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6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1066


英化数理 风云再起


2020/02/05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王介英


当大家在“恭喜发财”、“新年快乐”,互道祝贺语的“祥瑞声”中共度春节之时,政治人物也不甘寂寞地把他们的“心声”与“政治议程”渗透到“祥瑞声”中,与众人一起分享。

虽然多数大人物尊重华人习俗,尽说那些令华人听了“很爽”、“很温馨”的吉祥话,但也有人“私心自用”乘机自吹自擂,报告自己给了华小、独中多少万、给了私立大专多少钱,用放大镜聚焦以邀功!不过,这位仁兄似乎听不到在他于台上自我吹嘘的同时,台下有人在心中提出一项“不可能的诉求”:“如能把拨给玛拉的62亿,挤出10%给华校,那我们就心满意足,谢天谢地了!”

正当大家一边忙着防卫武汉肺炎疫情,一边忙着过年之时,首相兼代理教育部长敦马哈迪医生悄悄点起“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重启“英文教数理”。华社、巫社里的许多人因此成了惊弓之鸟!

大家都知道敦马心中有几道过不去的坎儿,如芒在背、如刺在心,一直为此耿耿于怀,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跨过这几道坎儿:一是英文教数理,二是“弯桥计划”,三是宏愿学校。不过,这些毕竟都是曾被前朝掌权当局否定的“旧货”,现在他虽是“一人说了算”的今朝再次掌权者,但他真的有“起死回生”的能耐把这些“旧货”重新推出市场吗?

与笔者一样经历过以“英文教数理”的这一代人,都清楚知道我们的英语、英文造诣,并非从“英文教数理”这里达成,而是从上英文课,读英文作品、英文经典小说,经历过一个长期听说读写的磨练历程才修成正果的;若是出身华小者还要有一个恶补英文的过程,至少笔者是如此。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数理课涉及的英文并不多。

数理课涉及英文不多

数据会说话,经历也同样会说话。当年敦马推出的英文教数理计划的那些243方案,已在实践中被证明不可行,因为学生不但英文没有提升,数理反而倒退,难道前车之鉴要置之不理,就因为它是敦马的计划就要倒行逆施,强推付诸实践吗?

数理科目涉及抽象思维,必须从一开始就以孩子熟悉的语言来学,借以奠定基础,因此,用孩子的母语教导是最佳的选择。数理一环紧扣一环,加减没学好,乘除会触礁;代数没掌握好,微积分不可能进行,物理、化学中的方程式也会因此成为解不开的谜团;更重要的是,中间任何一环都不能出差错,否则就再也走不下去。

这已有教育界的理论数据作为依据,不是天纵聪明的政治领袖能推翻得了的。何况在今天的大马英文教数理的师资严重缺乏,敦马又何必一意孤行呢?中学以及大专推行“英文教数理”,笔者不反对,但小学绝对不行,各族人民必须群起反对,并坚持到底!

(作者为马大中文系前讲师、优大中文系前助理教授)



马哈迪与英化数理


2020/02/05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刘惟诚


上周五(31日)正值农历正月初七,既是人日,也是很多华商设宴捞生的日子,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捞得风生水起,而一些上班族也会与同事、友人相约捞生,冀望来年步步高升。然而,在这个华社仍在庆祝农历新年的日子,首相马哈迪突然在脸书上载一则令华社感到讶异的视频。视频里,马哈迪正在主持着前一天进行的教育部管理层特别会议,并特别表明了教育部需在数理科中推广英文使用,暗示着政府有意重启11年前喊停的英语教数理政策(PPSMI)。

华社之所以会感到讶异,是因为这视频的出现很耐人寻味。其一,马哈迪在没有任何预警和说法的情况下,透过脸书上载只有教育部高层能出席的内部会议,这种主动将政府高层议事内容公诸于世的举动在过去相当罕见,且视频还是透过马哈迪本身的脸书发表,而非透过其他更正式的管道,如教育部官方脸书;其二,上至副揆旺阿兹莎,下至副教长张念群,都急忙澄清政策未定案,而一众内阁成员也表明不清楚议事内容,这说明此事并未提呈内阁讨论。

第三,既然议题并未进入内阁会议议程,表明此事未经讨论,部长未经知会,何以代掌教育部的马哈迪,要急于将未定案(未讨论)的议题公告天下,而且还要选择绕过正统的官方管道?其四,教育部要拟定重大教育决策前,一般都会先征询特定教员,为了不加重教员负担,他们会尽可能选择校务较为松动的年杪或年头,而今中小学进入新学年不久,学校也刚结束农历新年假期重开,各校校务仍未进入最忙碌的阶段,所以选择在这时机发布视频,也很令人玩味。

当然,作为大马政坛中政治与行政经验最丰富的领袖,马哈迪出牌虽然偶尔会不按牌理,但他每次都会看准时机才出牌,所以对我而言,这当中或许带有两层意义。首先,马哈迪刻意发布“疑似”要重启英语教数理的讯息,以用作试探马来社群的反应,因为这毕竟是18年前所拟定、推行的政策,他有必要重新测试民意,看看民间是否仍对英语教数理反感,而且有一点要注意的是,马哈迪在视频内议事时并没有斩钉截铁地提出“要恢复PPSMI”。

反之,他只是一再强调“要强化英语使用”、“要用英语教数理”,所用词赋其实相当模棱两可,马哈迪在视频发布后还保持沉默,任由民间议论,以便从中观察舆论发展,若反弹声浪太大则可表明民间过度诠释内容,会先研究才重启,若反弹声浪不如当初,则水到渠成,他能够趁着教界最松动的时机,召集和征询教员、专家,以便重新拟定并启动英语教数理,可谓进退两相宜。至于第二层意义,就是能够观察内阁部长、土团党和希盟领袖对其教育政策的反应。

熟悉大马政治的人都知道,马哈迪从未隐瞒自己对英语教数理的追求,而且推行意志如钢,他必须选择能够落实、支持和顺应其意志的领袖担任部长,恰巧,内阁又因为原任教长马智礼的请辞而随时改组、土团党党选也在进入倒数计时,所以透过发布这个谈话除了可以测试盟友反应,也可以验证土团党部长诸如赛沙迪等领袖的忠诚度,就算马哈迪想重启PPSMI的想法再度遭遇反弹而胎死腹中,这些讯息也可以用作其在下一轮改组内阁时的参考。

马哈迪虽然未曾放弃英化数理,但我觉得在现阶段,其仍就是否重启PPSMI而在试探盟友、民间(特别是马来社群)和舆论的反应,而在收集反馈后他就会在新教长上任前决定,是否重启PPSMI,或采用按反馈修订后的PPSMI 2.0,至于其推行速度则取决于民间的反弹声浪是否强烈,因为今时不如往日,土团党在马来社群中站脚未稳,又频频受到巫伊合作的威胁,令马哈迪缺乏2002年强推PPSMI的本钱。换句话说,马哈迪在重启PPSMI的过程是不会顺遂的。

我本身是对英化数理持开放态度的,但因为教育部过去的表现,以及朝令夕改的教育政策,而让我对相关政策有所保留。当然,我也相信华社和马来社群在教育方面并非铁板一块,只要确保政府在推行任何教育政策前,能够在师资、教材、设施等软硬体方面做好万全准备,并且就教育政策的拟定展开广泛、全面的公众咨询,给予明确的教育指引和不边缘化母语教育的保证,则依然有机会说服人民再度接受PPSMI



31亿试验 英语教数理


2020/02/04 光华日报/言论

~文:董恪宁


反反复复的U转,是马来西亚的政策特色,教育亦不例外。偏偏寄身部门的爱迪生们多的是,灵光一闪,独辟蹊径的新见随之立马推出。万一此路不通,没有关系,不妨重头来过,再玩一次。

但是,一来一往,一张张账单,纷沓而至。上一回的英语教学数理,也正是这么一回事。应行动党太平国会议员倪可敏律师2008514日身在国会提问,副教育部长拉查里伊斯公布,国库为此至少支出31亿令吉。

当中,仪器占22亿1千万、津贴6亿3800万、培训3亿1700万,以及软件240万。据此推算,这一大笔钱,足以承建半条南北大道,四座武吉加里体育馆,10座吉隆坡塔或双峰塔(KLCC)了。可惜,绩效显然有碍观瞻。

2006年,教总发布〈华小数理英化教学问题调查报告〉揭露,84.4%的华小坦告学生掌握不了英文,影响数理之学习(页71);65.6%的学校坦言备课不及,“学生无法吸收” (页75);72%者直言此事连累华文程度(页76)。

20081028日,时任沙登国会议员张念群发表〈英教数理政策:问题的症结〉援引报告,再次指出2007年的小六评估考试,全国多达29.35%的学生的英文不及格。

小时如此,大了如何?张念群说:2007同年的PMR,英、数、理不及格的人数分别高达51.65%46.41%47.12%。“其中,玻璃市、吉打、吉兰丹、沙巴和砂拉越的不及格人数都超过50%。”

教育之所以(被)搞成这样,只剩下我这边OK你那边不懂怎样,关键显然是在误诊:病因虽是出自有待确定的冠状病毒,医生一直将之当作一场普通感冒。磨蹭拉扯,病情自然不见一丝的改善,而是变本加厉,越是沉重。

然则,肇因所在,层层叠叠,环环相扣。林洁心副教授、Fatimah Saleh博士与陈娇雁博士合撰《从小学行政人员、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探讨英化数理教学》(吉隆坡:华研;2007)发现,师资的素质,恐怕颇有问题。

报告言:443位教师里,仅有12%自认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英文书写之能力可列优等,也仅有区区的11.4%。同时,承认会话与书写“差强人意”者,高达18.1%-20.2%

再往前看,仅有 23.6%-36.9%的老师心存信心以英语教授数理,大约27%-39.8%认为英语教授数学“很辛苦”;46.3%-57.9%自觉确有必要进修英语课程,以提高本身的英语能力(页14)。

程度既然这样,教学的狼狈,也就可想而知。举例言之,老师掌握的词汇和术语不足(47.9%)、教师甚至无法正确地以英语讲解数理的概念(38.8%),而且,他们当中,有的文法不好,有的拼音欠佳(18.1%)(页12)。

如此这般,将就将就,得过且过,学习如何,思之自明,迨无异议:87.8%的学生,无法跟上课程的进度,75.2%者的英语不灵光,解答数学七成眼高手低,力不从心(页12)。

时光荏苒,倏忽n年,窠臼依旧,桎梏不改,沉痾宿疾,兜兜转转。教育工程的满目疮痍,一目了然。好不容易,当年的软着陆,就要告一个段落。此时此刻,反倒想要回头,可能吗?

虚不受补之理,不仅是在适用调理身体,也是行政的指引。广大师资的体质,如果没有改变,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想要再投入再一笔31亿令吉以重蹈覆辙,难道大结局将会大逆转,还是因此腹胀屙泻?



一将英文棒棒万骨枯


2020/02/05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许国伟


2002年时,时任首相敦马哈迪医生提出英文教数理的概念。

2020年时,再任首相的马哈迪用代教育部长身分谈教育改革观念,再次提到用英文教导数理科。

虽然马哈迪没明确表明何时重新落实英文教数理政策,但他清楚表明数理科教学上將使用英文。

想当年,马哈迪可说是赶在卸任前,敲定涵盖所有中小学都要英文教数理政策,而且推行后官方不时唱好政策的成功。

可是,民间组织有不同的看法。

2005年时,马来文教育与发展大会上,就有马来学者指乡区马来师生被迫以不明白、不熟悉的语言上课,乡区国小生出现严重的学习障碍,影响数理水平和学习进度。

甚至,大会也提出有超过50万名国小马來学生辍学,无法升上中学的惊人说法。

243”方案效果未达预期

2006年时,教总的调查研究及资讯组发布文告就提到,根据 282 所华小的回馈,“243”方案其实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到了2007年时,时任巫青团副团长凯利,更在巫青大会直接说英文教数理政策看不到成效,政府就应立刻转換改回马來文教数理。这已显示,英化数理政策对马來社群带來的反效果,已让巫统都感受到压力了。

到了2009年,时任教育部长慕尤丁宣布,自2012年起,各源流小学将恢复使用母语教授数理,国民中学会以国语教数理。

当废除英文教数理最终定案,教育部的统计是:全国近7500所小学只有不到5%,全国2192所中学只有不到9%是全面使用英文教数理,整个政策的效果只有2-3%。言下之意就是失败了。

如今,敦马看來有意重启英文教数理,而青体部长赛沙迪大表支持,更声称自己是这政策下的成功者,英文棒棒的。

看着成功楷模赛沙迪的胜利人生,固然让人激动,直呼英文教数理政策棒棒的。可是,我们也想问一问:当初那些跟不上进度,结果落后甚至辍学的学生,后來怎样了?

一个效果只有2-3%的政策,堪称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政府若要重启英化数理政策,別只是拿赛沙迪的成功说事,更要看的是当年慕尤丁当教长时对这项政策的研究报告,先解决当年失败的原因。

別再拿整整一代人,当教育政策的白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