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0日星期五

印尼新锐华人作家汤顺利‧用文字书写家族迁徙故事


2018/04/19 《印尼星洲日报》

来到台湾交流的邦加籍印尼华裔作家
汤顺利。(中国时报图片)
汤顺利(Sunlie Thomas Alexander),出生於50%的人口为客家华裔族群的印尼邦加岛(Pulau Bangka)勿里洋(Belinyu),自中学开始以文字创作,记录、针砭社会,並且书写家族迁徙的故事,笔龄超过20年。

客家乡土情怀

汤顺利出生於197767日,祖籍广东蕉岭,印尼日惹艺术学院视觉传播设计学系,苏南卡里加州立大学神学与哲学系。专长为诗歌、短篇小说、散文、文学与艺术评论,並於印尼各大报章媒体撰写足球专栏。

作品散见於《Koran Tempo》、《Kompas》、《Horison》、《Jurnal Cerpen Indonesia》、《Jurnal PoetikaFIB UGM》、《Jawa Pos》、《SuaraMerdeka》、《Kedaulatan Rakyat》、《detiksport》、《Pikiran Rakyat》等媒体。

诗作入选2008年印尼Pena Kencana文学奖Top100作品集、2009年印尼PenaKencana文学奖Top60作品集、2013年雅加达艺术委员会“文学评论竞赛”。

出版作品有《Malam Buta Yin》(短篇小说集,2009)、《Istri Muda DewaDapur》(短篇小说集,2012)、《SisikUlar Tangga》(诗选,2014-2015)。其中《Istri Muda Dewa Dapur》(《灶王爷的娘子》)一书,通过15篇交揉童年记忆与丰富神话的短篇故事,描绘出客居印尼邦加岛的华裔社会与中国文化传统,字里行间,潜藏了新移民第二代的创伤、孤单、与成长的现实挣扎。

汤顺利的这些作品多在描写邦加岛的故事,关於童年记忆、传说、移民与殖民歷史。他常碰触敏感议题,但也坦言创作並非为华裔发声,也不只为了批判。

身为邦加岛客家人,他身上绑缚著多条文化的根:一条繫在5千年的中华文化,一条繫在客庄的厅堂横樑上,一条扎在邦加岛的泥土中。身为笔耕者,他选择冷静观看各族群间的互动,透过书写,釐清他们之间的因果与善恶。

汤顺利诗作《Dongeng Peranakan》(海外华人童话),陈述邦加岛客家第三代的心境。早期来到邦加的中国移民,总期盼在异乡挣到钱后能衣锦还乡,落叶归根。然而,身为原住民与荷兰统治者之间夹缝生存的族群,出草与劳动剥削的血汗,逐渐谱写成邦加岛客家移民的歷史。如果落叶无法归根,就让它落地生根罢!

汤顺利创作中的《Kampung Halaman di Negeri Asing》(异乡的故乡),不仅描写邦加岛的客家人,也描绘了“华侨归乡”建设新中国,及国共分家后,家族离散分裂的故事。这不只是一部家族史,更是印尼、中国大陆与台湾间错综复杂的大江大海。透过认识自己的歷史,去建构自我认同,汤顺利写作的初衷无他,如此而已。

印尼华裔族群迷惘  “我们,到底是谁?”

名字,是他一生的捍卫,因为“汤顺利”这个名字的背后,有太多故事等著被写出来,等著我们去反思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如何与世界对话、如何与生命搏斗,並写下自己的歷史。

2015年底,汤顺利曾经获得台湾文化部“翡翠计划”荐邀后,赴移民局申请护照时,却受到刁难,理由是:“你不是印尼人吗?你怎么会有中文名字?”因为作家身份,这件事见了报,由於攸关族群敏感议题,他很快接到移民局官员来电致歉,才取得护照。

汤顺利的祖父来自广东蕉岭,1926年初至邦加,迟至70年代末才正式取得印尼公民身份。汤顺利一出生便是“印尼人”,但他的迷惘──华裔族群在东南亚曖昧不明的定位,与他个人身份认同上的追寻,同时也成为他长久以来创作的原点:“我的祖国在哪里?印尼政府把我们当外国人,到了中国大陆或台湾,他们也把我们当外国人。我们,到底是谁?”

1945年,也就是印尼独立之后,大家注意这个年代,他的爷爷从1916年就已经去印尼了,也就是已经在当地很长一段时间,可是印尼独立后,华裔除了还是经常被打扰之外,他们每个月都一定要持居留证,去处理这个事务的有关单位报到,意思就是说:“我还在这里,没跑掉。”

歷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件事,在1960年前后,印尼出台195910號总统令PP No.10,限制华人乡村贩售商品、做生意。当时的中国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中国想派船到印尼將侨胞接回去。很多人为了回祖国,就申请归国证明。

由於印尼政府的新政策使得很多华裔无法自由的买卖,经济上已经有了影响,一度印尼变得非常萧条安静,经济也岌岌可危。当时的印尼总统是苏加诺,他后来和北京政府交涉,希望能修正这个不友善制度,將华裔留在印尼。这反映了一个事实,就是其实印尼的华裔跟印尼经济真的非常息息相关,是没有办法切割的关係。

汤顺利说,申请归国证明的人是他的爷爷──汤锡荣先生。这些人都已经填好归国证明,但最后却没有用到,因为后来两国关係加剧恶化,最终断交导致后续的中国接侨船没有来,他们也没有回到祖国去。

无法用中文写客家话 印尼客家裔创作印尼文学

邦加其实蛮大的喔!

在某些区域完全是客家人的世界,可是不只有客家,也有福建人,甚么样的人都有。但因为客家人佔多数,所以这些人全部都会客家话,因为不用客家话他们就不能沟通了。除了印尼语,这个地区的通用语言就是客家话,连很多原住民也讲客家话。

像顺利的妈妈,年纪很大了,除了客家话,完全不会其他语言,她的邻居是马来人,都用客家话跟他妈妈沟通,常常帮他妈妈处理一些事情。不过,有很多离开这个客家区的客家人,到了城市或者其他地区之后,就不再使用客家话了,他们的小孩也不会讲,以后长大就只会讲印尼语。

他第一个母语是邦加勿里洋客家话(河婆口音),第二种学会的社交语言是邦加马来土话,然后上学之后才开始学他的第三种语言,也就是印尼普通话。他会讲客家话,但他没有办法用中文把客家话写下来,这是一个创作上的困难。他说他的作品不是客家文学,因为他认为自己没办法用客家的文字创作,所以只能算是印尼文学的一个类型,是印尼客家裔的人创作的印尼文学。

邦加多民族和谐相处

在邦加的华人非常多,经过了这么长的岁月磨合,客家人跟本地人跟原住民,一起为生活打拼,其实感情非常好,所以宗教从来不是那边的一个议题。当地原住民大部份是穆斯林,像开斋节的时候,华人会被邀请去他们家里一起庆祝,然后华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这些穆斯林朋友也都会到家里来,这种状態是很普遍的。

通婚的情况在邦加也非常普遍,也就是说,大家的关係就跟亲人或兄弟姐妹一样好,宗教不是一个需要被討论的事情,即便宗教不同、种族不同,都不是问题。你可以在他的村子里或是镇上,看到教堂、清真寺或寺庙全都混在一条街、摆在一起,感觉得到那种和谐的气氛。

(印尼星洲日报报道:塞北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