要素质,如协作能力、领导能力、批判性思考过程、情志发展及增加自我和社会意识。
一直以来,所有教育学府都持续提供这么一个空间,让学生去发掘、创造和创新。全球危机当前,正规学府更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网,持续建构他们的能力,以希望的视角展望未来。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集体方式这样做,这符合业界及社会经济的立场,即倘若我们要从危机中重新出发,就要以集体的方式向前跨出一步。
检讨师资培训良机
学生重返教室与校园,就是教育改革的下一个催化剂,因为各个教育学府现在都必须诚实地、且完整地评估学习成果以及学习体验,同时还要确保大家都如实遵守防疫的标准作业指南。在全球大封锁的余波(加上可能紧接着出现的连连危机)当中,此时真是检讨整个教育大环境的最好时机。
教改的一大要项,就是探讨如何利用更好的仪器与科技来回应远距学习的需要,这势必将成为持续不断的讨论议题之一。接着,全球的互联网覆盖率及其稳定性,也是确保学生在学习上不落人后的要项。此外,现在就是检讨师资培训的最佳时候,以从中了解他们是否获得足够的支援,以便应对下一波的考验。
在新常态底下,当与其他专业人士的期望保持一致,探讨教职人员是否准备妥善,敏捷地、具有丰富资源地合作,好能造福更广大的社群。我们当如何找到一位专家,让他以多元的眼光审视教育,以回应受危机波及的工业4.0职场需求?
受过时流程监管
再来,我们也得看看政策制定者的要求,特别是对于教育学府行政管理的规定。其中一项最受瞩目的事实,就是在全球危机期间,教育学府如何受到过时的流程及合规结构的监管,并成为认证与批准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这些结构是在真诚和公平的条件下创建,以实现公正和规范的管制,但却阻碍教育与时俱进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的发展以及工作招聘方面,更是明显。
尽管我们预期在接下来的好几个月内将面对重重挑战,但是,马来西亚政府在确保教育领域不受疫情干扰的努力上表现杰出。教育部启动的DELIMa全新数字学习平台,以及Komuniti Guru Digital Learning bersama KPM(教育部数字学习教师群组),都是教育演变发展的正确方向。
随着本地与全球各地的教室重启大门,教育提供者、政策制定者以及业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更要巩固起来,以采取下一个步骤检视我们给目前及未来学生采用的教育方法是否奏效。
过去好几个月以来,我们都学到一些宝贵经验。现在,正是我们询问自己该如何重塑教育的时候。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从冠病疫情的影响中重建,进一步扩大教育的作用及其重要性,以整合全人类的成长发展,以回应当前的全球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