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5 南洋商报/国内
——文:陈亚才
陆老师(右一)参与白小保校运动。(图片提供:陈亚才) |
陆老师(左一)参与白小保校运动。(图片提供:陈亚才) |
这是作者主编的图片集《陆庭谕·路遥知马力》,2008年由林连玉基金出版(图片提供:陈亚才) |
陆庭谕老师(1930-2020)祖籍广西容县波里大坡村,出生于麻坡属(Grisek)。他给人的印象是严肃、刚烈,带有浓厚的悲情色彩。从青年时代开始投身教育,此后终身为人师表,跟华教接下不解之缘。陆老师早在1952年便提出“发展华教有助于马来亚之建国”;1960年代担任高师同学会主席时,倡议创办华文大学,展露其前瞻的视野。
一路走来始终如一
陆老师一生献身华教,追随族魂林连玉先生并长期并肩作战;也跟沈慕羽、林晃升等华教工作者共事,经历和应对华教的惊涛骇浪。陆老师常在逆境中展现“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气魄。他是足迹遍布全马的草根型领袖,华教运动中一面鲜明的旗帜。陆老师曾为了商讨独中筹款事宜,莫名其妙被暴徒打得头破血流;也遭遇从吉隆坡被调到登嘉楼教学的刁难。在白小保校运动期间,他经常到八打灵17区的阮梁圣公庙的临时课室,给保校运动者加油打气。简言之,陆老师经历华教运动的大风大浪,立场坚定,一路走来始终如一。
有人批评他性格刚烈,有人赞赏他胆色过人,广大的基层群众推崇他为华教的护法,“陆庭谕”3个字代表华教忠实的守护者。华教的抗争,他从不缺席,从提呈备忘录、静坐抗议、落发等等,都有陆老师的身影。以静坐为例,陆老师在1980年代初期曾经为了捍卫三宝山免遭铲除,毁灭历史和文化遗产而变成商业区,独自在马六甲宝山厅静坐抗议。1987年为了抗议教育部委派不谙华文的老师担任华小高职,他在马六甲落发抗议。
1987年吉隆坡“天后宫事件”发生后,政府展开“茅草行动”,大肆逮捕政党和民间领袖,一时风声鹤唳,许多社团领导都暂时回避,出国或减少活动。陆老师为了表达抗议及不畏强权的决心,准备了行李,每天在隆雪华堂楼下静坐,随时准备被有关当局扣留。结果被内安法令扣留的不是陆老师,而是林晃升、沈慕羽、庄迪君博士和柯嘉逊博士。
陆老师的演讲更是自成一格,铿锵有力、慷慨激昂,让听者热血沸腾。后期的演讲还加上临场献唱,这种景象早已远去。
华教运动的吹哨者
我在教总任职的时期,陆老师担任教总副主席。当时他在尊孔独立中学任教,最典型的装扮就是每天穿着一件黑色短裤,袜子长到接近膝盖,就好像足球场上的裁判。的确,祂是华教运动的吹哨者,几乎每天都到教总秘书处,针对华教不利的政策和措施,第一时间亲笔书写文告回应。那时候的华教领袖都是贴近时代的脉搏,掌握局势的发展,熟悉政府政策。陆老师对政府历年来发布的教育报告书或教育法令,尤其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华教者,背的滚瓜烂熟,如数家珍。
随着林连玉、林晃升、沈慕羽以及陆庭谕老师先后告别人间,意味者严格意义上的“华教斗士”都凋谢了。新一代的华教领导需要建立其风格、论述、典范,在华教发展长河中再立丰碑。
2008年我协助林连玉基金主编了一本小小的图片集《陆庭谕:路遥知马力》(记录一位华教护法的足迹);多年前有其他单位提出要编一本更完整的陆庭谕史料集,但没有得到主人翁的首肯,计划也就搁置下来了。
一个时代的战士告别世间。安息吧!陆老师。(12/7/2020)
(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