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8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 ~ 761


当世界都在承认统考


2018/04/05 南洋商报/评论

~作者:小二


全国第14届大选跫音愈近。统考文凭受承认的课题再被炒起。这锅杂味齐全的统考炒饭被炒了几十年,不但没有丝毫降温、发霉、过时,反而是越炒越热,越炒越香,越炒越爽。加入阵容的厨师除了朝野政党,还有董教总、民间团体、普通市民等,个个勇态十足,IQ零蛋。你炒我炒,没有一点新概念。

我们华社与华教也够可怜。一个统考问题,几十年来就被人当着是猫掌中的老鼠来玩,时擒时纵,被玩得半生不死。一会儿说水准不够,一会儿说不符合国家教育原理,一会儿说必须考获SPM 国语优等,一会儿又说历史课程纲要不符合本地色彩,一会儿又说只剩一里路,一会儿又说从来不会放弃承认统考,一会儿又说有些州属已承认统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原因?却没有人知道。不过也不需要知道,因为如果知道了就没得玩了。

其实,统考受承认的问题,以今时今日的时势看来已不重要了。反正世界各国著名大学都承认统考,接受统考生进入其大学深造,足以证明统考水准并不逊色。因此,统考生不必为升学问题操心。

无需争取国家承认

当然,争取统考受承认的另一个原因是方便申请进入本地政府大学就读。然而,放眼看去,每年被录取进入本地政府大学的华裔生可说是凤毛麟角。更甚的是,那些成功进入本地政府大学的华裔生,却往往被分配到一些冷门科系,与自己所申请的科系背道而驰。经过一番波折申请转系失败后,惟有重新定夺,改变主意,进入私立大专。真是费时费力,得不偿失。

再者,那些从本地政府大学毕业的华裔生,成功申请成为公务员的可说是寥若晨星。绝大多数华裔毕业生都向私人界寻求发展。但是,近来市上纷纷传言,私人界不大爱聘请本地政府大学毕业生。原因是这些毕业生一般上英文掌握力差,学术水准差强人意及适应能力不如人,而转向寻求私立大学毕业生。这对本地政府大学毕业生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基于上述原因,统考根本就不需要争取或是乞求有关当局的承认。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你越要求一样东西,人家不但偏偏越不给你,反而把你玩得团团转。承诺又承诺,保证又保证。最后又再回到起点,从头玩起。

希望有一天,有关单位敢敢宣布不再请求有关当局承认统考。只要统考本身把内部各机制管理好,把统考学术资格提高至世界水平,与其他世界级文凭学术水平并驾齐驱,成为各学术界相竞争取的目标。到时,统考文凭可以吊起来卖,不再稀罕人家承认或不承认,不再祈求人家的施舍。相信这张王牌一打开,对方再也没有本钱玩了。



华校有苦自知


2018/03/30 中国报/评论

~作者:杜婧


关丹县华小被教育局“点名”,不靠政府资源也有办法出手阔绰,让教学设备以时并进,要其他源流小学从中“取经”,这一番话,实该让政府自我反省,為何政府為国人提供免费小学及中学教育,学校还得向社会大眾筹款?

关丹县教育局主任莫哈末拉查利日前在一场学校考察活动中,要全场非华校家协成员、校长向华校学习,不再惯性的做“伸手将军”,希望国小能以“华校办学态度”為学习对象,日后能在教学器材上,与华校看齐。

华校何尝不希望也向政府拿钱办学,好不必再“厚著脸皮”向爱华教人士要钱?只需安心地做好培育国家栋樑的工作,只可惜华校每年能获得的拨款数额太少,為了软硬体建设,惟有靠自己、董事部、家教协会,想尽法子及名目,以筹款达到“从零变有”的目的。

这一路走来,华校各机构成员都是走得非常艰苦,有者藉助名望、有者通过坚持的精神,不断登门造访华社名人、商贾,以三寸不烂之舌徵求赞助,帮助华校将所需款项一点一滴的累积起来,其中所经歷的挫折心酸,曾歷经这一切的人士,都会有共鸣。

就如华校近年极力朝向精明教学,让学生也及时搭上21世纪教学的班车,不断想尽办法筹款购买昂贵的精明课室教材设备,為了学生的舒适,设法增建课室大楼、礼堂,连要价不菲大风扇也开始成了各校礼堂必备的设备,这可是花了校方不少心力,绝不是靠想一想,就能做到。

所以,别只见华校的“风光亮丽”一面,就断定华社钱多好筹款,实际上,各方為了华教所需,在幕后默默付出的心血、辛酸,才是真正应学习的代价。



希联的承认独中统考


2018/03/28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江振鸿


希联在日前正式推出的来届全国大选竞选宣言中承诺一旦执政后将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允许独中生以统考文凭申请进入政府大学及公共服务领域,但条件是须考获大马教育文凭(SPM)国语单科优等。

记得当年虽然砂拉越州政府通过招聘统考生为公务员来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时,却因为同样加上SPM马来语须及格的招聘条件,而遭到行动党的非议。

无论如何,这对独中生而言总算是一件好消息,也是一件较为合理及可行的解决方案,因为如果想要政府无条件(不想在课程大纲上作出任何的修改)的承认统考文凭,通过考获大马教育文凭(SPM)国语单科优等来让政府鉴定独中生的国语水准,可说是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

但这种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的方式如果落实,恐怕在日后将会引发了其他更多的争议的问题。

在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方面,或许问题不大,因为相信大家都了解,进入职业市场靠的不单只是一个人的学术表现,而是其在面试时的表现。

然而在进入政府大学方面,却会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届时政府大学在录取新生方面,如何确保在三种不同的录取评估系统(统考文凭,以土著为主的大学预科班文凭及以非土著学生为主的高等教育文凭)之间取得平衡和公平?

届时受影响的不只是土著学生,也包括持有高等教育文凭的国民型华文中学毕业生。

所以我想,作为长远之计,希联如果有幸上台执政,应该为现有的教育政策和制度来个全面大改革,包括推出一个统一的政府大学录取评估系统以示公平,而不是像现在般既有大学预科班文凭,又有高等教育文凭(STPM, 再加上又是一个不同录取评估系统的统考文凭,美其名是多元教育体系,实则乃乱七八糟,其公平性也无法令各方满意。

如果无法做到全面改革,那就不妨效仿国外,举办額外的大学入学统一考试(对学生们来说可谓晴天霹雳吧),让政府大学通过这项入学统一考试的成绩来录取新生以示公平。



一位华人青年的反思

——我后悔放弃了缅语  还好抓住了汉语


2018/03/26 缅甸《胞波网》

~作者:晏发浩


读书有何意义?或许你是为了一份职业,或许你是为了交朋友,或许是因为父母所逼…… 我虽然没有前辈们那样“崇高”的动机,但也有着“为跟得上时代而读书”的动机。

曾经朋友常问我:“你怎么还读书啊?你为什么读书?”我曾无言以对。如果是在现在,我会告诉你:学无止境,而且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值得我去研究去探索,更是值得我去感受它的美。

首先以古人的造字法来说,它分为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在这些造字法中,你能感受到先人的智慧。有一次,一位少数民族朋友与一位没有上过学的华人在讨论,那位少数民族以“好”字做了讨论的焦点,他说:“你们的汉字可真有意思,在文字中就能很清楚的知道其意义。比如好字,有子有女就是好啊!”那位少数民族他还感叹道:“可惜啊,现在已经年纪大了,如果在童年是有机会肯定会学好汉字……”这说明了中文造字法的独有魅力。

连一个少数民族,都对汉字有着不一样的评价,甚至对汉字啧啧称赞。作为华人的我又怎能不去了解它呢?又怎能听着别人在讲咋们的汉字,我却只能默默的听着呢?

读书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谋求到一分好的工作。可是有的朋友会问:“没有读书的人他们还不是有好的工作吗?他们还不是成了老板了?”

那我又问你:“每天报纸上的那些要求中文高中学历、缅文十年级的招聘,你敢去应聘吗?那些名声赫赫、工资待遇好却要求要有某某文凭,你又敢去应聘吗?”其实,读书就好像给自己多条路,当你选择的路多了,这条不想走,你可以走另一条。

我是一名缅甸华人,对于读书这一问题我有着很大的遗憾。我遗憾的是曾经有机会学习缅文,而我却用各种方式去拒绝,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却没有进到学校,天天逃课,逃课,最终我的逃课“打动”了老师和家人。后来在老师的劝说下退学了。那时候的我,可能是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退学了不但没有伤心,反而高兴得“如沐春风”!

如今,看到那些曾经既学习中文又学习缅文且坚持不懈的同学,令我感到非常羡慕。今天,他们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工作,他们可以从事中缅两国的工作,他们可以对不喜欢的老板炒鱿鱼……但对他们的羡慕也无济于事,因为那些逝去的机会已一去不复返,只能默默的感叹罢了。曾经虽然做了那么一件“傻事”,但如今的我,非常幸运,还能紧紧“抓着”汉语不放,坚持学习。这要得感谢那些默默鼓励及教导我的老师,是他们给我添加了一条一条人生之路的选择……

如果今天你在为“我为何读书”而感到疑惑,那你不如问自己“我不读书以后能做什么”,相信你在自问中,一定会找到你“为何读书”的答案。

(胞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