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4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989


华小发展停滞不前


2019/09/13 中国报/中言


福隆港华小周五顺利举行迁校动土典礼,教育部长马智礼和副部长张念群均到场见证,他们也保证教育部会协助计划增建和搬迁的华小。

目前我国约有1297所华小,由于政府在过去没有关注华小面对的各种问题,以致华小的发展多年来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华小数目更由1970年的1346所缩减至2016年的1297所。

学生人数减

一些华人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华小面对学生爆满和不胜负荷问题,有的华小学生人数超过3000人,学生上课有如“挤沙丁鱼”;但是,一些郊区的华小,却面临学生人数不足和逐年减少的问题,使到这些华小变成微型华小;在东马地区,一些在乡区的华小,土著和非华裔学生比华裔学生还多。

在华社不断努力争取和华商出钱出地的情况下,前朝政府批准了增建10所新华小,以及批准搬迁6所微型华小。此外,还有另外10所需要搬迁的华小,而福隆港华小即是这10所华小之一。

华社希望新政府公平对待各源流学校,根据学生人数和需求增建学校,包括国小、华小和淡小。

而政府对学校的拨款也应制度化,依据学生人数决定拨款多寡,这才能确保每名学生获得均等的资源分配,不会出现厚此薄彼和严重偏差的问题。

依需求建设

搬迁学校在其他国家是少有的事,也不会发生在国小,因为,如果根据需求增设学校的话,便是在有需求的地方增建学校,关闭无需求的学校。但在大马,开办新华小从来不易,才有搬迁学校之方案。

教育部应该均衡分配拨款予各源流学校,因为政府的钱,也是来自人民或纳税人;既然税收制度没种族区分,那拨款也不应区分不同源流学校。



求雨容易,承认统考难


2019/09/13 光华日报/言论

·~作者:骆冰


该怎么说我们尊敬的教育部长马智礼呢?很多教育部的事务他处理的不是很好,看到柔佛州干旱天气导致中部吗什水坝水位上周跌破危险水平,身为该区国会议员的教育部长马智礼率领穆斯林到吗什水坝祈祷,希望天降甘霖缓解干旱情况。

马智礼是新邦令金区国会议员,他在脸书贴文说,这个祈雨仪式是当地穆斯林发起的,希望能祈求上苍天降甘露。同时,他也希望全民一起为新邦令金民众的幸福祷告。身为该区国会议员,求雨本来是没有什么错的,至少他没有像之前那个巫师王,拿着一根竹子和一粒椰子出来“骗吃”,他是确确实实的为地方上求雨,错就错在他是马智礼。

这么说,不是要讲他的名字取得不好,江湖中人对这位教育部长有很多故事,觉得这位创意无限的部长总是该做不做,不该做的又做了一大堆。自担任教育部长后,他前后施行多项“不受欢迎”的政策,使得民众对他的印象不好、觉得表现不佳。加上他时不时会抛手榴弹,发表的争议言论使得国内种族感到不安与紧张,尤其是华社对他更是极为……有很多话题就是了。

骆冰有位网友看不过眼,就在脸书上批评教育部长率众去祷告求降雨。文字上固然有写出他心中的不满,只是担心有什么法律问题,骆冰在这里就省略好了。总之他觉得马兄是史上最差的教育部长,这跟民主行动党元老林吉祥的看法有很大的落差。林吉祥和另一位火箭学者兼文胆刘镇东反而觉得马智礼是最称职的教育部长,配合史上最佳的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这个组合无论去到什么部门,肯定会给大家带来很多“期许”。

政治人物的看法和见解,有时是超乎正常人或普罗大众的想像的。像马智礼这一号人物,绝大多数人现在觉得他表现不称职,林吉祥和刘镇东却有他们独到、又叫我们看不到的见解。或许再过多一段时日,我们可以看到他称职的一面,就像张念群那样,或许会有那么一天,我们才惊讶,她原来真的是史上最佳的副部长。

马智礼这趟求雨成不成?那个要请教他选区的选民了。只是在古代,老百姓对求雨活动可是深信不疑。每逢旱季,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会举行盛大的求雨活动。但是有一个人,他求雨也不是心诚的,只是为了安抚民心;这个人就是皇帝。

每当旱季到来,广大黎民百姓求雨心情急切。如果朝廷和各级官府不求雨,则会被视为不关心民生。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出现暴动。于是,每逢大旱,皇帝和各地官府都要举行各种求雨仪式。如果某官员求雨未得,则百姓认为其能力不够。但倘若皇帝如果求不到雨,那就说不过去了。因为皇帝是真龙天子、天命所归,是可以与天神对话的人。如果皇帝求不来雨,则一定要下“罪己诏”,言自己道德不足格天,政治不能尽善等等。

或许跟马智礼一起去求雨的可以考虑以下这个典故。每逢求雨,皇帝采取各种花式求雨仪式,往往拖上一两个月,甚至更久。这么长时间哪能不下雨呢?如果下了,即算是求来的!就像张念群说的,只要取得政权就会承认统考,一年多就这样说说唱唱过去了,承认统考这条路我们还是在一起走着。求雨喔,若不能即求即得,等吧,总有一天等到你。

有位老江湖说,求雨怕是比承认统考更容易。即使不能马上,拖上几天或几个月肯定会下雨。马智礼这一求是肯定会有回应的,只要天一下雨,那里的选民固然会更相信马智礼,华社千祈万盼的承认统考呢?怕是比求雨更难!

承认统考有这么难吗?说是不难,难是实现。承认统考的决定已经超越教育范畴,不是一般教育课题这么简单,而是政治命题。只能说,求雨容易,承认统考难上加难。



坚决对单源流教育说不!


2019/09/13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刘华才


日前巫统最高理事拉兹兰拉菲公开主张落实单一源流教育制度,并号召中央政府先在柔州实施。这种想法犹如活在石器时代,全然已和现代社会脱节!母语教育是国家独立时的遗产,而且在全球化时代,多源流教育才是对国家和人民最好的制度,而那些时至今日还在提出单源流教育论的人士,要么是要落实同化政策,再不然就是不懂得国家历史。

我劝请拉兹兰拉菲和其他主张单一源流教育制度者,张开眼晴看看周边国家,如泰国、柬埔寨、新加坡和印尼,这些国家在近几年来都已从原本单一教育制度逐步走向多元,国内已开始出现华文学校,但是大马却要从多元走回单元。

我重申,多源流教育不是国民团结的绊脚石,并质疑那些一味以“促进国民团结”为理由,主张在我国推行单一源流教育的人士,存有要将各族人民同化的隐议程。国民大学族群关系研究院创办人三苏安里博士接受马来报章访问时也曾指出,多源流教育体系是立国契约之一,就算果真有证据证明它破坏团结,但仍须维持多源流教育体系,只因它是立国条件,与其他条件如马来文作为唯一国语、马来人拥有特权具同等地位,不可以用任何理由去废除。

我也对拉兹兰拉菲时至今日还不知反省,继续发表伤害其他族群感受的言论感到失望,同时庆幸民政党已脱离国阵,不再与巫统为伍。民政党由始至终也将坚决对单源流教育说不!

与年轻人近距离交流

另外,未来的大选,各政党除了传统媒体,也会善用社媒的力量,因此民政党有意开办培训网红的课程,以便寻找有潜力的网红人才。目前有关课程还在筹备中,细节将在今年尾11月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公布。不仅如此,民政党目前探讨如何让民政大厦成为一个吸引年轻人打卡的地标,因为这也是年轻人热爱的社媒活动。

年轻人热爱成为网红,也爱在社交媒体上打卡,因此透过从这些管道接触年轻人,比起以传统方式灌输党政治及民主理念,更能让年轻人接受。这是为了让党领袖与年轻选民零距离,以便为下届大选铺路。

与此同时,民政党将有3名年轻党员“攻入”青年国会,以宣扬党理念,及传递年轻人心声管道。在这届的青年国会选举中,民政党鼓励8名年轻党员参选,结果有3名党员胜出,成为青年国会议员。青年国会议员都是以个人身份参选,包括民政党的党员,他们分别是来自槟州、吉打和砂拉越。

民政党年轻党员进入青年国会,对民政党而言是好的开始,除了让年轻人有平台体验国会和讨论国家课题外,也肩负协助讲解及提倡民政党理念的使命。领导层会定期和这些青年议员交流,将年轻人的看法传达给民政党,同时也将民政党所收集的年轻人心声带入青年国会。青年团也将会提供资源给青年议员,比如研究报告、数据等。

我鼓励年轻人即使不参政,也应多关注政治。毕竟从一出生、接受教育,到成家立业,到年老,都与政策息息相关。未来的全国大选随著投票年龄降低至18岁将会有更多的年轻选民和年轻的候选人,因此与年轻一代打成一片,让更多年轻人认识民政党,让党更加年轻化,打造第三把声音,继续为民服务。



校友:华小强力的后盾


2019/09/13 星洲日报/花城

~作者:黄家强·


在华人社会有一句话,就是华人一生要缴付两种很重要的税务,一种是政府鸠收的所得税,另一种就是华小的发展基金。

众所皆知,由于受限制于国家教育政策,我国华小从过去迄今,所获得的拨款并不多,即使恰好碰到有关学校是属于某名高官的选区内,所获得的拨款最多也比一般情况再多一些,堪称杯水车薪。

因此,学校每次要主办活动,要进行校内硬体设备提昇、董事部、家教协会、甚至校长,都必须“抛头露面”,到处奔走向公众、各界热心教育的善长仁翁劝捐。

相信上述情况,在华人社会根本就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对于很多国小出身的人而言,则算是罕见。

值得感动地是,一般上,华人若是碰到华小、华中、独中的筹款单位上门时,一般都会非常大方捐助,因为大家都有一种共识,我国华文教育能够从过去开始紥根,萌芽成长,一直走到今天,一直都有赖于华教人士坚持、华社在背后默默支持。

2012年的时候,当时马口启文小学要筹募一笔款项,兴建雨盖篮球场,以让学生们不用在日晒雨淋的情况下进行课外活动。最初,董家教及校友会只敢将筹款目标设定在20万令吉,不敢要求太多。

基于马口社团长年累月都一直面对各种活动筹款,因此,启小主办当局索性将目标锁定在校友,因为数十年来,从启文小学走出去的校友无从估计,如果一人捐助一点,相信很快就可以达到目标。

结果消息传出之后,竟然在校友之间引起巨大回响,很多校友主动联络同窗同学,给启文小学这个教育自己成长的母校,献上心意,而且形成一股社区话题,最终筹款额不仅到达20万目标,而且节节上升,一直到65万令吉,成为一时佳话。

最近,马口启文中学的雨盖球场陈旧,地面变滑易跌,而且线条模糊,一名在吉隆坡发展、事业有成的校友张志良及同是校友的工作伙伴在接获消息后,决定捐助9万令吉,将母校篮球场全面提昇,也当作饮水思源,回馈母校之意。

上述校友为母校出一份力量的例子,其实在华社里多不胜数,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我国华教多年来所面对的各种艰辛挑战不曾间断,当年自己求学时期,有赖先贤故人在后撑伞相助,让自己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如今自己已走出社会,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回首回望母校,看到如今华小的困境也和过去没有多大改变,很多人也开始接力,成为华教撑伞人,为下一代遮风挡雨。

这种一代传承一代的理念,在课堂上根本没有传授,而且不经历当中风雨的人根本无法体会。

所以说,校友饮水思源,永远都是华小最强力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