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0日星期一

西加邦戛中学校张慕平校长

2020/07/15 《印尼 新报》



在西加里曼丹邦戛中华中学第一至第五届毕业的同学都会认得当时的张慕平校长。张校长出身于书香家庭,革命家庭,他父亲张武忠,年轻时期曾到过马来亚与印尼巴城,在巴城时做过《天声日报》记者,同时在“八华学校”任教。辛亥革命后,返回中国老家,在国内参加“梅潮军” ,直到陈炯明军变,张慕平先生在家乡无法立身,只好飘洋出国,当时年仅22岁。
张慕平校长1905年出生于中国广东揭阳河婆, 17岁毕业于河婆小学, 18岁到汕头《汕报》做地方采访员。1926年张校长22岁为逃避追捕只身跟随乡亲出洋,来到邦戛新喃,住在同乡椰园里;因是读书人,干不了农活,于是在村里办起私塾,教了十年书。在25岁岁时就在新喃村与同村的姑娘结婚。
1936年放弃教书,到邦戛镇上开杂货店,店名“天益商店”。1942年日本南侵,邦戛沦陷,他又到新喃村里躲避战乱。从1937年起,富有爱国精神的张慕平校长就积极参加“南侨抗日筹贩会”邦戛支部的工作日本占领邦戛时,张慕平校长只短暂时期躲在新喃,又出来参加“西婆罗洲抗同期会”的活动,肩负联工作,经常走访于西婆罗;同期会与沙劳越之间。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张长历任邦戛中华公会与中1学校校委会理事,也做了女多邦戛社团的辅导员,因他是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一些年轻的社团活动份子常到他家座谈请教。1952年被选为中华公会福部长,并会办公,还到中华中学兼课,因此他只好放弃商业活动。1953年至1956年任邦戛中华中小学校长。
1955年曾随梁启琅副主席率领的邦戛中华公会代表团,到椰加达与当时出席亚非会议的周恩来总理会面,会面时谈到侨领们很想奔向祖国,参加祖国的建设1作。可是周恩来总理劝导说:“华侨工作比回国工作更有意义,大家应该坚持在侨社里工作的岗位”。为此张慕平校长打消回国的念头,继续在公会与华校里工厂。
1954年邦戛中华中小学校委有鉴于学生人数逐年加多,决定建立独立新校舍,成立“建校委员会",张慕平校长被举为建委会主席。建委会在校长领导下,积极工作,仅年功夫,就把中华中学新校舍建立起来,并于1955年春季启用。
1960年戛发生大火灾,张慕平校长的家也被波及举家先住到邦戛第一校的教室里,后才搬到新喃岳母家暂住。在火灾不久后,邦戛灾民被中国接送回国,张平校长又投身到中华公会协助办理归侨工作,直到中国停止派船后,张慕平校长才搬到松柏港儿子经商处定居。1977年在松柏港逝世。
傅孙慎
(据张慕平女儿安娜口述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