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2日星期四

“华文星火”志愿者赴海外精彩讲述新时代中国春节故事


2018/04/12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

志愿者在泰国四色菊府设立首个华文星火公益书屋。
在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福建省侨办的大力支持和腾讯公益众多网友的关心帮助下,“留根工程”志愿者行动项目于20182月再次启动,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积极响应,以极大的热情返回到住在国开展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由华侨大学华文学院21名留学生和7名中国学生组成“华文星火”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实践团,分赴泰国、印尼、老挝3个国家5所中小学开展以“回家过个中国年”为主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志愿服务活动。本次活动通过留学生的“他方”视角,用“接地气”的方式,让世界人民感受到春节文化的欢乐、祥和、喜庆,让中国春节故事听得懂、听得进、传的开。
一,行前系统培训,保障志愿服务质量
126日下午,龙舟池校区的学生开放食堂——“华文味道”餐厅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境内生手把手教境外生队员们准备着一桌年夜饭。本次寒假实践活动中将开设中华美食课,让“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们在“中国味道”中体验团圆和美的中国春节。为了回国能做一桌中国菜,境外生学得格外认真,老挝实践队的队长娘圆圆说:“这次将是我们第一次在老挝开展实践活动,我们一定要好好学,回国做给志愿者们参加中国美食课程培训学生们尝尝。”在境内生队员的耐心指导下,他们学会了西红柿炒鸡蛋、蚂蚁上树、可乐鸡翅、红烧茄子、辣子鸡等中国家常菜。境内外生还一起和面、揉面、擀面皮、包饺子,最有年味的饺子传递的是浓浓的新年温暖。经过一个下午的努力,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中国菜、一锅锅热气腾腾的饺子摆上了桌,老师和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共同品味这顿特别的年夜饭。做饭之余,境外生队员们还通过剪窗花、写福字、贴春联、猜灯谜、挂做饭红包灯笼等不同的方式学习和感受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
16日至7日,作为华文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拓展和延伸,手工课陈辉老师集中为队员们讲授中国传统手工课程。队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互相配合,用看似普通的红包袋做出了一个个精美的鱼形灯笼。在培训期间,队员们还学志愿者们在校参加手工课程培训会了手工剪纸、中国结等,队员们还不忘记录下制作的过程,为了回国后能够更好的教给实践地的学生们。印尼实践队队长李伟汉兴奋地说:“老师不仅教我们怎么制作鱼形灯笼,还跟我们讲解了鱼形灯笼的含义。‘鱼’的发音跟‘年年有余’的‘余’是谐音,并且鱼型灯笼中间有一个中国古代钱币形状的方孔,这就是在传达一种美好的祝愿。中国文化太博大精深了,我已经迫不及待要回国讲给学生们听!”
为了让境外生队员们在实践活动中讲好中国故事,在出发前为队员们开设了教学技能培训课。127日上午,华文教育系副主任张娜老师为境外生队员们详细讲解了备课、授课等课堂技巧,并且有针对性地解答了队员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队员们受益匪浅,也对即将到来的实践活动又增添了一份信心。队员们纷纷表示,感谢学院提供了这次教学技能培训的机会,不仅对本次实践活动大有帮助,也能让他们不断吸取经验、总结经验,传授给今后延续活动的队友们,有助于今后活动的持续推进。值得一提的是,境内外队员们还合作制作了手绘教材《华文星火手绘本——欢乐中国年》,让学生们能通过形象生动的简笔画配合着队员们的讲解来直观感知红火的中国年。
二,以春节节庆文化为载体,有效传播中国文化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新时代,春节文化的海外传播也有新气象。日前,中宣部、国新办启动2018年春节文化走出去工作,把新时代的春节故事讲述得更加生动精彩,增强中国形象的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国家软实力。“华文星火”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实践团创新海外春节文化的讲述和传播方式,将春节故事由“祖籍国”搬到“住在国”的课堂上,让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老挝边远地区学生近距离体验了一把别具特色的“中国年”。
129日至22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新加拉惹巴厘陵国立第一高中的48名学生体验了为期5天的“中国年”主题活动。剪一张中国元素的窗花、做一桌香喷喷的团圆饭、吃一碗热腾腾的自制手工水饺、写一副中国书法春联、赏一台学生自导自演的中文节目……,在这所巴厘岛北部的该校唯一的华文教师向队员们了解手工课程情况中学,第一次洋溢着浓浓的春节气氛。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堂体验春节文化。迎春经典诗词诵读,春节习俗和文化,窗花剪纸、灯笼、中国结等手工制作,写春联,做团圆饭等等;二是回家过个中国年。鼓励学生们将课堂上学会的中国春节故事讲给父母和朋友听,将亲自制作的剪纸、灯笼、春联等带回家,表达对父母的爱。三是队员们走进当地学生家庭家访,加强与当地学生的交流。志愿者们到当地市场采购中国美食课程的食材活动在当地取得良好反响,峇厘陵国立第一高中校长I Putu Eka Wilantara M.Pd表示,学生们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对中国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特别是对中国春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队员们的生动教学,激发了学生的中文学习兴趣。他提出,希望队员们每年都到学校举办这种活动。该校高二的Arland同学表示,“我以前看过一些中国春节的活动,但是不懂得是什么意思。在这次课堂上,老师们一边带我们体验中国春节的风俗,一边为我们讲解这些习俗的由来。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有机会去中国留学”。
22日至211日,泰国四色菊府的Thungchai Phitthaya Ratchamangkhala Phisek SchoolSirattanawittaya SchoolChullamanee School900余名学生体验了为期10天的“中国年”主题活动。队员们用自己所画的绘本《华文星火——欢乐中国年》讲述中国春节故事,用学员们做的春节手工装点校园,校园里洋溢着浓浓志愿者深入当地民众共度中国春节的春节气氛。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堂体验春节文化。包括迎春经典诗词的诵读,春节习俗和文化的了解,饺子、汤圆、长寿面等传统年食以及红包灯笼、剪纸窗花等传统年货的制做等等。二是回家过个中国年。鼓励学生们将课堂上学会的中国春节故事讲给父母和朋友听,将亲手制作的灯笼、剪纸等带回家,为父母做一道传统中国菜,享受全家团圆的温暖幸福。三是队员们走进当地贫困学生家庭进行慰问,加强与当地学生的交流。值得一提的是,实践团成功探索“互联网+华文教育”的新模式,“中华文化网络公益课堂”在Thungchai School落地。远在中国的汉语老师通过互联网为Thungchai School的初一学生呈现了一堂生动立体的中国春节文化课程。志愿者走访困难学生家庭网络课堂让当地学生能够更近距离了解中国四色菊府中等教育部部长Wichian Boonmark先生出席了Thungchai School的活动,对活动高度评价。他表示“活动不仅传播了中华文化,也让学生开拓了视野。现在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中泰关系日益紧密,汉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希望全国其他地区可以以Thungchai School为模板,把这个活动推广到各个学校,更好的推广中华文化。”Sirattanawittaya School的初一学生Meilin同学表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中国春节文化,我要把我做的鱼灯笼带回家。我喜欢给我们上课的泰国小老师,我以后也要去中国留学”。
22日至9日,老挝留学生远赴北部的乌多姆塞省芒塞学校展为期一周的志愿服务活动。这是“华文星火”实践活动第一次在老挝举行,尽管参照泰国和印尼的情况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志愿者们还是遇到重重困难。当地学生第一次体验中国脸谱绘制芒塞学校的学生大部分从未上过汉语课,但是有些学生是华裔家庭,汉语基础较好。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志愿者既要考虑到汉语水平好的学生,又要照顾到初次学习中文的学生。由于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在设置文化课的时候,在原有的书法课、手工制作课的基础上,还加入了互动性更强的活动,例如教学生们跳中国舞蹈,制作中国美食等。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三,海内外媒体广泛关注,
自活动开展以来,受到泰国全国性报纸Timenews和泰国最大中文门户网站泰华网、印尼的全国性日报Jawa Pos和巴厘岛报刊Radar BaliExpress以及华文报刊《千岛日报》等海外媒体对“华文星火”系列实践活动进行了报道。此外,《福建日报》、《福建侨报》、《厦门晚报》、中国网、新华网、东南网、新浪网、中国侨网以及厦门广播电台、人民网视频等多家国内媒体也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此次寒假实践活动中,“华文星火”的志愿者们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一是设立了“一带一路”国家边远地区华文教育基地,在泰国四色菊府、印尼巴厘岛挂牌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实习基地”和“中华优秀文化海外传播基地”。二是成功探索了“互联网+华文教育”,一堂中国语言文化网络公益课堂试课成功,让我们得以将优秀华文教育资源从中国内地源源不断地输往泰国当地。三是开辟了“华文星火书屋”,为当地学校捐赠了百余册中文学习教材、中文图书,为该校汉语老师的教学提供了有益借鉴,也让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能了解中文,喜欢中文。

(国际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