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3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 ~ 1138

 马来西亚的真实面貌

2020/09/12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 陈慧娇

离开中文媒体到与我国族群比例相符的环境工作后,我这位被“华小、独中、台湾”直线华文教育培育的人,几经多回文化震撼,这才终于对 “马来西亚的真实面貌”有了彻底的体悟。尽管近来大打简讯宣传的政府温馨提醒人民:1970年宣读的国家原则是各族和谐的基础;可被政治分裂了数十年的现状,何尝能靠几行字或916马来西亚日的仪式化来化解?在西马人的心,仅有10年短暂历史的916,始终比不上与沙砂根本扯不上关系的831“国庆日”。

我国的真实面貌究竟是什么?

马来文是国语,伊斯兰是多数人民的宗教信仰,华印及原住民是少数民族。各族之间有着无法跨越的生活、宗教及语言差异。即便努力和友族同事保持互助互敬的和谐共处,但有些事是彼此之间不能说的公开秘密。比如同事担忧我吃的食物“非清真”…… 面对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区分,心里明明感觉受了伤,却不敢直言更妄论反对。那一刻,我就完全了解不论彼此之间这些年来如何努力建立情感,始终有着“只要我仍是他族,都无法跨越的鸿沟”。而在友族看来,我如此想法又何尝不是太自我本位?

由此不难揣测,承认统考是近乎不可能实现的政治现实。即便宪法赋予各族学习母语的权利,可“维护宪法”这国家原则可没有被贯彻始终。譬如关闭各源流学校的想法,从来都是烧不尽的野火。有时候还真羡慕拥有自主权的沙砂,至少各族之间被政治操弄而至的隔阂,相对于西马而言是比较少的。

挥别916,回到各族情感依旧被政治操弄的日常——这就是马来西亚的真实面貌。

 

一吵再吵的师资问题

2020/09/10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练珊恩

前副教长张念群和现任副教长马汉顺近日在师资短缺课题上交锋。若不细看,套用时下的流行用语,实在容易“被懵圈”,意指被人说糊涂了。我相信无论谁主布城,谁主副教长办公室,师资短缺问题和部门所制定的解决方案都有一定的延续性,所以在这里要尽量撇开政治因素,谈谈实情。

2019年,华小组的师训毕业生共有419人,这批教师在同年11月被派到华小任教。20202月,教育部数据显示华小仍缺1125名教师。这意味着师训毕业生不足以填补现有的空缺。基于“产出”与“需求”差距悬殊,教育部在去年9月启动招聘临教计划。

聘请临教可谓一剂“速效药”,能在短时间内舒缓师资短缺问题。除了快速见效,教育部也制定新配方,让临教在任期内能以假期师训班的方式,完成教育文凭课程(ProgramDiploma Pascasiswazah Pendidikan, PDPP),之后便有机会转正。这为“速效药”添加“药力持久”的功能,因为不仅能解决眼前的空缺,之后也能壮大师库。

这批去年9月招的临教,原计划在今年2月下派,并在3月再招新一轮的临教,但是碍于政变和行管令,去年9月招的480名华小临教在今年6月才被派到学校任教。参照回截至2月华小缺1125名教师的数据,随着这480名临教,华小仍缺645名教师,还不包括2月至今退休、辞职或升任副校长的教师人数。

至于原计划在3月进行的新一轮临教招聘仍然照跑,但是被录取的人数和即将在什么时候派往学校执教等详情,教育部则还未公布,因此不得而知。

话说回“产出”和“需求”的差距,如上所述,2019年华小组师训毕业生是419人,这批教师在11月被派至学校后,教育部20202月显示华小仍缺1125人。根据教育部之前提供的数据,2020年的毕业生有683人,再加上今年下派的临教,所以今年的情况不算严峻。

问题就在于,2021年的华小组毕业生人数只有318人,2022年是413人,2023年是424人,2024年才会有1054人。这也就是说,在这3年内,教育部需要不断喂学校吃“特效药”,制定有效的短期解决方案,才能减少毕业生人数与所需的教师人数之间的落差所带来的影响。

由于明年师训毕业生只有318人,所以张念群日前呼吁教育部尽快启动新一轮的临教招聘。

当然,这只是她的建议,马汉顺昨天发出的文告却透露了另一个方案,即教育部议决在今年10月启动教育文凭课程(Program Diploma Pascasiswazah Pendidikan)。这虽与刚刚提及的临教课程名称一样,但两者的对象和进行形式相信会有所不同,只能静待宣布。

实际上,此课程也并非首次被提及。张念群去年3月说,教育部正在和公立大学讨论开办此课程,以取代以往的教育文凭课程(DPLI)和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KPLI),所以马来亚大学去年和今年已开办此课程。若马汉顺宣布的这项课程将由师范学院开办,那就又为解决师资短缺问题再添一解决方案,可喜可贺。

除了吃“特效药”,此问题还得从病症下手,因为师资来源主要还是来自为期5年的师训课程。因此,教育部在2019年将师训招生目标与开放的学额加大逾一倍至1460人,无奈在两轮招生下,最终只录取1054人(张念群的数据)或1038人(马汉顺的数据);而2020年的华小组师训招生目标和开放的名额是1220,最终只录取了865人。

这一剂药当中的问题,不是张念群不达标422人,还是马汉顺不达标近375人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如何能吸引更多人申请报读师训,以及如何能提升被录取的人数的问题。不达标逾400个还是近400个其实都没差,所以应该要针对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空缺没被填补的问题来调整配方。

针对如何能吸引更多人申请的问题,教育部和董教总等团体推出“我要当老师”的活动值得赞许,希望在下一轮招生能看到更显著的成效;至于如何能提升录取人数的问题,教育部应该关注许多符合学术等条件的申请者在笔试环节被刷下的问题。

或许可以考虑董总署理主席陈友信的呼吁,要求政府公布历届笔试或心理测验的考题,以消除各涉及方心中多年来不解的疑问。若无法做到公开历届考题,也可安排相关官员给予说明,好让更多人对师训的录取制度感到有信心,而不是望之却步。

尽管上文提及许多药方,但都还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为教育部师资需求的估算系统存在问题,导致有时所培训的各科目教师,与学校所缺乏的各科目教师,以及最终教师被派到学校教导的科目有所出入。因此,若要固本培元,非认真调理不可。


新版“小白船”
——华校遭封时

 2020/09/08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副刊

~作者:–陈和

1966年,我在某小学任教,那时距1965年的“九卅惨案”事件仅过去七八个月,人心(尤其华人之心)惶惶,真是度日如年。鉴于情势,泗水华校那时都已停课。我与 校中男同事轮流三四人,天天去校园探访。但我们最担心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该天(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四月初)早上约十时许,有一群中学生撞入校园,声称是来接管华校的,并在显要特出处,用红色油漆漆上“接管”等语。虽然没有打砸破坏,但“接管”二字已触目惊心,终生难忘。

三十余年之后,华文在我国得以重新正式出现。《千岛日报》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努力筹措中于200010月创刊。在她十五周年创业纪念的征文大赛中,我写了一篇文章应征,文中有一首诗:

散篇杂章均谬文,耕夫缘何搞笔耕。

卅年荒芜华文悲,半生浮沉宿命恨。

执笔方知读书少, 览卷应悔马齿增。

高位厚禄非吾愿, 此身本是蓬蒿人。

我这蓬蒿人今已白发苍苍,但仍舞文弄墨,笔耕不辍。愿以此有生之年,为华文在我国的发展奉献微薄之力,幸甚。作为本文的结束,赋一诗供客官笑哂。

触目惊心忆当年,华校遭封卅余年。

一代子弟华文盲,谁复怜悯谁复叹?

今日有幸享开放,抓紧机遇奔前方。

辛酸苦辣成历史,吾辈切莫视等闲!

今日,这记忆撩起我的诗兴,于是按“小白船”的韵律写了一首“新版小白船”。

沉沉往事入梦忆,忽遭撞入者。

校园有棵大榕树,学子乐游玩。

乱笔涂画看得见,墙上已变脸。

涂呀涂呀,涂者去了西天。

附: “小白船” 原歌词 :

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

船上有棵桂花树,白兔在游玩。

桨儿桨儿看不见, 船上也没帆。

飘呀飘呀, 飘向西天。(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