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3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 313 辑



有减无增就免谈


2013/9/23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中言
 

柔州和霹州教育局日前召集州內微型华小,要求这些学生人数少于150人的华小合併。

教育部官员是根据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的建议,要求微型华小合併成为中型华小。

董教总及华教人士,之前为了教育大蓝图提出的华小国文上课时间激烈抗爭,却未针对微型华小的危机提出具体方案。

根据教育部数据,全国1294所华小中,有454所华小学生人数少于150人,归类为微型华小。这些微型华小占了华小总数约35%,倘若没学生来源,学校可能自动关闭。

华小数目减少

实际上,自国家独立以来,虽然华裔人口及华小学生倍增,但华小数目却一直在萎缩。

1970年华小数目为1325所,43年后的今天,虽然华裔人口倍增,华小数目反缩减成1294所。

若按照教育大蓝图的建议,合併微型华小,那预料华小的数目將进一步萎缩。

合併华小,本来不是问题,只要政府能根据需求作业,在有学生的地方建设新校,在没有学生的地方关校或合併;但在我国,政府限制华小的发展,使到华小有如“会生金蛋的鹅”这么珍贵,少一间就永远少一间,日后要求增建华小,必须要耗费华社许多金钱、时间与精力,才能爭取增建一间半间华小。

引起华社反弹

所以,合併华小的建议,势必引起华社另一轮剧烈反弹。

若政府能依据学生人数及家长的要求,在有需要的地区增建新华小,华社就不会反对合併微型华小──没有新生来源,也的確没有生存的价值。

华社的理想是,华小可以根据人口和需求,越开越多,如果不能开新校,则至少要保住旧校,把微小搬到人口稠密的地方重生,不失为折衷的方案。

如果不能迁校或增建新校,那么,合併的建议,就免谈了吧!

 

合併不如迁校,迁校不如制度化建校


2013-09-23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明华
 

教总揭露,柔佛及霹雳州教育局已陆续召见州內的微型华小董事会及家教协会,提出微型华小合併的建议。

据提出有关献议的官员说,受献议合併的小学为处於5公里范围內的各源流学校,不仅限於华小。他们也强调学校合併的好处,包括可以使政府节省开销和人力资源,可以让学生参加更加活动及提高竞爭力,以及校长的待遇和教师人数都不会减少云云。

但对华社来说,合併即意味著华小数目將进一步减少,例如,若根据献议,柔州笨珍县的5所微型华小將合併成2所学校,如此52,绝非华社所愿看到的结果。

据说,这个微型学校合併的献议並不限於华小,但为甚么华小有顾虑,国小却乐观其成?理由很简单,因为增建国小属於国家的教育政策,国小自1957年独立以来就一直根据人口需求而大幅增加;然而同时期的华小却不增反减,华社因此有“后患之忧”。

独立之后,虽然华小被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但其发展却不尽理想,除了拨款不足,最令华社不满的就是,华小无法根据人口的增加而获得增建,这是违反教育需求的不合理现象。

过去30年来,华社曾一再要求政府根据人口需求在新兴花园住宅区增建华小,但这样的呼声,似乎只有在大选期间才会略受重视。而且即使批准了,建校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困难重重。增建华小变成了一种政治上的需要,而不是教育上的需要,这是一种政治捆绑教育的畸形现象。

本来,一所学校因为学生来源枯竭而关闭,乃是正常不过的“自然法则”,就好像在独立前和独立初期,有一些华小被合併,有一些华小被关闭,也有一些新的华小的设立,因为基本上符合供求所需,所以华社並无太大的异议。

1970年以后,隨著大量华裔从园坵及偏僻乡区移民到城镇的新兴花园住宅区,一些园坵及乡下华小开始面对学生来源的问题,甚至因此被关闭;但另一方面,新兴住宅区却出现华小一校难求的困境。这种城镇华小学生爆满,偏僻地区华小却沦为微型学校的不平衡现象日趋严重,引起了华社的忧虑。

由於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华社和华团在无可奈何之下,遂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马华的配合之下,以迁校作为增建华小的折衷方案。根据教总在《华小建校、迁校和微型华小资料集》所提供的数据,在1999年至2008年期间,获准迁校的华小多达75所,可说是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迁校热潮。

儘管迁校是权宜之计,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也是一个避免了华小数目进一步减少的过渡方案。以柔佛州的情况为例,原本只剩几名学生而濒临关闭危机的几所微型华小,在迁入新山市郊之后,都能迅速成长,有者的学生人数甚至在短短几年之內就突破2千人。

霹雳和柔佛的州教育局如今提出微型华小合併的献议,马上就引起华社的质疑,乃是预料中事,因为合併將令华小数目再减少,这並不符合华社的愿望。如果有关学校面对的学生来源问题无法解决,那就安排有关学校迁往有学生需求的城镇吧。合併这回事,就免谈了。

合併不如迁校,迁校不如制度化建校。只有在政府能根据人口需求公平地增建各源流学校,包括制度化地增建华小的情况下,微型华小的合併,才有可能成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选项。(星洲日报/若有所思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执行编辑)

 

可迁校不可合併

2013-09-23 0星洲日报/观点


教育部从今年6月开始,陆续通过教育局向各州包括彭亨、柔佛、霹雳等华小董事会和家教协会,提出微型华小合併的献议。提议方式无论是口头通知、面谈或是发放问卷调查,对微型华小合併问题投石问路,令华社深感忧虑。政府若强制整合微型学校,华小数量势必大减,华教发展首当其衝必受影响。

虽然,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微型学校並非华小独有,在1294所华小中,有455所华小或35.09%是学生人数少於150人的微型学校,但5858所国小中,亦有1318所微型学校,淡小更不用说,仅有的523所淡小,便有298所是微型的。惟各源流微型学校的共同点,是都位於郊区。

20132025年国家教育发展蓝图》既然针对微型学校的发展提出合併、迁校、关闭或维持现状4种方式,各州教育局官员只提出合併的建议,很难让人接受。於国小来说,微型学校合併纯粹只是整合,因为国小眾多,政府也会隨时增建国小。但对华淡小而言,微型学校合併,华淡小数目必然减少,例如柔佛笨珍县有25所华小,其中15所是微型华小,一旦合併,至少会有8所华小消失,而要增建一所华小或淡小,可能难如登天。对华社而言,微型华小合併的缺口一旦打开,华教发展之路势必更加崎嶇难行。华教团体应摒弃私怨,集思广益为微型华小寻求一条生路。

无可否认,若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整合微型学校可节省开销和人力资源,合併后学生人数增加,可让学生参加活动及提高竞爭力。但华教歷来受到不公平待遇,华社维护华教坚持“一所华小都不能少”的立场,却是无可厚非。微型华小学生来源渐少,也应从迁校的角度探討问题,华团各界人士强烈反对的声浪,已反映合併的建议绝对不可行。

再说,无论学校多小,学生再少,对偏僻地区及交通不便的孩子来说,有机会上学才是最重要的。教育,不就是应当考量孩子受教育的机会与便利吗?人口迁移到城市地区,加上现代华裔家庭担心供养孩子教育费问题而减少生育,形成微型华小学生来源减少,一些地区的微型华小,甚至须靠非华裔如原住民、巫裔、印裔学生才得於维持。从多元化社会优势的角度来看,既可让更多非华裔孩子有机会接受华小教育,又可让微型华小维持现状,只要政府协助这类学校发展,有利於社会团结。

华小在很难获得增建的情况下,华社过去一直爭取让没有学生来源的微型华小搬迁到华裔人口密集的地区。搬迁计划不但可保住一所华小,亦可解决城市地区华小短缺问题,可谓一举两得。华裔人口密集的城市如柔佛州新山,雪兰莪州八打灵再也、吉隆坡、霹雳怡保、砂拉越古晋等地的华小学生人数爆满情况甚为严重,政府既不能制度化增建华小,便应协助微型学校搬迁,可惜政府一直没有正视微型华小的迁校要求,现又贸然提出违背民意的合併建议,让华社深感失望。(星洲日报/星观点)

 

精武门危机背后


 2013-09-20 光明日报/评论版

~作者:戴志强
 

旅游部长纳兹里目前是巫统最高理事,但他早前已表態不会再提名竞选党高职,不准备蝉联最高理事职。

甲州前首席部长莫哈末阿里欲问鼎副主席,因而频频口出狂言。疑问是,既然纳兹里不打高职,为何他坚持要拆掉精武华小的部份建筑物,態度强硬和不近人情,这与他过往开明与讲理的形象,有天渊之別。

还记得全国大选之前,时任首相署部长的纳兹里代表首相纳吉接领董总提呈的备忘录,並指董总所提出的8项诉求都很合理。此言获得华社好评如潮,但引起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不悦,纳兹里才辩说这只是“外交手腕”。

基本上,纳兹里一直以来相对较中庸的作风,是巫统一眾领袖当中较为华社所能接受的。这一次,他明知道拆精武华小建筑物,无疑是向华教狠摑一巴掌,却故意小题大作,摆明是有心又有意。

精武小学风波,让我联想起李小龙电影《精武门》的经典一幕,日本鬼子送上“东亚病夫”牌匾。这回“大马版精武门”,谁能扮演陈真,把这块“病夫”牌匾交回给纳兹里,叫他把拆校令吞下肚子?

马华署理总会长廖中莱近日来从党选抽身出来,四处灭火,要求房地部长收回新村拨款交由地方政府处理的政策,也会见了纳兹里,要求暂时搁置拆校令。

不过,纳兹里承认已和廖中莱会谈,却未真正赏脸。他在924日拆校期限之前再度放话强调,精武华小部份设施占用旅游部的地段,铁定会被拆除,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纳兹里是三朝首相的元老,首相换人,但他一直留任受重用,因为他的言行完全能符合主子的需求,成为首相的最佳代言人之一。

当主子要展现开明形象,他就变成开明派;当主子有难,他就变成捨命护主的忠僕;当主子要表现民族主义,他就变成一只猎鹰;当主子不方便去做黑脸,他就换上一副凶绅的面具。作为一个百变好伙计,难怪纳兹里能够屹立不倒。

在迎接党选之际,纳兹里要帮助纳吉扭转党內指责他“亲华裔”的印象,因此借用精武华小来演一齣《精武门》戏码。看来,廖中莱可能要作好准备,一旦土地局的推泥机开到校门前,他还得肉身挡神手,才能暂时救得了精武华小的校门。

要完全解决“精武门”危机,最终还是要等到巫统党选过后,才会雨过天晴。
(光明日报泼墨作者 :戴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