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8日星期六

张金祥:扩大华教‧国民型中学愈显重要



2013-09-28  星洲日报/国内版



大马行动方略联盟改制中学发展委员会到访星洲日报展开交流。左起为刘崑昇、
何玉苓、刘善庆、叶少华、周世扬、陈金泉、张金祥、戴秀琴、萧丽如、郑淑娟、
余开云和蔡植群。(图:星洲日报)
 
(雪兰莪八打灵再也27日讯)大马行动方略联盟改制中学发展委员会认为,国民型中学有潜力在独中不获增建和国际学校愈加普遍的情形下,成为学生们的重要选项之一。

该委员会主席张金祥今日在星洲日报的交流会上表示,面临增建独中的重重困难,国民型中学將是扩大华文教育的重要棋子。

“目前我国共有80所国民型中学,我相信让国民型中学保持改制前三分之一的华文教学理念,维持中华文化的校风,是在朝正確的方向发展。”

他指出,我国近几年来设立了超过一百多所国际学校,是项大趋势,而国民型中学三语並重的教学特色將能满足人们对多语教学的需求。

他也说,儘管国民型中学和独中形成两种教育体系,但希望双方能以中华文化教育作为共同目標,將文化传承给下一代。

张金祥表示,如今到华校就读的非华裔学生高达6万多人,这证明了华校能够促进跨族群和多元文化的融合。

他说,栽培其他族群的学生將有益於多元文化的融合,对华校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出现两极化现象·中华文化校风现危机

同时,大马行动方略联盟改制中学发展委员会指出,国民型中学有流失其华文教育和中华文化校风的危机,甚至有些学校的招牌已乾脆改为国民中学。

该委会副主席周世扬表示,如今的国民型中学在中华文化校风的保存上出现了两极化的现象,他相信510年內若情况没有改善,部份学校的中华文化风貌將自动消失。

他说,当中的问题包括华文师资的委派,如怡保某国中的教师当中有超过60%是非华裔。

“我认为华社应该扩大华文教育的保护圈,也开始关注国民型中学所面临的问题。”

该委员会也建议,国民型中学应该成立如24节令鼓、华乐队等中华文化组织和学会,拥有华文校歌,並在软、硬体设备的基本资讯上使用中文。

10月办圆桌会议· 探討中华文化校风

为引起社会对国民型中学的关注,恢復国民型中学的中华文化校风,大马行动方略联盟改制中学发展委员会擬订於10月举办一场圆桌会议,並呼吁各国民型学校校长和三机构踊跃出席。

该委员会表示,圆桌会议將针对国民型学校的中华文化特徵、师资和法定地位,进行分组討论和纪录;最后的总结报告將提交给各国民型学校董事部,以作实践上的参考。

出席交流会者包括大马行动联盟改制中学发展委员会秘书蔡植群、副秘书余开云、叶少华、专案主任何玉苓、委员刘善庆、大马国民型华文中学校长理事会秘书萧丽如和隆雪华堂副会长郑淑娟;星洲日报由总经理(企业公关及业务促进)陈金泉、副总编辑戴秀琴和企业公关及业务促进高级经理刘崑昇接待。

(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