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8日星期三

邦加檳中重建


——邦加檳中重建启动快车道举行签约与奠基仪式


2018/04/11 《印尼星洲日报》 
终於在重建合同签名及进行奠基仪式,这一切多么来之不易。43日下午,邦加勿里洞(Bangka Belitung)省会檳港(Pangkal Pinang),在忠义堂会议室及Sekolah Pembinaan校园,举行了旅雅檳中校友会与Yayasan Pembinaan教育基金会,共同签署合作重建檳港中华中学(檳中)合同的仪式。
终於在重建合同签名及进行奠基仪式,这一切多么来之不易。43日下午,邦加勿里洞(Bangka Belitung)省会檳港(Pangkal Pinang),在忠义堂会议室及Sekolah Pembinaan校园,举行了旅雅檳中校友会与Yayasan Pembinaan教育基金会,共同签署合作重建檳港中华中学(檳中)合同的仪式。
旅雅檳中校友会领导人凌贝利、谢美兰伉儷、黄添贤、萧慕陶,与Yayasan Pembinaan教育基金会领导人林金平、陈建龙、郭文平、傅財森等签署与见证了合同,主持与启动了奠基仪式。
这是邦加华社的一件大事,也是振兴邦加中华文化的一个红利,时间凝固这一刻,两方的精诚合作,是邦加歷史的佳话,万世流芳。
歷史將永远记住这一天,大家都明白,出了第四五代,后人谁还知道你们的大名?你是谁都很模糊。但建校的功德永在,你们播下的种子,成长为耸天大树会有时,但將来无论何时,子孙后代將永远记得他们,因为纪念碑上鐫刻著参与建校的前辈名字。
初衷不变
以凌贝利总主席为首的旅雅檳中校友会,成立的时间不长,是印尼各个华社中最迟的,但成立的初衷不变,就是为了復办1965年惨遭封校的檳中,几年来所思所为,无不是何时重建檳中,这是非常难得的坚持,令人肃然起敬。
毋庸讳言,好的想法不一定找到好的办法,的確也走了一段弯路,数次派团回邦加考察,探索了跟官府要回被侵佔的旧校址,甚至萌生买地想法,其实这些极不现实。
因为檳中旧址早已成为市政府的下属机构所在地,不可能要回来的;其次,邦加勿里洞的地价疯狂飆升,以邦加內外乡亲的实力,一时也难以筹足该天文数字金额。
笔者记得曾在印尼华文报纸,借报道烈港中华学校重建时,转达了檳港及香港部份乡亲的意见,就是希望檳中校友会学习烈港的经验,儘快把檳中重建赋予实施。
捷径可循
文章指出,雅加达的成功人士,合力重建烈华学校走的是捷径,即旅雅烈华校友会一方,和原1958年分离的印尼籍小学Setia Budi小学合作,用他们的地方及教育准字,以扩建的形式出现,还原烈华学校,结果一切都很顺利。
Setia Budi董事长魏保富也是很给力的一位乡贤,非常配合积极打通各种关节,並与旅雅烈华校友会各个理事,亲力亲为筹备及施工。
与烈华及Setia Budi的因缘关係相似,其实檳中与檳小(Sekolah Pembinaan前身)都是一家人,只是1958年印尼政府强制性地规定,中国籍与印尼籍的分开上学,才把原来的松沙地分校划为印尼籍小学,这个歷史渊源就是合作的基础。
皇天不负有心人,还好雅加达一方听进去这个建议,改变了思路,於是有了上述的巨大突破,凌贝利总主席作为雅加达多个顶级华人社团、华商会的资深领导人,见多识广,经验丰富,也虚怀若谷倾听多方建议,他审时度势,关键时刻拍板做出战略决定。
他即时召开旅雅檳中校友会大会商议,大家统一思想作出决定,与檳港Sekolah Pembinaan合作,在该校园內重建檳中校舍,成立檳中高中部,这实在是皆大欢喜,两方的目標都达到了,適逢SekolahPembinaan也正要升级为高中,即双贏也是优势组合。
须知,Sekolah Pembinaan也不简单,经过基金会与校方的多年努力耕耘,已成为邦加的名校之一,而且在檳港的私校中,教育部门的评比,它的小学是名列第一的,初中部建立时间才几年,也在一步一步名次靠前。
该校目前仍以华裔学生为主,占八九成,而友族学生也有一成多,其中还包括友族官员及友族社会精英的子弟。因为教学质量与校风之突出,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友族有识之士都愿意將子弟送进去就读。
知难而上
而且,在提出重建檳中动议后,邦加內外也有很多不中听的风言风语,认为这是不太可能的“梦想”的有之,观望的有之,此亦证明好事多磨,要办成一件大事,不可能一帆风顺,肯定有阻难。
但旅雅檳中校友会凌贝利总主席与印尼籍华裔小学Sekolah Pembinaan基金会的辅导委员郭文平,不畏讥讽打击,他们深明大义,知难而上,发动群眾一齐筹划,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终於促成此重建壮举。
郭文平觉得,自己作为最后一批华校小学生,对檳中仍感情怀,令他產生与旅雅檳中校友会几位乡贤所思所为同步的巨大动力。尤其他看到提出动议的乡贤及校友们均垂垂老矣,一方面为他们的坚持执著而钦佩与感动,另方面更觉得时不我予,决心要在帮助他们在有生之年实现梦想,故他坚定意志,诚心诚意地下决心一定要服务好他们。
郭文平也多次放下生意往返雅加达檳港,与凌贝利等领导人协商,不断地修改补充方案,也尽力做了一些调適,他的诚意与创意,也令凌贝利总主席欣慰及认可。
【后记】精诚团结,只爭朝夕
记得毛伟人的名言:“一万年太久,只爭朝夕。”这句话激励几代中国人,绝不屈服的共和国建设者,在经歷了几个时代的蓄力实干之后,终於迎来强势领导人习近平开拓的最辉煌与快速的发展阶段。
毫无疑问,毛主席的雄言,始终在引领中国人,才有今天的“厉害了!中国!”
的国力鼎盛,很多工农业、科技战线的骄人成果,贏得世界各国的羡慕,毛泽东的“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豪言壮语,终於得到实现。
建校最早(1907年)的邦加檳港中华学校,却是最后一个才实施重建大计。迟迟不见动静,令在印尼各地,乃至两岸三地及欧美的校友痛心扼腕。还好,磕磕碰碰几年后,最后开始发力了。
值得欣慰的是,邦加內外的华裔精英,达成共识,真正意识到要精诚团结,才能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否则还是纸上谈兵,一年復一年的拖延,年龄及精力都耗不起,我们还能等多久?俗话说:过了这个村,没有下个店。
捐助方式
筹备建筑的檳中部教室总共11间(包括教师办公室与校长室),每间教室7x8平方米,每间建筑费3亿盾,总计33亿盾,计划在1年或最迟1年半建成。
如有各校友会或华社领导,要捐助1间或23人(单位)合资捐助1间都可以。
有意捐助者,不计数目多寡,只要有这份诚心,就感激不尽,捐助的资金也可分期交付,以后每间教室都刻上捐助者芳名为纪念。
希望大家为我们子孙后代的华文教育做一点贡献。谢谢大家!
捐款银行户口:BCA4190043041,名:WILLY TAMBLIN ENNY MARSUDI DJAJA
(印尼星洲日报/春雨绵绵(香港))


邦加檳中重建(二之二)

——旅雅檳中校友会会议务实群策群力把握建校良机


2018/04/11 《印尼星洲日报》 
邦加檳港中华中学1957年的老照片,寄托无数学者情怀的母校。
(厦门檳中校友谢美莲供图)
凌贝利夫人谢美兰女士称,他们回邦加签署合同的时候,与会的Sekolah Pembinaan教育基金会主席陈健龙(Wery)对他说,凌主席都82岁了,还在努力推动,他很惊讶也很感动。
美兰姐的確感到,因为旅雅檳中校友会成员,大部份都不在檳港,年纪都不小,没有能力管理,唯一的办法就是Sekolah Pembinaan全力管理。
总主席凌贝利认为,一个华社团体,平时搞一搞银会活动,唱唱歌、跳跳舞,让会员年迈之时,有个寄托地方,虽然平淡,也是几个不多的社团难得的常態,有积极作用;重大意义的事情,如重建华校等,不是经常能够出现的,必须把握住。
凌主席说,毋庸讳言,对於任何一件大事,每个社团內部难免有很多取向,想法不一也是正常的,所以要小心取舍,谨慎处理,理顺关係,在適当的时候做出正確的决定,这是领导人的社会责任。比如,这次重建檳中,採取与条件已经具备的Sekolah Pembinaan教育基金会合作,就是正確的举措。而任何不切实际,好高騖远的想法,自行寻地独立建校等,都是很难操作,也是应该摒弃的。
下面,也把檳中建校筹备委员会的《檳中的建校诺言》转载如下。

《檳中的建校诺言》
经过五年的悠悠岁月,旅雅邦加檳中校友会在凌贝利总主席的领导下,终於走出了“建校梦”的圈子,虽然只是一小步,也表现出巨大的决心,和无私的作为。这次的建校活动也得到邦加地方政府,尤其是省长的大力支持和祝福。教育是强大国家和民族的重要因素,希望日后的华裔学子能和主流社会人士融合在一起,为建设和平而繁荣的印度尼西亚作出贡献。
邦加岛人口有100万左右,百分之三十五是华裔。自从一九六六年檳中封闭之后,半个世纪华文的高中级学校再也没办起来。不少华裔学子只能赴外埠继续求学,经济条件不好的就失去深造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旅雅邦加檳中校友会採纳培育学校的合作建校草案,开始为建立高中华文班筹备各项有关措施而行动。十多年来培育学校的教育成果是大家有目共睹,各方面的优异成绩,也成为本会选择的首要条件。
建校的实际行动应以经费这款项目为重点,我们希望能得到各方名流的支持和赞助。这次建校活动,我们为自己订立工作口號“默默耕耘,无私付出”的標语。在全体筹备建筑委员会工作者的努力合作下,相信这个目的很快就会实现。
建校是我们全檳中生的夙愿,在这迟暮之年还能为华文教育作出一点贡献,真是无限兴奋。
最后我们號召全檳中生团结起来,和雅城的社会贤达合作,为这个崇高的目標奋斗。

【印尼星洲日报/春雨绵绵(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