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统考文凭的重要性
2018/04/12 中国报/评论
~作者:汤秀凤
在dipertimbangkan字眼出现之前,有网民在社交媒体建议董总宣佈不要接受政府承认统考文凭!当dipertimbangkan出现之后,网民对此课题更是情绪高涨。
除了网络世界,现实生活也存在著不满、甚至抱怨的声音,只要我们在咖啡店喝杯咖啡,在学校等孩子放学的时刻,就可大致上掌握一般民眾对统考的想法。
其实,我们可以很大胆的说,不需假设,不需民意调查;很多,近乎一面倒的民眾,都认為承不承认统考,已不重要。时至今日,优秀的独中生不怕没有出路,因為世界各地名校都争先恐后的来马来西亚挖角,只要你够优秀,就有顶尖的、重量级的大学等著你去挑选。这是不争的事实,新加坡,香港,台湾,中国以及欧美国家的很多大学都提供优厚奖学金的名额给我国独中生,而且没有附带条件,直截了当、乾脆俐落,哪像我国政府要国文优等,歷史及格这么婆妈。
当独中生走出马来西亚还能找到温饱,甚至扬威国外时,政府承不承认统考文凭还重要吗?到底承认统考文凭有其必要性吗?
教育应该回归教育
然而,认真思考和看待统考文凭是否被承认,是每个华裔的责任,因為攸关华文教育。试想想,要是我们念独中的孩子,获得外国奖学金出国留学,接著在外国落地生根,经多年打拼后,有心回来祖国效劳,不惜重新适应坏境,不惜接受低薪金,可是这些持有马来西亚公民权的孩子们却被政府部门拒绝,无法获得国家平等的对待,身為家长的我们会有何感受?
所以,政府承认统考文凭是何等的重要。同时,承认统考文凭也有其必要性!只是,教育应该回归教育。统考文凭是否被承认,该由教育专才团体来评鉴,政治、政客没有话语权,更不应该把独中统考文凭当选举工具来左右选民。
当国歌响起,立正、敬礼的不只是来自友族同胞,这是我们全民都会做的举动。马来西亚人一致效忠国家,政府何不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个族群?
华文教育会阻碍国民团结吗?
2018/04/12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杨恕
在我国,有一批种族极端分子经常散播错误的信息,那就是华文教育是分裂国民团结的绊脚石。
他们认为一个国家只要一种语文、一种宗教就能确保国民团结。这是狭隘的看法。首先我们来看几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临近国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有4种: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淡米尔语;比利时的官方语言是荷兰语、法语和德语;卢森堡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德语和卢森堡语;瑞士的官方语言是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什语。这些国家的官方语言至少3种,但是并没有出现国民分裂的现象。邻国新加坡是个典型的例子,官方语言有4种,国民紧密团结、合作无间,因为每个民族都获得公平的对待。再看瑞士的官方语言虽然没有它本身的瑞士语,人民还是团结一致。
一个国家有多种官方语言就会导致国民分裂的逻辑是站不住脚的。一个国民从小被灌输一个国家一种语言才能团结的错误思想,从小就被洗脑。然而这种教育方法并不会得逞。最普遍的现象是孩子长大后申请进入大学,自己的成绩明明比别人强,但是别人却获得奖学金,出国深造去了;自己自信成绩优异,有把握申请到热门科系,结果别人虽然成绩比他差许多,却被大学当局录取进入热门科系。试问,这些孩子的心理会平衡吗?
由于极端思想的作祟,于是就有一批官员拿着鸡毛当军令,处处打压其他语言,华文教育当然首当其冲:限制华小的数目、不让华人占多数的市区增建华小,甚至控制新生人数。新建的华小简陋不堪,有些的设备还需要靠华社筹款。反观国民小学,有些甚至可以用五星级来形容。
很多先进国都承认的统考文凭,几十年来都被打压,一直受到刁难。教育部长几个月前才宣布不会承认统考文凭,言犹在耳,然而令华社“受宠若惊”的是在即将举行的大选前,统考突然“将受到考虑”了。但是官方还要设置条件,而且“录取统考生的操作方式和细则,等大选过后就会具体公布”(廖中莱语,《光华日报》4月9日A8
版)。
我们希望华文教育受到应有的公平待遇,独中能获得制度化的拨款,正如槟城、沙巴和砂拉越的独中。当政者必须改变极端的思想:华文教育不是阻碍国民团结的绊脚石。在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不同的文化、宗教信仰与语言如果能大放异彩,人民自然会在融洽与公平的社会中团结一致。
可不可以先问问
2018.04.12星洲日报/砂拉越
~作者:郭珂嘉
可不可以,先问问独中生在不在乎。
60+1的独中,就算加上关中,也不过是数千华中国中里挣扎求存的甘草,稍微呵护华族瞻前顾后的心脏,可肩负不起整个华社殷切出师的雄图鸿志。
独中统考历经四十余载匍匐前进,需要默默耕耘的董教生身心相许,才有今日朝野相争的筹码。华社的倾囊相助,独中生还以今日华教堡垒的荣耀,可肩负不起选战擂鼓鸣金相对谩骂的消费。
选战未开打,朝野出师表里慷慨激昂,忘不了的永远是独中这个政治宠儿,念念兹兹永远是那不被承认已遭无数父母打入冷宫的统考文凭,讥讽如风吹寒了孤儿那娘亲不爱狠父卸责的心,孔雀台上尽是凄风苦雨,这叫独中生如何昂首面对更蓝的天空。
想一想,成千上万国中生都争得头破血流、怨声四起的国立大学窄门,焉是舍国中就独中学子心中所梦。拈指算算,政府部门官似海,早已不是华裔安身立命之地,僧多粥少国中生都吃不着可怎会分给独中生,谁还去担哪分忧想那分差事。
可不可以,讲台上口沫横飞的奉承和嘲讽,先问一问独中生想要的是什么。
这一纸文凭决定不了独中生未来的前程,但可以决定独中生未来的人生,爱华教的恋英校的,年年独中招生时殷殷切切诚诚恳恳要求说:把孩子送进独中吧。
你认真得想一想了吗?
这不是捶心掏肺说有多爱华教就可以圆满的梦,也不是一年买几张义卖券就足够传承的文化,更不是靠鸿门宴上口诛笔伐就可以打下的华教江山。
擂鼓鸣金穷追猛打统考文凭的众生们,如果你真爱独中,独中大门永远不会关闭,如果你只想借东风打冷箭,那留点口德,回向给自己,也为独中生积些福报,储存面向未来的正能量。
独中,统考。是蓝海波涛起伏旋涡里,不由自主撕杀的红海,若再消费早晚贩卖殆尽。
承认统考大可“得鱼忘筌”
2018/04/12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王介英
承认统考文凭列入国阵竞选宣言,引来纷纭沓至的评语,有欣慰、赞赏,也有挑剔、贬损的,还有人拿国阵与希盟的希望宣言来比较,然后似是而非地说三道四。
时事评论员陈亚才认为,国阵宣言用“dipertimbangkan”意味缺乏诚意,火箭的林冠英则指出,国阵宣言列入承认统考是在希盟宣言之后,是“跟风”,而且“条件比希盟更严格”,火箭陈国伟根据“dipertimbangkan”这个字眼,认为国阵仍停留在“考虑承认统考”的阶段。
马华的魏家祥却认为,国阵宣言的这项承诺真正含义就是“接受统考文凭”,华社无须纠结字眼的运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位记者因此把这种各持已见的争议称为:“承认统考陷迷雾”。
需国文优等历史及格
“争论”环绕着3个中心问题:(一)Boleh dipertimbangkan这个字眼是什么意思?(二)条件更严格,希望宣言只需SPM马来文优等,国阵宣言何以多出SPM历史科及格?(三)国阵宣言“跟风”吗?
国阵竞选宣言第85页所用的boleh dipertimbangkan的确是“承认”,而非一般的“考虑”意思。因为SPM与STPM在句中与UEC并列,SPM与STPM是公认的受承认证书,怎么可能还需“考虑”接纳不接纳的问题?
希望宣言第135页虽只提SPM马来文优等条件,未提SPM历史科及格字眼,但宣言说:“
Untuk tujuan ini, sijil UEC dinilai agar setaraf dengan syarat am kelayakan
sedia ada untuk kemasukan ke IPTA.”翻开Pekeliling UPU“Syarak
Am Kemasukan”,在3.6项就有“SPM 马来文优等与SPM历史科及格”的条件。
既然希盟宣言白纸黑字注明统考文凭持有者要进入政府大专须具备“Syarat am kelayakan sedia ada”的条件,那就是与STPM持有者一样需SPM马来文优等、历史科及格。这与国阵宣言所列的条件一模一样,何来林冠英所说的“条件更严格”?
勿针对用词节外生枝
日前国家教授理事会国民团结组秘书张炳祺博士接受媒体访问时也指出:“皇室有皇室的语言,官方也有官方的语言,‘dipertimbangkan’就是承认的意思。我们要了解马来人和官方文件的一般语言用法,他们习惯‘间接沟通’,我们不应针对宣言用词节外生枝。”
笔者也认为承认统考大可采用庄子“得鱼忘筌”的智慧,不必节外生枝,以免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庄子哲学中有“忘我之学”。这是一门抛开物累,进入心灵净化最高境界的修养工夫。
“得鱼忘筌”指的就是“得鱼”就已达到目的,不必去计较“筌”这个捕器是用什么材料制造,其结构如何等支支节节的问题。
至于“跟风”之说,只要知道马华、民政打从1996年起就策划让统考生进入私立大专,2011年开始打开统考生进入师范学院的通道,就明白谁先谁后。2013年错失了进入政府大专的机会,却从未放弃争取,何来“跟风”?
(作者为前马大中文系讲师、前拉曼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