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日星期四

马汉和竹叶双语文集突袭特殊时代风采


——卜汝亮推动文化交流扮演积极作用

2020/06/28 《印尼新报》





21世纪,印华文坛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时代现象,写作者先后岀版双语文集或诗集,其中卜汝亮先生扮演了积极推动的重要角色,本文在介绍两位双语诗文集作家后,也将进一步论述卜汝亮先生的岀色工作。
最近,我先后接到马汉先生的著作〈乡情〉双语文集和叶竹先生的双语诗集〈金河诗丛〉之一,深深感到我们这代人生在“任人处治”的时代,“多少血泪从伤口中白白流去、多少哀嚎不再牵动一丝良知—-,这跨世的遗传旧创,究竟何时才能复原?”(引自叶竹诗篇“烏雨傘”)。
确实,中华文教受到当权者摧毁,新一代无法读懂老一辈的心血结晶,不得不翻译成印尼文,让子女读懂,让族群加强交流合作。
马汉文集〈乡情〉热爱马达山马汉名马桂汉,祖籍广东海丰市田心乡,1943年出生在棉兰,先辈曾被安置在“日里烟园”工作,蒙受荷殖统治的压迫。他只读到初中就不幸停学,靠坚强自修和勤奋写作,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已写了不少作品发表在苏北报刊,苏哈托政权之祭〉,悼念巴厘岛大爆炸的死难者,叶竹写道:“九一一遗传的十月,纷飞的血肉在风中哀歌,碎乱的脚步来不及惊呼,烧焦的躯体已成了一具具黑雕——,为何文明已病入膏肓?”,詩集中图文并茂,颇为优雅。如诗赠寒川兄,放上了寒川的近照。
叶竹后定居在泗水,成为东区文协的领导人,可惜未有新诗集出版,希望继续坚持发挥才华,为印尼人民的风风雨雨大声呐喊,表达心声。卜汝亮积极投入主流社群文化交流从多位写作者出版双语文集和诗集,让我们想起了名作家卜汝亮的杰出表现。
卜汝亮先生在1966年华校被封闭后,从90年代开始,他积极投入了文化交流的工作。他一向认为:印尼华族是印尼民族的组成部分,也是印尼国家的主人翁。印尼华人的文化工作必须符合华族在印尼长期生存的需要,一方面传承中华文化,一方面融入印尼各兄弟族群的文化之中,与之加强交流。卜汝亮长期以这种信念积极从事文化活动,对印尼华族文化与其他族群文之间的交流工作十分重视,具有強大冲劲和创意。
卜汝亮在1994年与温启逸一起,成立了花城歌咏队,开始了他的文化之旅,他们的歌咏团演唱的巽他族歌曲,得到巽达观众的赞赏。1998年后大力开展文化交流工作。
他倡导和组织的文化和文化交流活动于1999425日在"BandungPermai"酒店礼堂举行的万隆文学爱好者俱乐部成立大会上打响了第一炮。这是万隆华人社会首次公开的华族文学文化聚会。1999822日在RumentangSiang艺术馆的演出活动,是万隆首次华族与其他兄弟族群合作,同堂演出、同堂观赏的诗歌、歌唱和舞蹈的文艺演出。而于2000229日在Eldorado运动场举行的有千余观众的大型演出,也许是印尼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首次完完全全的中华文化大展示,是由华族和各兄弟族群合作共同举办的。过后,他通过各种渠道把中国的古筝以及其它中国乐曲的华乐演奏带到印尼高等院校、印尼民族文化中心和法国文化馆等的舞台,展示在非华族社会群体中间。2001年在Sabuga大剧场举行的庆祝印尼国庆大型文艺晚会上,在他的倡导下,第一次华乐队与巽达乐队融合共同演奏两族的音乐。 这些开创性的以及后来的文艺演出,在兄弟族群中激起了积极的反响。
促进了华族与其他兄弟族群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创造融洽与和谐的交往和合作的平台,为共同的文化事业手牵手肩并肩走到一起。 此外,卜汝亮深有含意地把当地的文化和文学带到华人社会中,表现华族对于当地文化和文学的关注和爱护,为当地的文学和文化的生活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为此,他组织邀请巽达文化人一起座谈,2002年举办巽达文微型小说征文比赛,并将获奖与入选作品结集出版成书,以《Ti Pulpentepi kaPajaratan Cinta》为题举行发布会。这些活动感动了巽达文学界、文化界人士,引起他们高度的重视。
事实说明,卜汝亮先生为推动各族文化交流扮演了积极的作用,值得我们致敬与鼓励!
(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