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2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 ~ 916


马来教师教华语


2019/05/11 光华日报/评论

~文:叶行


日前,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教总等8个华教组织,联合召开一项记者会披露,教育部师范司正计划,安排一批约40名,之前在教育局和人民信托局(MARA),与中国北京外国语大学及北京语言大学联办的华文师资培训课程里毕业归来的马来师范生,前往华小实习。

有关培训计划是在2008年,开放给所有零中文基础的马来师范生申请,并于2009年开始,分批前往中国进行了5年深造,回国后,再接受我国教育局1年半师范培训,然后按照计划,被分配到国小或华小,担任最少8年的华文教师。

记者会上,发言人也引用接获的消息指出,这些前往中国深造海归的马来师范生,修读的课程属“第二语文汉语学习”,只是具备基本中文口语沟通能力,怀疑书写能力可能只在小学低年级程度。

发言人担心,如果这批海归马来师范生,都被教育部师范司派往华小执教华文,给华小带来的冲击与灾难,是无法预计和想像,事实上,过去教育局内部,就曾多次被人提起,要将这些海归马来师范生派往华小。

2017420日,华教团体联合向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张盛闻反映过,并成功通过内阁协调来阻止,孰料,改朝换代之后,教育局师范局竟然还要旧曲重弹,因此,希望现任教育局部长,能够洞悉民情,不要强人所难!

有人不理解这些华教团体的忧虑,也不同意他们的说法,并以英文教学为例,认为如果这批海归马来师范生不能够到华小任职教华文,那么,华小的英文是不是也得聘请洋人来教学?

提出这问题的人,其实忽略了事件的重点,只侧重以个人狭窄的种族角度去评议,华团反对海归马来师范生去华小教华文,不是因为对方是马来人,而是因为这些海归马来师范生的华文水平程度受到质疑。

换句话说,如果这些海归马来师范生可以证明,他们的华文水平,达到教育部规定的首要条件和宗旨,就是在华文科考获最少A等资格,则亳无争议,然而,问题是,这些海归的马来师范生,有没有具备以上资格,不好听的说句,这些海归马来师范生说起中文,不懂还会不会带着马来腔呢?

抛开种族角度不谈,现在的华小课程,并不是会听会说中文就可胜任,有些时候,甚至是连华裔教师也捉襟见肘,看图作文、思维图、描写文、记叙文、议论文及说明文,外加成语谚语名句精华等,零零种种洋洋洒洒,让人头晕目眩。

遇到好问的学生,老师还要应付一些课外话题,例如中国历史及古典文学,这是必然的,刁钻一点的,历代中国皇帝称呼,名将伟记,诗人轶事,四大美人传说等,甚至是天文地理,也得涉猎一些,而这些问题,又岂是能听能说中文就能回复?难不成这批海归马来师范生要这样回答学生:“你的问题,老师还没学到?”

其实,中文教学有着自己一套的方式与规则,毕竟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百科全书!

说起来也是悲哀,华小众科目里,最是难啃的要数华文教学,说是鸡肋也不为过,只是不知从何开始,鸡肋竟然也会令人虎视眈眈,或许事件源起,是因为华小常年师资不足,前朝教育部为了解决难题,迫不得已下才兵走险着吧?

然而,不懂希盟上台后,教育部会不会网开一面放宽条件,让熟悉中华文化的华裔SPM生,到华小教华文,其实,每年都有不少有意献身教育的华裔SPM生,因为不能通过教育局苛刻条件,而无缘为国家教育出一分力。

假设希盟可以做到这点,足可证明,希盟教育改革的决心!



北外、北语汉语毕业生与华小


2019/05/11 中国报/评论

~作者:杨钦宪


近年来,政府开始将非华语母语者送到中国学习汉语,回国后就会到师训学校学习,尔后,就到大马各学校进行汉语教学。最近,这些学生开始被分派到华小进行教学工作,引起了华团与华社的反弹。

首先,必须厘清这一批到中国留学的学生,他们到中国留学,学习的并不是大马传统的华文教育课程或中文系,他们学习的是第二语言教育课程。这两者的区别是巨大的,根据中国国际汉语教育的其中一本参考书《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中,这样来描述第二语言教学任务,“第二语言教学目标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培养出能用目标语进行交际的人才。”

华小最缺马来文老师

华小华文老师不仅仅是教导华文作为交际用途的老师,他们更概括了传授中华文化的重责。虽说这批学生在中国学习了一些文化,但是对于母语教学来说,学习者从小就开始实践文化,他们需要的是了解这些文化的深层意涵,显然的这批学生并不能真正将这些文化进行传承。

第二,虽说他们学习的专业不能在华小进行华文教学,那他们对华小就没有任何功效吗?笔者认为并不是。张念群副部长曾说,华小现在最缺的老师并不是中文老师,而是马来文老师,这就点出了这一批中国留学生在华小执教的可能。

这批中国留学生,他们去中国学习汉语之后,他们的汉语水平基本上已经可以达到交流的目的,与其将他们拒之华小门外,何不建议政府,将这批学生进行培训,将他们转化为华小马来语老师,不是更好吗?因为他们大多是马来语为母语者,加上在中国学习了汉语,在华小任教为马来文教师,更能清楚知道,华小学生学习马来文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之法,加强华小学生马来文的能力。

此外,他们能直接用华语与学校、董事进行沟通,对于行政管理上会的顺畅。这对华小来说未必是坏事。

华社与华团反对这批学生进入华校教导华文是正确的,因为他们学习的和华校需要的不一样,可是,如果可以将这批学生另作用途如本文所说的马来文老师,是否就能解决马来文老师不足的问题呢?

此外,华团反对他们进入华校是因为担心行政权的问题,笔者认为,只要董事部和校长各自捉牢自己的原则,那就是只有SPM华文拿A的人才能当领导,其实问题就不大了。



先行者还是白老鼠


2019/05/11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 何俐萍


到今天,我还很困惑,砂首长阿邦佐哈里是基于什么理由,非常爽快的答应,要率全国之先,落实在小学执行英语教数理政策。

在马哈迪首度任相的22年期间,于2003年不顾反对声浪强硬推行英语教数理政策,唯在2012年,也即是在纳吉主政的时代,逐步让各源流小学恢复以母语教数理,至于国中则恢复以国语教学。也即是说,马哈迪当年强推的英语教数理政策是在纳吉的时代被终结,这或许也成了深埋马哈迪心中的一根刺。

马哈迪对英语教数理的执着,可从他二度拜相后,决定重启这项政策清楚看出。一如当年,马哈迪对国人的英语掌握能力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即使当年受到民间极力的反弹,马哈迪至今仍坚信,掌握好英语就被赋予叩开世界大门的一个机会。然而,同样的,当年反对英语教数理的教育团体和普罗大众,若再一次询问他们是否支持这项政策,我深信,他们的担忧亦如当年,心态上依然抗拒。

阿邦佐哈里是撇开政治立场的不同,站在教育的前端,选择支持马哈迪的英语教数理政策?还是基于砂拉越政府向来强调是国英语并重,在目前暂无法做到复办英语源流学校的前提之下,而不得不采取的“缓兵之计”吗?

在砂拉越掌管教育事务的教育、科学及工艺研究部长麦哥玛因直言这项决定对砂拉越是极大的挑战,诸如师资及现有的教师是否具备以英语教数理的能力,还是含蓄的和委婉的说法。最严峻的考验还在于尚未良好建立学习根基的小学生一旦不能良好适应,将可能摧毁他们对学习数理的兴趣,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之心。

消息一释出,华社最为忐忑,尤其在华小,更有梦魇重临的隐忧。也尽管麦哥玛因较后宣布全砂222所华小将被排除在落实政策之外,且首阶段将会在砂拉越30%的学校率先开跑,但这项政策政策最终会不会扩大至各源流小学,并演变为强制性落实,将是受到关注的议题。

相对于砂222所华小可选择豁免落实,国小反倒是别无选墿必须跟随政策跑。华小的家长暂時可卸下心头大石,但在国小受教育的孩子却得瞬间揹上必须以非母语来学习数理的压力。若有选择权,这些国小生会是希望以母语学习数理,还是会相信英语教数理真的可以提升英语水平的这套说词?而这些国小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已作好接纳以非母语学习数理的准备了吗?

虽说当年英语教数理政策在推行数年后又被腰斩,但过后前首相纳吉又通过双语政策(DLP)让这政策犹如“借尸还魂”,不同的是,双语政策一开始由教育部遴选特定数目的中小学推行, 尔后再扩大到让有意愿落实的学校自动参与。砂拉越政府欲提高砂子弟的英语水平是用心良苦,但在仓促及显然还未准备的情况下于明年率先在小一落实,同一时间是不是也让这30%,共891所学校的学子冒教育的大风险?

眼看政策倒数半年余就要落实,但在培训保守估计需要3000名的师资、策划课程纲要以及准备所需的教材和课本方面,都不是处在备绪的状态。砂人不禁要问,仓促落实意义何在?无人否定掌握英文的重要性,也全力支持砂政府欲提升砂子弟英语水平的用心,但敢问借助英语教数理政策是可行的方法吗?更务实的做法不是该做从英文本科着手?

891所学校的小一生明年将是这项政策的试验品,是先行者还是到头来又成为失败的白老鼠计划,是好或坏,时间终将验收成果。



老师,我们不要当工人


2019/05/10 光华日报/评论

~文:书灵


日前,校方安排代课中一B班,因为五一劳动节刚过,便在班上与学生进行就业趋势测试,班上有80%的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我们不要当工人。”这群学生不愿意选择“工人”这劳动的职业,是因为他们认为“工人”是3D的工作,即肮脏,危险,辛苦;再加上四低,即境遇低,收入低,尊荣低,存在感低,就造成了现代中学生一般上都抗拒“工人”这劳动的职业。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不良思想的影响,劳动价值受到挑战。当前社会形成一种越来越明目张胆贬低劳动、歧视劳动和厌倦劳动的思想倾向。在现今人的眼里,劳动成了“没本事、愚蠢,甚至“下贱””的代名词。工人、农民等普通劳动者开始逐渐在社会大众的价值框架中开始“下架”,甚至被冷落,普通劳动者的光辉形象开始淡出。一般现代年轻人对待工作嫌薪资少,总想找个赚钱多的轻松工作,没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态度,不热爱劳动,不尊重劳动成果。

目前,工作之所以有贵贱之分,完全是由人们错误的传统观念所造成。个别学生家长出现认识偏差,轻视劳动,只强调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成绩,忽视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对于职业往往存有不正确的观点。他们认为供孩子读书识字,好让他们将来长大后做一个“白领阶级”,坐在冷气房里手持笔杆多么地威风啊!

工人努力工作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让国家能更进步。工人强则各行各业强,各行各业的强则国强。工人是国家的脊梁,协助国家实现迈向世界级水平和发达国家的目标。工人可与白领阶级相比,地位应在同一水平线上;没有那些刻苦的工人,我们那里有食物?那儿来美丽房屋?那里有好的东西用?这一切的一切全都是由工人们肯吃苦流汗而换来的;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赞扬,若世上没有这些被视为身份低微的工人,世界也不会进步。

人生在世,生活要过得有意义,选择职业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人为了追寻更理想的舒服生活,不顾一切地往上爬,而没有去考虑这份职业是否符合本身的能力和兴趣,能力是否胜任或者对自己的将来前途有没有帮助?不!他们完全没有去想到这一点,脑袋里想的是怎样才能出人头地,高高在上,超人一等。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利于营造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环境。因此,在全社会努力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视。首先就是要求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要具有坚忍不拔的品质、追求卓越的恒心、钻研创新的执着与甘于奉献的精神。接着通过学习使自己了解辛勤的内涵,更深刻地认识劳动的价值,更加崇敬各行各业辛勤的劳动者。

青年队朋友们,抬起头来面对现实,勇敢地去接受你应当做的工作,不要为了自己的职业自悲自叹,你们不必勉强做到“人上人”,但求做到“人中人”就够了,只要有一份适当的职业,专心地为社会服务,还不是一样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吗?只要肯出一份力吃一点苦,光明与幸福的前程就在你面前等着你去开创。