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1日星期三

坚持华文教学的初心



——参加广福学校周年校庆侧记

2018/04/10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
林俊盛伉俪和基金会负责人,老师合影。
旅雅同乡互助会主席杨应智(左)向校方捐献投影机。
师生合影。
41日,我和亲友们回到廖省宁岳县扫墓,遇到了从国内外各地回乡祭祖的久违了的同学、乡亲,欢愉地相互问候、叙旧。更让大家高兴的是,能够参加广福学校为配合乡亲们回乡时限而提早一天举办的8周年校庆联欢晚会。
隔天晚上7时许,各路嘉宾、乡亲陆续来到去年刚启用的,能容纳约600人的礼堂。校庆晚会以马来族传统的迎宾舞开场,8名身穿马来装的女学生婆娑起舞,1名男学生则唱着质朴、宛转的歌词。接着是佛教形式简短的诵经,祈福。
庄严肃穆的国歌、活泼进取的校歌之后,广福基金会主席杨应光致词,感谢这8年来华社各界的支持和资助,感谢学校教职员的辛劳和贡献,让广福学校能在各种困境和考验中继续前进,并取得不少成绩,希望大家团结合作,再创佳境、更上层楼。
由学生们表演的歌舞节目,寓意深远、三语兼容,获得来宾们的热烈掌声。其中,身着红色短袍的小学生们一面朗读着《三字经》,一面徐疾有序地更换队列,让人眼前一亮;还有,一袭蓝裙的初一女生玛莎(Mazza)和沈芊慧合唱英语歌曲,优美的唱腔及音律,清晰的咬字和发声,表现不俗。
学生的文艺表演于九时半结束,参演的学生们齐聚在台上合影留念,并向来宾致意、谢幕,被各自的家长们接回家休息。晚会随即进入慈善募款的阶段。
为了补充学生们的课外教材,英得其利旅雅同乡会捐赠一台时价两千万盾的投影机,希望放映的知识视频能提升学生们的见闻以及学习兴趣。在热心教育的商家、乡亲参与下,当晚也筹得一笔可观的教育经费,能为尚未取得教育部津贴的广福学校减轻基金会的负担,也为聘请称职的教师铺垫一部分预备资金。
《国际日报》于42日刊登了意如香老师“印尼面临中文危机与语言安全了吗”一文,赞成红方老师对中国语言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潘文国教授于去年底在印尼的爪哇岛几处视察、访谈所作总结——《语言安全与中文危机》的意见,认为潘教授未到棉兰、廖省、坤甸采访,不应骤下“印尼华语将近遭到消灭的危险地步”的结论。
关于三语学校的华文教师,意如香表示:“过去在师资问题上采取的‘请进来,派出去’的方针,看到的更多是请进来的多,派出去的少的怪象”。“永远扎不下根来长期执教,是目前一个解不开的教学‘弊端’。 所以更应注重‘派出去’,而且应该以派遣在职教师为主(华裔或友族均可),他们已经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派到中国学习两年到三年,回来后就能长期扎根执教,这才是‘百年大计’”。
广福学校目前有6位华文教师,初中一班与小学部由“请进来”的2位中国志愿者教师及2位来自坤甸的教师负责,幼儿班则由2位“派出去”的本地“幼教”调理。不过,因为是偏远城市,“请进来”的年轻教师多数不愿待得太久,每个学年,校委都会面对华文师资期满、招聘、续约的难题。在“派出去”的师资方面,却又遇到人才难寻及华裔青年普遍不愿当教师的困境。
虽然面对师资困难的局面,在校董的坚持和督促下,广福学校的华文教学仍保持较多的课节,学生的华文水平能达到较高的标准。所以,该校初一班学生到省会北干巴鲁市参加《汉语水平考试》时,能顺利通过HSK4级的考核,多数还取得好成绩。
虽然面对各种挑战,广福学校校董们表示不忘初心,一定要把华文教学继续办下去、办得更好。希望年轻一代的接班人敢于担当、能够胜任,希望华文教师协调机构能为小城镇的三语学校处理好华文师资匮乏的问题;相信这也是多数三语学校共同的心愿。
古话说:“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三语学校在经历各种困难,克服人才瓶颈之后,一定能渐入坦途,看到璀璨的彩虹。

(林 45 写于廖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